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三線城市,突然多了很多大型品牌的開發商,意味著什麼?

一笑而過57605347

意味著房價要漲了!


大開發商的嗅覺是敏銳的,一個三線城市突然被眾多一線開發商佈局有以下幾點可能:

1、該三線城市所處的地區或城市群將在政策扶持範圍內,大力發展;

2、城市基礎建設,比如軌道交通、河岸治理等基本完成;

3、城改棚改可能是未來幾年的核心工程,按照計劃,將有超過60%貨幣安置,大量閒置資金將會流入樓市;

4、該三線城市房價大概率比周邊同檔次城市低,有補漲的行情;

5、一線開發商佈局三線城市,將改變這個城市的居住理念,壓抑已久的改善需求將會得到釋放。


以我在的太原為例,2016年之前5年的房價漲幅不超過20%,而從2017年開始,隨著一線開發商佈局入住太原市場,,本土開發商節節敗退,房價上漲迅猛,均價從8000多突破11000元/平米,同地段大開發商樓盤售價比本土貴兩三千元,消費者依然瘋搶,本土樓盤卻無人問津!

於是房子越賣越好賣,越好賣越貴,越貴越有人買,形成一個循環!


瘋狂太原人

隨著樓市的大幅調整,不少諸如恆大、萬達、碧桂園、保利等大型品牌的開發商,紛紛進軍三、四線城市,恐怕是來者不善,不見得是什麼好事,值得關注。

首先,一定會抬高這些三、四線城市的房價。

近年來,一些三、四線城市房價紛紛瘋漲,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這些品牌開發商的進駐。他們的到來,一方面的確提高了樓盤的品質;再一方面可以憑藉其方方面面的實力形成一定意義上的壟斷或半壟斷局面;還有一方面在抬高房價上也有一定手段,至少從他們的營銷手段和經濟實力,以及其掌握的相關資源對於地方的影響力,可以影響甚至是左右一個小城市房價的。

其次,顯然是有利可圖,甚至是有巨利。

當下,一、二線城市對於樓市的調控手段是很強的,是收緊的;而三、四線城市還在去庫存,從某種程度上還在瘋漲。無論是出於城市建設的需要,還是增加地方收入的動機,三、四線城市對於房地產還有很大的依賴。

而作為一定影響的品牌開發商,在拿地價格方面顯然具備一定的優勢,以其巨大的規模和相當的資金實力,足以讓一些小房產商知難而退。所以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就是,這些品牌開發商在三、四線城市買地的價格,可能還比一些小開發商的價格要低得多。你說這其中的利益會有多大?最終賺走的錢會是誰的?相信我們都會明白。

最後,還可能破壞或影響這些城市的樓市生態。

這種破壞與影響,一方面是影響土地的價格,另一方面是對樓市房價的衝高,還有一個方面是在樓市營銷方面的違規問題,可能因為有資源、有實力,也不在乎,但卻讓樓市銷售處於亞健康狀態。

而當三、四線城市樓市生態遭遇破壞之後,又可能是怎樣的經濟、產業局面?或許是很多人意想不到的。


碧翰烽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開發商開發地產的前期的介入,入駐,拍地,拿地開發這個環節簡單的分析一下,結果,你當然就很清楚了!

1、當你看到周邊已經出現了比較多的大品牌開發商了,說明,開發的項目已經開始啟動了,其實,他們可能至少在2年前可能就進入這個三線城市開始前期運作了,由於本人一直從事從事開發等相關的工作,程序比較熟悉,當你看到了大型品牌開發商多了,說明政府已經開始實施一系列規劃的建設了。

3、土地的推出,土地市場的熱度,一開始或許不是很熱,但是你會感覺越來越厲害,因為只有房價上漲,開發商才會來,政府也需要大量的資金,因此這個其實就是連鎖的反應,房價當然開始上揚了。

4、拿地/建設/銷售,其實你看到的已經是第一輪階段開始結果的時候,一旦銷售,其實也是根據政府的整體規劃和願景,當然是快速去化,而且價格上揚了,畢竟一個城市的發展需要一浪一浪的向前推動,當你看到這樣的情況,說明,政府已經和開發商達成了一定程度的默契了,在規劃的道路開始啟動了。

5、通過以上分析,你知道了,其實就意味著政府的規劃開始啟動,政府已經和開發商達成一定程度的默契了,開始經營城市啟動了,這個階段出手買房當然是比較好的,起價比較低,還有一定程度上升的空間。當然我現在分析的應該是幾年前的樣子,如果是今年的狀況,由於目前地產的形勢很不明朗,畢竟現在城市如果靠這個規劃的意圖,我覺得也很難進行下去了,這個就需要你們自己根據實際情況去分析了。目前城市已經發展到一定的規模,如果還有那麼快速的擴張,我覺得不可能了,沒有那麼多的機會給你了,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6、以上是我一點淺見,供大家參考,如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在下面評論,我們一起探討!謝謝!


後知後覺者

三線城市在大型品牌開發商進入以後,一般會規範當地的房地產市場,提高當地房屋品牌質量和豐富規格、風格。將引入大量資金和高資格高水平的建築商,擴大小區規摸,有利於大面積開發、文教衛、商業和道路設施的配套。同時,也將大幅提高高品質房屋的價格。如宜昌市,自均瑤03年進駐,開始建地標,房價在一年多,漲近一倍。在萬達進駐以後,建萬達商業城,建築工人工資漲了近一倍,市面工價及裝修費隨著大漲,在08年房價回調30%後再漲近一倍。隨著恆大、保利、碧桂園和大型央企的大規模進入,公開的土地掛牌及拍賣將變得規範,競爭激烈,減少流拍、保標和暗箱操作的現象,地價升高,小開發商經營將面臨變數。特別是那些靠積資和地下錢莊運作的開發商出現資金鍊斷裂和爛尾樓苗頭。靠關係或強拆的不規範小區出現停擺現象。近兩年,由於建大城,大牌開發商對市中心不感興趣,主要搞原郊區的配套開發,央企中建、中化、中交、葛洲壩和中核則搞郊區有關聯的棚改,東站等片區房價迅速升高一倍多,趕超中心城區。江南碧桂園別墅區創出一萬三以上的天價,帶動原銷不動的樓盤房價上漲50%。目前,大型房企的銷售形式靈活,量價齊增。原市中心區沒有什麼樓盤,棚改大多還未開工;二手房房價比兩年前漲了50%以上;一旦中心區樓盤掛牌,預測整體房價將再升20%以上。


任有新2

我家是陝西富平縣的,一個不起眼的縣城。房價均價2800.最貴的樓才賣到3400.去年 萬科入駐了,精裝修,起步價5500,一下子帶動了本地的房地產,毛坯房都有敢賣4000的了。感覺萬科進來像攪屎棍


風信子5680005

大型開發商,有自己的強大的智囊團,沒有周密的考察和分析,是不會隨便就下注一個三線城市的。

就拿三線城市濰坊而言,去年一下子來了保利、中南、碧桂園等一線房企,並且多處拿地開發,必然是判定濰坊未來的樓市會繼續迎來一波較大的上漲,或者是判定這個城市的開發成本低而房價相對高,有利可圖罷了。

至於他們的判斷是否準確,就待到今年五一後看這些大房企的房子開盤後的定價和銷售情況了。

可以說,一線房企來到三線城市,提升該地區的小區建設標準、物業管理水平和購房者的眼界的同時,必然會同當地知名的房企一起推高房價,同時擠壓當地中小房企的生存空間,使房地產市場進一步走向集中。



濰坊微觀察

請參考烏魯木齊,品牌就是這樣,高端市場挖掘完了就會走向中低端,大多數牌子商品都是一樣的。北上廣已經沒有市場了,轉而二三線城市。走哪建哪,帶動當地房價。就是因為品牌效應,群眾普遍反應有好感,你認為房子沒人買,事實證明一套也剩不下,二三線還會漲,走著瞧吧


Sun丶7272

我所生活的城市剛剛好就有這個問題。前年開始恆大,碧桂園等大型開發商集體在拿地。房價從5000直接漲到9000。我們這裡的平均工資是3000塊。真的是鬼才買得起!今年恆大跟碧桂園又拿了幾塊地,真不知道過幾年會漲到什麼地步了。前幾年買房的人都笑死了。今年想結婚的人估計哭都沒聲了。


YQuan彡

對於一個三線城市來說,如果你是當地人,那麼或多或少都會聽說或者看到一些城市的發展,當有很多全國性的大開發商進駐這個城市,那麼我覺得這個城市的發展必然會經歷一個高潮的階段。



其一:因為有些全國大的開發商並不是自己進駐,意思是說這些並非是自己進駐的開發商是由政府引導,招商而來的開發商,之所以這樣做,那麼政府的職能與規劃肯定必不可少!

其二:當很多大的開發商陸陸續續的進駐,那麼我舉動你就應當多去打聽或者觀察這個城市的房地產行業了,因為每個大開發商進駐之前必定會有一個成本控制與利益的調研預算,所以他們既然決定這樣做,那麼這個城市未來可期!



最後,我認為現在這個城市的人們應當側重觀察政府的導向,與開發商的動向!這樣可以迅速的捕捉房地產的風向,有利於自己的利益!


三十而歷

這個節奏很像垂死前的掙扎。房地產商最大的隱憂就是資金鍊過長,越是規模大的地產商資金鍊越長,經過這幾年的調控,地產商回籠資金的週期越來越長,如今每個三四線城市改造和大規模的拆遷所形成的成千上萬的拆遷戶給了他們迅速變現的機會,所以投資三四線是必須要做的,隨之而來的呢?三四線地價猛漲,一般房產開發週期是2-3年,這段時間內,會有一大部分中小規模地產商難以為繼而倒閉。假如一個城市有一個正確的城市規劃和發展方向房價應該也不會偏離太多,但現實是,現階段對規模以上的公司扶植力度也在加大,所以他們也加入建廠拿地的隊伍中來,所以就給人不久的將來會有一大批人湧入三四線城市的假象,進而變相的促進了三四線城市的造城大躍進。所以,還是不要盲目的進行房產投資,對個人而言千萬不要買期房呵呵。還有三四線城市的短板就是沒有全面完善的產業結構,所以根本沒什麼看頭,所以一二線城市的房價飆升也是說不定的事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