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華鄉村教師曾憲英35年堅守,希望把孩子“托出大山”

師者|湖南鄉村教師35年堅守,希望把孩子“托出大山”

曾憲英給來理髮的學生圍好圍布,她的技術沒什麼花樣,標準是不超過三釐米的“平頭”。她的店面是露天的,然而找她理髮的人排著隊,把她的閒暇時間都預約滿了。

這一幕發生在湖南省永州市江華瑤族自治縣花江洞完全小學,曾憲英是這所學校的校長,學校裡大多是留守兒童。一年前,她和丈夫自願來到這裡教書,上課之餘,她幫學生理發、洗衣服、洗澡、煮飯等,照顧孩子們的起居,被學生稱為“校長媽媽”。

江华乡村教师曾宪英35年坚守,希望把孩子“托出大山”

曾憲英在學校裡給學生剃頭。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

“我孫子都七八歲了,和他們一樣大,所以我就是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孫子孫女一樣看。”

曾憲英高中畢業後留在花江鄉教書,如今已有三十五年。她教學能力強,從代課老師到小學校長到學區主任,2015年獲得“湖南省最可愛的鄉村教師”提名獎。

19歲時,曾憲英曾希望讀書走出大山,但高考失利。54歲時,她有很多次機會可以調往縣城,卻選擇了放棄。用三十五年的時間守在這裡,希望能把更多的孩子“托出大山”。

“我本身是這裡的人,看到這裡的孩子們想走出大山不容易,外面的老師進來也不容易。”

留守兒童的“理髮師”和“縫紉匠”

花江鄉位於江華瑤族自治縣西北部,地處瑤山腹地,林木茂密,站在高處可以看到翠綠連綿的山脈。在花江鄉花江洞完全小學裡,曾憲英正蹲在院子裡綠色的大腳盆旁,給寄住在學校裡的孩子洗衣服。

這是曾憲英來花江洞完全小學的第二年。

2016年12月30日,湖南省水利工程涔天河水庫下閘蓄水,花江鄉大部分村鎮的居民都在往外遷移,處於庫區內的花江鄉中心小學裡的老師被分配到其他地方,時任中心小學校長的曾憲英和她的丈夫自願申請去花江洞完全小學教書。

“這個地方很偏遠,有個老師退休了,往這邊調老師並不好調,而我原來管轄過這所學校,瞭解這裡,所以就申請調過來了。”花江洞在大山深處,去年修好的水泥路成為了這裡通往外界唯一寬闊的道路,附近只有幾個村民自己辦的飯館,“沿著盤山公路去集市需要一個半小時”。

據曾憲英介紹,山區裡的學生多數是留守兒童,“山區資源少,年輕人都出去打工了,爸爸媽媽在家的很少,孩子都跟爺爺奶奶住。”因為缺乏照顧,寄宿在學校裡的低年級孩子常常不洗衣服、不洗澡,頭髮留得有些長,看去上很蓬亂。“一二年級的孩子有十幾個,家裡又住得遠,我就幫忙給他們洗澡、洗衣服。”

曾憲英瞭解到,有的學生很長時間都沒有剪過頭髮,是因為“學校所在的地方沒有一家理髮店”,“有一些孩子在家裡是爺爺奶奶給理的,不是很好看”。於是她買了一副理髮剪,義務幫學生剪頭髮,近來天氣炎熱,有時中午就有學生滿頭大汗地跑來,拉著曾憲英去剪髮。

“我之前在中心小學的時候給女生剪過劉海,但給男生剪還是第一次。”曾憲英說,山裡的孩子要求不高,女生劉海不遮住眼睛,看起來要比較清爽,而男生的頭髮短一點更涼快。

完全小學的駱同學說:“以前都是奶奶給剪頭,不好看,經常被同學笑話,現在是曾老師幫我剪頭,又好看,又爽快。”越來越多的學生到曾憲英這裡理髮,學校裡的男生漸漸都變成了統一的“平頭”,曾憲英說:“理髮不是定期的,我有空的時候就幫他們剪,有時候是傍晚,有時候是中午。”

除了理髮,來到完全小學的時候,曾憲英還帶來了自己的結婚後買的縫紉機,“學生在學校裡衣服經常開線,有的褲襠都開了,衣服的袖子也磨破了,我就幫他們縫縫補補。”這臺縫紉機自從買來後就放在花江鄉中心小學裡,已經用了近三十年,如今又被曾憲英帶到了完全小學,“我還記得當時是210塊錢買的,比我們夫妻倆的工資加一起還要多,但能看到孩子穿上乾淨的衣服,還是很開心。”

一邊管理學校,一邊給學生洗衣服、剪頭髮,時間久了,曾憲英成為了學生口中的“校長媽媽”。此外,曾憲英還兼任了食堂的煮飯阿姨,天氣晴朗的時候,她就把學校的垃圾桶都清洗了一遍,“像管著一個家一樣”。

江华乡村教师曾宪英35年坚守,希望把孩子“托出大山”

曾憲英給學生們洗的衣服

夫妻堅守大山30餘載

2015年經過鄉鎮行政區劃的調整,花江鄉併入聯合鎮,如今已經不再叫這個名字,但曾憲英仍習慣稱之為“花江鄉”,“這裡是我待了半輩子的地方”。

出生於花江鄉大田村一戶普通家庭的曾憲英,雖然家庭條件並不優渥,父母卻一直供她讀書,“之前一直夢想考出去,走出大山”。但1983年曾憲英因高考失利,不得不回到家鄉。村子裡的幹部聽聞曾憲英成績優秀,找到了曾憲英的父親,讓他說服曾憲英去大田村教學點教書。

當時的大田村教學點有四個年級的學生,但包括曾憲英在內,只有三名教師,“我們這兒太缺老師了”。雖然起初還不太情願,但瞭解到學校情況後,曾憲英還是選擇了留下。

兩年後,曾憲英被調往花江鄉中心小學,在那裡結識了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易昌茂,同年兩人決定結婚,曾憲英習慣喊他“老易”。

2011年秋季,花江鄉大田村需要一名老師,但因交通不便沒有老師願意前往,“過去需要過河過橋,教學點還沒有通路,只能步行。”曾憲英說服丈夫,讓他申請前往教書,“老易很爽快就答應了”。

江华乡村教师曾宪英35年坚守,希望把孩子“托出大山”

曾憲英的丈夫在給學校修臺階,免得學生摔倒。

教學點空間很小,只有易昌茂一名老師和十來個學生,學校裡沒有食堂,一切問題需要自己解決。“最難熬的是孤獨,學生放學走了,學校裡就剩他一個,想說話都沒人說。”易昌茂在大田村的這個教學點裡一待就是三年。“後來附近的村民都往外搬,家長把小孩帶到外地去讀書,這個教學點就撤了,他才回來。”

曾憲英和丈夫平時都住校,自己的家在沱江,但卻回去得很少。她被學生稱作“校長媽媽”,但在母親的角色裡,她對於自己的女兒卻懷有愧疚。

當時曾憲英的女兒在江華二中讀初中,進入高中的第一年,正值曾憲英成為中心小學的校長,“我這邊學校工作忙,而她當時也是住校,我們一年也見不到幾次面。”曾憲英認為,是自己疏於和女兒溝通,缺少管理,導致女兒高中沒讀完選擇了輟學,“她當時考上高中的時候成績可是非常好的,覺得對不起她”。

現在,她把孫輩帶在身邊讀小學,“孫子現在也在完全小學”,學校裡的學生和自己的孫子一般大,曾憲英說自己就把學生“當作自己的孩子一樣看”。

2015年曾憲英獲“湖南最可愛的鄉村老師”提名獎,她希望自己是託襯的“綠葉”,把學生托出大山。“希望我的努力可以讓他們能有機會走出大山,而且我更希望他們走出去之後能有力量幫助新的學生走出去。”

在30多年的教學生涯裡,曾憲英有過數次機會可以調往縣城,但是她選擇放棄。“我本身是這裡的人,看到這裡的孩子想走出大山不容易,外面的老師進來也不容易,所以我選擇留在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