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當年聯想的兩條路線鬥爭:“貿工技”路線柳傳志,“技工貿”路線倪光南?

彭世軍狂草書法

聯想如今陷入困境,增長乏力,被恆生踢出成分指數,股價也是跌到了低谷。所以有些人想起了當年的柳倪之爭,又把這重公案翻出來,想用聯想如今的處境,來證明當年是倪對柳錯。

可惜,這種思維方式是非常幼稚可笑的。

當年柳倪爭論的時候,客觀環境是怎麼樣的呢?

那還是1994年的時候。國際上,泡沫氾濫的PC產業剛剛經歷了一場大地震,數以百計的電腦廠商不是虧損就是倒閉,包括業界泰斗IBM也不得不裁員四萬人,而一度風光無限的華人創辦的王安電腦沒挺過去,乾脆就申請破產。

國內方面,國家於1993年取消了計算機進口批文,以長城、北大方正以及聯想為代表的國產電腦品牌直接面臨來自外國的強力競爭,經營形勢嚴峻。當年聯想出現大面積虧損,岌岌可危,柳傳志因此大病一場。

就是在這樣的形勢下,出現了柳倪之爭。

聯想集團創始人柳傳志

“貿工技”和“技工貿”,無非就是哪個為主哪個優先的分歧。倪光南優先發展技術的思路,從長遠看當然是對的。高科技企業,缺少技術等於缺少核心競爭力,必然在競爭中敗下陣來。然而在當時的背景下,倪光南急於研發芯片等高端技術,要與IBM一較高下,無視當時整個中國的技術儲積累、工業基礎、資金實力、人才儲備等客觀制約因素,頭腦發熱。

中興事件讓我們認識到芯片的研發製造有多困難,時至今日,在中國經濟高速發展了三十年成為世界車間,且國家多年投入鉅額資金的前提下,仍然無法獨立設計生產高端芯片。各方面條件都遠遠不如今天的上世紀九十年代,以聯想當時的經濟實力,就想研發製造芯片,簡直就是天方夜譚。如果按照倪光南的思路走,可以肯定聯想活不到今天。

而倪光南在柳傳志不支持他的情況下,多次向國務院領導等高層控告柳傳志專橫霸道,存在嚴重經濟問題,甚至把支持柳的中科院院長也告了,這就不僅僅是發展路徑之爭了,已經夾雜了太多的個人意氣。

曾任聯想總工程師的倪光南

所以,倪出局,柳的貿工技戰略一統聯想,這才有了今天聯想世界PC霸主的地位。當年聯想需要仰望的IBM電腦,早已被聯想收入囊中。

聯想收購的ThinkPad

但是,倪錯,並不意味著柳傳志就是完全對的。

柳的失策之處,就是當聯想積累了相當經濟實力,生存不再是急迫問題的時候,沒有及時加大研發投入,發展核心技術,從而增強聯想的競爭優勢。

另外,發展了幾十年的PC產業,早已人老珠黃風光不再,這也是IBM出售電腦部門的根本原因。聯想沒能加大轉型力度,在手機發展上一再犯錯,即使收購了摩托羅拉移動,在移動通信產業也是逐步下滑。

舊的業務面臨產業衰退,新興業務又發展不力,再加上缺乏核心技術,陷入如今的困境就沒什麼好奇怪的了。

不過,如今的困境也不能完全歸責於聯想。說句實話,中國又有哪一個高科技企業能夠真正掌握大量高科技核心技術?

我們的基礎教育,我們的技術積累,我們的社會環境,還遠遠不能滿足高科技發展的要求。

我一直認為,一個講究和諧,排斥個性,應試教育盛行,敵視獨立思考的社會,是不可能培養出大批創新型人才的。而沒有了人才這個源頭,創新之水從何而來?高科技研發,絕對不是大量投入資金就一定能成功的。

而這,不是聯想一個企業能夠獨立解決的。

評論人物探討事情,不能離開具體的歷史背景。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柳傳志的“貿工技”發展思路,是符合客觀實際的,也是被實踐證明為正確的。問題出在貿易賺錢之後,沒有集中力量發展“工”和“技”,一直沉醉於貿易的輕鬆和穩定。

而倪光南的“技工貿”,屬於在錯誤的時間做錯誤的事情,結果必定更為糟糕。

歷史雖然無法假設,結論卻能夠理性分析!


江楓大實話

還有沒有聯想的出來證實一下,是否準確?//@黑貓009:在聯想做過半年多的開發工程師,我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其實聯想軟硬件方面都沒有核心技術的,深圳研發中心沒有完全屬於自己的技術鏈,連個小小的簡單的用戶技術支持系統,一個人3到6個月可以完成的事情,都要美國人定奪,或者依照美國人的建議花重金去別的國家買一個不開源的但美國人認為好的CRM系統來做二次開發,自豪的說是支持多語言國際化,就需要多語言這種簡單的功能卻複雜做的結果是定製開發和維護是多麼的不靈活,功能不滿足需求,性能差,開發效率低,維護難只有苦逼的碼農知道,後果是不但技術受制於人,而且自己沒有技術積累。不重要的小應用系統尚且如此,何況其它大系統,美國是聯想的親爹,任何項目都由美國人起頭,由美國人出方案並做基礎框架的編寫,掌握著項目的生死大權,美國那邊把沒有技術含量、不願意做的低端苦逼的業務功能丟給中國區來做,中國區的工程師只是去套模板填空,知道聯想為什麼這麼怕美國了吧,依賴過度。聯想中國是總公司,卻經常讓美國的分公司來給指點培訓,經常喜歡找老外來搞培訓,基本上每個星期都有,有時連續培訓好幾天,被培訓的人在裡面打瞌睡,有很多聽不懂英語的,就差打呼嚕了。聯想北京總部技術部門的技術含量如何尚不清楚,深圳研發中心上到技術總監,中到技術經理,下到開發工程師的技術是很差的,差到什麼程度呢,只會用WPF做客戶端UI,互聯網相關的技術壓根不會,在裡面工作多年的老員工,連數據庫都不會用,項目經理不懂技術,裡面有不少女項目經理更不懂技術,喜歡踢皮球。工程師的任務是一個星期改兩個bug,閒得蛋疼,聯想的工程師出來找工作,估計很困難。當然也有優點,英語口語很好,這可比技術好多了,口語好的基本能混到中高層,項目經理和部門負責人英語非常好的,不然坐不到那個位置,口語不好永遠只能在底層,無論技術有多牛,因為內部郵件,各種文檔,與美國人的交流都得用英文,英語讀寫水平不好的在裡面工作很辛苦壓抑,因為看不透文檔,就不能精確理解需求的精確意思,等查詞典把英文文檔基本意思翻譯出來的時候,換做看中文,開發進度進展一大截了;寫不出文檔,就不能與其他成員更流暢的交流,所以工作效率特別低。聯想很少有技術大牛,跟英文環境有關係,因為技術好的開發工程師英文大多不好,英文好的工程師技術又不行,技術好英文也好的不會去。總之,聯想若沒有一批敢於創新敢於改變的新高層和工程師來替代現有的高層和技術部門,不來一次大換血,不自己掌握核心技術和核心繫統,不創新不研發靠組裝,繼續依賴於美國的技術,話語權決策權和核心技術掌握在美國人手裡,聯想難發展。 這些是在聯想工作9個月的一點心得,在裡面荒廢了,不想繼續墮落下去,3個月前已從聯想離職。


貧道

從長遠來看,倪光南的決策具有著大智慧,大戰略,所謂不謀全局者,不足謀一域!

柳傳志錯了嗎?

從如今看來,他錯了,不僅錯了,還毀了聯想成為脊樑企業的機會!

聯想的核心科技幾乎沒有,而每年申請的上千項專利,我們看不到聯想獨有的,或者是在國外強者之下奪得一片生存地,如華為的麒麟!



從這上面來看,聯想不過是沾了改革開放的紅利而已,但我們我不能說柳傳志就真的是大錯特錯,在改革開放初期,生存下來,尤為重要,而研發核心芯片的代價是剛剛成立不久的聯想所不能負擔的!

但當時不研發,並不代表之後不研發,在聯想大筆資金收購IBM以及MOTO之時,當聯想把大量資金投入賺快錢的領域,我們認為,這個時候已經可以真正的進行大批量資金投資研發核心技術,但聯想並沒有這麼做

有些事撕開了我們最後的遮羞布

國內主流媒體說,改革開放三十年來,我們一直站在梯子上面看風景,風景美得讓我們已經忘記了,這個梯子是我們借來的,而當有一天,人家要回梯子,我們才發現,我們得來的這一切是這麼的脆弱!




而當這些事出現的時候,我們則在想國內的科技企業有沒有這樣的能力,有沒有這樣的產品,尷尬的是,沒有! 於是我們義憤填膺,國內的科技企業都是幹什麼吃的! 這其中就包括聯想,頂著世界500強的名號,承載著國家的支持,用著國家的資源,享受著國家的政策,最後終於成了最大的電腦組裝商!

不好意思,很多人都咽不下這口氣,因為華為在沒有這種待遇的情況下,做出了比聯想多出了幾十倍的貢獻力量,還有什麼資格來打贏榮譽保衛戰! 可笑!

倪光南也並非百分百正確

首先,倪光南的遠見是毋庸置疑的,但也要考慮當時的現實,顯然,當時的聯想如果大批量投入資金去研發核心技術,事實上是不太現實的! 但並不能說柳傳志的絕對正確,這種拿來主義的思想的確是要改一改,核心技術,永遠都需要掌握,尤其是我們這個要復興中國民族的國家,所面臨的困難遠不止於此!



而當年,若是柳傳志能夠大度一些,與倪光南進行深入溝通,將此事緩一緩,也不至於造成聯想如今這樣的處境! 而聯想,只剩老去,已經無藥可救!

現在的聯想,廉頗老矣,或許,根本算不上廉頗! 整個企業已經與PC端牢牢的掛在了一起,PC落寞之時,聯想的末日之日!


互聯網的放大鏡

1.倪柳之爭還是路線之爭?應該說路線之爭更準確。聯想是中科院控股的企業,倪柳不過是不同路線在聯想的代表,但決定權在中科院。所以以倪柳之爭代替路線之爭,沒有揭示真正的責任方。

2.老百姓不滿聯想的根本原因是什麼?是聯想和教父欺世盜名!為什麼大部分人指責聯想不開發芯片?阿里不開發芯片,沒有人埋怨它,因為大家知道它的歷史。同樣,因為大家知道聯想的歷史,聯想不開發芯片,大家埋怨它:一是它是中科院計算機所開辦的,有專家、院士、國家資源,它有開發芯片的國家責任;二是倪院士明確提出了技工貿思路,說明聯想至少有基礎、有人才、有思路去開發芯片;三是這麼多年來聯想自認為高科技企業、享受著國家和社會給予的高科技企業的待遇,利用高科技企業的名頭名利雙收,它有開發芯片的社會責任;四是聯想和教父時時刻刻以領頭羊、以國家民族振興為己任來標榜自己。結果在國家需要的時候,它露出原形了,一切不過是欺世盜名。技工貿、貿工技之爭各有其理,但欺詐、偽裝則沒有任何道理可言。這是聯想被老百姓指責的最根本原因。

3.到現在教父對自己都沒有正確的認識,以為自己還可以站在雲端、揮斥方遒,是德才兼備的帶頭大哥。現在,路線之爭現在已有結論,說明柳才不配位;而這麼多年教父、聯想的種種作為,說明其言行不一、欺世盜名,說明柳德不配名;至於柳推動的國有企業改革,因為內部人控制和利益輸送的嫌疑,將可能成為其群體性自私的證明。正是這種自私,使得聯想大部分人支持了柳代表的貿工路線(沒有“技”可言),因為貿工路線可以賺快錢、改制可以讓大家分享快錢。

4.聯想本來已經被市場打回原形、被除名、沒有榮譽可言,正愁沒有辦法下臺。這時出了所謂投票事件,教父藉機發難,理直氣壯(個人認為是氣急敗壞)跑出來說有人有組織有計劃潑髒水、要誓死捍衛並不存在的榮譽,想把自己造成的失敗責任推給別人,造勢的水平不可謂不高,只可惜賈跑跑李冷血的捧場豈能不讓大眾覺得是個喜劇?這與陳導高調打擊一個饅頭何其相似!又與某些人士動輒把責任推給敵對勢力何其相似!

5.不要再丟醜了!


小蟲103950026

首先強調一點,我不是IT界人士,與聯想或者華為沒有一丁點關係,無論觀點是否妥當都屬於旁觀者的淺見。

“貿工技”和“技工貿”的分歧核心在於重“貿”還是重“技”的問題。作為一個企業生存是第一位的問題,所以先重“貿”後重“技”,應該無可非議。聯想初創委身中科院計算所傳達室時,考慮最多的可能就是怎麼樣才能生存下去的問題,所以重“貿”是可以理解的。但是,隨著聯想贏利水平提高規模擴大,成長為PC業老大時,仍然重“貿”而不重“技”,恐怕就有問題了。作為業界數一數二的企業,沒有核心技術,怎麼面對行業裡的風風雨雨呢?

下面再分析一下倪柳個人的功與過:

倪光南院士在專業領域的高瞻遠矚遠見卓識令人欽佩,這是倪老的過人之處。但是當倪老與聯想掌門人柳傳志在聯想的發展上產生分歧時,所採取的方法,所顯示的心胸和格局,卻不能令人稱道。因而當倪老離開聯想以後,雖然堅持自己的理想,不斷努力,但仍然不能運作成功,這恐怕和他個人把握時機的能力和格局有關。

柳傳志能把聯想從名不見經傳的小公司帶到PC行業的老大,奠定自己教父級的江湖地位,其能力和格局絕非尋常。以他的地位和中科院計算所的出身而沒有成為院士說明他不擅長技術,而擅長管理和經營。所以作為聯想的掌門人他更願意從多元化角度發展聯想,使得聯想涉足多個領域,分成若干板塊,而不是在一兩個領域進行深耕;使得聯想帝國夠大但不夠強,通過併購獲得了市場卻沒有獲得核心技術;選擇了聽話卻略顯平庸的接班人,在關鍵時刻不得不親自出馬解決問題。

(未完)


無怨生活

聯想一:89年在聯想採購1724打印機色帶160元一個。出了聯想中關村1724打印機色帶90元一個。

聯想二在聯想購買聯想漢卡12個。價值4.8萬元。添寫銀行匯票時聯想人將聯想帳號尾號五個零添寫成四個零。匯票被銀行拒付。兩年後聯想人帶海淀檢查院抓人要錢,檢查院人穿便裝找到當事人謊稱聯想要和你合作做代理商。聯想的兩個人被人一頓胖揍。海淀檢查院的人聽了事情原委看了當年的銀行匯票,說這也不怪人家啊。打的輕。

聯想三,從此遠離聯想柳楊,永不合作。


祥德-長春雪龍掃雪機1

最近,看了許多聯想5G投票的介紹越發對某些人控制的集團不以國家利益為重,不以民族感情為重,一意孤行,只重公司私利的行為感到失望。沒有想到,我們養了一隻喂不飽的狼。更令人失望的是,這隻狼是中國生中國長的狼,從小喝國人血吃國人肉。為什麼國人心甘情願,只因國人相信它會以民族大義為重,能夠捍衛國家利益,能夠扛起振興民族科技事業的大旗,然而,它讓我們失望了!

首先,它沒能扛起振興科技的大旗。這個集團浸淫這個行業日久,核心技術一無是處,所謂的核心技術只是買,把組件裝在一起騙國人。就是這樣的一個皮包公司,這樣一個毫無創新意識、創新能力的公司在國人的信任支持下居然走上了世界產銷的前列。然而,就有媒體披露同一款產品同樣配置,在國外價格居然低於國內。貴公司有何解釋?

其次,網友失望在該公司在事關民族大義、國家利益的關鍵時刻居然以公司私利為重。我就不相信你公司就算拿到了行業的先進組件,你公司就會成為行業第一?你公司就不怕成為幹夫所指,萬人唾罵,你有何面目立於中國?

再次,事情披露後該公司有些人毫無悔改之意,拉人站臺,強詞奪理,更是讓大家失望之極,沒有一點愧疚的表示,大家的心都涼透了!

我想說的是,就這樣的一個皮包公司、這樣一個愚弄國人的公司你可曾有點回饋社會的舉動?你可曾擔起國家復興的重擔?你可曾回饋廣大支持信任你的人?我想問你公司有何存在必要?有,它只是一隻寄生在中國人身上的寄生蟲!

人在做,天在看!借用灣灣的一句話,XX公司不倒,中國不會好!


河北人在臨沂

要結合歷史背景看問題,當時短缺經濟時代,去上海買包羊毛衫牛仔褲就能發財,有著強大背景的聯想自然會選擇貿易為先。花一分力氣收穫十倍利益和花十分力氣可能只收獲一分利益甚至顆粒無收,你如何選擇?在當年我也會支持柳先生,貿易決定聯想有90%勝算成長壯大。倪光南先生目標遠大有情懷,時候不對,技術決定聯想只有10%的存在機會。但任何事情都有兩面性,貿易就是投機,當取巧文化深入公司骨髓的時候,你也就不能耐住寂寞搞科研,聯想的衰落在進入過剩時代後也是必然。

過剩時代決定你必須要有核心技術才能立足,沒有獨有技術無法生存更別說發展。初創公司存活的概率在這個時代很小,大家看到華為成功的同時,不要忘了背後有100個,1000個“華為”倒下。


真之1

八十年代聯想的倪總工的技工貿與柳總經理的貿工技之爭,之後是2005年網上熱鬧討論的“刷盤子還是讀書”,再往前就是七十年代所批判的造不如買,買不如租的洋買辦主義,現在又掀起了核心技術受制於人大討論了,每隔十幾年就來一次風暴,早就有結論的只是被故意整成這樣的一個方向,吃瓜群眾煩不煩啊?不知道將熊熊一窩啊?!


fei-o-fei

不用說得太多。小氣柳逼走倪院士,走它的貿工技,不就是一路走到黑嗎!事實證明小氣柳的選擇錯誤得很!沒有核心技術和沒有大智慧的新老領導的聯想走到這般田地是必然的!我們多支持華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