買股票買個3塊左右的低價股,一定會漲麼?

萱萱A股

大家好我是投資觀,是一個研究股票投資十多年的老股民。

首先說明不是不買低價股只是買的人少而已,低價股有一個共性就是不活躍,漲幅不大,波動幅度也不大。低價股多集中一些老的行業,比如電力,煤炭,鋼鐵等行。低價股之所以買的人少還有三點原因:1,低價股大多盤子大,成交不活躍難以短時間內獲得收益;2,低價股是績差股的聚集地買不好有退市風險;3,做長線投資的股民少,持股時間短所以很少人會買這些不活躍的個股。這些都是很多人不願意買低價股的原因,當然還有很多原因。但是不買低價股不代表他沒有價值,我們來看一下牛市中一些低價股的走勢,就知道不買低價股是多麼愚蠢的選擇了。

第一,中國中冶。中國中冶14年開始股價瘋狂上漲從不到2元漲到11元,漲了5被還要多。當時追中國中冶的散戶選擇應該還記得吧!

第二,中國中車。那是南北車還沒有合併,還是中國南車和中國被車的時候,股價都在4元左右,傳出合併後股價硬生生的漲了十倍,但是因為合併的大利好而被套的人也不在少數,估計現在還持有的股民還不在少數。

第三,中國電建。中國電建也是牛市中的十倍牛股,從2元的價格一年的時間漲了10倍到20元。當時這也是低價股,2元的時候沒人買,但是到20的時候追的人確實不少啊!多麼痛的領悟。


投資觀

看到你問題就覺得你是一個小散或者股市下白,你這種心理就是散戶們從眾心理;總覺得股價已經跌這麼多了,股價這麼便宜就認為一定會漲,其實這種思想也是很多散戶虧損嚴重的原因之一。


真正炒股高手是不看股價高低而是看股票的內在價值來定義這隻票有沒有炒作空間,值不值得去做?最堅簡單的定義是看個股低估還是高估,股市正常PE在20倍左右,PE低於20倍低估有炒作空間,買入時間回報快;而PE高於20倍高估不具備炒作空間,很多人,PE倍數越低代表公司業績越好,業績好才能支撐股價上漲;2017年就是很好的例子,低估值藍籌股和高成長白馬股業績票在漲,其他個股不斷陰跌,跌成了翔。

炒股不能單單去看股價便宜就以為一定會漲,反過來想股價越低證明更加是垃圾公司,優質企業公司股價都不便宜。A股龍頭寶座貴州茅臺為什麼股價能漲到800元呢?肯定有原因的,因為公司業績好,增長穩定,超大資金願意去炒作,推高股價,一浪推高一浪,這才是價值投資股。


而有為什麼哪些1、2、3元的個股往往就是不漲,反而越走越低,隨著每天跌一兩分錢,不知不覺什麼時候被斬腰都不知道呢?往往這些便宜股就是很多垃圾企業,沒有業績支撐,沒有資金去炒作,所以股價才這麼低,一直都漲不起來,除非牛市時候這些垃圾股也會被帶動,屬於全民共贏時代!

我最終建議炒股不能看股價高低來買股票,要看股票內在價值和二級市場有沒有資金炒作控盤,這才是重點。股票有內在價值,資金才願意去炒作,有資金炒股股票才能上漲,有上漲股價才能拉高,拉高股價才能有票獲利,這些都是相互相成的!

希望以上分析觀點能幫到你,改變你這種炒股思想,最後祝願你投資順利,股票長虹。


老金財經

哈哈,我來解答一下吧。


一般人認為。幾塊錢的股是低價股,代表低風險,低估值,其實不然。

就想一個西瓜,原本值10塊錢,分了10股,每股價值1元。另一個大一些甜一些的西瓜,值20元,也是分了10股,每股2元。你還覺得1元的股價比2元的股價便宜嗎?

所以我們要看的不是股價,而是估值。

三年前200的茅臺已經一去不復返,也有太多的股票從3元跌到了1元,甚至面臨退市的風險。


所以我們要對比的是估值,而不是股價。

只有尋找了低估值的企業,我們才能有大概率的上漲可能性,如果遇到行情,甚至可能迎來企業估值修復和行情修復的戴維斯雙擊,這樣就會獲取驚人的收益。

所以我們要學會分析這個企業值多少錢,在同行中,他應該比他的對手高/低多少錢,這樣我們才能找到真正的“低價股”。


二當家觀電影

問題雖然簡單,但卻反映了A股絕大部分散戶的心理。

大部分散戶都會認為低價更容易大漲,高價則是高風險。

其實眾觀A股28年曆史,確實是低價更容易上漲,而高價股大部分最後都被打回原形。

故炒A股,直到現在大家都還是認可“低價股”,而造成這個局面的原因有很多:

1,長期以來高送轉被爆炒的甜頭,導致A股股民更喜歡低價股。

高送轉是A股的一大特色,每年必炒,這兩年由於監管從嚴,相對“理智”些了。但是其實還是被大炒了,但凡有高送轉的小盤股,還是被散戶和遊資認可炒作。這是A股的鮮明的特色之一。

2,市面上的高價股最後都慘糟腰斬。

A股3000多隻股票,100元以上的算是高價股,卻只有23只。300元以上僅茅臺,200元上僅只有2只。回頭看曾經的高價股,要麼就是因高送轉股本增大,股價壓低了,要麼就是硬生生跌摔了下來。其實大部分還是暴跌了,想當初暴風,吉比特,冰川網絡等這些高價股,現在的樣子,就讓人唏噓不已。是的高價股如果不高送轉,上市又被爆炒的,基本上最後都較慘烈。

3,低價股確實會吸引更多的散戶。

A股散戶多,但還是小散居多。高價股100元以上的,買1手就要1萬元,這對於大部分散戶來說不忍的。所以大部分人更偏向於買低價股。


但是隨著A股股票數量越來越多,低價股也沒有那麼‘保險’了。

低價股有兩個因素,要麼就是業績差,要麼就是股本大。

業績差的垃圾股現在風險都較高,股本大的低價股波動又小。

這是現在的散戶開始變得“理智”的原因。

記得在2007年的時候,A股低於10元的就叫低價股了。只要是低價股,當時都會被炒上去,叫補漲。

現在低於3元的都有60來只,它們現在都有一個共同特點,就是長期股價低迷,處於“無人問津”的狀態。

你可以去觀察,近半年以來,3元以下的低價股漲停情況很少,前陣子有個智慧.農業,有過一次6連板,從2元漲到4元,確實很有誘惑力。但現在還不到兩個月,又跌回去了,還帶上了ST帽子。

可見垃圾股真的很難有春天了。

低價股給人的感覺就是想像空間,比如3元股,漲到6元就翻倍了,6元看起來還是便宜。

是的,在A股很長一段時間都是這樣,但是以後要注意了,這種簡單的買低價股坐待上漲的方法,恐怕行不通了。

至少在A股大擴容的今天,如果你還抱有這種想法,很有可能最後等來的就是退市風險。


當然,也有質地較好的低價股,比如曾經的銀行股,跌破淨資。也長期處在3元以下的。可現在沒有了,為什麼沒有? 是因為投資風格和以前真不一樣了。

價值發現和流動性是未來炒股需要面對的問題。

監管嚴禁炒垃圾股,而個股數量和體量的增加,對於具有流動性的股票會更受投資者喜歡。


星星股經

價格低的股票肯定漲嗎?

有股民說過堅決不買股價超過50元的股票,言下之意是貴了,買入會跌;也有股民說過某隻股票已經從12元跌到了3元,言下之意是便宜,買入會漲。果真是這樣嗎?如果真是這樣,炒股變得如此簡單,只需找出市場上哪隻股票價格最低,買入必賺啊,可事實並非如此。那麼問題出在哪兒呢?其實這兩種說法都指向一個問題,那就是怎樣才能正確評價一隻股票的價格是否合理。


一、股票的價格由股票的內在價值決定

經濟學認為,價格是對商品的內在價值的外在體現。股票作為一種特殊的商品,也不例外。舉個例子:有A、B二個上市公司的內在價值都為100億元,A公司發行了100億份股票,那麼A公司的股價為1元,而B公司發行了10億份股票,那麼B公司的股價為10元,這兩個價格都是合理的。上市一段時間後,假定兩公司內在價值不變,而A股價變為2元,B股價變為5元,哪個股票更便宜?當然是B股票,因為B股票值10元,現在5折了。

二、股票的漲跌的本質是股票價格向股票價值迴歸

經濟學認為:價格圍繞價值上下波動。股票價格高於股票價值,叫高估;股票價格低於股票價值,叫低估。高估的股價和低估的股價都會向合理的價格迴歸。但市場經常是有慣性的,常常會矯枉過正。於是價格就一直在波動,或高估,或低估。這也就為價值投資者提供了機會:低估時貪婪;高估時恐懼。


三、堅持價值投資

如果花10元錢買一個白麵饅頭你會覺得不值,而如果花10元錢買一隻澳洲龍蝦你肯定會覺得很賺。買股票也是一樣:3元的股票實際只值1元錢,而貴州茅臺300元時它實際值600元。炒股就要看股票值不值這個價,價值投資的思路大體上就是這樣的。所以我們炒股應堅持價值投資,挖掘低估的標的,一直持有到它高估賣出。


談顧論斤巴特飛

首先你要記住,買股票在一定程度上不是取決於股票的價格,而是取決於股票的市值,打個比方,你一家公司總共有1000股,而每股的價格是10塊錢,那這家公司的市值也有一萬,而另外一家公司股價只有兩塊錢,而發行的股票有5000股,市值同樣也是一萬,並沒有多少的區別,銀行股為什麼股價都那麼低?就是因為它們的股本足夠大,一般而言,股本越大的上市公司股票反而越便宜,股本不大的公司。股票反而越貴。



而且你看一隻股票的價格高不高,或者低不低,不是和其他股票相比較,而是和這股票的歷史高位和歷史低位做比較,你才知道這低價股的三塊錢股價到底是低了還是高了。



所以股價的高低取決於其公司的股本,如果你想投資股票,首先要明白市值的重要性,還要學會如何去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而不是去分析股價,在貴州茅臺,股價高達695每一股,你買一手都要花費69500元,但是相對於貴州茅臺逼近萬億的市值而言,它的股本自然不夠大。



學會分析上市公司的基本面,主要要學會分析上市公司的產品,營業收入,毛利率,負債率等等,當你把這些分析透了,自然可以買入股票,然後等著股價慢慢漲,不要單純的就去買入低價股,這是一種誤區,買入低價股的人,一般都是有恐高的情緒,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緒,但是同時有很多也因為這樣的情緒而賺不到錢,你會發現股價低的股票。會繼續低下去。股價高的股票,也會繼續高下去。

本人專業分析股市,可以關注我的頭條。


星火資本

不請自答。

其實3元的股票跟30元或者300元的股票沒什麼本質區別,都有貴和便宜的品種。舉個例子10萬股本股價3元,1萬股本股價30元的兩家公司市值都是一樣的,不能因為A公司股價3元就是低估,B公司股價30元就是估值過高。估值高低是由公司經營情況決定的,所以從本質上來說買低價股是一件沒有任何意義的事,買多少錢的股風險都是差不多,跟數字沒關。

所以現在我們要分析A股低價股是高估和低估,如果都是低估,買低價股確實是一個比較好的投資方式。

買低價股這種現象主要還是人喜歡圖便宜的心理因素,一般不懂經濟規律的人會認為低價就是便宜,去菜場買白菜5毛一斤絕對不會買一塊一斤的。

還有一種是剛進股市的股民投入資金較少,可能上股價上兩位數的股票都買不起一手,所以偏愛低價股也情有可原。

從截止到2016年底的數據來看A股自然人持倉市值統計來看,有佔總數24%的股民持倉市值不到1萬,總共72%的股民持倉市值不到10萬。

假設這些股民都滿倉一隻股票,那麼有24%的人是買不起一手百元股的。但是目前市場上破百的股票數量不多隻有20多個,所以大多數股民還是可以買的起市場上的大部分股票。

如果低市值的股民多了甚至會導致買的起的低價股估值過高,而買不起的高價股估值偏低,不過現在大多數人都比較富裕,所以目前A股低價股沒有普遍高估的情況。這在十多年前人們都不是太富裕,股市剛開始的時候還是不太一樣的。

現在低價股低估情況還是比較多的,我們來看一下大部分都是什麼股票。我們就拿3元附近的股票舉例。以下面幾十只股票為例:

我們可以看到有機械、地產、港口運輸、紡織、電力、有色煤炭、農業、零售百貨。

可以明顯發現沒有一個是高新技術類的朝陽行業,全部都是傳統行業,甚至還有煤炭發電這類產能過剩需要供給側改革的企業。

這也是A股的比較有特點的現象,現在上市的高科技類的公司不喜歡股價太低,感覺自己會跟這類傳統企業一樣掉價。俗話說好貨不便宜,便宜沒好貨。

那我們就要思考,假如股市裡進來的新鮮血液都不喜歡股價太低,買低價股也就是思維太老,從市場的發展來看,股市中賺錢效率最高的公司一般是不會在傳統行業裡面,投資永遠都要找朝陽行業,遠離夕陽行業這在哪個國家的市場都是這樣的。

在這裡並不是說低價股不能買,畢竟傳統行業估值都比較低,風險一般不大,但肯定賺大錢的概率要比買高價股低了不少。當然不排除有傳統行業翻身的時候,當然還是需要大環境變化。

當然市場中也有特殊情況。低價股也有很多地雷。

比如石化油服,假設一個人買了1萬塊從10元跌到5塊割肉了,一個人買入1萬塊從4元跌到目前2元割肉了,請問哪個人虧的多?

從圖形上看好像10塊錢跌到5塊錢比較慘,跌的空間大,其實用數學算一下就知道兩個人虧的是一樣多的,都虧了50%。

不要以為低價股跌的不痛,很多人喜歡看圖形,自己都不算賬的,看圖形以為是底部區域就敢買,也不研究一下公司質地如何,股票跌肯定有跌的道理。是不是底部肯定不是你說了算,也不是圖形說了算,看圖買股的做法要不得。


火星研報

1、股票漲跌和股價的關係

股票漲跌到底和股價有啥關係呢?在我看來它們之間沒什麼直接關係,並不是說股價低了就得漲,估計高了就得跌;如果硬要說有關係我覺得主要是心裡層面的,在人的潛意識裡,股價越低越覺得安全,能買的也越多,其實同樣的資金不管買高價股或低價股最終盈利和虧損都是一樣的;如果兩隻股票屬於同一行業,同樣未來業績存在高速增長,同樣的市值,那麼一隻股價比較高,一隻股價比較低,作為普通的股民他會買哪一隻呢,估計大部分都會選擇低價股吧。

下面兩張圖,一個是貴州茅臺的周線圖,一個是華銳風電的周線圖,時間都是從2016年6月份到2018年2月份。貴州茅臺從200多元漲到接近800元,華銳風電則從2.8元左右跌到1元多一點。




2、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

那麼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到底有哪些呢?這裡應該從長期和短期兩個角度來分析。


長期角度

從長期角度來講影響股票漲跌的只有一個因素,那就是股票內外的價值,你可以看一下貴州茅臺和格力電器的歷史走勢,不管經歷多少熊市,最終它們的股價都是一直向上的,而企業本身也是行業內的老大。

短期角度

短期內影響股票漲跌的因素有很多,例如:政策的利空利多、大盤環境的好壞、主力資金的進出、個股基本面的重大變化、個股的歷史走勢的漲跌情況、個股所屬板塊整體的漲跌情況等。

  1、政策的利空利多

  政策基本面的變化一般只會影響投資者的信心。例如:如果政策出利好,則投資者信心增強,資金入場踴躍,影響供求關係的變化。如果政策出利空,則影響投資者的信心減弱,資金就會流出股市,從而導致股市下跌。

  2、大盤環境的好壞

  大盤是由個股和板塊組成的,個股和板塊的漲跌會影響大盤的漲跌。同樣,大盤的漲跌又會反過來作用於個股。 因為當大盤漲的時候,投資者入市的積極性比較高,市場的資金供應就比較充裕,從而使得個股的資金供應也相對充裕,從而推動個股上漲。當大盤跌的時候,則反之。 特別是在大盤見底或見頂,突然變盤的時候,大盤的漲跌對個股有很大的影響,當大盤見底的時候,絕大部分個股都會見底上漲;當大盤見頂的時候,絕大部分個股都會見頂下跌。

  3、主力資金的進出

  主力資金對於一隻股票的影響十分重要,因為主力資金的進出直接影響股票的供求關係,從而對股票產生重要的作用。 任何一隻業績優良的股票,如果沒有主力資金的發掘和關照,也是“白搭”。 反而有些虧損的ST股票,由於主力資金的拉動,而出現連續上漲的態勢。

  4、個股基本面的重大變化

  個股基本面的好壞在相當大的程度上決定了這隻股票的價值。因此,個股的基本面是通過價值法則來影響股價的。 當個股基本面出現重大的利空的時候,股價一般都會下跌。 當個股基本面出現重大的利好的時候,股價一般都會上漲。

  5、個股的歷史走勢的漲跌情況

  一隻股票的歷史走勢,對於股票將來的走勢也會有很大的影響。 如果個股在前期一段時間內經過了大幅的上漲,目前處於比較高的位置,此時,個股上漲的動力就會明顯減弱,風險就會逐漸增加。

  6、個股所屬板塊整體的漲跌情況

  板塊的漲跌對於本版塊的個股也有相當的影響作用。 因為大盤上漲的時候,一般都有熱點板塊的支持。熱點板塊形成之後,就會在這個板塊中形成賺錢效應,從而吸引更多的資金進入這個板塊。這樣,供求關係就發生了變化,資金的供大於求,於是這個板塊的股票就比其他板塊的股票漲幅大的多。


HSJ雜談

股票上市價格各有不同,有的就幾塊錢,有的幾十塊錢,相差很大。

其發行定價的方式如下:

1、發行股票目的是為了籌資,所以必須首先確定籌資總額——籌資是為了公司的什麼項目,大概要籌集多少錢。

2、其次確定發行價格,如果該股票已經上市,則發行價格是其流通股票的價格。如果是首次公開發行,則通常採用:

市盈率定價法

市盈率定價法是指依據註冊會計師審核後的發行人的盈利情況計算發行人的每股收益,然後根據二級市場的平均市盈率、發行人的行業狀況、經營狀況和未來的成長情況擬定其市盈率,是新股發行定價方式的一種。

淨資產倍率法

淨資產倍率法又稱資產淨值法,是指通過資產評估和相關會計手段,確定發行公司擬募股資產的每股淨資產值,然後根據證券市場的狀況將每股淨資產值乘以一定的倍率,以此確定股票發行價格的方法。

以淨資產倍率法確定發行股票價格的計算公式是:發行價格=每股淨資產值×溢價倍數。

但是,不論你發行價格是多少,你籌資總額是沒變的。假設你要籌資3000萬,定價3塊錢一股,那麼發行的股票數量就是1000萬股。定價30塊錢,那麼股票數量就是100萬股。

所以不能看股價是否便宜。

宇宙第一大行工商銀行的股價才6.68元,而很多小盤股股價都比工商銀行股價高。比如立昂技術(300603),股價32.95,市值才33.8億。工商銀行A股市值1.8萬億。

假設現在各有3億資金買入工商銀行和立昂技術,會發生什麼情況?立昂技術漲停,工商銀行幾乎無變化。股價低的工商銀行反而不漲。

所以看股價是沒什麼意義的。要看市值,看交易量。市值越低的,越容易漲,只要很少的資金就能撬動它大漲。

我並不是鼓勵你買小盤股的,相反,現在是大盤股的行情,要買龍頭股。

股價漲跌不是說就每天看交易量。股價跟上市公司業績有關的,業績好,你就漲的快。如果業績持續不好,就可能被戴帽ST,淪為垃圾股,更有甚者,會被退市。


倫理君

便宜沒好貨。這個俗語很多人都聽說過吧。因此3元錢的股票不一定就是好股票。 可以買進放心持有待漲的。

中國股市是有很長時間熱衷超低價的。基本上是是炒差炒小的一種延續。 因為公司質地很差。要麼是股權內部複雜爭吵不止。要麼是公司經營每況愈下。股價長期低迷。但是在重組預期下。股價時不時得到炒作。股價上下翻飛。 因為重組存在不確定。並不具備長期持股價值。反而成為市場操縱內幕交易的溫床。

物有所值 這個道理大家都懂 股票價格也是如此。 價格需要與公司內在價值相匹配。短期內價格會有偏離價值的概率。但長期看需要回歸價值

世界上最貴的股票說股神巴菲特旗下的哈撒韋公司。幾十萬美元。國內則是貴州茅臺。最高達到接近800元 現在是600多遠。最便宜股票啥市場預期有幾十個跌停板的某公司。股價會來到幾毛錢。

貴州茅臺股價有貴的理由。每股收益二十多元 未來還有增長潛力。人家產品賣不出去。貴州茅臺總是不夠賣。價格要認為限價。產品銷售要不斷增加。盈利有保證。

股價低不一定就有好的投資價值。畢竟公司經營不理想。股價高不一定就沒有投資價值。畢竟有良好發展預期支撐。股價高了還有高。像貴州茅臺。連破400、500、600.700、元大關 逼近800元關口。

尤其是目前IPO常態化下。重組借殼難度越來越大。退市制度可能越來越完善。一些問題股績差股股價因為退市風險。股價沒有最低只有更低。一旦退市。跌破一元錢是大概率事件

後市投資更加要考慮公司質地。要看業績。主要是主營收入增長和主營利潤增長情況。一些細分行業龍頭將獲得壟斷溢價。股價就有更好表現。

不管股價高低。更看估值和成長。是未來投資趨勢。隨著高送配得到監管。千元股會誕生。股王將層出不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