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小學老師都把孩子大量的作業佈置給家長?

隨身空間

把孩子的作業佈置給家長,這在小學低年級和幼兒園比較常見。本質上講,這不僅不是壞事,反而有益於孩子的健康成長。

在我的客戶群中,有不少寶爸寶媽也曾有過類似的牢騷,抱怨老師給孩子佈置作業的時候還牽扯上家長。後來,我暗中作了一個調察,發現凡是家長主動完成這些作業的,孩子的成績都比較後;相反,那些家長怨氣沖天、敷衍塞責的,孩子的表現都不太理想。

經過分析,我發現家長和孩子一起做作業,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第一,有利於養成良好的親子關係。不少家長認為,孩子上學後自己可以輕鬆了。教育是老師的事情,自己只管生活就可以。這是完全錯誤的觀點。孩子進入學校,只是走出家庭的一小步,內心非常渴望得到爸爸媽媽的關愛。和孩子一起做作業,能夠讓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溫暖,繼而增強安全感。

第二,有利於形成良好的家校關係。大家一定要記住,教育孩子不只是學校的事情,家庭也有重要的責任。老師之所以給家長佈置作業,很大程度上就是希望家長能夠關注孩子的學習,及時瞭解孩子的狀況,防止家長成為學習上的“甩手掌櫃”,或者只看分數的“賬房先生”。

第三,有利於孩子的健康成長。老師佈置的作業,或者讓家長引導孩子預習,或者讓家長檢查孩子的作業並簽字,或者讓家長陪著孩子做手工,這些都對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動手習慣大有幫助。試想一下,連家長都懶得陪孩子預習,懶得檢查孩子的作業,孩子怎麼可能熱愛學習?

舉個例子。一個客戶的小孩非常聰明,就是做題馬虎,數學題老是出現不應該出現的錯誤。在我的建議下,小孩的爸爸堅持每天晚上認真檢查孩子的作業,並採取獎懲的方式糾正孩子馬虎的毛病。這樣持續了兩個月,小孩養成了認真做題的習慣,極少出現馬虎問題。

所以,養育孩子是非常重要、非常辛苦的事情,需要持續的付出。家長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少一些打牌的時間、玩手機的時間、看電視的時間,騰出充足的精力,用足夠的耐心,多陪孩子一起學習。

打個不恰當的比喻,養育孩子就像種莊稼,有多少付出,就有多少收穫。希望寶爸寶媽們理解老師的良苦用心,認真完成老師佈置的作業。


快樂寶媽團

現在的確有很多中小學校老師喜歡佈置“家長作業”,但這屬於教育界的亂象,課後作業必須是佈置給孩子的,現在也已經有部分省份已經出臺明確規定,杜絕“家長作業”亂象。比如浙江省教育廳就出臺了《浙江省教育廳辦公室關於改進與加強中小學作業管理的指導意見》,明確教師不得佈置得由父母包辦的高難度作業。


但我們不妨來分析一下這一現象仍廣泛存在的原因:

校方的考量: 學校力求負責,教師為保質量

長期以來,學校是否佈置課後作業、課後作業的質量往往被家長們視為學校、教師是否認真負責的重要標準之一,為了讓家長們放心,學校和教師們常常會佈置一些需要家長參與的課後作業,一方面藉此向家長們表態、讓家長了解學校的教學進度,另一方面也強制家長們陪伴甚至參與孩子做作業的過程,監督、輔導、陪伴孩子作業。


課改的要求: 為求作業創新,考驗綜合素質

新一輪課改不僅要求中小學校重新建構課程體系,也要求學校創新作業形式,分層分類作業、實踐體驗類作業、小組合作作業等各種新穎的作業形式層出不窮,這一改革的初衷是好的,不僅有利於綜合考察學生的學習情況,也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和組織策劃能力。但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為了達到更好的作業完成效果,家長常常從參與者變成代勞者。


家長的無奈: 未免孩子受罰,打擊學習興趣

很多學校都要求班主任組建班級群,無論作業佈置情況還是作業完成情況,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會公佈在班級群裡,沒有完成作業或者完成情況差強人意的學生遭到“點名”,不僅學生容易受打擊,家長臉上也過不去,所以當孩子獨立完成作業有困難的時候,家長就會被迫代勞。

因此,儘管“家長作業”也有“增加親子交流機會”、“幫助孩子養成良好作業習慣”、“提供家庭教育平臺”等優點,我們還是希望學校能將作業的主動權和選擇權交還給學生,尤其是注意控制書面作業的數量,確保孩子充足的睡眠時間。


fun學後

我是不是可以理解你有指責老師的意思。對於這些誤解老師的言論,我覺得我有義務解釋一下。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更是一個家庭的希望。現在家長比任何時代的家長都更重視子女的教育,擇校風為什麼愈演愈烈,補課班為什麼這麼火爆?

不知道你孩子的老師到底是怎樣佈置作業的,我把我瞭解到的作業佈置說一下。


1、為了給孩子減負,國家教育部規定:小學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三四年級不超過半小時,五六年級不超過一個小時。

我們校開會要求一二年級不佈置書面家庭作業,沒幾天,一多半家長到校反映老師不佈置作業,有的甚至告到教育局。佈置作業違反教育法,不佈置作業家長又去告,你讓老師怎麼辦?

2、因為現在擇校風嚴重,現在很多學校班級超額,有的學生數達到八九十人,佈置的作業老師能檢查過來嗎?

3、現在家長文化程度普遍較高,輔導小學生的作業是可以的,讓家長輔導一下自己孩子的作業,也有利於提高成績的。

教師這一行業並不像社會上的傳言那樣一心向錢看,憑良心工作的比比皆是,只有你尊重老師了,孩子才尊重,不尊重老師,不利於你孩子的成長。



生活or萬象

我覺得小學老師把孩子大量的作業佈置給家長,這件事情有利有弊。

首先來談談利吧,把作業佈置給家長有三大好處。

一、有利於親子關係

通過作業的形式,讓家長和孩子之間的溝通更加的順暢。他們可以一起談論作業的形式,作業的內容,交流想法,孩子可以從與家長的合作當中獲取知識,收穫情感。比如學校老師佈置了一個種蒜的作業,我就和孩子一起去培土、選種、澆水、施肥,每天都在觀察和記錄,每天都有聊的,從這個過程當中孩子也學會了,植物生長需要水分,土壤,陽光,空氣等。



二、有利於家校關係。

家長可以通過老師佈置的作業,瞭解學校的教育內容,增強和學校老師之間的溝通與聯繫。作業也只是一種媒介,它可以連接起學校老師和家長之間的溝通橋樑,就作業的內容進行詢問,就作業完成的情況進行反饋,無形當中就增強並形成了家校之間的教育合力,保證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目標一致性。


三、有利於孩子成長。

家長參與孩子的作業,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連爸爸媽媽都要學習,都要完成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孩子也會向父母學習責任感,守時,探索,追求卓越等品質。

第二方面我再來談談弊端吧,關於弊端,我也覺得有以下三點。

一、孩子依賴他人

家庭作業變成家長作業之後,孩子容易養成依賴心理,就是老師佈置的作業都由爸爸媽媽來完成,而自己就可以當甩手掌櫃了。有的孩子甚至是由家長幫忙收拾書包,整理文具,完成作業。這樣的話不利於孩子養成獨立自主,對自己的事情負責任的習慣。

二、老師引起誤會

經常佈置家長完成作業,容易引起家長的誤會,家長會在一起竊竊私語,交頭接耳,認為老師很懶惰,把作業佈置給家長。有的家長還會認為學習是孩子的事情,老師把作業佈置給家長,這種教育方式有問題,真反而增強了家校之間的對立。



三、家長增添麻煩

這一點麻煩也是非常重要的,很多家長平時的工作都很忙,回到家之後呢喜歡玩手機,或者是做一點兒事情,甚至還有的家長加班加點,忙於應酬,所以很難有時間陪孩子做作業,更不要說完成老師的作業了,所以家長們也是增加了他們的工作負擔,有的家長表示反感。


總之,學生的作業由家長完成,有利有弊。我需要強調的是,凡事都需要適度,家長需要和孩子共同完成,不要包辦孩子,替代孩子完成作業。偶爾由家長完成一些難度比較大的作業,比如一週一次或者半月一次由家長完成的作業,可以讓孩子在這個過程中向家長學習。所以這件事情有利有弊,具體怎麼做,要看你對這件事情的價值認同,採取合理的方式來應對。

教育不易,且行且關注。


明白說教育


我認為這個問題有點誘導讀者的思想!小學老師留的作業肯定是留給孩子的!留給孩子的!留給孩子的!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同時很多人確實有這樣的疑問和說法,產生的誤會和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競爭壓力大,無論教師還是家長都希望孩子有個好成績,所以教師在學校裡面辛勤的備課、講課、批改作業、輔導學生,還要鑽研提高自己的教學方法。校外教師當然也想讓學生做一些作業。也就是說,寫作業是孩子學習必須的環節!

二、教學規律習慣性是根本原因。

也許很多家長朋友不太清楚一個認知事實。二年級以下的學生做題時,需要教師幫助學生讀題幹;就連考試時,監考教師必須給學生讀題幹;在家裡寫作業時,只能請家長幫助孩子讀題幹了。家長在兩年多的時間裡,形成一個固定的生活習慣,幫著孩子寫作業,當然我指的是看著孩子寫作業,而不是家長親自動手來寫作業。在以後的時間裡,家長不由自主的參與到孩子寫作業當中。在一旁看管孩子寫作業,隨時給孩子作業簽字(表明作業所需時間),個別家長還能夠給孩子講題。在我家訪時瞭解到這些現象都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綜上,教師希望提高學生的成績和家長不想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等原因,包含整個社會對教育越來越重視,產生孩子在家裡必須寫作業的事實。家長參與到孩子作業也是無可爭辯的事實,但家長朋友們一定要注意:二年級以前必須幫助孩子讀題幹;二年級以後完全可以放手,讓孩子獨立完成作業。如果家長注重家校合力,只需在孩子的作業效率(掐好作業時間和題量)和學習方法入手,這樣更能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也就不會造成本題的誤解和困擾啦!


林文在農村

小學老師把作業佈置給家長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學習效果,家長和老師共同協調才能達到最好的效果。具體來說;

1.小孩子特點決定了需要更多督促

不請自來。作為一個初中老師經常聽身邊教師講小學教師不好當,小學生經常坐不住,一會這個調皮蛋招人家小女孩頭髮,一會那個小朋友拿人家東西了........老師的精力被大量瑣屑的事務分散了,上課因為這樣的情況更是很難讓所有小朋友同步把學習內容全部完成。但是老師明天又要講新的知識,那怎麼辦?

老師會把學生學習內容作為課堂作業和家庭作業強化練習,課堂作業老師可以督促但是比較有限。因為每個小朋友花費2分鐘時間,全班七十多人就要兩個多鐘頭,這很難做到,所以其實多數老師會表揚一部分作為榜樣,批評一部分作為警示。其餘的任務就需要家長幫忙進行督促。

2.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家長和老師立場一致,家長分出部分時間監督學生學習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是可以理解

其實家長有抱怨可以理解,每個人都為了家庭奔波,回家又有很多雜事處理。老師又佈置讓檢查學生任務,肯定會多少有情緒。但是也希望家長理解,在學生教育問題上家長和老師立場一致,家長分出部分時間監督學生家庭作業完成情況是可以理解的。既可以加強父母與子女的交流和他共同成長,也可以給予其壓力不留遺漏,缺少家長配合教育是有缺失的。所以家長幫助老師監督學習家庭作業這個是應該和必要的。(當然如果有家長理解老師保姆,學生學習的事情都是老師的可以查查基礎教育的性質)


3.老師需要和家長協調怎樣佈置作業更好提高學習效率


佩弦教育

老師給學生留家庭作業,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事,不光是小學老師會留,中學老師也會留。老師留的作業真的是給家長留的嗎?這需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一、正常家庭作業。孩子學習知識家庭也承擔著一定的任務。孩子對學習內容的預習,複習和鞏固,有一部分必須在家完成。畢竟孩子在學校的時間是有限的。於是就有了家庭作業。老師希望孩子利用在家的時間複習鞏固,由於小學階段孩子小,尤其是低年級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還沒養成,需要家長監督陪同完成作業,所以家長需要花費一些精力。這是個競爭激烈的年代,看看遍佈各地的補習機構就不難知道家長有多重視孩子的學習。希望孩子學習好,家長必須要付出勞動,不能認為交給老師就可以了。你必須學會用科學的方法引導孩子,幫助孩子完成自己的學習任務。

如果老師留的作業過多,孩子無法完成或影響孩子休息,家長完全可以向老師反映,老師會做調整的。



二、家長參與度大的家庭作業。有一種家庭作業是孩子能力範圍之外的作業,比如打印資料或者需要家長參與協助的家庭作業,孩子不能獨立完成,必須得家長出面,這給家長造成了一定的困擾。還有一些手工作業,家長需要準備材料,畫圖紙設計等,也讓家長焦頭爛額。雖說做這些作業有助於親子關係的培養,但家長精力畢竟有限,能力有限,故老師不應佈置過多。


豆豆的童言無忌

寫在前面的話:目前,有的家長認為,老師把作業佈置給家長,是老師給家長添亂,還有人認為,是老師偷懶。家長這麼認為,也不奇怪,因為家長不瞭解其中原因。我是從教30餘年的幼兒教師,下面就老師為什麼佈置作業給家長給大家作一分析,相信你看完就會了解老師的初衷,而且會感射這樣的老師。

1、研究表明,教育受學校、家庭、社會三方面的影響。

首先,家長要明確,教育不僅僅是學校的事,不僅僅是老師的事。教育效果的好壞,與學校、家庭、社會密切相關。教育屆常常聽到這樣一句話:5+2=0,說的就是學校與家庭、社會的關係。在學校5天教育,一些不良習慣剛好初步糾正,回家2天,又還原了。又如:學校教育孩子遵守秩序,可社會有部分人有上車擁擠,無視紅燈過馬路的現象,社會現象與學校教育相牴觸,導致學校教育效果不如人意。

2、愛是最長情的陪伴

在小學和幼兒園,孩子年齡小,依賴性強,從心理學的角度講,這階段的孩子喜歡父母陪伴。在他們看來,父母陪自己玩耍、陪自己學習,就是最大的快樂,在這種親子陪伴過程中,他們會覺得作業是一件愉快的事。作為家長,也在這個過程中見證了孩子成長的過程,享受到快樂和幸福,何樂而不為呢?

3、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小學階段,學習任務不是很重,關鍵在培養孩子良好的學習習慣,培養他們喜歡探究、按時作業、認真作業的學習品質。而小學生控制力差,孩子在家作業,家長理應有督促孩子的責任。家長總不能因為自己忙或其它理由就不管孩子了吧。

4、教育改革的需要

隨著教育改革的深化,培養21世紀的創新人才需要孩子們走出學校,走進生活,走進大自然,走向大城市,發現、探究、合作、拓展等能力的培養,成為教育的新導向,而這些靠目前數地方存在大班額的學校教育也是無力完成的。

結束語:綜上所述,小學階段,適量佈置一些作業,讓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作為家長,個人認為儘量配合學生完成,既陪伴了孩子,也督促了孩子,畢竟孩子是自己的,對吧。另外,如果老師佈置作業確實超量,建議家長與老師真誠溝通,相信老師是能接受意見的。當然,如果作為家長,你仍然堅持教育你孩子只是老師的事情,那也無可厚非,畢竟,每個家長的觀點不同,對孩子的要求也不同,不可強求。


清蓮問答

其實這個問題,本身可能是有問題的。因為沒有小學老師在佈置作業時會說是讓學生家長做的。只是因為難度可能超出了小學生的知識範圍或是難度較大,需要家長參與幫助小孩解答的。

對於家長被綁架到小學生作業上這個問題,我是有一些觀念的。首先,並不是所有的小學生的家長都需要參與到小孩的作業中的。對於那些成績很好的學生的家長而言,他們沒有這個煩惱。其次,對於那些需要參與到幫助小孩處理家庭作業的家長,其實學校老師的本意還是希望家長能花點時間在小孩的學習上的。這是一種變相的促進學生與家長的溝通。

當然,也有一些老師是純粹為了完成任務而佈置很多家庭作業給學生,逼著家長去參與。對這種情況,我們應該批判的。

最後,小學老師確實有一類作業時需要家長參與的。那就是學生與家長共同完成一些任務,比如一起做個模型或是一起旅遊,記錄所見所聞等。這種作業其實就是鼓勵親子活動的,是為了增強親子之間的溝通。我想題主應該不是指這種情況的!


雲隱村村長

這個問題提出的太好了,看來是深受其害呀!

我也是一名家長,孩子在小學五年級,成績一般,為孩子可以說是傷透了腦筋。平時的作業還可以接受。可是到了節假日,特別是寒暑假,各種手抄報、各種手工製作,等等全都是家長作業。單說手抄報就有好幾種,語文手抄報、數學手抄報、英語手抄報,將來是不是有歷史手抄報,地理手抄報呢?而且還有數量的要求,每週要完成一篇,一個寒假下來最少都得二十幾張手抄報。完成起倆真的好費勁。可是既然是不值得作業誰敢不完成呢?

也許,這些作業的初衷是好的,可以讓孩子們開闊視野。可是這種作業過度,自然就是一種不讓人理解的負擔了。

希望還孩子們快樂的童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