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縉既沒有兵權,也沒有方孝孺的頑固,朱棣為何要將其置於死地?

微笑琳----

解縉被朱棣置於死地,概括成一句話就是:不懂政治。這似乎是特別有才學的人容易犯的通病,恃才傲物,弄不清自己的定位,越俎代謀,最終招致殺身之禍。

解縉自幼天資聰穎,機敏絕倫。到12歲,已經熟讀四書、五經等典籍,並能貫通理解書中的義理,在當地遠近聞名,被譽為“神童”。

洪武二十年,解縉18歲,第一次參加鄉試就一舉奪得第一名,成為年輕的解元。第二年赴京參加會試,列為第七名,經殿試,被錄為進士。他的哥哥解綸和妹夫黃金華也同榜登進士,因此有“兄弟同登第,一門三進士”的讚譽。

解縉剛剛為官之時,正值朱元璋大肆殺戮功臣,胡惟庸案、李善長案、藍玉案等牽連了十幾萬人,朱元璋把自己身邊的心腹大患們一個個送上了斷頭臺。

眼見於此,不諳政事的解縉按耐不住了,兼濟天下的使命感讓這位後生有了給朱元璋上書勸誡的念頭。

一次,朱元璋對他說,你我從道義上講是君臣,從感情上講猶如父子,當知無不言。這給解縉提供了莫大的精神動力,於是解縉給朱元璋上了萬言書,直言朱的種種過失。

朱元璋作為一國之君,竟然被一毛頭小子責難,心裡哪會舒服?或許是殺戮太多了,朱元璋為了展示其仁厚的一面,沒有向解縉開刀,並稱贊解縉是曠世奇才。

隨後,因為解縉年輕氣盛的一些舉動,比如為李善長鳴冤等,讓朱元璋覺得解縉很不成熟,於是命解縉的父親把解縉領回家,並安慰解縉的父親說,解縉大器晚成,如果把他領回去,讓他不斷進步,十年後再來也不晚。 解縉第一次為官就這樣結束了。

明成祖朱棣上臺後,再次啟用解縉,讓他擔任了《永樂大典》的編修。朱棣曾對身邊的大臣說,天下不可一日無我,我則不可一日少解縉。

不過緊接著,解縉就在立儲的問題上栽了大跟頭。朱棣的次子朱高煦酷似朱棣,有文有武,長子朱高熾較為懦弱,顯然朱高煦是朱棣心中的最佳人選。不過朱棣顯然不敢輕易做出這個決定,畢竟在皇位繼承問題上,中國素來有“立嫡不立長,立長不立幼”的傳統。

於是朱棣召見了“不可一日少”的解縉,試探地問他誰是最好的接班人,解縉不假思索地說,長子是最好的接班人,古來如此。皇太子仁孝,天下歸附,如果棄之立次子,必興爭端。先例一開,怕難有寧日,歷代事可為前車之鑑。

解縉的這一回答,於理來講並無過錯,不過解縉違背了皇帝的心意。解縉不懂,在皇帝的心中,奴才只需做好分內事就可以了,主子的事千萬不要干涉,更不能違背。

朱棣出於無奈,於永樂二年把長子朱高熾立為太子,但心中對解縉產生了極深的厭惡、戒備和疏遠。

永樂八年,已被貶為地方官的解縉,又做了一件蠢事,親手推開了地獄之門。這一年,解縉迸京彙報工作,入京才知朱棣已率師北征,只留下皇太子總理國事。既然皇帝不在,應趕緊回去,以避嫌疑,但書生氣十足的解縉去拜謁了皇太子朱高熾。

朱棣北征回京,聽了朱高煦添油加醋的彙報後,懷疑解縉有陰謀,十分惱怒,以解縉私見太子“無人臣禮”的罪名,將他投入大獄。永樂十三年,解縉被錦衣衛灌醉後活埋於雪中。一代博學大才就這樣結束了自己47歲的生命,而其親屬也被流放發配。


麻辣一加一

說起來中國古代,被統治者殺掉的才子很多,但是最有名的還是兩位,一位是三國時期的楊修,另一位就是問朱所問的解縉。



其實這兩位死因空前的一致。那就是觸碰了一個統治者都很忌諱的問題——誰來當繼承人?我們知道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但是有哪個皇帝希望自己死呢?君不見從古到今,有多少皇帝痴迷於尋找靈丹妙藥,長生不老?雖然到頭來沒有一個人成功,可是仍然擋不住這種前赴後繼的精神。

另外從古至今,提前退位的皇帝,除了宋高宗趙構和清高宗乾隆以外,其他了不多是落架鳳凰變母雞,能求個自然死亡的結局就阿彌陀佛了。所以這裡面要談的就是一個封建社會統治者最悲劇的宿命——皇權的誘惑遠大於父子之間的親情。無論誰作為皇帝,他對皇權都是十分敏感的,想要活到自然死亡,就必須牢牢的掌握住這份權力,包括選擇繼承人。舉個例子,你老闆還沒死,你卻天天在他面前聒噪讓他兒子繼承公司,他不恨你才見鬼了。


可是解縉恰好觸碰到了永樂皇帝這個點。永樂皇帝有三個嫡生兒子,其中大兒子,也就是太子朱高熾,因為從小就患有肥胖症,所以並不被永樂皇帝所喜愛。二兒子漢王朱高煦,一方面長得像永樂皇帝,這一方面熟知兵法,在靖難之役中也立有大功。所以長期以來,永樂皇帝在這兩個兒子選擇當中的態度是搖擺不定的。在皇帝沒有明確表態之前,聰明的大臣會在背後使勁,幫自己看中的候選繼承人。然而解縉明顯不屬於聰明人的群體,他的所作所為太過於公開和急功近利,於是很自然的就受到了朱棣的厭惡和朱高煦的記恨。

另外,解縉的性格也有問題。雖然說古代的大才子都有孤傲的臭毛病,可是一般都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有所收斂。但解縉明顯情商不足,不僅沒有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磨平自己的孤傲的性子,反而在擔任首輔後變本加厲,把同僚和下屬往死裡得罪。

最後,一個得罪了皇帝,得罪了皇帝最喜歡的兒子,得罪了所有的同僚和下屬的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縉,就這樣死在了一場大雪裡?身居高位而沒有能力坐穩,失寵被殺也就順理成章了,您覺得呢?

我是魚淵觀沉浮,感謝您的閱讀與關注。


魚淵觀沉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