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當我們用臭來形容一樣食物時,它的味道似乎都不咋樣。香是一種共性的愉悅感,而對臭的感知卻充滿了個性化:當我捧著一塊散發著濃郁香味的榴蓮感動的大喊“太好吃了”時,身邊的朋友往往會一邊扇著風一邊投來不理解的白眼。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為什麼我覺得香的美食周圍人會覺得臭呢?為什麼有些食物聞著臭吃著卻香?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臭名昭著”的美食。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01 | 為什麼會聞著臭吃著香?

鮮味的主要來源是氨基酸。當我們的味覺感受到氨基酸,尤其是穀氨酸時,我們就會有產生“這個東西很鮮美”的想法。食物經歷發酵、醃漬等過程,氨基酸被微生物分解,會產生氨氣、硫化氫等氣體,這些就是“臭味”的來源。然而,氣味只需要極少量就能被感知而味道則需要較多量才能嚐出來,所以有些聞起來臭的食物,吃起來卻很香。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02 | 為什麼我覺得香,TA卻覺得臭?

對於“臭臭的”美食,人們的態度呈現兩極分化。愛的人將其視若珍寶,不愛的人則唯恐避之而不及,這是為什麼呢?有研究顯示,我們對氣味的喜好,其實很大程度上受到經驗的影響。我們對於甜味的愛好是天生的,小朋友往往只會喜歡好聞的氣味,因為他們沒有過多的嗅覺經驗,如果你周圍的人都偏愛某一種“臭美食”,那你也可能慢慢的喜歡起來。同時,氣味是人們誘發記憶的線索,對於很多人來說,某種臭臭的食物是來自家鄉的味道,是成長過程裡不斷接觸的美味。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03 | 這些“臭臭”的美食你愛吃嗎?

臭豆腐

說起臭味的美食,大家第一個想到的應該就是臭豆腐了,其中更以長沙和紹興分為兩派,二者一黑一白,“臭味”也不盡相同。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長沙臭豆腐最大的特點就是黑。選用黑豆豉,冬筍、香菇、麴酒和香料等製作滷水,因為有黑豆豉,所以經滷水浸泡的豆腐表面會變成墨色。鐵鍋燒熱,茶油下鍋,放入切成小塊的臭豆腐,待豆腐表面漸漸鼓起,由墨色漸漸泛起焦黃,便可出鍋。傳統的長沙臭豆腐不能少了“灌汁”這一步:在豆腐中間戳一坑,澆上一捎蒜汁、辣椒和香油調成的蘸汁兒,滋味滲入整塊豆腐,而外皮仍保持著油炸後的香郁酥脆,最後再撒上一把香菜,吃起來酣暢淋漓、熱辣爽快!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和黑黢黢的長沙臭豆腐不同,紹興臭豆腐看起來要清新許多,其秘訣便是滷水的製作。春天摘下新鮮的莧菜梗、竹筍根及苜蓿、雪菜,加入食鹽、花椒、生薑等悶上缸蓋醃漬,一年之後純天然的滷水便做好了。剛炸好的紹興臭豆腐色澤金黃,輕咬一口,外皮酥脆內裡柔軟。在曲曲折折的老巷裡,嬉鬧的孩子守著鐵絲篦上滴著油的臭豆腐流口水,那直擊靈魂的臭味,可能也是很多人的童年回憶吧。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賣臭豆腐的小攤常常寫著“天下第一臭”“不臭不要錢”,“夠不夠臭”早已變成了評價一碗臭豆腐好不好的標準之一。美國美食雜誌《美味》(Saveur)年度美食獎曾將臭豆腐評為“最不尋常的美味”,雜誌的評價是“惡臭但純粹,讓人躁動不安同時又無比可口”。

螺螄粉

如果你想在辦公室吃一碗螺螄粉,要做好大家和你友盡的準備。螺螄粉的臭非常特別,迷之熟悉——很多人覺得像臭粑粑的味道。但相信我,只要鼓起勇氣吃上一口,你就會從此深陷其中。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螺獅粉的精髓全在那一鍋螺獅粉湯。就像魚香肉絲裡沒魚,螺螄粉裡其實也沒有螺螄,螺螄肉的美味全部融進了湯裡。洗淨後的螺螄先爆炒,再加入筒骨、辣椒、蔥、蒜、姜以及各種香料小火慢燉。一碗絕妙的螺螄粉湯,湯色清澈,口感醇厚,回味清爽。在柳州街頭,你絕不會吃到兩碗味道一樣的螺螄粉,每一家小店的都有自己獨特的配方。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那麼螺螄粉的臭味到底來自於哪兒呢?答案是配菜裡的酸筍。酸筍是螺螄粉的靈魂,製作非常講究。選取7-9月成熟的大頭甜筍,鮮嫩多汁,再輔以山泉水,入大瓦缸醃漬,醃漬的過程中不能沾上一星半點的油汙,半個月後即可食用。發酵的過程中產生了各種複雜的風味,雖然聞著臭,但吃起來卻酸辣鹹鮮,口感爽脆,可謂臭而不腐,一旦接受了這個味道,就會想之肚子餓,聞之流口水,吃之一碗還不夠啊!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銀杏果

銀杏果是銀杏樹的種子。第一次直面它的臭是在大學的實驗樓裡,那撲面而來如同臭腳丫的味道令人窒息。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將外面一層臭臭的皮剝掉,會露出潔白的核,這個就是我們食用的部分——白果。白果的營養很豐富,每年銀杏成熟時,樹下總有許多尋尋覓覓的大爺大媽們。第一次吃白果是在日料店裡,小小一碟炭燒白果,口感軟糯,像栗子,臭味是一點兒也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淡淡的苦味,回味微甘,在肥美的魚生間小小吃上幾顆,清爽解膩。白果在中餐裡也佔有一席之地,有名的“白果燉雞”吃過一次便魂牽夢繞,雞肉被燉的入口即化,雞湯鮮香四溢,有一絲清新的草本味,白果吸收了湯汁也沒有那麼苦了。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不過白果有微毒,即使愛吃也不要貪嘴哦~

榴蓮

榴蓮是氣味最霸道的水果,愛的人三天不吃就心癢癢,不愛的人一丁點兒味道也聞不了。這股亦臭亦香的味道到底從何而來?

新加坡的科學家以貓山王為例,破解了榴蓮的“臭味”基因。他們發現形成榴蓮氣味的重要成分是可揮發性硫化物,它們常被描述為洋蔥味、臭雞蛋味、硫磺味等。這些基因在榴蓮成熟時高度活躍,令榴蓮果實散發出濃烈氣味。除此之外還有聞起來像蜂蜜的基因、像焦糖的基因。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對於榴蓮愛好者,最常吃的兩個品種要數泰國的金枕頭和馬來西亞的貓山王了。泰國的榴蓮普遍甜度高,水分足,但是氣味較淡,適合剛邁入榴蓮大坑的朋友;馬來西亞的榴蓮品種更多,果肉顏色越深,口味也越重,其中最著名是貓山王榴蓮。貓山王榴蓮肉質細膩嫩滑,奶油味十足,甜中帶苦,而且核小肉多,可謂是當之無愧的榴蓮之王。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很多人喜歡上榴蓮都是從榴蓮肉做的甜點開始,比如我。小時候榴蓮對於我是絕對不能接受的水果,改變我的是一塊榴蓮千層蛋糕,薄如蟬翼的千層皮夾著層層疊疊的奶油和榴蓮,口感如絲般順滑,只消吃上一口就被醇厚濃郁的香味包裹,彷彿被一朵榴蓮味的雲朵托起,吃完我不禁暗暗後悔:榴蓮,為什麼沒有早幾年遇上你!

鯡魚罐頭

每年的夏末秋初之際,世界上最臭的佳餚——瑞典鯡魚罐頭悄然上市了。

醃製鯡魚罐頭的傳統已有將近300年,當初是漁民儲存鯡魚的一種方法。每年的4-6月份,鯡魚開始產卵,漁民打撈起數百噸鯡魚,去除頭和內臟後開始醃製,發酵8-10星期後裝罐出售。因為醃漬鯡魚罐頭並沒有經過殺菌,所以罐頭中的鯡魚仍然會繼續發酵,所以在打開罐頭之前,誰也無法判斷這個罐頭到底有多“臭”,當然如果你拿到的是一個鼓鼓的罐頭,那說明一定發酵了非常久,我只能祝你好運。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在瑞典,每年的仲夏節,醃漬鯡魚更是必不可少的美食,據說瑞典人們在仲夏節可以吃掉640噸的醃漬鯡魚。發酵過程中厭氧菌會產生腐敗的油脂味,這也是“惡臭”的來源之一,而乳酸菌的存在則帶來了酸味,所以瑞典人們常常用醃漬鯡魚搭配一些平淡無味的食物。著名的瑞典鯡魚卷就是用醃漬的鯡魚加上洋蔥、蘋果、土豆和酸奶油製作而成。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醃漬鯡魚搭配薄餅

日本人曾用儀器測量了一些臭味食物,並用Au值作為臭味指數,鯡魚罐頭是8070Au,而臭豆腐僅僅只有420Au。因為太臭了,瑞典政府甚至禁止在住宅內打開鯡魚罐頭,它也被多家航空公司列為禁止攜帶的食品。雖然非常好奇它的味道,但求生欲讓我一直沒有嘗試。吃過的朋友歡迎和我分享經歷哦~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臭鱖魚

臭鱖魚是我關於家鄉的記憶之一。作為一個安徽人,每當別人問起徽菜裡有什麼好吃的,我都會驕傲的說:臭鱖魚!還未被端上桌,你就能聞到它那濃郁的“臭味”,沒有一點勇氣是不敢下筷的。但當魚肉觸碰舌尖的那一瞬間,你就會有種味覺被點亮的感覺:咦,怎麼這麼鮮?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徽州地處內陸,魚販為了防止打撈的魚肉變質,往往會用食鹽醃漬,當地人發現略微發酵的魚肉經過烹飪反而變得更加美味,臭鱖魚便成為一道名菜被保存了下來。

將新鮮鱖魚洗淨後去掉內臟,放進木桶裡碼上一層鹽,一層魚一層鹽,最後在上面壓一塊大石頭,在夏天,醃製3-4天就可以食用了。經過淡鹽水醃製和石板擠壓,魚肉脫去部分水分,筷子輕輕一撥,蒜瓣一樣的魚肉很輕易的就和魚骨分開,肉質緊實,富有彈性。微生物發酵帶來了更多的風味物質,蛋白質也被分解成了氨基酸,再加上鹽分的存在,自然鮮的不行。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製作臭鱖魚也有講究,據說1斤左右的鮮魚最佳,醃製的木桶要選用松木或者杉木,再壓上河間青石。俗話說“桃花流水鱖魚肥”,在這桃花盛開的時節,白牆灰瓦之間,你要不要來一條臭鱖魚呢?

以上這些“臭臭”的美食有沒有一款打動了你的味蕾呢?其實臭臭的美食無處不在,比如寧波的臭冬瓜、東南亞的魚露、還有一些軟質的奶酪。你的家鄉有沒有臭臭美食呢?歡迎留言、轉發,和大家分享,也許能找到“臭味相投”的朋友哦~

我們很臭,可是我們好吃呀

文 | 宋宇翔

© 知味葡萄酒雜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