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導讀:或許在最後,大家關心的不是找到東南亞的“餓了麼”,而是東南亞的“阿里巴巴”。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東南亞也有“餓了麼”?

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CEO “逍遙子” 張勇發內部信宣佈餓了麼正式加入阿里大家庭,交割完成後,餓了麼創始人兼CEO張旭豪將出任餓了麼董事長,並擔任張勇的新零售戰略特別助理。這位當年 “餓出來” 的著名創業者已經可以開香檳慶祝功成身退。而完成了這次收購後,阿里宣佈從新零售升級到新消費的戰略發展方向。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阿里巴巴在國內的“新消費”佈局

國內買賣雙方皆大歡喜,一方面張旭豪如今身家20億,另一方面阿里則完成了對餓了麼的收購全力對抗美團。那麼東南亞市場呢?雖然東南亞O2O市場還屬於萌芽階段,但已經可以看到“百團大戰”的雛形。它們中哪個更有可能成為下一個 “餓了麼” ?

東南亞的外賣行業概覽

我們對東南亞目前市場上的一些外賣企業進行了簡單的梳理。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長相可愛呆萌的Foodpanda誕生於德國,自從2012年落地新加坡後,Foodpanda迅速在東南亞多個國家開展業務,是一個吸金巨頭,一共融了3.18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高盛,Rocket Internet等。後來被同在德國的Delivery Hero(已於2017年中上市)收購,但仍然獨立運營,保留原來的品牌,命運跟餓了麼很像,但已經成了過去時。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Deliveroo:Deliveroo成立於2013年,總部位於倫敦。Deliveroo注於提供高端送餐服務,拒絕和低檔餐廳合作,並承諾32分鐘內送餐上門。截至目前服務覆蓋全球12個國家超50個城市,合作餐廳5000多家。據悉,去年9月,Deliveroo 完成了3.85億美元的F輪融資,該輪融資由 T. Rowe Price 和 Fidelity 領投,已有投資機構(DST Global, General Catalyst, Index Ventures 和 Accel Partners)跟投,此次融資後,Deliveroo總計獲得融資金額超過8.6億美元,其估值已超過20億美元。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Go-Food:印尼最大的預召服務供應商Go-Jek旗下產品,2015年3月成立。目前已經和 15000 多家餐廳結合,其中包括了 20 多種餐廳分類。它直接整合在了打車服務 Go-Jek ,在應用當中通過“Near me”選擇距離自己最近的餐館。Go-Food聲稱,就交易數量來看,Go-Food是中國以外,世界第二大的外賣服務企業。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UberEats:UberEats是Uber在2014年作為試行項目推出的,屬於Uber一系列試驗性服務的一部分。Uber利用遍佈全球的數百萬名Uber司機組成的網絡,在運營UberEats的城市,Uber司機既可以搭載乘客,又可以去送餐。據悉,在去年第四季度,UberEats業務為公司貢獻了10%,也就是11億美元的總收入。不過,隨著上個月底Grab收購Uber東南亞業務的消息傳出,UberEats在東南亞地區的運營也只會持續至今年5月底。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GrabFood:新加坡網約車供應商Grab旗下產品,GrabFood目前外賣服務僅在印尼和泰國運營。隨著UberEats東南亞服務的整合,這項服務的市場競爭力大增,料將給其他業者如Deliveroo等,帶來顯著壓力。據悉,Grab今年初完成總額25億美元的融資,Grab的估值也隨之增至60億美元。想必它將會是餓了麼與美團在東南亞地區的頭號勁敵。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Grain:新加坡的外賣企業Grain,已融資170萬美元。它擁有與 Dahmakan 相似的業務模式,對食品外賣每個環節都全面掌控,包括菜品研發、食品烹飪以及 “最後一公里” 配送服務。投資方包括NSI Ventures,泰國菜快餐ThaiExpress的創始人Ivan Lee和著名投資機構500 Startups等等。然而,這家公司走的是從烹飪到營養制定的高端白領路線,並非完全能對標餓了麼或者美團外賣等平臺形式。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Food2U:緬甸外賣企業,2015年1月27日成立。主要經營緬甸食品、亞洲食品、歐洲食品以及飲料。據Deal Street Aisa報道,Food2U於2017年獲得了當地企業提供的6位數投資。目前該公司估值約150萬美元,在緬甸仰光市場與大約120家餐廳合作。如今公司每個月的快遞服務達到5000份,剛起步時僅有1500份。去年年收入達70萬美元。然而,若要將這家公司的規模及實力與餓了麼或者美團作對比,恐怕也是小巫見大巫。

找“餓了麼”,看泰國

翻來覆去好像都沒能找到最像“餓了麼”的初創公司。據DealstreetAsia3月20日報道,馬來西亞外賣企業Dahmakan(中文名:你吃了嗎),收購了位於曼谷的同行Polpa。據瞭解,Dahmakan畢業於孵化器之“Y Combinator”,於2018年年初籌集260萬美元資金;此次收購的泰國競品Polpa,其實是Dahmakan區域擴張計劃的一部分。

東南亞地區有11個國家,約6億人口。東南亞的網絡零售佔比僅為1%,互聯網外賣行業也是在近兩年才剛剛起步,大家都在找一個最大潛力的市場,Uber和Grab都已經在東南亞多國開始了外賣服務,配合自己的百萬司機大軍,對Foodpanda等會產生巨大的威脅。東南亞哪些國家是這些 “軍團” 的必爭之地呢?人口多經濟又相對發達的泰國,就很可能是東南亞外賣行業的橋頭堡。

據Statista網站通過收集超過22500份資料整理出的一份數據顯示:2018年,泰國外賣行業的收入將達到3.47億美元。年增長( 2018-2022)利潤有望達到 20.4%,預計2022年的市場成交量將會達到7.29億美元。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泰國外賣行業的收入總量(單位:百萬美元)

數據還顯示,泰國的外賣用戶數也在逐年提升,預計今年會達到550萬用戶,到2022年更是會翻一番,達到1110萬用戶。

在找東南亞餓了麼時,我們發現了“你吃了麼”…

泰國外賣行業用戶人數(單位:百萬人)

去年就進入曼谷的Uber外賣業務UberEats,2017年在泰國市場拿下超過100萬單,是Foodpanda在當地最大的競爭對手之一。Grab全盤收購的Uber東南亞出行及外賣業務等,更是為Grab的直接上位奠定了基礎。

但還不能忘了印尼本土獨角獸Go-Jek,在Uber被Grab收購後,Go-Jek選擇了主動出擊:在外賣領域,Go-Jek旗下外賣業務GoFood有可能在今年進入泰國曼谷。除了各家出行巨頭,前文提到的Deliveroo以及剛收購了Polpa的Dahmakan也準備進入泰國市場,凜然是開大會的節奏。

2018年泰國的在線外賣市場的增長速度也比亞太地區整體速度快80%。Foodpanda泰國區的首席執行官Alexander Felde就預計,今年Foodpanda在泰國的食品供應將會增長一倍,達到每天16000份。Dahmakan創始人Jonathan Weins在新聞發佈會上也表示,曼谷有數百萬的上班族,城市密度大,但食物快遞行業卻相對落後,使其成為一個有巨大吸引力的市場。

不過,外賣行業背後蘊含著許多門道。阿里收購“餓了麼”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餓了麼那誘人的物流團隊。阿里在物流上長期依賴三通一達,這就限制了很多品類在線上的發展,尤其是即時消費品類,比如餐飲,你突然餓了怎麼辦?或者家居應急,牙膏突然沒了怎麼辦?這些都是較慢的純線上無法滿足的,也是阻止電商蠶食線下市場的最大因素,天花板就在這。所以餓了麼之於阿里,就像一把“新消費”的鑰匙。

反觀東南亞,外賣行業發展的根基更多在於出行行業的崛起。它們本來就有天然的流動性優勢,如何將這些“職業司機”變成“職業外賣配送人員”?怎麼樣讓大眾進一步對如Grab或Go-Jek這樣的生活平臺上癮?進一步推廣旗下支付工具和金融服務才是戰略重點。

東南亞小巨頭們的這種路徑的終點,恰好是阿里通過支付寶成為巨頭的起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