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絕大多數人註定一輩子貧窮?

為什麼絕大部分人註定一輩子都要吃苦?

很多人認為是因為慵懶,但是慵懶人的基本屬性,所有的人都會變懶,只不過有的人為了更好的變懶,為了以後變懶了也有錢花,所以就拼命努力而已。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那麼,人貧窮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

想起來一個放牛娃的故事: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鄉村裡一個放牛娃,天天樂呵呵地在放牛。一個城裡人偶然經過這裡,看到他這般歡喜勁,很是納悶。於是兩人交談起來。

“你放牛是為了什麼?”

“掙錢。”

“掙了錢想幹什麼?”

“蓋房子。”

“蓋了房子做什麼?”

“娶媳婦。”

“娶了媳婦做什麼?”

“生娃。”

“娃長大了幹什麼?”

“放牛”。

有些人看完後覺得比較可笑,但是仔細一想,其實我們身邊有放牛娃思維的人真的不少:

比如他們寧願選擇待在月薪3k的輕鬆職業,也不願意學習;或者他們寧願選擇把時間浪費在和小商販砍價,也想不到多花一塊錢去學習。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最近知乎上有一個問題:

為什麼大多數人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吃學習的苦?

其中兩個回答獲得了很高人氣:

第一個是這樣的: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第二個回答是這樣的:

生活的苦難可以被疲勞麻痺,被娛樂轉移,無論如何只要還生存著,行屍走肉也可以得過且過,最終習以為常,可以稱之為鈍化。

學習的痛苦在於,你始終要保持敏銳的觸感,保持清醒的認知的豐沛的感情,這不妨叫銳化。

有人這樣分析其中的邏輯:

生活的苦大多是可重複性的。

人的適應能力非常強,持續地經歷同樣的苦時間久了,痛苦的體驗和效應會逐漸減弱,讓人進入習慣性無助的狀態。這種狀態雖然不是特別舒服,但久而久之也不會特別難以忍受。

但是學習的苦是非重複性的。

學習本就是認知邊界不斷擴寬的過程,需要你主動思考和汲取,而學習的內容往往是循序漸進,不如生活的痛苦那樣重複,所以你無法進入麻木的狀態,而是需要不斷面對新的知識和學習目標。

前者可以通過眼前的娛樂來自我麻痺,讓自己對痛苦的感知漸漸喪失。而後者卻只能在長久的學習積累中,慢慢感受到知識帶來的好處和力量。

一個是眼前伸手可得的歡愉和快感,一個是延遲滿足感的精進過程。

为什么绝大多数人注定一辈子贫穷?

毫無疑問,大多數人會選擇前者,畢竟這個世界願意主動給自己找罪受的人總是少數。

然而,在這個世界上存在著一個“苦難守恆定律”:苦難,是人生的基本特徵,每一個人一輩子吃苦的總量是恆定的,它既不會憑空消失,也不會無故產生,它只會從一個階段轉移到另一個階段,或者從一種形式轉化成另外一種形式。

有一種修煉方式叫苦行僧,真正看透這個世界的人,都是在用苦難修行。你受得了多大的苦難,才配的上多大的成功。

熱文回眸:(點擊標題即可閱讀)

2017基金公司五好金榜 五個維度解密最牛基金公司

◆ “2017信用卡金榜”出爐 哪些銀行被客戶瘋狂打call?

中國市值100強上市公司“董秘去哪兒了?”(附名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