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遊記孫悟空為何十次大哭?孫悟空半生哭泣多是為了誰?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十次大哭?孫悟空半生哭泣多是為了誰?

《西遊記》中的孫悟空秉性堅強,生來高傲,一般情況下是不哭的。不過,從其出世到取經成功一千來年,尤其是在取經路上十四年,孫悟空哭過不下十次,好幾次還是嚎啕大哭。那麼大英雄孫悟空為何會多次流淚痛哭呢?

大家且隨老葉一一看來。

第一哭:覺醒之哭。

原著第一回道:美猴王享樂天真,何期有三五百載。一日,與群猴喜宴之間,忽然憂惱,墮下淚來。

孫悟空成為美猴王之後,無憂無慮過了三百來年,忽然有一天就哭了。孫悟空為何而哭?他乃是想到了未來,想到了死。如今逍遙快活,可是,萬物有生必有死,一旦死了,可不就要受閻王爺管轄,再無自由了嗎?

事實上,孫悟空的擔憂很及時!若孫悟空不去海外尋仙,他能活幾年?書中明確說了,孫悟空壽342歲而終!孫悟空尋仙十年,在菩提老祖門下修仙十年,等回來不過數年,勾魂使者就上門了!

也就是說,孫悟空在流淚時是已經到了老猴階段,就像人類已經活到七老八十一般了。眼看黃土埋到脖子了,焉能不慌,焉能不哭?

因此,這第一哭,叫做衰朽之哭,也就可以叫做覺醒之哭。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十次大哭?孫悟空半生哭泣多是為了誰?

第二哭:迷茫之哭。

原著第二回菩提祖師要將孫悟空趕走,原文道——

悟空聞此言,滿眼墮淚道:“師父,教我往那裡去?”祖師道:“你從那裡來,便從那裡去就是了。”悟空頓然醒悟道:“我自東勝神

見師父要趕他走,孫悟空慌了,滿眼都是淚水。只因孫悟空在菩提門下過得非常快活。師父天天給他開小灶,別的師兄一個個都不如他,那小日子自然不錯。如今聽聞師父趕他走,立刻慌了神。待師父指明歸去處,孫悟空也就醒悟。

有人說,孫悟空此次流淚,是因為感謝師恩。不過在老葉看來,感恩確實有,但更多的是對前途的彷徨。事實上,孫悟空自從離開菩提之後,再沒有回去尋找菩提。

第三哭:悲憤之哭。

原著第二十七回,三打白骨精故事中,唐僧要趕走孫悟空。孫悟空“噙淚叩頭辭長老,含悲留意囑沙僧。”之後不得不離開,在到了東海時,“又想起唐僧,止不住腮邊淚墜,停雲住步,良久方去”。

這兩次流淚都是因為被唐僧趕走,心中悲憤,但又略有不同,前一次是擔心唐僧,於是提醒沙僧若是師父有難,記得提自己名號。第二次則是到了東海,想起前次自己鬧情緒,東海龍王勸自己。沒想到如今這次卻是師父要趕自己,因此悲傷窩火,流下淚來。 

西遊記孫悟空為何十次大哭?孫悟空半生哭泣多是為了誰?

應該說,在最開始,孫悟空對唐僧沒有感情。尤其是在鷹愁澗故事中,孫悟空對唐僧呼來喝去,根本沒有半點徒弟模樣。不過,隨著年月一久,大家也處出感情來了。關鍵一點,是孫悟空已然明白,自己跟隨唐僧才能修成正果,不當妖怪,否則終有一日會被天庭剿殺。

因此,他覺得自己是真心幫唐僧,唐僧還不領情,當然悲憤不已。

第四哭:憂師之哭。

取經路上,孫悟空多次痛哭,許多次哭都是為了唐僧。不得不說,在孫悟空心中,對菩提只有敬畏,對唐僧才是真正敬愛。

原著第三十三回,銀角大王移來三座大山將孫悟空壓下。孫悟空被壓得七竅噴血,卻絲毫不擔心自己。他擔心什麼呢?原文道——

那大聖被魔使法壓住在山根之下,厲聲叫道:“師父啊!想當時你到兩界山,揭了壓帖,老孫脫了大難,秉教沙門,感菩薩賜與法旨,我和你同住同修,同緣同相,同見同知,乍想到了此處,遭逢魔障,又被他遣山壓了。可憐,可憐!”嘆罷,那珠淚如雨。

這一連八個同字,道出了孫悟空與唐僧的命運乃是一體。孫悟空嘆唐僧,其實也是嘆自己。

此後,孫悟空還曾有六次大哭,不過,其中有五次都是為了唐僧,擔憂唐僧的安危,以為唐僧已死等等。只因唯有唐僧活著,孫悟空才有成佛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