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緒可不可以直接殺了慈禧?

茗茗之中-徐瑞

光緒如果殺了慈禧,那他自己連同維新派也馬上死無葬身之地,而且是立刻馬上。

慈禧沒必要和光緒搶權力,光緒這個皇帝是她點了頭才坐上去的,光緒是她從小就帶進宮親手帶大的,可謂朝夕相處,光緒親政之後,慈禧在事實上放了很多權力給光緒,自己就呆熙和園舒服去了,當然核心權力還在慈禧手裡,朝廷的官員還是聽慈禧的,我們姑且就是當做慈禧在給光緒一個實習期,看他能不能坐穩這個皇位,畢竟她對光緒還是很有期待的。

至於放權程度,不管歷史資料還是影視劇裡,我們可以看到光緒一天可以簽發上百道詔令,平頭百姓的變法革新派可以直接上位三四品大員,慈禧後來急了,就收回了一二品官員任免權和京畿防務,免得這個光緒再幹出什麼出格的事情。

維新派的步子太快了,思想太過激進,絲毫不考慮當時的實際情況,光緒在百日維新裡幾乎把能得罪的全部得罪了,比如激進的取消旗人特權、裁撤冗員,澄清吏治,裁汰綠營,廢八股,興西學,八旗貴族,天下官僚,漢族軍官,傳統士子,他一下子就喪失了天下主流精英的支持。

當時榮祿在大殿前問康有為:祖宗舊法怎麼可以一下子都變了,不應該徐徐圖之嗎?康有為大袖一甩:“殺幾個一品大員,法即變矣”。這可是是在朝堂之前,那麼多大臣聽著,還不得幾萬頭神獸從心裡奔過?

維新派甚至還想著請日本的伊藤博文來做顧問,或者讓光緒帝和英美日本組成聯邦,讓伊藤博文做首相。

百日維新,百日未到,整個維新派早就被整個統治集團孤立了,而光緒已然成為所有經營階層的矛頭對象,大家都開始磨刀霍霍向皇帝了,光緒被徹底孤立了,也不能怪以後慈禧不歸政皇帝,皇帝的權威早已喪失,歸政了又如何?

光緒的權力來源是慈禧,他可以任性施政,但慈禧一死,光緒和維新派立刻上路。


雲中史記

可以殺,但首先光緒從感情上不會殺死這個“親爸爸”,這多半不是出於親情,但的的確確的,光緒是一個很忠實的執行禮數的一個人,即便“親爸爸”能狠心毒死他,他也不會殺死親爸爸。其次,你殺了慈禧也沒用。

前者我們不必要多做分析,只需要分析後者。為什麼即便殺了慈禧也不頂用呢?首先,慈禧是咸豐帝的女人,咸豐帝早死,中間在同治帝時期,慈禧就已經掌權了。同治帝在位13年,在這期間,同治帝和同治帝的老婆,也就是同治皇后阿魯特氏,都備受慈禧的欺壓。從一件小事上,我們就可以看出慈禧的真正實力。

同治帝彌留之際,同治帝的皇后阿魯特氏哭著前去探望,併為同治擦拭膿血。這一幕被慈禧看到,作為婆婆的慈禧當時就怒了。她對著阿魯特氏破口大罵:“騷貨!!!都這個時候了你還那麼騷!!!非想讓你的丈夫死了你才開心嗎?(妖婢!此時爾猶狐媚,必欲死爾夫耶?)”慈禧橫豎就是看不慣阿魯特氏,之前阿魯特氏前來探望,慈禧就罵人家“這個薄情的小婊子(妖婢無夫婦情)”。現在人家來了,她又罵人家騷。小皇后十分委屈,對慈禧說:“媳婦是從大清門裡抬進來的,請太后留點媳婦的體面吧!”慈禧就更怒了,破口大罵:“妖婢!你幹什麼老提大清門?你是從大清門裡抬進來的又怎樣?還不是天天被我虐待!”說完,扯著皇后的頭髮,拉出去一頓胖揍。

同治帝呢?

同治帝就哭唄。

先前同治帝碰見這種情況,偷偷對阿魯特氏說:“忍著點,我們總有出頭的那天!”可惜小兩口死在了慈禧前頭。慈禧得以繼續執政,由於同治帝只有零個孩子,所以就選了自己的既是外甥、又是侄子的光緒。

光緒帝即位,其實力對比慈禧,也就可想而知了。事實上光緒幾乎沒有實權,而慈禧卻是沒有名譽,卻實打實的當著帝國的皇帝。慈禧從各方面彈壓光緒,光緒手頭有的人脈,都不夠慈禧一根手指頭佔有的多,更別提對抗。

殺了慈禧頂什麼用呢?

我們可以直接看慈禧死了誰接班,是傀儡皇帝溥儀,而國家真正的權力,已經到了北洋手中。北洋前有李鴻章,後有袁世凱。這些實權人物,就是慈禧死後真正有機會掌權的人物,無論如何,權力是到不了傀儡手裡的。權力為何到了北洋手裡呢?我們看,晚晴時期,天下和朝廷的權力,是慈禧與慈禧重用的大臣共有的。這個大臣,就是指代北洋的人。慈禧死後,天下的權力就會淪落到北洋人手中,為了打消這個顧忌,慈禧死後袁世凱也被遣送回老家歇著了。然而實權就是實權,在辛亥革命中,袁世凱控制自己的人脈消極對抗,讓清政府迫不得已重用自己,這樣不僅拿回了原來的權力,還又侵吞了清政府一部分權力,導致他成為了全國權力最大的人。最終他成功逼退宣統。

那麼,光緒殺死慈禧,他就能掌權嗎?

恐怕不能。

不僅不能掌權,還會引發混亂。當時國家的局面,必須要由強有力的軍權人物出面平定。如果你讀過其他階段的歷史,就會明白,國家政權的轉移,多半是經歷動盪,需要把權力下放導致的。無論何種情況,當時最強大的北洋一定會接管這個攤子。所以,光緒殺了慈禧,地位就和宣統差不多了。

到時候歷史就不是“袁世凱逼宣統帝退位”,而是“袁世凱逼光緒帝退位”了。再或者是被幽禁,被架空,被下毒。除去一個虛名,光緒真的是什麼都沒有的。這世界的人都是看實力的,靠實力說話。總之你這麼想就明白了:


你去把馬雲搞了,阿里巴巴就是你的了嗎?





更多人生勵志小故事請直接關注我!





豆子人民藝術家

這個問題腦洞極大,我們可以從三個角度來分析。

  1. 以什麼名義和什麼理由殺?

清朝的君君臣臣之間,是非常講究禮數和朝廷法制的,像明朝那種皇帝動不動就在朝堂上打大臣板子,大臣動不動就在金鑾殿裡面罵街撕B甚至打架鬥毆的事情,在清朝幾乎沒有發生過。不要看是外來蠻夷當政,清廷還是非常吸取元、明的歷史教訓,尊重儒家文化三綱五常的。

一般來說,光天化日之下,不要說殺慈禧太后,殺個大臣都費勁,不是你皇帝一不開心說推出午門砍了就砍了的。

首先,要有個定罪的理由——這個人是犯了哪一條明文規定,到什麼程度?是不是該殺?該怎麼殺?

接下來還要送審三法司,即刑部、大理寺、督察院,主管清廷最高級別的司法審判。刑部主要是管理上訴案件,大理寺複審,督察院主管監察。

而清朝一般司法機構還無法審理旗人的案件,宗族的罪案必須宗人府慎刑司來管理,而普通滿人在京,由步軍統領衙門審理,外省滿人由滿州將軍和副都統審理。

而對其它族,還有理藩院管轄。

此外,御史還要負責彈劾,檢舉。

所以一般來說在清朝想弄死一個人,你首先要讓御史投訴他某某方面犯了皇典國法天理不容,然後如果嫌疑人是漢人,你要向刑部提起訴訟,準確的說你要在地方提起訴訟以後,最後一層層遞交到刑部。如果是其它族類,要提交理藩院,對滿人,要向宗人府、步軍統領衙門、滿州將軍和副都統申訴。然後還有複審等過程。

那麼,皇帝可不可以隨便找個理由,說,我看你不爽,就是想大庭廣眾之下整死你呢?

當然可以,只不過,如果皇帝公開都這麼不講道理,不講法制,那麼上樑不正下樑歪,隨時都有人可以跳出來弒君,然後很後現代地來一句——我就是看你不爽,我的個性我做主!那麼,朝廷也就亂了。

其實皇帝可以找很多很多聰明的理由幹掉膈應他的人,比如說你右腳先邁門檻啊,比如說你上朝打瞌睡啊,比如說你鼻毛沒剪乾淨啊。但是總要有個表面上還看得過去的說法。其次,皇帝也沒必要把人逼上絕路,說你病了需要養病,老了需要養老,讓你回家就行了。

比如說袁世凱兵權在握,然而說你足疾你就是足疾,找個理由讓你回家,你就得回家。當時袁世凱也沒有辦法。

光緒是一國之君,想要殺慈禧,必須有個理由,然而光緒是那個最沒有理由的人,第一,於國法,慈禧沒有犯法,反而是制定遊戲規則的人,第二,於家法,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兒子說老子不對的。慈禧一手把光緒帶大,有養育教育之恩,光緒殺她,就相當於不孝兒女殺父母。縱然有一萬個理由,在中國封建社會背景下也是萬人唾棄的。

  1. 怎麼殺

再來說怎麼殺,第一,朝堂上議罪,審判,處決;第二,直接刺殺;第三,暗殺。

朝堂上議罪是不可能議罪的,兵和權都在慈禧手上,那麼道理和話語權也就在她那邊,你見過有人和拿槍抵著他的頭地劫匪講道理的麼?

接下來,直接刺殺,就是吃著吃著飯就跳起來拿刀砍這種,拜託,人家是皇帝,不是魯智深。

第三,暗殺,這倒是有點實施的可能性,不過你當大內侍衛、內務府,九門提督是吃素的麼?而且暗殺需要周密策劃,光緒身邊全是眼線,連吃個飯上個廁所翻個牌子都有人盯著,拿個小本本記錄,他去哪裡招人來策劃?

光緒只能籠絡,培養身邊的人去殺自己親爸爸,然而這麼大一件事,幫你去做的那個人做下來了,那功勞必然天大,你以後怎麼去獎勵他?他又會不會來勒索你?於是你就又得找人把他處理了,如此循環......無窮無盡。

3. 殺了有什麼用?

慈禧是一個歷經三朝的政治家,老資格,很多帶兵的王爺大將,都還是她一手提拔起來的,慈禧不是一個人,而是一個權力的天平。她用多年的經驗和政治手腕,憑藉著自己的威權,平衡著各派勢力,維持著遊戲規則,讓他們誰也不要一家獨大,稱王稱霸。總的來說各方勢力在她的擺不下互相鉗制,不敢亂來。

如果在那個時候幹掉這個權力的關鍵環節,那麼形成了權力真空,誰也不服誰,誰都要做老大,頃刻也就天下大亂了。比如袁世凱去世,平時小站練兵的那一幫兄弟們維持了不久也就軍閥割據了,誰也不服誰。

光緒沒有掌兵,更沒有政治威望,他哪怕是暗殺了慈禧,最後也只能做一個沒有實權的,漢獻帝一樣的傀儡。到時候不是外戚帶兵入宮,就是內臣逼宮作亂,那時候皇位保得住保不住都是個問題。


HannibalLecter

這種想法我也曾想過,當初認為光緒完全可以效仿康熙捉鰲拜,將慈禧拿下,然後自己主政,變法圖強。有這種想法的人們,包括當初的我,走入一個誤區,就是想當然認為:光緒和慈禧水火不容,慈禧壓制光緒,光緒恨透慈禧。所以才會有了光緒殺慈禧一說。

真實的光緒和慈禧是怎樣的關係呢?

1、明確光緒和慈禧的血緣關係。1875年年僅19歲的同治皇帝(慈禧親兒子)死了,死因現大多數說法死於煙柳病。其生活的不檢點歸咎於慈禧對兒子的過度溺愛。同治無後,那麼要從皇室中挑選新的皇位繼承人。最後選定年僅四歲的光緒為皇位繼承人,有人認為慈禧選定乳臭未乾的兒皇帝是為了更好的操作控制,其實不然。就光緒和慈禧的血緣關係看,沒有哪個皇子能夠趕上這孃兒倆親近的了。光緒的父親奕擐是咸豐的弟弟,按父親這頭論,光緒管慈禧叫嬸嬸(伯母)。光緒的母親是慈禧的親妹妹,按母親這頭論光緒叫慈禧姨媽。慈禧也不是眼裡只有權力的人,關鍵時刻還是血緣近親靠得住。

2、光緒成長的環境。自從四歲被慈禧帶進宮後,光緒很少看到生母。慈禧由於在同治身上放鬆了管教,以至於同治少年染病暴死。為了不重蹈同治覆轍,從小慈禧對光緒的教育非常嚴格的,雖說在教育上對光緒非常嚴厲,但在生活上對光緒是非常疼愛的。光緒從小就有疾病,肚臍常有異物流出,慈禧為了照顧光緒時常在夜間為其擦拭。就這麼著,小光緒在慈禧關愛有加的環境中度過了十來個年頭。

3、慈禧還政光緒。1886年慈禧召集光緒生父醇親王奕擐、軍機大臣、禮親王等皇室要員,商量不再垂簾聽政,儘早讓光緒親征。此時的慈禧是帶著誠意歸政的1887年2月7日年僅16歲的光緒皇帝率朝廷眾官,王公貴族,前往慈寧宮門外行慶賀禮,光緒皇帝正式親政,而慈禧正式退居二線,但保留著一些重大事項的否決權。慈禧的態度很明確了:只要光緒皇帝按祖宗體制,可自理朝政。後來的戊戌變法,是慈禧所不容許的,違背超綱,有悖祖宗,慈禧才再次出手干預。光緒親政。從此囚禁了光緒,母子倆的矛盾也只是在戊戌變法後產生進一步激化的。

綜上所看,光緒在整個成長過程中,光緒在大部分時間應該對慈禧的感激之情多於怨恨。縱便戊戌變法之後,光緒憎恨慈禧,可此時截然就是光桿司令一枚,有心殺慈禧也無能為力。但我相信光緒就死的那天也不會動這種心思的,因為這種想法在光緒對慈禧的情感世界裡是不成立的。


君之所見

當然是不可以了。慈禧掌握大清朝的權力幾十年了,從咸豐皇帝、同治皇帝、到光緒皇帝,朝廷上下關鍵的地方基本上都是聽她話的人。各個封疆大吏那個不是為慈禧馬首是瞻,光緒那裡來的自信能夠壓制住這些大臣。加上光緒的皇位完全是慈禧扶上去,光緒是慈禧妹妹的兒子,本來沒幾乎當皇帝的,是慈禧將大清的皇位給了光緒,並且光緒還是慈禧一手帶大的,慈禧對光緒是有恩的。

從現在人的角度來看,慈禧是有過錯的。不過,在當時的情況下,慈禧無疑是大清最有威信,最受人敬仰的人。她畢竟平定了太平天國,加上所謂的“同治中興”,幾十年來的風風雨雨,大清都熬過來了,她的威望是無人能比的。在當時的老百姓心中,慈禧形象不差的。所以,光緒如果殺害慈禧,首先法理上說不通。另外就是光緒的年紀遠遠小於慈禧,根本沒必要著急,慢慢的熟悉國政,培養自己的勢力,等慈禧百年以後,自然他能夠掌握權力。

那麼為什麼最後光緒還是被軟禁了。原因就在於光緒用的那些人不靠譜,光緒再怎麼說都是大清的皇帝,慈禧將來肯定是要把天下交給他。但是,光緒手底下的那些人等不急呀,那些圍繞在光緒身邊的帝黨肯定希望完全取代慈禧身邊的後黨,因而雙方發生了激烈的衝突。


歷史是什麼

百日維新失敗,慈禧囚禁了光緒在瀛臺,沒有殺他,沒有廢他。雖然又有了立大阿哥,計劃廢光緒的準備,但是朝廷內外均是反對,慈禧也只好作罷。

反過來,光緒可不可以搞掉慈禧?

答案比較簡單,沒實力!

慈禧是個有能力的女人,弄權並不是一般人能夠做到的。她身邊人都不是省油燈,這並不是單單一個太后頭銜就能解決的。

辛酉政變之後,六爺恭親王紅了一段,但還是被嫂子給靠邊站了。這位光緒的六叔,是那個時代宗室王爺中的No.1。

再看看光緒的親爹,七爺醇親王。親兒子當了皇帝,自己嚇的夠嗆,生怕被人退出去當牌坊,趕緊給嫂子寫了忠心立場備忘錄。

「臣見歷代繼承大統之君,推崇本生父母者,備載史書。其中有適得至當者焉,宋孝宗不改子偁秀王之封是也。有大亂之道焉,宋英宗之濮議、明世宗之議禮是也。張璁、桂萼之儔,無足論矣。忠如韓琦,乃與司馬光議論牴牾,其故何歟?蓋非常之事出,立論者勢必紛沓擾攘,乃心王室,不無其人;而以此為梯榮之具,迫其主以不得不視為莊論者,正復不少。皇清受天之命,列聖相承,十朝一脈,詎穆宗毅皇帝春秋正盛,遽棄臣民。皇太后以宗廟社稷為重,特命皇帝入承大統,復推恩及臣,以親王世襲罔替。渥叨異數,感懼難名。原不須更生過慮,惟思此時垂簾聽政,簡用賢良,廷議既屬執中,邪說自必潛匿。倘將來親政後,或有草茅新進,趨六年拜相捷徑,以危言故事聳動宸聰,不幸稍一夷猶,則朝廷滋多事矣。仰懇皇太后將臣此摺,留之宮中。俟皇帝親政,宣示廷臣世賞之由及臣寅畏本意,千秋萬載,勿再更張。如有以治平、嘉靖之說進者,務目之為奸邪小人,立加屏斥。果蒙慈命嚴切,皇帝敢不欽遵,不但臣名節得以保全,而關乎君子小人消長之機者,實為至大且要。」

光緒十六年,親爹死了。他弟弟載灃襲爵醇親王。助力來了?嗯,才八歲。

光緒四歲繼位,在宮裡長大,並沒有外臣的基礎,幾個老師無論立場如何,都是文官。至於左宗棠李鴻章都是與太后走的近,不會介入風險這麼大的“家事”。其他滿臣也是如此。帝黨後黨只是擁護傾向,並非軍權的分割。


幾葦渡



這取決於光緒皇帝的實力與膽魄。

顯然,光緒皇帝並沒有這份實力,慈禧在政治和軍事各方面幾乎全面架空了光緒,光緒有的只是“皇帝”這個空殼。但是,即使光緒皇帝有這份實力,也基本不可能會發生光緒怒殺慈禧的事。

光緒皇帝是慈禧掌控下的提線木偶。

同治和光緒作為皇帝,皆是悲哀的。

同治帝嗚呼哀哉,絕嗣,也許是因為“肥水不流外人田”,慈禧選定自己妹妹的兒子載湉作為皇位的繼承人。載湉的生父是醇親王奕譞,曾在咸豐帝抑鬱而終後配合慈禧發動辛酉政變,同時行事低調,更沒有恭親王奕訢的野心和強勢,這也是慈禧選擇載湉的原因。時年三歲的載湉被慈禧選中,既是他的幸運,亦是他的不幸。

載湉在他的慈禧爸爸的嚴格教育下,說得好聽是性格溫吞,說得難聽是軟弱,慈禧在他心中,即代表著絕對的權威。光緒始終處於慈禧的絕對控制中,形如提線木偶,光緒作為皇帝只享受著皇帝的生活待遇,可是在權力方面,光緒幾乎沒有任何實權。曾國藩、李鴻章,後期的榮祿、袁世凱皆是慈禧的人,當時敢對光緒表忠的也許只有帝師翁同龢了。

因此,光緒帝並沒有對付慈禧的實力,自然更談不上殺慈禧了。



光緒皇帝的“犬父”奕譞,甘當慈禧忠實的奴隸,始終不敢幫助自己的皇帝兒子。

光緒皇帝軟弱的性格繼承於他的父親奕譞。

咸豐皇帝死後,在慈禧的幫助下,奕譞得任步軍統領。隨後,奕譞配合慈禧及奕訢發動辛酉政變,深得慈禧信重。然而,在光緒即位後,奕譞即匍匐在慈禧的腳底申請辭職,對慈禧說:同治皇帝死了,肝病復發了,我想辭職回家養老了。

奕譞很顯然是在害怕,因為自己的兒子當皇帝了,難免會遭到慈禧的猜忌,為保自己生命財產安全,奕譞只好選擇放棄權勢。

1889年,光緒皇帝開始親政,但是我們知道實權仍由慈禧掌控。1884年,恭親王奕訢被踢出軍機處,奕譞順勢上位,軍機大臣雖是世鐸,可是話語權由奕譞掌控。1885年,奕譞任職海軍衙門,總理節制清朝海軍,當然,慈禧也在裡面埋了李鴻章這顆釘子,但是奕譞自動請辭,將海軍事務交給李鴻章。在慈禧宣佈將歸政於光緒時,奕譞甚至痛哭流涕地對慈禧說:皇帝剛剛接觸政事,屁事不懂,國事還是要老佛爺您全權處理啊!

載湉可能不是奕譞的親兒子吧,奕譞這麼坑兒子,真的合適嗎?誠然,奕譞是慈禧扶持的代表,可是以他當時的權勢,對於慈禧,光緒皇帝佔著大義,如果奕譞肯幫光緒,敢於向慈禧指槍,還是有獲勝的希望的,雖然渺茫。不過,轉換角度看問題的話,奕譞也許是太過識時務,只想讓光緒安穩活著,總會熬死慈禧的。

慈禧與光緒是法理上的母子。

同治沒有留下子嗣,且咸豐只有同治這麼個兒子,因此清政府不得不從宗室子弟中選取繼承人。慈禧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了奕譞的兒子載湉,然後將載湉過繼給咸豐,因此光緒在名義上是咸豐和慈禧的兒子。中國講究孝道,如果光緒誅殺慈禧,必將遭到道德文章的唾罵,如果光緒有對付慈禧從而奪回皇權的實力,最終也只會將慈禧囚禁,如同慈禧囚禁光緒。



光緒皇帝可發動政變的時機,已經是腐朽不堪的晚清的最後階段。

光緒正式親政的時間是1889年。

1894年,甲午戰爭爆發,李鴻章的淮軍體系在這場戰爭中幾乎全面崩盤。1895年,清政府派袁世凱赴天津小站練兵。1898年,光緒在康梁的忽悠下發動戊戌變法,後慈禧發動戊戌政變,將光緒囚禁於瀛臺,自此光緒逐漸退出歷史舞臺。

事實上,在甲午戰爭以後,李鴻章的淮軍體系崩盤,這時候應該是慈禧最脆弱的時候,如果光緒能夠把握好時機發動政變的話,也有成功的可能。但是,當時的光緒很不理智,看到康梁過來投誠,立刻將他們當成救命稻草,然後發動變法,導致清朝權貴徹底對他離心。但是,如果光緒將變法與政變奪權的順序調換,首先拉攏手裡拿著北洋兵權的袁世凱發動政變,推翻慈禧,從而掌控實權,繼而鞏固皇權後再發動變法,結果或有不同。袁世凱善於鑽營投機,不是沒有向光緒投誠的可能。當然,即使如此,光緒也有失敗的可能,或者有被袁世凱掌控的可能。

同時,當時的清政府已近重點,即使光緒成功獲得袁世凱的幫助,可是當時的慈禧手下也有榮祿諸人,如果光緒和袁世凱真的發動政變的話,也許會導致清朝提早坍塌。

當然,也有可能在光緒的手裡繼續撐下去,但是可能性很低,因為光緒發動戊戌變法的根本目的是希望藉機奪權,如果真讓光緒提早奪權成功,那時的光緒又會否變法圖強呢?

只是歷史沒有如果,光緒也不夠明智。


吾與吾國

初看這個問題,有些驚悚,覺得太過違和,完全不可能。但是細想一下的話,其實也不完全是這麼回事。

最主要的是,還是取決於人,人和人是很不同的。這人啊,尤其是搞政治的人,誰又說得清了?

光緒性格軟弱是眾所周知的,可是,也別忘了他也有英武的先祖,比如康熙皇帝,十六歲就除掉權臣鰲拜,這是何等的氣魄。再如更早的皇太極等,如何會容忍女人執政?

不說清朝,其他朝代的開國之君或早期君主,如劉邦、李世民、朱元璋、朱棣等,哪個不是手段強硬毒辣?

這就像是經常說的有句話,“性格決定命運”,怎麼樣的性格決定了什麼樣的人生,光緒的性格軟弱,結果註定他幹不出這種事。

再者,清朝兩百六十年一向號稱以仁孝治天下,光緒從小接受的是這樣的觀念灌輸,要讓他作出捕殺慈禧太后的想法,恐怕是他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不敢想,光緒也確實缺乏這個能力,如果貿然行事,無疑是雞蛋碰石頭。且不說光緒從小在宮中由慈禧太后看護長大,而且其身體很差,性子有急躁,慈禧太后對他很不放心。

再者,光緒親政的時候,慈禧太后都已經把持朝廷大權二十多年了,其勢力根深蒂固,光緒如何能撼動得了呢?

大概也是因為這個原因吧,當慈禧太后最終答應光緒實行變法時,光緒也很想大幹一場,但由於自己能力的不足,加上康有為、譚嗣同這些豬隊友的餿主意,最終把他害慘了。

事情是這樣,戊戌年的變法雷厲風行,詔書一天發生十幾道,但因為沒有可操作性,結果如同石沉大海,毫無反應。

急躁之下,康有為等認為這主要是光緒沒權,所以才造成了這個局面,因此,最好殺幾個一二品大員,尤其那個太后,應該除掉,才能萬象更新。

結果,這幾個豬隊友就瞞著光緒皇帝搞出了一個圍園殺後的密謀,企圖勾結袁世凱來發動兵變,殺掉慈禧太后讓光緒真正掌握大權。

如果計劃真的得到實施,這大概是離上述問題最近的一次吧?

可惜,這一密謀從一開始就註定是完全失敗的,沒有人會瘋到這種程度。袁世凱拒絕了,最後慈禧太后發動政變,六君子喋血菜市口。

而完全被矇在鼓裡的光緒,這回被背了殺後的黑鍋,算是被康有為等人坑苦了。


坑爹史冊

鑑於有很多歷史大神(歷史業餘愛好者)給慈禧洗地,說慈禧正統性、法理,我就說一點:

對了各位歷史大神,我想起一個段子,當年瓦德西元帥南下廣州問問李鴻章,我們把發動戰爭的慈禧幹掉,把光緒廢了。你當皇帝(總統),李鴻章不幹。所以不要跟我說什麼正統性、法理,實力面前這些就是個P。

另外這些歷史大神我也看明白了張口一個你是初中歷史水平,閉口一個歷史的必然性,其實就是中學馬哲階級鬥爭學得不錯嗎,不要裝什麼歷史大神。

這些人說白了就是屁股坐在了支持專制、獨裁的那裡嗎,就想說獨裁有理,專制無罪嘛,呵呵,跟虎撲開房區水平差不多了,哈哈哈。

正文:

通過培養自己的黨羽和親信還有武裝力量,拉攏一部分大臣,包括維新採用日式收買舊勢力與平衡各方的方式。

然後趁機殺了慈禧,說是有刺客,此時大家也不好說什麼,哪怕是心知肚明,包括慈禧毒死光緒也沒人說什麼。

而且慈禧一死,榮祿等人也會依附於光緒,光緒就無敵了。

哪怕光緒不要這麼麻煩,直接屏退左右,拿把刀去宰了慈禧也沒人會說什麼吧。

光緒死後遺照,殺袁世凱,他弟弟還是哥哥要執行,被張之洞勸阻了。說明光緒不但在理論上有一定權威,實際上也有權威。到時候直接君臨天下虐殺慈禧。

大家看如何?

亮的最多的答案後半段,說要等,但事實上慈禧臨死前毒殺了光緒,等也是死。至於舉的例子,顯然跟慈禧的邪惡程度和情況的嚴重程度有很大的出入,諸葛亮再怎麼樣也不會毒殺劉禪吧!

2015.11.19

PS:關於這個問題,我補充一些想法,就是關於法統、道義的問題,中國儒家講究的是明正而言順,所以政變很大程度上要顧及道義,哪怕是編纂、偽造的東西。比如陳勝吳廣弄一些魚肚子裡寫的字條,說是天啟,王莽篡漢的一些行為等。

所以光緒和慈禧確實有 道義的問題在裡面,不過話說回來了,我最近想起來,當時康熙、鰲拜也很像現在的情況啊,當然了鰲拜地位肯定不如慈禧,但是慈禧地位再高也不是皇帝,光緒14歲以後沒有大婚親政,朝野也議論紛紛,所以光緒畢竟是皇帝,是名義上的中國最高權力者,如果幹掉慈禧也沒有什麼道義上太大的問題,他畢竟是皇帝。

所以關於有一個答主說的:

你的老闆,讓他小舅子做了你的上司,小舅子天天指手畫腳任性妄為。

然後這個小舅子有一天突然把老闆給殺了。

難道你還會跟著那小舅子繼續幹嗎?

我覺得並不是一個很好的類比,因為如果按照一家公司來類比,這家公司應該是人家小舅子家的,這個老闆是臨時管管,小舅子覺得老闆不是好人,還搶自己權力,對公司不好,自然可以把他幹掉,也就是說大清公司不是慈禧的,而是光緒他們家的。慈禧再怎麼立光緒、為咸豐立嗣也是沒用用的,大清國也不是慈禧他們家的,名不正而言不順,她只是掌握權力,並不是法定繼承人。


的光緒能否殺了慈禧有什麼關係?劉備治國不如曹操,有人問劉備如何打敗曹操?你直接說劉備是釣絲打敗曹操中國就完了,治國不行了,中國就會倒退。你扯一頓淡跟問題有什麼關係?

所以說我覺得你首先理解能力就很有問題,語言閱讀障礙之類的。

這個答主最神的就是第一段,說題主這麼說無非是XXXX,然後說你這是典型的唯心史觀。

請問誰唯心?無非是後面是不是你編出來的、自己以為的?然後拿你編出來的、自己以為的、唯心的論據說我是唯心史觀


歷史的滋味

答案是不可以。“光緒無權”。殺慈禧他連想都不敢想!

(1)皇宮是慈禧的“家”而不是光緒的“家”

1875年,光緒皇帝即位時才四歲,他之所以能夠即位就是因為他是慈禧的外甥。慈禧之所以讓他做皇帝,一是他是自己妹妹的兒子,二是他的年齡很小。慈禧從1861年“辛酉政變”開始,就是“二後一王”中的核心角色,雖然,地位比東太后低,但因為同治是她的兒子,東太后在心理上是低於慈禧的。由此,慈禧才逐漸在1865年4月將“一王”的恭親王趕下“政治核心”舞臺。自此,皇宮就成了她的主導。到光緒繼位時,她已經在皇宮23年了(1852年入宮),可以說,皇宮內遍佈她的手下、親信。

(2)光緒從來就和慈禧不親近,他是怕慈禧,從4歲到33歲,他的一生挺可憐

光緒從即位起就沒有和慈禧產生什麼好感情,他管東太后叫“皇額娘”、西太后叫“親爸爸”。光緒從小就見“皇額娘”親,見到慈禧就害怕。

《戊戌變法資料》:西太后待皇上無不疾聲厲色,少年時每日呵斥之聲不斷,稍不如意,常加鞭撻,或發令長跪;故積威既久,皇上見西太后如對獅虎,戰戰兢兢,因此膽為破之。至今每聞鑼鼓之聲,或聞吆喝之聲,或聞雷輒變色雲。皇上每日必至西后前跪而請安,惟西后與皇上接洽甚少,不命之起,則不敢起。

實際上呢?他作為皇帝也是吃飯吃不飽、想玩不能玩的,以致於皇帝去偷飯吃。許多人都說光緒皇帝的性格不好,然而,我們沒有設身處地地去思考一件事兒:一個正處於性格正在構建階段的孩子兒,一會兒在萬人敬仰中充斥著他的自豪,一會兒又在慈禧和身邊親信太監們的“淫威”下充斥著自卑。由此,他的性格才養成了一種由乖戾、任性、多疑、缺乏任性、好怒的性格。

在表面上被萬人虛假的推崇為“萬歲”,回到“家裡”被慈禧打,這種生活不瘋掉就已經不錯了。

這怪不得他,一個小孩子兒他不能擺佈任何人,卻受著任何人的擺佈。大家都知道溥儀被後宮宮女蹂躪的故事吧。慈禧活著的時候,皇帝還有尊嚴,慈禧沒了,皇帝特別是小皇帝不過是玩物而已。

當然,不僅僅是清朝,其他朝代也那樣!

光緒可以說一生都沒有離開過慈禧的掌控,你讓他知道什麼?都是別人教的、自己學的。我對明朝的崇禎、清朝的光緒、唐朝的哀帝、漢朝的獻帝這些所謂的“亡國之君”,覺得“亡國”跟他們的關係都不大。這樣的人,能有自己的主見就已經不容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