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世界上有北京、東京和南京,卻沒有西京呢?

韻予閣短視頻


尋找老西安

北京:大家最熟悉的,歷史上北京這個地方有過很多個名字,比較耳熟能詳的有春秋戰國時期的“燕都”;元“大都”;朱元璋滅元后改稱“北平”;朱棣奪位後改北平為順天府,建“北京城”;永樂十八年朱棣遷都北京城,改稱“京師”;民國初廢順天府,置“京兆地方”;民國十七年北伐軍廢京兆地方,稱“北平”;抗日戰爭期間日偽政府亦稱“北京”,戰敗投降後複稱“北平”;最後1949年第一屆全國人民政協確立將“北平”改名“北京”的議案。

南京:比較出名的稱呼有“建鄴”、“揚州”、“金陵”、“建康”、“應天”,1368年明朝建立,明太祖始稱應天府為“南京”,1378年改稱“京師”,1421年朱棣北遷,恢復南京之名。

東京:自公元794到1868年,日本的首都一直是京都。明治二年,明治天皇遷都江戶,改名為東京。我們來看看日本地圖

京都的東邊,所以叫東京XD(此處答主不清楚日語環境中“東京”和“京都”的關係,存疑)不過可以肯定的是,在中文環境中,“東京”意為“京都的東邊”或者“東北的京都”應該是沒有疑問的,日本的“東京”與中國的“北京”、“南京”沒有語義上的聯繫。

那麼“西京”呢?中國範圍內,最有資格被稱作“西京”的應該就是“西安”了吧。歷史上西安曾經作為陪都的身份被改名稱過幾次西京。東漢定都洛陽,稱洛陽為“東京”,長安為陪都“西京”;武周、曹魏時期也曾短暫稱過“西京”。可以說西京這個名字從來沒有作為都城出現過,縱向來看自然比不過“長安”和“西安”的名氣了。


龍泉祖劍谷

首先,這個問題本身就有點問題。日本的東京我們國家的東京沒有任何的關係。這個絕對不能混為一談,日本的東京是直譯過來的,其原先叫做江戶。明治維新後,日本天皇把朝廷從京都搬到了江戶,後來才改名叫東京。再者,別說本來就沒關係,一個小日本的東京跟我們中國大國混為一談,想想都覺得糟心。

第二點,我國不僅有東京、北京和南京,當然還有西京!說來,這個就得追溯到歷史了。

先來說說東京,中國歷史上的東京,其實是指東京汴梁,汴京 又稱"東京""大梁"元明是也稱"汴梁",差不多位於河南省東部,在中國版圖上處於豫東大平原的中心位置,也就是現在的河南開封。當時的汴京在歷史上是一個很繁華的城市。

北京,就不用多說了,始於明成祖朱棣。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對於原來的首都南京而言的。北京之前也叫做南京,據說當時朱棣覺得南京這個地方也不吉利,把名字改成的北京。

南京,就有更多的歷史可以追蹤了。歷史上,有很多個城市都被稱之為南京。宋朝,如今的河南商丘被稱之為南京,金代,河南開封被稱之為南京,直到明朝,才正式落定為南京,剛提到的,之前連北京都是被稱之為南京的。

最後再來說說大家關心的西京。其實西京在中國歷史上是一直存在的。西京長安,也就是如今的西安。早在周超,周平王原先的都城就在西安,當時稱之為鎬京。東漢期間,劉秀的都城,也從西京前度到洛陽,直到李淵繼位,再次定都長安,也就是你們說的西京。

所以,西京一直都是存在的。


千帆遠澋

首先日本的東京跟中國歷史上出現過的東京沒有任何關係。

東京前身為江戶,江戶幕府文政6年(公元1823年),佐藤信淵在《混同秘策》裡首次提出了將江戶更名為東京,大阪更名為西京的三足鼎立(還有京都)構想。其後在1868年,經過太久保利通的建言之後,明治天皇正式頒佈《江戶改稱東京詔書》,這才有了被官方承認的東京市。

再看中國,在明朝之前,所謂的東西南北京都是根據朝代地理特徵對於另一城市的代稱,這種稱呼並不是官方的正式稱呼、可以理解為只是指代方向而已。例如東漢、魏晉年間,相對於彼時的都城洛陽,長安就被稱為西京。北宋時期,開封被稱為東京,此時洛陽又成了西京。此外遼國也曾有過西京大同府

西夏國的西京則是靈武

明太祖朱元璋於1368年稱帝於應天府,將應天府改名為南京。

北京則是公元1406年明成祖朱棣遷都、將北平改名為北京而首次得名。

我們的西京呢?如果將臨時的也算上的話,則只有一次是被官方文件所承認。

1932年“一·二八”事變日軍進攻上海後,南京國民政府被迫臨時遷至洛陽。1932年3月5日,國民黨第四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大會通過了《國民黨中央確定行都與陪都地點決議案》,決定“一、長安為陪都,定名為西京;二、洛陽為行都;三、關於陪都之籌備事宜,應組織籌備委員會交政治會議定”。在這一決議案中,西安作為陪都西京列為第一款,以洛陽為行都列為第二款,陪都”的重要性超過“行都”。

雖然國民黨中央常會最初設想陪都西京“以一年為期,籌備完畢”,但實際西京市的成立一直處於籌備階段,並未正式成立。

1940年11月,重慶被定為陪都。次年行政院就下令撤銷了西京市建設委員會,西京降為陝西省轄市。1942年1月1日成立西安市政處,代行市政府職能,開始接辦原由西京籌備委員會進行的部分工作。1944年6月30日,行政院下令改西安市政處為西安市政府。1945年4月24日,行政院正式撤銷了西京籌備委員會。

至於要問為什麼,我想這個問題既要考慮一座城市自身的命運,也關乎王朝更迭的歷史進程吧……


我是小小莎,一個熱愛旅行的人。

也因為機緣巧合,成為了一名環球旅遊博主。

想要與你分享關於旅行、關於時尚、關於生活,關於我的故事。


小小莎老師

如其他答主所言一樣,日本東京與中國的南京、北京性質完全不同,但若論及北京、南京這些稱呼,就不得不提及中國古代王朝的都城制度,其中之一就是“兩京制”(當然,有些朝代不止有兩京,如遼代有五京,分別為上京臨湟府、東京遼陽府、中京大定府、南京析津府、西京大同府),因為都城過多,所以為了區分,就以方位或者地位來稱呼,也就是東京、南京、西京、北京這些名稱的來源。

今北京故宮

關於兩京制,明朝人王士性在《廣志繹·兩都》中說:“兩都之制,始自周家,後世間效為之。”也即自西周開始,就已經有兩京制,西周時期京為都、雒邑為東都,這裡的“都”與後來的“京”是同意,都指都城,此後歷漢、唐、宋、明、清歷朝。那麼何為兩京制?簡單說,就是一個王朝不止有一個都城,如東漢以洛陽為都、長安為西京;唐以長安為都、洛陽為陪都;北宋以汴梁為都、洛陽為西京。之所以會有兩京(或者多個京城),原因有很多,如明初朱元璋先定都金陵,其後為了控制西北,打造一個軍事後勤基地,所以又以汴梁(今河南開封)為北京,而稱金陵為南京,兩京並稱。

所以,這樣看來,所謂的東京、西京、南京、北京也並不是固定的,尤其是南京與北京,並不能籠統的說就是現在的南京與北京,至於東京,更與日本無關。這種名稱的變動極為複雜,不同朝代都有所不同,甚至同一朝代不同帝王也有所不同,如唐玄宗時期,以長安為西京、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而至肅宗朝,又以蜀郡為南京、鳳翔府為西京,長安為中京,同時又保留東京洛陽和北京太原。所以,一個城市也可以有多重身份,如洛陽在五代晉時為東京,在五代周時又為東京。


楚邾

從古至今,中國可以稱“西京”者,只有古長安、今西安罷了。除此外的任何地方都是耍流氓。

至於題主談中國歷史而扯到日本東京——東京算哪把夜壺——只能讓我感慨這個問題的維度站得很高啊!初看思維如小學生,細想卻是研究生。眾所周知,日本東京最出名的是那裡的天氣很熱,因為總是“東京(熱)”,完全搞不懂什麼意思!

長相思,在長安。絡緯秋啼金井闌,微霜悽悽簟色寒。孤燈不明思欲絕,卷帷望月空長嘆。美人如花隔雲端。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淥水之波瀾。天長路遠魂飛苦,夢魂不到關山難。長相思,摧心肝。

大約兩千年前,劉秀遊長安城的時候,對著那燈紅酒綠的繁華,發出了千古感嘆:

仕宦當作執金吾,娶妻當如陰麗華!

對繁華的嚮往是深刻在每個人骨子裡的東西,即使最終將歸於平淡和寧靜,也是在歷盡紅塵之後。

現在讓我們正本清源:

古人祭祀,“天子祭天地,祭四方,祭山川,祭五祀,歲遍。”這裡的“天地”和“四方”只有天子才有資格祭祀。諸侯祭山川、五祀;大夫祭五祀;士祭其先。上下四方曰宇,古往今來曰宙,此即宇宙本義。山川和四方乃是宇,是疆土,是整個世界,是神秘的、閎大的、壯闊的,形之於具體,上下即天地,四方即東西南北。

但這四方的定義仍然很廣泛很宏謨,最直接的證據便是“四方”的近義詞其實就是“天下”。即以先佛塔寺為例,瀋陽市也有東、西、南、北四塔。更早時候的命名,《孟子·告子下》:“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為壑。”四海,簡單的講就是東、西、南、北四海,北方沒有海怎麼辦,霍去病不過“封狼居胥山,禪於姑衍,登臨瀚海”,到《漢書》時,“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便是貝加爾湖。

扯了這麼多,就想說明,古人在神秘感加持之下的強迫症思維。

有四荒、四方、四海、四塔,必有四京,但凡有一京出現,必有三京相隨。

學界的看法是兩京制度的出現以周平王東遷於洛邑為標誌。既是“東遷”,自然是從西邊出發的,《史記·周本紀》後有太史公曰:“學者皆稱周伐紂,居洛邑。綜其實不然。武王營之,成王使召公卜居,居九鼎焉,而周復都豐、鎬。至犬戎敗幽王,周乃東徙於洛邑。”

豐、鎬(今西安西南)並稱,隔水相望。《詩經》有“考卜維王,宅是鎬京”,鎬京是歷史上最早稱京的城市,京者大也,《爾雅·釋丘》說“絕高為之京”,《公羊傳·桓九年》:天子之居,必以眾大之辭言之。不用說,這是京的本義。平王東遷之後,豐鎬便可稱“西京”。

秦時在洛陽有南北宮,顧炎武說:“自高帝(漢高祖)迄於王莽,洛陽南北宮、武庫皆未嘗廢。蓋秦雖都關中,猶仿周東都之制,建宮闕於洛陽。”

隋唐更不用說,楊廣、李治皆以長安為西都,洛陽為東都,武周代唐後,改洛陽為神都,定都於此。不得不說“周”的國號有效法三代之意。此時,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有一首《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

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不用懷疑,首句的西京正是指長安。

然而洛陽在北宋時也曾被稱為西京,因為它的位置在都城汴京之西。如圖:

北宋王朝都城如果早遷往洛陽,當不至於如此被動。

月關在架空《步步生蓮》中寫楊浩登基(架空的特色便是虛擬歷史)後馬上便:

下詔立汴梁、洛陽、長安、金陵、興州為五都,已是暗藏了遷都的玄機。

明朝立,山河奄有中華地,日月重開大宋天,既是重開大宋日月,其兩京(洪武元年八月己巳,以應天為南京,開封為北京)一都(以鳳陽為中都)制之北京在故宋都城開封也是可以理解的,洪武十一年廢。永樂元年正月改北平為北京,永樂十八年遷都於此。

滿清入關,仍以北京為都。

現在我們可以知道,史上不但有西京(豐京、鎬京),而且是史上最早稱京的城市,也堪稱中國歷史上最古老的城市,注意,沒有之一、沒有之一、沒有之一!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鎬京春酒沾周燕,汾水秋風陋漢才。

總為浮雲能蔽日,長安不見使人愁。

至於日本東京,用句我們老家的俗話損之,“算是哪把夜壺?”


王事情

在我國的歷史是,東、西、南、北四京是都有的~~~~

京,最初指的是人工築成的絕高土臺,後來專指國都、都城,也有京城、京都、京華等表達形式。京師,指的是“天子之居”;京畿,指國都和國都周圍的地方。其實宋代時我們用的就是四京制,也就是東、西、南、北四京皆有。當時的四京分別是:東京-開封府,西京-河南府,南京-應天府,北京-大名府。

東京-開封府

。我們現在一說到“東京”就會想到日本的首都,但其實歷史上東京指的是可我國的開封。東京是北宋的國都,位於汴梁也就是開封。宋朝時東京、汴梁、開封這三個名字指的都是今天的河南開封。東京是都城之號,汴梁是地名稱謂,開封是府名,也就是正式的行政稱謂。更嚴格的說,東京指的是京城(城牆內),開封府則包括更大的地域管轄面積,包括轄縣和京畿地區。 此地在歷史上有很多名稱,在戰國時期叫做大梁,漢朝時改叫開封,後又有過樑州,汴州,陳留,東都、東京等名稱。直到北宋定都後,官稱為東京,金國滅宋後改稱為汴京,明朝時候又改回開封。

相信稍微熟悉一點歷史或者看過《水滸傳》的朋友,對於“東京汴梁”都不會陌生。而且日本的東京、京都等地名稱謂都是因為我們唐宋時期的國力強大、文化燦爛、文明遠播影響而導致的。京都和奈良等古都的建設就是模仿了長安和洛陽,直到今天當地保護完好的古建築也透著濃郁的唐風宋韻。

西京-河南府。西京可是有的哦~~~宋時的西京,指的是洛陽。在唐宋之間,是五代十國時期。這個時期的第一個皇帝朱溫篡權之後定都於汴梁,之後五代裡有四代都定都於汴梁,一代定都洛陽。所以北宋時洛陽為西京河南府,汴梁為東京開封府。

南京-應天府。這個“南京”可不是今天的江蘇南京哦,那時的江蘇南京叫做“江寧”~~宋朝的“南京”指的是宋州,也就是今天的河南商丘。宋朝之所以國號為“宋”,就是因為太祖趙匡胤登發跡於“宋州”,後來宋真宗時期又將宋州升為應天府。

北京-大名府。這個“北京”也不是今天的北京,而是今天的河北大名,沒錯,就是盛產香油的那個大名。被石敬瑭拱手割讓的燕雲十六州才是今天的北京,宋朝時這裡還是遼國的屬地,金時稱中都、元時叫大都、明朝朱棣遷都至此並改名為北京。


長腿叔叔

東京,北宋時期,開封(史稱東京)為宋朝國都長達168年,歷經九代帝王。東京城周闊30餘公里,人口達到150餘萬,東京汴梁在960年北宋建都,1127年北宋被金國滅亡。而日本東京以前稱為江戶,1868年明治維新,德川幕府統治瓦解,皇權復興。天皇遷移到江戶,將江戶改名為東京,從此東京成為日本的首都。日本的東京比中國的東京晚近千年,可以說東京汴梁繁華之時,日本的東京還是一片荒蕪之地。


西京,中國歷史上西安沿襲過幾個朝代長期被稱作西京,是中國歷史上十三個王朝的首都、京師。西周的宗周鎬京,西漢京師長安,東漢的西京長安,曹魏黃初二年(221年),長安列為五都之一,稱西京。隋唐時期,長安為京師首都,也稱西京。

南京,其實南京在歷史上被多個城市叫為南京,1.唐代時候成都為南京不到三年時間。2.宋大中祥符七年建應天府(今商丘)為南京。3.遼代,以北京為南京。4.金代,以開封為南京。5.明永樂十九年明成祖遷都,京師應天府(今南京)改稱為南京。南京才真正的形成。


北京,正式定名為“北京”始於明成祖朱棣。他奪位成功後,就將明朝的首都由南京遷至他的發祥地——北京。之所以叫“北京”是相對於原來的首都南京而言的。北京上古時稱幽陵,夏朝時稱冀州,唐以後又一度稱幽州。遼建都在上京,把這裡作為陪都也稱南京,這也是北京八百餘年建都史的始末。


百家暢談

題主的題目本身就有問題。首先,題目中的北京和南京是中國的城市,而東京應該指的是日本的城市,這三個城市怎麼能夠放在一起來說?其次,在全世界範圍內劃分東西南北,那以哪裡為中心呢?題目中並沒有說明。



如果單就中國本身來說,歷史上中國曾經有過東京、西京、南京和北京。

例如唐代是以長安為中京, 洛陽為東京,太原為北京,鳳翔為西京。到了北宋年間,四京發生了變化,即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東京作為首都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西京為分司所在;南京是宗廟社稷所在地,同時也是重要的經濟文化中心和京東路治;北京則是河北重鎮,戰略地位十分重要。

隨著朝代的變遷,四京所指的地方也會隨之發生變化,並沒有統一的答案。


饕餮小娘子

首先,將北京、南京、東京兩個國家地名聯繫到一起提問是不準確的,因為日本的東京和中國的歷史沒有任何關係,這與英國的約克與美國的紐約、美國的舊金山(聖弗朗西斯科)與澳大利亞的新金山(墨爾本)的關係並不一樣。那麼繼續回答你的疑問,世界上是有西京的,不止中國有,朝鮮、越南歷史上也都有

“京”的含義

京,意為國都,所以一國的首都被稱作京。比如,南京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就有不同的稱謂,如金陵、建業、揚州、江寧等,1386年明朝的建立,明太祖朱元璋將應天府改為

“南京”,這是第一次有“南京”這個名字的出現。

其實,在“南京”之前已經有不少朝代的國都名字中帶“京”字,比如先周時的都城為豐京(今陝西西安西南)、西周時鎬京(今陝西西安西南),五代十國的梁首都西京(今河南洛陽)、晉的都城東京(今河南開封),北宋時代的都城

東京(今河南開封)、南宋時的都城南京(今河南商丘),大金時的上京(今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阿城區)、東京(今遼寧遼陽)以及南京(今河南開封)。

我們可以看到古代的東西南北京,並不是某一個城市的正式名稱,而是一個相對性的地理概念,在不同朝代、不同歷史時期,所指的城市並不相同。有的朝代實行復都制,也就是一個國家設置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首都,比如宋朝時就有東京開封府(今河南開封)、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陽)、南京應天府(今河南商丘)以及北京大名府(今河北邯鄲)。還有有的朝代在歷史上遷都,比如明朝定都南京,後來朱棣遷都北平,相對於舊都南京,將北平正式命名為北京。

中國歷史上的西京

中國歷史上有多個城市被稱為“西京”,比如上面提到的五代十國時期的晉朝國都西京洛陽,北宋的西京也是洛陽,遼金西京大同等等,不過在古代歷史上被稱為西京最多的還是西安。早在東周時期,周平王從都城鎬京(今陝西西安)原遷都洛陽,到了兩漢時期,東漢光武帝劉秀再次將都城從長安(今陝西西安)遷都到洛陽。到了李淵稱帝,建立唐朝,再次

定都長安,而古都洛陽成為陪都,根據地理位置,自然而然的西安就成為了“西京”,並有“烽火照西京”的詩詞。到了中華民國時期,為了備戰,國民政府決定“以長安為陪都,定名西京”,不過最終還是改回西安。

日本東京來由來

日本首都東京,即日文「東京」,歷史上稱作江戶。在明治維新之前,日本的

的首都是京都,1868年德川幕府倒臺,明治天皇遷都江戶,改名為東京。因為江戶位於京都的東面,為了與古都京都加以區分,將江戶改名為東京。

不只中國有西京,朝鮮、越南也有

說到西京,不只中國有,朝鮮、越南也都有。

在高麗時代,高麗王朝三京鼎力,即西京平壤、南京漢陽、東京慶州,西京平壤也是抵抗外敵入侵的重鎮。到了大韓帝國時期,定都漢城(今首爾),而平壤成為陪都,稱為“西京”。

越南的清化省永祿縣的胡朝城,是越南獨一無二的石城牆建築,曾是大虞國(胡朝)都城。越南陳朝末期,權臣胡季犛強迫陳順宗將都城從升龍(今河內)遷都至清化,並在1400年篡位並改國號為大虞,而都城也叫西都、安尊城、西京城等。


任何關於斯里蘭卡的問題,歡迎向我提問,我是“最懂蘭卡旅行的人”:斯里蘭卡小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