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優秀的人,特別會提問

提問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

之前曾看過一個故事:

一個遊客到一個小鎮上旅遊,在小鎮廣場上看到一個老人在曬太陽,腳邊臥著一條狗。

那遊客想摸摸那條狗,就問老人:“你的狗咬人嗎?

老人說:“不咬人。

於是遊客彎下腰,拍了拍狗的頭,誰知那狗一下子撲上來,兇狠地咬住遊客的手臂,遊客疼得齜牙咧嘴,質問老人:“不是說你的狗不咬人嗎?

老頭回答:“這不是我的狗。

類似的故事,在職場上也很常見,不少人開始一份新工作或者接到一項新任務,總有不少自己拿不準的地方,這就需要去問領導、問同事。

然而,不少人根本不知道該如何問問題,問的問題不是抓不住重點,就是缺乏條理,最後也根本得不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作者“人神共奮的李剛”就說:

職場中,70%的時間花在各種溝通(聽說讀寫)上,真正完成任務的時間不足30%,造成群體工作績效低的第一大原因就是“溝通不良”,而溝通不良的第一大殺手就是不會問問題。

因此,我們可以說:懂得正確地提出問題,也是一項重要的本領

日本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在《學會提問:實踐篇》一書中指出:提問的差距,造成了人生的差距

一、這四個錯誤,你提問的時候會犯嗎

不少人可能會不服氣,不就是提問嗎,這還需要什麼技巧?

你還別說,提問題還真不是能張嘴就來的。

不少人提問題的時候,總會犯這幾個錯誤:

1.所問的問題,根本沒有答案

所謂“沒有答案”,其實就是兩種情況——過於龐大、過於私人

所謂過於龐大,就是你的問題過於籠統、大而不當,根本不可能在隻言片語中解答,真的要解答,必須經過長時間、系統的分析研究。

譬如,我所在的寫作群新來了一個嘉賓,這個星期要給我們講課,他是業內知名的大咖,大家都很興奮,一上來就問了他不少問題。

有一個小夥伴就問:“老師,你能和我講一下,你如何構思並寫好一篇文章的嗎?”

沒一會,老師回覆:“構思文章,我能開一個課程講三個月了,哈哈哈你真會問啊。”

這個老師之前就和我認識,知道我在群裡,他就和我吐槽:“這樣的問題,他問之前沒先過過腦子的嗎?”

另外一種類型,就是過於私人。

總是會有人來向我請教,“老師,我是考研還是找工作?”“老師,我要離開她還是堅持下去?”“家人讓我回老家工作,我該不該回去?”

說實在,這樣的問題,完全是你自己的私事,我不可能代替你來做這個決定。

如果你聽了我的建議,自己的生活過得並不如意,跑來怪我怎麼辦?

2.所問的問題,根本不需要問

這種情況,經常出現在剛入職場的新人上,很多人初入職場,對公司的業務、包括流程、規章都不太熟悉,因此一有不懂就問領導、問同事。

要知道,無論是領導還是同事,一天的時間是有限的,要完成的事情也非常多,不可能把時間浪費在回答你的那些低級問題。

還有一些問題,其實是有“標準”答案或者明確定義,譬如關於公司流程、規章制度的事情,其實員工手冊都有,看一下就知道。

還有一些人,明明動動手指在網上搜一下就能得出答案,他非要問人。譬如有個前同事想知道馬雲的創業經歷,明明網上一搜就是,他非要追著別人問。

被問的人受不了了,說“上網搜一下,介紹會更詳細”,他卻理直氣壯地回答:“這樣太麻煩了,還是你告訴我吧。”

這樣的人,人緣也不會好到哪裡去,你問問題不嫌麻煩,別人停下自己的工作回答你就不麻煩了?

真正优秀的人,特别会提问

3.只描述背景,不問問題

美國商業戰略家、《提問的藝術》作者安德魯·索貝爾曾說過一個故事。

有一次,他遇到了一個極為難纏的客戶,他很想拿下這份合同,卻在客戶永無休止的要求和命令前逐漸失去耐心,於是他找到了朋友威斯先生求救。

一撥通電話,索貝爾就開始描述自己的慘狀:“我有一位潛在客戶,他有一張大單子,想要打造一個大項目,但他非常難纏...”

索貝爾交代了幾分鐘客戶的背景,在他看來,描述這一切非常重要,誰知他還沒講完,威斯就打斷他,問:“你的問題是什麼?”

索貝爾有點心煩,我不是正在和你講嗎,還有很多詳細信息沒說!於是他又講了好幾分鐘,直到威斯再次打斷他:“5分鐘前你就說有一個問題先問我,那是什麼問題?”

索貝爾覺得非常尷尬,想了好一會兒才開口:“我應該如何與一個控制慾極強、試圖事事都凌駕於我的客戶打交道?”

威斯先生這才說:“這就對了,一定是有一個核心問題的。”

還記得今年兩會紅遍一時的“紅藍CP”嗎?

你看,提問題時交代太多無用的背景,連同行都會看不起的。

4.只有問題,沒有解決辦法

這種情況,常常出現在下屬向上司提問的時候,在執行工作中,總會遇到一些難題,少不了向領導請示。

不會做工作的人,總是傻乎乎地提出一個問題,然後等著上司給答案:

“我們遇到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請領導請示。”

老闆把你請來,就是希望你為他分憂,現在遇到問題,你跑來問他,需要他想辦法解決,到底是誰給誰打工?

真正优秀的人,特别会提问

二、想要問出好問題,必須知道這四條原則

日本企業高管教練粟津恭一郎的觀點非常直接:

優秀的人特別注重提問,會提問的人就等於優秀的人。”

在美國沃頓商學院的教材裡,高質量提問,更是被視為管理者的核心技能。

那麼,問題來了,我們應該如何提問題?怎麼樣才能提出好問題?

根據《提問的藝術:沃頓商學院寫給管理者的提問指南》一書,經過濃縮、拆解,我給大家總結了四個原則:

1.向領導提問,讓他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在職場中,下屬的職責是替領導分憂,把問題拋給領導,自己卻不準備解決方案,那麼你的價值又何在?

會工作的人,永遠只會讓老闆做選擇題,而不是問答題。

所以,向領導提問時,最好能提供兩套或以上的解決方案,只有這樣,你才能得到領導的認可。

不要問:“我們遇到一個問題,不知道該怎麼解決,請領導請示。”

而是要問:“我們遇到一個問題,想了幾種解決方案,您覺得哪種比較好?”

兩相對比,高下是否就分出來了?

真正优秀的人,特别会提问

2.向前輩請教,先弄明白自己需要哪些細節

不少人向業內前輩請教,張嘴就來,“我怎麼樣才能像你這樣厲害?”“我要不要回老家工作?”

這樣空泛的問題,自然也只有空泛的回答,要想得到真正有用的回答,你先要明確:我要解答這些問題,需要獲得哪些重要信息?

這個時候,你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不斷細化自己的問題。

舉個例子,假如你現在想換工作,最愚蠢的問法就是:“我要不要換工作?”

聰明的問法是:

“我今年工作三年了,如果現在想換工作,有哪些因素是我必須要考量的?如果要做決定,我要遵循什麼樣的原則,思考的流程和辦法是什麼?”

3.同樣的問題,儘量不要再問第二次

一般來說,當你第一次接受別人的信息、第一次遇到困難,那就趕緊去問,問得越清楚越好。

之所以強調“第一次”,是因為只有“第一次”是值得理解的,同樣的問題,如果你已經問過了,別人也告訴你該怎麼做了,你還要再問,只能說明你這個人做事不用心。

對於一個合格的職場人來說,同樣的問題,問過一次就能記下來,甚至連同屬性的問題也能觸類旁通地理解。

某世界500強高管就說:

我從未幻想自己的下屬永遠不會犯錯,我只是希望他不要在同樣的坑裡,以同樣的姿勢摔死兩次。犯錯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能從錯誤中學習。

當然,如果是關係重大的問題,涉及項目的方向、進度、質量等方面,如果你不確定,一定要問清楚。

4.問問題,要考慮清楚、言簡意賅

想要問問題,一定要事先想好,提煉出一個最核心、最關鍵的問題,別支支吾吾半天解釋不清楚,大家時間都非常寶貴,回答你的問題不是義務。

背景資料,能少就少,切勿花太多時間在介紹背景上,用《提問的藝術》作者安德魯·索貝爾的話來說:“如果被提問者需要知道背景,他會問你的。”

總而言之,問問題的本質,不是請別人給你做決定,而是你先有自己的想法,再去向對方印證這個想法是否正確。

這也就意味著,在問任何問題,你必須自己先經過思考。沒經思考過的人,是問不出好問題的。

愛因斯坦曾說:“如果我有一個小時去解開一個性命攸關的困局,我會用其中55分鐘的時間去確定應該去提出什麼樣的問題。”

可以說,問問題,真的是一門藝術,更是必不可少的職場技巧,問好了,那你的工作會非常順利。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