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一個月給家裡要2000塊生活費過分嗎?

耐心的超人

也許作為大學老師我有自己的有色眼鏡,但我確實覺得管家裡要2000塊說實話挺過分的。

首先就花銷來說,大學生一個月其實正常花不了2000塊。

如果你已經住在學校宿舍,每個月認真吃學校食堂,一個月的伙食費基本每天20肯定可以吃得很好(早餐4元。中餐8元。晚餐8元。),加上一些生活費電費交通費,1000元絕對可以了。我不是說大學生一定要保持基本生活省吃儉用,但相信大多數畢業幾年的過來人回想起來,都會覺得大學的時光是非常寶貴的自我提升的機會。大學的生活可以豐富多彩,但大多數能夠提升自己的途徑其實並不會花費錢,反之很多物質享受其實可能會使學生分心。

其次父母完全沒有義務給成年人基本花費之外的花銷

有的同學可能說了,我不希望只是在學校內部生活學習,我為了增加人脈要出去吃飯,為了增長見識要去旅行,為了擴展實踐能力去租房實習,這些都可能多多花銷。我完全同意要自我提升的機會不是全部免費,但另一方面,我不認為這些應該,或者正當去管父母要錢。大學賺取獎學金和兼職工資的機會非常多,不僅能夠補貼生活,更能夠激勵自己多方面發展。實際上,很多美國大學生,不僅生活費是自己靠各種機會賺取的,就連學費也很多是靠自己的能力賺的。我自己很慚愧大學本科期間的學費都是父母出的,看到身邊的美國同學各種拿獎學金和兼職工資,就感覺到希望未來自己培養孩子要鼓勵他也去從本科就更有金錢觀念和各種生活財務逐漸獨立的能力。

這個看法對不同經濟發展水平的家庭,我覺得是一樣的

看到有一些答案給的理由是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個月收入不多,所以要2000生活費很過分。實際上我覺得不管是普通家庭還是富裕家庭,對孩子的培養都應該是以他最大的獨立自主發展為重,即使家庭很富裕的家庭,我也希望學生們能儘早轉變觀念去把自己當成成年人去規劃自己的生活,包括學習職業和財務。而各位家長,也要相信孩子,在精神上支持鼓勵關愛的同時,其實物質的支持已經微不足道了。


圖書館員丁丁

這個問題這樣問,如果我生活在一個家庭,家庭好不容易湊夠我大學的學費,父母每月只有3000。4000的收入。我要2000過分嗎?

如果我生活在富商家裡,我需要每個月像家裡要2000的生活費嗎?根本不需要你問吧。



看出來題主還不夠成熟。問出這樣的問題。家人給你的生活費肯定是計算過的。希望你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根據現在大學生的生活費標準,我算過一筆賬。按照目前的生活標準,早餐5元。中餐10元。晚餐10元。一天25一個月750。加上電話費。生活用品250元。一個月1000足以保證溫飽。

一般1200-1500一個大學生的生活沒有辛苦到什麼地步,如果是有計劃,每個月能存下一筆小額現金。這個標準都是學校食堂的標準。



大學生不能講究攀比。很多人到了大學,看著別人各種花銷眼紅。我覺得自己有多大力氣,拿多大的東西。別人比你花得更多,你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取。

現在你可以下課去快餐廳打工,他們很願意招聘大學生臨時工。既然自己想要更好的生活就自己去努力。而不是讓家裡人來填充自己的慾望。

做出大學生該有的骨氣。打工並不丟人,而且可以增加自己的社會體驗。為以後畢業做鋪墊。加油哦!


啟畫教育

太過分了。要知道一個普通的農村家庭一個月月收入才多少?!如果你家裡特別有錢,每個月要2000元生活費也無可厚非。但是,你這麼問,說明家裡情況也不是特別好。

一個大學生已經是一個成年人了,應該想方設法為家裡減輕點負擔,靠自己賺點錢,而不是在這裡問出這樣的問題。我真希望你問的是:有哪些適合大學生的兼職?


記得我上大學那會,一有空就會出去做兼職,暑假寒假也會找一些短期工。上學期間生活費幾乎沒問家裡要過,畢業離校時還通過自己攢的錢買了一臺筆記本電腦。

在大學期間,我做過傳菜員,超市導購,發單員,商場宣傳員。那時候雖然掙得不多,但是每週多出去幾次,一個月的生活費還是足夠的,通過兼職自己也學到了很多,提前適應、瞭解了社會。

在大學只要你想賺錢還是很容易的,尤其是現在,移動互聯網這麼發達,呆在宿舍不用出去,一天也可以賺不少。例如,你可以在悟空問題利用自己學到的專業知識回答一些相關的問題,這樣既有收入又可以鞏固所學的知識,一舉兩得。你還可以申請幾個自媒體賬號,自己學著運營。或者當個電商導購等等。

網上可以賺錢的方法實在是太多了,就看你有沒有那份心。不要總是一味索取而不懂得感恩和回報,也不要再問類似的問題了,早點醒悟吧。一個大學生只要勤快點,不去攀比,通過自己的雙手還是可以過的很舒服的。

別怪我說話難聽,我只是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真心。我是一個農村的孩子,曾經也是一個大學生,我深知農村父母的不容易和心酸,那些年的學費都是父母辛辛苦苦一分一分精打細算攢出來的,能讓順利畢業真的已經很不容易了。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對你有所幫助。

『鄉間行者』紀錄農村生活變化,分享農村風土人情,傳播農村民俗文化,帶你從不同的視角瞭解真實的農村。


山西鄉土


關於大學的開銷,我就以我自己為例嘮嘮呢。

我剛來大學的第一年,父親給了4500元的生活費,學期結束的時候,因為要參加三下鄉活動去桂林,又補打了500元。

我特別記得,我大一屬於過得比較邋遢型的(還沒和媳婦在一起),最大的開銷不是上網、不是買衣服、不是出去旅遊,而是按我媽的要求—吃掉啦!

你沒有聽錯,真的是吃掉啦...

高中的苦熬,178cm的我體重只有不到100斤,輕飄飄的基本可以這樣形容。但是大一結束的時候已經130啦...

現在想起來後悔啊,那時候老帥啦,哎。

早餐在湖南都是一碗粉+雞蛋+牛奶,午飯/晚飯也不虧待自己,基本都是2葷1素+1個烤腸,晚上10點多自習回來,還會買一份蛋炒粉/飯...

真的,吃飯一天都要30元。所以大一的我就沒去過步行街,學校門口都逛的少,東西都是宿舍樓下的小超市買的(後來才知道質量差價格貴,在媳婦的帶領下去大超市購物)。我承認我也去樓下網吧,充值過兩百吧,主要是為了看動畫片(熱血打鬥類的),哈哈...因為我覺得打遊戲太累啦。

所以,如果你的孩子不是亂花錢,家裡條件可以的話,起碼要1000+的生活費,因為食量大的孩子起碼要吃飽吃好吧。至於2000的額度,就看具體的家庭和開銷啦,我自己當時不做兼職,主要靠刷每年的獎學金過日子,哈哈。


帥小西De

這個問題不能絕對,先看家庭情況,二看這個錢是拿來做什麼?

首先,看家庭情況,如果家庭收入還可以,每個月要2000元在大學裡作為生活費,不是很過分,為何?現在的物價實在是高,已經過了一個月300元生活費的時代了,現在一個葷菜5元左右,一個青菜都3元,一個早餐起碼要5-10元,中餐,一般兩到三個菜,米飯1元,一個葷菜,一個青菜,就的8元左右,如果再加一個才,一般要超過12元,晚餐也是12元的話,一天就是34元左右;這還只是天天吃食堂,不能點外賣,不能出去下館子的價格,那麼一個月就是1020元,光吃飯,就要這麼多,你說如果家庭情況可以的話,是不是可以考慮下;

如果家庭情況一般,很多同學會選擇少吃葷菜,早餐一碗粥1元,兩個菜包1元,早餐2元;中餐一個葷菜就夠,打包回寢室加一袋榨菜,一元米飯,這樣中餐就是5元搞定,晚餐也是5元,一天就是12元,一個月才360元,當然,這樣的伙食,已經不能滿足由於長身體所需的營養,長此以往反而得不償失;建議,可以在課餘時間,到食堂去做勤工儉學,不僅有點兼職收入,吃飯就算解決了,我們學校就很多學生都在食堂打工,無關乎家裡的情況,只是實踐下,挺好;特別是黃老師去打飯的時候,經常打滿滿的,吃都吃不完,每次看到他們在打飯,都得說,少點少點,吃不完會浪費;相信這樣的家庭情況的孩子,一般不會找家裡要2000元生活費,反而會把勤工儉學的錢寄給弟弟妹妹做為生活費,我怎麼知道?因為我們班上就有學會是這樣的,為了妹妹,一直在勤工儉學,他們的父母走的早,留下兄妹相依為命,哥哥品學兼優,後來考上了研究生,但是為了妹妹能安心讀高中,而放棄讀研;窮人孩子早當家。

其次,如果這個錢要來學校是用來揮霍,那確實不應該要這麼多,很多人一來大學,就開始給別人養老婆,哈哈,不要吐槽我,也許養的是自己老婆,可是,你發現沒,大學裡談戀愛,成本還是蠻高的;另外奉勸花錢大手大腳的同學一句話,你穿著名牌,用的奢侈,但是學習一塌糊塗,一般會被同學看不起;大學裡,一般比的是成績;

如果這個錢是用來報培訓班提高自己,還是值得的,大學裡有很多培訓班,時間是靠擠出來的,利用大學的寶貴時光,多參加一些培訓,多考一些證書,提高自己的溝通能力、專業技能等等,將來走向工作崗位,你會感謝大學裡勤奮的自己;那這個錢要的就不過分;

你們說呢?


黃老師聊大學

雖然對一個陌生人的行為妄下評論不好,但是我想對大學生們說,別把很多事情當成是理所當然的。

如果說題主是和家裡人因為大學生活費的數目問題產生了爭執,你認為父母給少了,然後跑到悟空問答上“找大傢伙說理去”,期待著有人會支持你然後給你服務批判一番,那麼我覺得太過分了。

如果說提問題的是家長,孩子想要2000,您覺得太多,但是自己又不知道現在上大學平常生活究竟要花多少錢,想讓網友幫忙參考,如果網友們說不過分的多,那就給孩子2000元。這種情況下,我也建議,不要輕易在金錢上滿足孩子的要求

如果題主是學生,屬於第一種情況的話,那麼我想說,你的父母不會把你餓死,也不會讓你除了吃飯,連和同學去看一場電影的錢都不給你

。他們一定會盡自己所能,不僅讓你吃飽,還會盡力讓你在上學期間過得舒服。說一句玩笑話,你是學生,還是無產階級,別總想著享受。另外,你如果因為這個和你的父母大吵大鬧,父母覺得你既不信任他們,也不體諒他們,你的父母難道不會寒心嗎?

如果題主是父母,我想說,孩子想要更多的生活費,可能只是因為他對大學生活有一個美好的期待。他認為上了大學,生活就不僅僅只有學習,更要有運動、愛好和社交。在提高智商的同時,是時候讓孩子在大學期間鍛鍊一下情商了,如果讓他等到畢業後在職場上去“吃一塹長一智”,那麼代價往往就不是多給幾百塊錢那麼簡單了。所以,在計算生活費的時候,不要僅僅考慮能讓孩子吃好飯就行,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多給幾百元(一定不能給太多)是非常正確的。同時,一定要讓孩子明白,錢不是說來就來的,是需要付出代價的。


毛毛蟲Claire

關於大學生的生活費問題,我自己作為一名大二學生,我想我還是用自己的親身體驗告訴你吧。

生活費的多少,父母一定會根據家裡的經濟條件,給你他們能給的。

我家不是富裕家庭,但是我父母盡了他們最大的努力來讓我的大學生活過得好一點。每次聊天他們都會問我,錢還夠用嗎?不夠一定要和家裡說。但是我知道,他們已經給了我不少了。如果,家庭經濟條件還不錯或者說是富裕的話,你可以選擇和你的父母提出來。不要小看2000塊錢對一個家庭的重要性,如果是工薪階級,這可能是你父親一個月三分之一或者四分之一的工資。

大學生一個月大概需要花費多少錢?

既然是說生活費,那就來算一筆賬吧。以我自己為例,一天飯錢就算是22,一個月30天660,這可以算是生活費中的巨頭了。一個月網費宿舍均攤下來是15。飲用水一般是一個學期訂一次,宿舍均攤,一個月其實最多應該不超過30。日常的生活用品,一般是一兩個月才購買一次的,就算是40一個月好了。零食水果什麼的一個月算100。偶爾的聚餐消費算200。話費算100。這樣算下來,其實一個月1000多一點,不到一千二。但很多時候,一個月我是花不到一千的。

當然,這是作為一個單身狗的消費賬單,如果是有情侶的話,可能會花的多一點吧。這種情況的話...那我也不太清楚...

一點小建議

覺得自己生活費不夠用的學生,可以自己學著理財。我就是這樣慢慢的改掉了亂花錢的習慣。(就是自己稍微記一下大概花了多少錢這樣)

可以自己找一些兼職,賺取一點零花錢,其實厲害的有一技之長的同學甚至可以自己負擔生活費的。我自己也是找了一份兼職,錢雖然不多,但是也夠我平時的零花了。

選擇參加一些學校老師的有報酬的項目,報酬肯定不會很多,但是這是一個也可以學習到東西,又能賺到一點報酬的方式,不妨一試。


帆樺

看的很不爽,我稍微嘮叨一下

大二,女,河北,生活費每個月1500,生日過節呀爸媽還給發個紅包(200左右)

吃飯:食堂三餐,一天15元左右,我不怎麼吃晚飯。每週買水果25元。平時會喝奶粉麥片,還愛喝茶,再加吃零食,每個月200左右。偶爾有聚餐,一個月一次吧,大概50元。這麼說就吃這方面450+100+200+50=800

生活用品:我會買化妝品,口紅有4根吧,每個月都會挑些零碎的東西。差不多我的水乳一套是200左右,能用很久。彩妝(我化妝很淡)喜歡用日貨,眉筆、眼影都控制在100以內。這些肯定不是每個月都買,剛才看看了支付寶,差不多一個月開銷在200。

衣服:其實我的衣服大部分是媽媽給買的,自己實在買不起呀。我買衣服就是淘寶淘,要不就是cachecache打折的,要不就是日系風的小店,還有什麼小象,大概都是100左右一件。放假和媽媽再商場買,一般就是艾格,lagogo,拉夏貝爾,這些便宜的衣服,就不算生活費了。我很不喜歡在網上買的衣服,不去試買來就是不合適。所以每個月都會再添一件兩件吧,大概200元。

其他:就買點小零碎,比如我喜歡滴小玩偶,偶爾滿足下少女心。還有些小東西就不嘮叨了,大概100左右吧。還有手機費上網費一個月還有50呢

800+200+200+100+50=1350

這麼算我每個月1500是足夠滴,但是如果買了大件就是有省吃儉用的時候。比如上個月我買根香奶奶,害得我半個月沒敢捨得酸奶吃零食。我現在每個月能存下200多吧,有的時候能到400,日子過得還不錯,沒有經濟壓力也完全不攀比,平時就是正常的學習,也有自己的朋友圈,算是比較乖巧的小孩啦


才不可愛的我

根本不過分,2000塊太少了啦,應該給2萬或20萬才算合理!滿足你做為學生的所有慾望和花銷。主要理由如下:

1。經濟不能苦了將來掙大錢的你

誰叫你是家中的大少爺呢,你爸媽每月掙幾百萬不是給你花的,難道還想留到帶棺材裡去吧。你爸媽生了你,就有責任和義務養你,無論你花多少,都是應該為你付出的,因為他們生你必須養你。還有,你將來工作了,將會達到年薪百萬千萬的級別,現在不給錢花,把你餓壞了怎麼辦?讓你的智力萎縮了怎麼辦?這不單是他們的損失,還是國家的損失,社會的損失。

所以我說,必須給,並且給得太少了,誰叫你家裡經濟條件那麼好,你的父母那麼有錢,而對你是如此吝嗇呢,天理不容呀。難道他們不期望你將來畢業了去繼承他們億萬家產和給他們再賺幾個或是幾十倍的利潤嗎?所以每個月才給2000塊,是不是太摳了呀。

對於你來說,2000塊能幹什麼呢?雖然大學食堂,每餐才10元塊,一個月伙食費不到1000元,但那都是下里巴人窮人家的孩子的生活的標準。你應該好好補充營養的,一週吃一次海鮮不過分,但2000元還不夠一次海鮮錢,還要談女朋友,出行都要名牌才有面子,不然給你的父母掉格了,

對嗎?

2.每個月還給奶奶寄200元的錢,照樣能活的孩子,和你比起來真不是人了。

我認識的有這麼一個孩子,現在還在上大三學階段。但他己經完全是靠自己在生活。聽他說,他父親在他才三歲的時候,就因為一場意外的礦難故事死了,不久他媽也改嫁了不再回來了。他的整個童年和記憶都是他和他的爺爺奶奶一起生活長大,因為他爸礦難補的幾萬錢和爺爺奶奶的支持,終於讓他完成高中的學業。不幸他爺爺在他高中的時候就病故了,現在她家中只剩下她年歲達70歲的奶奶了。高考那年,那分數可以上外省的更好大學,但他留在家鄉省的那個大學。自從他進入學校就一直名列前茅,依靠獎學金和平時週末兼職賺取他自己的所有大學開銷。另外他每個月還想盡辦法寄200元給他奶奶。他奶奶依靠他的200元和現在農村低保和村裡的照顧在鄉下生活著。他現在生活得很充實很樂觀但也很清貧,我也是在一次活動中認識正在兼職的他的,因為他做事特別認真負責。


3。做為一個成年人,應該明白自己的責任和義務

對比較一下上面兩個情形,說句現實的實話,只要家裡允許,一個大學生一個月要花,外人無可厚非,但那種口氣就不對,父母不給你多少錢,難道不應該,算過分嗎?你父母給你,只是在盡一份扶養的義務,但你做為一個大學生,體諒過你父母的處境和經濟能力嗎?他們2000塊是怎麼來的,撿垃圾,扛水泥,做建築工,省吃儉用,節衣縮食等等。你做為一個成年人(18歲以上),你做過了哪些事情去爭取你的上學生活資金來源?努力讀書爭取獎學金,課餘兼職寒暑假打工。而這些都沒有去做,只是吃玩遊樂,還光明正大地說你父母不給你2000元,算過分,你己經是沒有良心的人,你能保證你參加工作後,每個月至少能給你父母2000元(算利息和通脹)以上嗎?


任何事情講究的是等價交換,如果你盡去做了該做的事,如果你具有一個優良的品德和品質,我想你也不會在頭條上來問這種問題,你該問的事,我為什麼一個月花2000元,那些錢是可以省下來的,幫我出出主意或家給2000元錢,不夠用,該怎麼辦?



米哥職場漫談

作為一個已成年的大學生,一個月給家裡要2000元生活費,如果你家裡確實挺富裕也就罷了,但如果父母辛苦勞累負擔很重,這就不是過分不過分的問題,而是大學生自身的問題,一個月兩千,一天生活費七十,真不知道如今的大學生在幹什麼?僅僅是生活費嗎?我看沒這麼簡單。

也許,當我們帶著父母對我們的期望考上大學,父母有義務給我們交學費。但至於生活費,本身已經成年,給父母要臉面上不覺得有點兒過不去嗎?現在的大學生,週末課餘時間寧可在宿舍睡整整一天,也不見的會做個兼職給自己賺點兒零花錢。用“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形容如今大多數的大學生一點兒都不為過,有些人會找藉口,上大學就應該好好學習,出去打零工會影響學習,但是大學四年,你們除了打遊戲升級,談戀愛,玩兒意外,又真正學到了什麼?

首先,一般大學哪怕每天伙食再貴,零食再貴,也不可能70元,一個月2000元,很顯然,不只是花到自己的生活上了,有些人平時喜歡請同學吃個飯,去趟KTV,給對象買點兒小禮物啊等等,基本2000湊合,有時還不一定夠用。這是如今大學生面對的現實。但如果一個學生潔身自好,週末勤快一點,平時節儉一點,一個月向家裡要的生活費,絕對不會這麼多,甚至可以不要,自己還有盈餘。畢竟,大學這個環境裡,往往是雙面性的,它可以在四年的生活中,毀滅一部分人,也可以造就一部分人,關鍵是取決於學生自己有沒有上進心。但經過高考前期生活的重壓,進入大學忽然進入一個天堂一樣的世界,安逸的生活讓部分人忘卻了過去的努力初心是什麼,只有一小部分依然自律的人還有前進的動力。

總之,對於一個成年人來講,給家裡要生活費本身依然是“啃老族”,要2000元生活費,我認為這樣的人,以後畢業找工作依然會選擇“啃老”,一是大學沒有接觸社會,畢業以後一切又從零開始,想融入社會真的很難很難,工作不穩定,只能靠父母,這樣父母的負擔將會更大。最好是靠自己,父母不易,而自己也應該多替父母考慮考慮,好好努力,剩下的路只能靠自己走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