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務員到底忙不忙?

有很多人都覺得,公務員的生活就是朝九晚五,喝茶看報,但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如果你認為公務員的生活特別清閒,那你可能就打錯特錯了。

每年體制內最忙碌的時候,就是快過年的時候。

人總是喜歡追求一些儀式感,即使沒有年末衝刺的指標,沒有領導的深情慰問,各個單位依然會不約而同的希望能在過年之前儘可能的解決更多的工作,而隨之而來的就是各個部門的叫苦連天。

有人說,進體制內之前以為是這裡工作很清閒,進來之後發現受了騙,平時看起來沒什麼事,一旦有事就要人命,最討厭的是,你還不確定什麼時候會有事。

我想這些人是搞錯了一點:體制內很穩定,但是體制內並不清閒。

除非你打定主意做一條不求上進的鹹魚,就這麼混在體制裡當一個混薪水的老油條,你永遠逃不掉體制內那些變幻莫測的突發狀況。

公務員到底忙不忙?

不清閒之一:有一個隱藏機構,名字叫“上面”

要說老百姓眼中最神秘的組織,肯定是傳說中的“有關部門”,而體制內最神秘的一個組織,肯定是傳說中的“上面”。

“上面”這個神秘的組織不知道到底有多少人,也不知道到底管什麼名堂,但是一旦“上面”發了話,“下面”就要先抖三抖,要是有天聽到“上面來人了”,那接下來大半個月就別想清閒,肯定有無數的“義工”等著你去做。

據說以前有個部隊,一天連長開完會回來對下面的小兵們說:“過幾天領導要來檢查,今天開始準備迎檢!”小兵們立刻執行命令,把宿舍裡多餘的東西全都打包塞進了櫃子裡,每天加練,排演隊形,院子一天掃三遍,就等著領導突擊檢查。

這一等小半個月,領導還是沒有來,有人忍不住了,去問營長:“這領導到底啥時候來?”連長罵一句粗口,瞪著準備材料熬的血紅的眼睛說:“老子咋個知道!就聽營長說了那麼一嘴。”

又等了幾天,小兵們實在等不動了,攛掇連長去問問,連長去一問——好嘛,原來領導早就來過了,當時營長說的是“可能要去你們連”,結果領導只是路過,根本不知道里面還有一群人等著迎接他。

連長忍著鬱悶回了營地,剛跟大家說解散,突然有人來報告:領導聽說了這事,決定抽空來看看,讓你們做好迎檢準備。

得,這一“抽空”,又不知道哪輩子啦!

公務員到底忙不忙?

不清閒之二:明明沒有事,你也得擺好姿態

要說體制內最有特色的一個制度,那肯定要數值班了。

體制內的值班與別處不同,像什麼酒店、保安,嘴上說著是值班,拿的還是正經的加班費,哪像體制內,純屬義務勞動,而且根本搞不明白規律在哪裡。

曾經聽朋友說過,有一個基層的小夥入職就開始值班,隔一天一值,整整值了三年。結果提升還沒有消息,老婆先摸到了規律:一三五紅杏出牆,二四六賢妻廚房,外面都快人盡皆知了他才聽到風聲,這一氣之下離婚加辭職,本來已經夠可憐了,上頭竟然回倆字:不批!

當然不批,你這三年兢兢業業的值班,離了你我們也找不到人頂班啊。

可惜領導也實在小看了一個被戴了帽子的男人的怨念,小夥拎上行李就來了個人間蒸發,電話不接短信不回,死撐倆月強制開除,反正是打死也不肯留體制裡繼續值班了。

故事雖然悲傷,體制內的朋友想必都有感觸,值班值班,本來沒什麼事,到底值的什麼班?又不是離不了人的機要單位,好好的假期非要拉回來坐辦公室,難道只是為了防火防盜麼?

最可笑的是遇到“突發情況”,像是颱風來了、城裡著火了、出了殺人案,總是八竿子打不著的單位一起進入緊急模式,臨時抓來一群苦力,蹲在單位看著窗外,懷念自己那本來美好的假期計劃。

公務員到底忙不忙?

不清閒之三:層層加碼人人爭先,芝麻大的事鬧到滿城風雨

以前跟朋友喝酒聊天,按照慣例誹謗我朝,隨口說了一句“上面(嗯,“上面”這個神秘組織又出現了)說一句不許穿紅褲子,下面就能給你辦成不許穿褲子”,笑的朋友連連鼓掌,把當天的賬結了。

層層加碼一向是體制內的慣例,命令出了中央還是要求十,過了省、市、縣,就可能變成五十,碰上個不靠譜的領導,大手一揮能給你加到一百。

大領導希望能留幾天緩衝餘地,小領導也希望留幾天緩衝餘地,縣裡想要衝個政績表現表現,鄉里也想衝個政績表現表現,層層加碼下來,受罪的全是基層的辦事員。

結果就是基層辦事員玩了命吐了血,挨一頓訓,自以為自己是超了期限勉強完成,報上去其實連要求時間的一半都沒過完。

層層程序過一遍,互相比較比較,運氣好的清閒半個月,運氣不好的嘛……繼續加碼。到最後上面看一眼:“喲,不錯,這麼快就完成了,行吧,再給你們個新任務!”

公務員到底忙不忙?

不清閒之四:進了體制門,就要學會隨機應變

外界對體制內總有一些微妙的誤解,似乎體制內的工作就是枯燥的重複和沒有目標的清閒,然而真來了這裡你才會知道:體制內哪是什麼想象中的世外桃源,體制可是一整個國家的毛細血管,要處理的是成千上萬老百姓的生活,這份工作很瑣碎,但是很重要!

正如傳言,體制內很穩定:幾乎沒有失業風險,旱澇保收,上下班時間固定,不會稀裡糊塗的被清理掉,也不用拼了命的競爭保證自己不被淘汰,但這和清閒完全是兩碼事。

所謂牽一髮而動全身,體制內的工作內容總是捉摸不定的,上到“領導拍腦門”,下到“不明真相的群眾帶節奏”,隨時隨地都會拋出新的難題,有時候一個釘子戶、一個老賴,就能讓你焦頭爛額;一道行政命令,就會讓你徹夜加班;一個完全沒有辦法預料的事故,就會讓一大批人下臺。

所以體制內有很多“懶政”,有一種息事寧人的作風,因為認真的去解決,往往消耗不起那個成本,面對根本無從下手的問題,不如假裝它根本沒發生過,不做不錯,多做背鍋。這種風氣不好,但出於無奈,畢竟體制內大多也只是普通人,才能和精力很難顧及到方方面面。

糟糕的是有些人,明明逃避了很多問題,卻不思進取,反而覺得逃避就是體制內的正確生存策略,這樣的人年輕時是眼高手低愣頭青,年老時是指手畫腳的老油條,明明是自己沒有成果,卻說體制內沒有工作。

其實你多去研究研究領導們的履歷,你會發現那些出色的人身上總有那麼一兩起精彩的破局故事,自古以來,官場上最寶貴的能力就是面對突發狀況冷靜應對的能力。

所以不要覺得體制內就是消磨終老,清閒度日,這裡面的學問大著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