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未經兒童允許,教師不能觸摸兒童。可是成人總是控制不了自己,在向孩子表達情感時忍不住要擁抱、親吻、觸摸兒童,而往往未考慮兒童的自身感受。

—蒙特梭利《教師守則》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表現

自我意識的敏感期一般在孩子一歲半到3歲之間出現,因為個性差異或早或晚。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到來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強調“我的”、愛說“不”,同時伴隨“咬人”“打人”。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孩子強調“我的”,是因為TA們發現了,我是我,你是你,大家是不同的。說“不”,TA們通過說“不”,來體現自我的意志。“打人”,其實很多時候孩子的“打”,只是表示不同意、不喜歡的一種態度。

自我意識敏感期的重要性

★處在自我意識敏感期的孩子,幾乎將他全部的熱情和注意力都集中在了自我的建構中。如果沒有這樣的激情和全部的投入,嬰兒就永遠無法形成自我,最後也無法走出自我,當他們成人以後,就真的以“自我為中心”了,也就喪了“我”與他人、社會的分離的機會和界限。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自我意識敏感期,家長應該怎麼做

1.當孩子說這是“我的,我的”時,父母不要著急強迫孩子去分享。這個時候,父母要尊重孩子,孩子的東西一定要孩子做主。可以反覆給孩子說:“這個車子是你自己的,別人不能搶你的;那個小兔子布偶是小蘿蔔的,你也不能搶她的。她要想玩你的車,必須經過你同意,你不同意,她不能搶;你要想玩她的小兔子,也要經過她同意,她不同意你也不能搶。”

讓孩子學會分享的前提是讓他首先體驗到擁有。慢慢的孩子就會有正確的物權意識了,當他充分的體驗到的自己的玩具自己做主以後,就會有安全感了,接下來就會發展出交換玩具的行為,慢慢地也會發展出分享的品質。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2.當孩子熱衷於說“不”的時候,只是在通過語言來體驗“我”與他人分離的快樂家長們不必過分較真,也沒必要強調糾正,該怎麼做就怎麼做,不用和他強調分辯,過一段時間孩子自然就會過去了。這個時期應儘可能尊重孩子的選擇,滿足孩子的需要。

3.當孩子打人咬人時我們只去制止,孩子的行為,對孩子來說“打死你”是排除的意思,不要去譴責也不要說教,因為那和粗野的行為是不同的,儘量讓孩子在不違反規則的情況下使用他的自我。

4.處在這個敏感期的孩子,家長一定

不要和孩子鬥爭,不要和孩子較勁,因為這是一個人形成自我的起點。

敏感期|自我意識敏感期(1.5歲-3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