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敘利亞情結的源頭

法國敘利亞情結的源頭

文/應辰 | By Ying Chen

原文刊登於《新知》2015年第5期

達達尼爾海峽是連接愛琴海和馬爾馬拉海的戰略要衝,若佔據此處就等於一腳邁進了君士坦丁堡的門戶,因此奧斯曼土耳其自古以來就視這片水域為首要防禦地帶,要想從此處通過顯然是鋌而走險。歐洲戰局進入1915年後逐漸顯現出僵持之勢,德國速取西歐的計劃沒有實現,交戰雙方在比利時和法國陷入陣地戰;而在近東戰線,與德國同屬同盟國陣營的奧斯曼土耳其開始加緊在高加索地區包圍俄軍。從1914年年底開始,俄方不斷催促英法在東地中海展示“打擊土耳其人的誠意”,否則土軍若在高加索推進順利,很快便可控制黑海沿岸。屆時英法將難以經由海路援助俄國,協約國陣營可能就此失去俄國。

為了支援俄國,英法艦隊此前已開始執行法國提出的外圍吸引戰略,向東地中海各奧斯曼所屬岸邊設施發動炮擊,希望藉此吸引奧斯曼陸軍的注意,分散位於高加索一帶的集結,可惜成效不大。英國陸軍大臣基奇納伯爵認為對達達尼爾海峽發動類似的離岸炮擊應該也不會有太大起色,而是應該發動一次更兇狠的進攻來吸引土耳其人的注意。他授意當時擔任海軍大臣的溫斯頓•丘吉爾來研究發動一次海陸聯合作戰的可能性。

在當時文官佔據多數的內閣戰爭委員會中,基奇納是唯一一位職業軍人。此君久經沙場,先後服役於非洲和印度,幾乎在大英帝國所有主要殖民地都獲得過顯赫戰功,可謂是當時大英帝國最具威望的軍人,因此也理所當然地成為了英國戰略決策的靈魂人物。同時他的形象更是出現在徵兵海報中,像嚴厲的校長一樣指著你,喊你“為不列顛而戰”。那撇盛氣凌人的八字鬍已經成為那個民族主義狂熱年代的象徵。而操刀入侵計劃的丘吉爾,則代表了大英帝國野心勃勃的外交眼光,在他眼裡,這場達達尼爾戰役的目的將不僅限於牽制高加索土軍,他看到了登陸作戰成功後長驅直入君士坦丁堡的可能性。如果成功,奧斯曼土耳其則將立即退出戰爭,近東和中東的同盟國軍力也將瞬間崩潰……唯一的問題是兵從何來、如何在短時間內湊齊這支龐大的遠征軍?

基奇納立即否決了從西線戰場抽掉英法部隊擔當遠征主力的方案,西線的壕溝戰已經發展成為了單純對比雙方戰損比的消耗戰,經不起分散人員去支援一片次要的東方戰場。然而要執行一項大型登陸作戰任務,只有建制完整又人員充沛的單位才能勝任,而當時符合這項標準又能短期調用的只有駐紮在埃及的澳大利亞和新西蘭部隊。在丘吉爾看來,要進入馬爾馬拉海直逼君士坦丁堡,重頭戲仍然在海上,而地面上的作戰將不會持續太長時間,因此自信地認把澳新軍團這樣的後備單位推上先頭位置應該不會有問題。儘管英國情報部門預計達達尼爾海峽沿岸將會有駐守著40000人之眾的土軍士兵,但戰爭委員會一致認為這些部隊將難以招架來自海上的離岸火力,只要在登陸人數上與敵人對等,迅速拿下岸邊應該不成問題。丘吉爾甚至開始構想這支澳新遠征大軍在完成登陸後的後續任務,包括假設岸防保障皇家海軍船隻的通行安全、乃至進駐君士坦丁堡等等……就這樣,36000人組成的混成部隊、再加上經過愛琴海島嶼途中加入進來的希臘部隊,浩浩蕩蕩從埃及向達達尼爾海峽進發,去執行一場次要局部戰役的“輔助”任務。

法國敘利亞情結的源頭

事實證明丘吉爾對戰事走向的預判是正確的,遠征部隊集結完畢不久,英法兩國方才知曉俄國已經基本解除了高加索危機,土耳其人在俄軍發動的反攻中節節敗退,因此英國的遠征任務已經失去了為俄國解圍的意義。這場東方戰役若進展順利,奧斯曼土耳其退出戰爭將指日可待,德國和奧匈帝國則將面臨兩線作戰,同時君士坦丁堡也將成為令協約國垂涎的戰利品。在得知入侵計劃以後,俄國很快積極響應,願意派出艦隊從黑海襲擾博斯普魯斯海峽配合英軍行動。但俄國人此時卻在外交上心計重重。在英軍開始入侵前,俄國外交部就開始正式向英法提出領土要求:君士坦丁堡的歐洲部分、博斯普魯斯海峽的歐洲海岸和達達尼爾海峽以及整片馬爾馬拉海;土耳其仍然可以保留君士坦丁堡的亞洲部分以及馬爾馬拉海的亞洲海岸,但必須保證俄國船隻通行不受阻。這些要求皆得到了英法兩國認可,只為能與俄國一道迅速打開黑海航道來援助陷入膠著的西線戰場。

就這樣,入侵達達尼爾海峽尚未開始,協約國就已經開始商討如何瓜分奧斯曼帝國的問題了。對於俄國來說,1915年的大戰局勢可謂千載難逢的機會,君士坦丁堡自葉卡捷琳娜大帝時期以來就讓俄國統治者魂牽夢繞,他們幻想著自己有朝一日能“解放”這座羅馬舊都,讓俄國沙皇成為拜占庭帝國的正統繼承人。在給法國外交部的電報中,俄國外長薩佐諾夫露骨地提出,俄國對君士坦丁堡的領土要求是“俄羅斯自古以來的渴望”;

作為交換,法國也要求俄國承認自己對敘利亞、巴勒斯坦、西里西亞以及伊斯肯德倫灣的控制;英國則努力確保自己的傳統保護勢力希臘獲得愛琴海東岸。從1915年初到澳新軍團正式發動進攻的這四個月裡,這一系列瓜分密謀通過電波頻繁往來於倫敦、巴黎和聖彼得堡之間,協約國的戰略家們對即將到來近東新秩序充滿興趣,遠遠勝於關注戰役和發起行動的部隊本身。誰都相信奧斯曼即將崩潰,達達尼爾沿岸的守軍也將像高加索土軍那樣不堪一擊。按照大英帝國的戰爭時間表,接下來東方戰役的里程碑將是聯合艦隊攻佔君士坦丁堡的那一刻,澳新軍團的登陸戰將只是整場戰役簡短的序章,在戰爭面前,所有局部風險和犧牲都將讓位於帝國的“顧全大局”,無論上戰場的英軍士兵是來自不列顛本土,還是遙遠的澳洲和新西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