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裡菜價高的買不起,農村蔬菜賤的爛地裡,這背後是什麼經濟規律原理?

於雨語魚

首先說結論:

城裡菜價現在還不算高,以後會更高的,不信你等著吧!

農村蔬菜爛地裡賣不出去原因是,蔬菜生產與市場需求脫節,同時銷售只能依靠販子,農民非常被動。

現在我國的農業從業人口規模還挺大的。

在歐美國家,蔬菜的價格是比肉類價格高的。

等60後這一代最後的農民離開土地,退出農業生產以後,到時候蔬菜價格高於肉類的價格會成為常態。

因為肉類生產是集約化養殖場產出的,可以通過現代化養殖技術不斷降低成本。

體現在價格上,肉類零售價格增長遠小於蔬菜價格增長。

蔬菜價格,一直是離不開人力的大量投入。

60後不種菜以後,蔬菜價格會持續上漲。想當年建築行業主要依靠60後支撐,現在建築行業工資很高,就是因為年輕人不願去。

除非國內向美國學習,從其他國家引入農業勞動力,蔬菜價格會不斷上漲。

現在農村蔬菜賣不出去,爛在地裡的情況,是暫時的。預計5年後這種情況就很少了。

到時候,市場需求波動會及時反饋到蔬菜種植生產上。

預估市場容量,指定生產規模,會減少滯銷。

同時,盲目進入蔬菜種植領域的人和資本會大規模撤出,這個行業會進入比較成熟的階段。

所以,問題所說的情況是暫時的。


鋤禾網1997

這不是說有什麼經濟規律原理,而是城鄉互流渠道沒有建設好,流動不通暢。現在的情況是,物資單向流動,這就造成農產品運輸到城市的成本一直居高不下。這問題,在渠道沒有構建好之前不會有大的改變。另一方面,產銷脫節,生產農產品的無法瞭解城市需求,而農產品因為生產週期長,也跟不上城市需求變化。所以很多農產品生產出來城市不需要那麼多,而中間商又不肯為了銷售無利的農產品而提高農產品價格,所以他們會控制進入城市的農產品量,確保城市農產品一直維持高價格,以達到盈利目的,所以農村農產品不值錢,城市農產品又高得離譜。

有人或許想走網購渠道,說是不通過中間商,把農產品直接入城。然而他們忘了一個事實,單一的物資流動,成本必然高於大規模物資流動成本,所以加上運輸費用,農產品到了城市依然價格奇高。

要解決上述問題,方法很多。再此簡單的講一種。就是實現城市小區域直銷式城鄉控股商業模式。也就是說,比如一個街道辦與一個鄉村鄉鎮實行按比例控股,在該街道辦範圍設農產品交易小市場,這個小市場可以分散成各個小點,也可集中在一起,反正一個街道辦範圍不大。街道辦出資,農村出力,合作共贏。在運輸上,街道辦要深入瞭解農村需求,儘量讓運輸車輛不空跑回鄉,我設想的最好是有如集裝箱式的運輸車,能運輸農產品,也能運輸工業品商業品。這樣運輸成本才降得下來。

其次是街道辦也可以和鄉鎮互動,人才的互相培養流動。這些,都能為農產品的良好輸送打下基礎。


善與惡之平衡

背後的經濟原理是農戶的邊際收益的最大化

農戶雖然不一定學過經濟學原理,但他們有長年累月自己的經驗,實踐出真知。

首先,對於農村地區而言,當出現菜爛在地裡的時候,此時地裡的菜價值為0,那麼,導致農村不願講這些菜運送到城市去賣的原因就是採摘成本+運輸成本不小於在城裡的銷售收入。

其次,對於城市地區而言,菜價高到買不起,但依然有人買,這個所謂高的買不起的價格也形成了一種市場均衡,在市場均衡的情況下,如果有人將大量的菜投入市場,如果不降價,那銷量會保持不變,運進來的菜白白浪費運輸成本,所以一定會讓菜價下降來增加銷量。

單位採摘和運輸成本基本是不變的,變化的是銷量和價格,

原收益=原價格*原銷量-單位成本*原銷量

現收益=(原價格-變化價格)*(原銷量+變化銷量)-單位成本*(原銷量+變化銷量)

所以

收益變化=現收益-原收益=原價格*變化銷量-變化價格*原銷量-變化價格*變化銷量-單位成本*變化銷量

收益變化=(原價格-單位成本-變化價格)*變化銷量-原銷量*變化價格

在這裡,原價格,原銷量是固定的,單位成本和菜品種有關,所以有變化的就是變化價格和變化銷量。

而變化銷量和變化價格一般是反向相關,雖然不是線性關係,但是價格低,銷量一定會大。

可以看出,在銷量一定的情況下,價格的變化越大,收益越少。

價格一定的情況下,銷量變化越大,收益越多。

所以,價格彈性低的菜,價格變化大,銷量變化小,如果增加銷量就會虧損。

而價格彈性,和菜的品種也有關係。

所以,菜會不會爛在地裡,和菜的品種直接相關。

第一種情況,這種爛在地裡的菜,一定是那種價格和供給相關變動不是很大的菜,也就是小眾的菜。

而第二種情況,這種菜的採摘運輸成本太高,再降價中間利潤空間沒有了,即使增加銷量也不會掙錢,何必去忙活呢。


小梁有財

城市菜價高,農村蔬菜賤甚至爛在地裡,這後面好象沒有什麼經濟規律和原理。這主要是供與銷兩者的關係。

蔬菜種殖主要靠農民。而農民種的蔬菜直接不能銷售到市場,主要靠菜販子。蔬菜從種菜的手裡到吃菜的手裡要經過幾道運輸、週轉消耗、菜販子利潤附加,本來在農民手裡幾毛錢的菜到了市場已經成了幾塊,價格高抑制了市場銷售量從而導致了農村菜的滯銷。這是一個原因。


供大於求。農民肓目跟風種殖,造成生產產量遠遠大於市場銷售量,無論多便宜在一個季節裡也銷售不了季節性的蔬菜。就是送給菜販子,菜販子也不會傻到出運費拉到銷售不了的市場爛掉倒都沒處倒。導致蔬菜無法銷售爛在了地裡。要走出這個困境,首先要掌握種植和銷售信息,拿捏季節性蔬菜在市場銷售產量和規律,有計劃的種殖,偏重反季節和跨季節銷售蔬菜發展。如果見別人種啥賺錢就盲目地去趕趟子,只能落入爛菜賠錢的圈子。


無憂174343621

回答一下,這個問題要成立有兩個必要條件,①城裡菜貴

②農民的菜賣不出去

所以不討論農民賣的好的蔬菜

城裡菜貴原因如下

首先城裡價格高的原因不是進貨成本高,那就是房租,人工,運輸的成本,人工和物流的成本相對較低,每斤距離近的話兩毛錢就可以搞定,房租不一而足,接下來最重要的就是,利潤,多少利潤才是菜價好的主要原因,蔬菜店一家老小吃喝拉撒要靠這個吃飯,還要買車買房,以現在房價來說賣多少菜可以賺一平方樓房,大家認為利潤小了有傻貨會起早貪黑受這洋罪嗎?所以別以為農民種出來便宜你買的就會便宜

2第二個原因也是最大的原因,供需,現在各大城市創衛風風火火,小商小販大量取締,城市管理對自產自銷農戶嚴防死守,造成市場相對壟斷這種情況下,你不吃貴的誰吃

至於農民的菜滯銷,無怪乎產銷脫節,相對過剩,經濟惡意壓價,其實這些跟城市菜價高低關係不大

記住,農民的菜爛地裡,你要買也不會便宜,這是兩回事


談古論今之有滋有味兒

這個問題普遍存在,並且存在很久了,也許還可能持續存在,但是硬要扯上什麼經濟規律原理,還真談不上,我只能就我看到的現實情況闡明自己的觀點。


1農村種菜的成本越來越高,特別是人力成本,由於村裡青壯勞動力都跑到城裡打工,在家務農的以老年人,婦女為主,而收菜,拉菜是個苦差事,意味著要花更多的錢請外人幫忙,一旦批發商壓價太狠,菜農掙不到錢或虧本,菜農就承願讓菜爛在地裡也不會請人去釆收。

2過去,農民種菜靠老天保佑,現在技術上去了,產量有保證了,產銷對接又成了問題,蔬菜價格話語權並不在農民手裡,農民無法自己去解決銷路,本來種地從播種到收菜就耗時費力,沒時間和精力去想別的事,即使偶爾拉菜去城裡擺賣,還要躲避城管的監督,去農貿市場擺攤,高昂的攤位費也讓不少菜農望而卻步,兩頭都要管確實沒這個實力,所以只好仰耐批發商收購。



3農民會根據市場收購價格決定種植什麼疏菜,有時盲目跟風導致供大於求,也只好讓菜爛在地裡。

4從農民的菜地到市民的餐桌還有很遠的距離,這就需要流通和運輸,而城鄉互流渠道沒有建設好,流動不通暢,而現在的情況是物資是單向流動,這就造成了農產品運輸到城市成本居高不下,物流成本進一步拉高了城市的菜價。

這就是我個人的觀察,錯誤之處還望各位指正,謝謝!


歐陽2627

蔬菜分為當地菜和外地菜,但是蔬菜只有通過流通才能進入到城市。蔬菜從產地收購,運輸,批發,再到終端零售。往往要很多個環節,而且蔬菜價格一直是市場決定的,而批發市場蔬菜多出貨慢。蔬菜基地的出地價就自然會下跌。雖然蔬菜基地的出地價已經跌到了兩三毛錢,甚至無人問津。但城市裡面的菜似乎影響不大。而消費者認為菜都滯銷了城裡的菜還那麼貴。

其實蔬菜本身價值不高。但是如果加上運輸,房租,人工,損耗等成本算上,菜價自然就上去了。 有些朋友會說菜供應量少的時候,菜農坐地起價,不出貨。現在菜供應足了價格便宜了,活該賣不出去。對於有這種說法的朋友是不對的。因為不管是蔬菜,水果,農產品的價格不是農民能決定的。農民只會種地,也掌握不住蔬菜種植產地情況,銷售數據等信息,只能跟隨大流,別人種什麼能掙錢自己就種什麼。到了收割的時候,不管價高價低都是要出貨的。請不要再怪農民了,農民才真的是有苦說不出。


炮兵小班


作為農民,我個人覺得對於這種城裡菜貴,農村菜賤的現象其實並沒有什麼經濟原理,城裡的菜之所以貴,說白了,就是多了兩道銷售環節。

一 是菜市場的批發商。

二是菜市場那些做蔬菜生意的菜販子。

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一下,為什麼城裡的菜會那麼貴。

在每個城市的蔬菜批發市場裡都聚集著許多蔬菜批發商。這些批發商會去農場或者大規模種植區去拉蔬菜來批發。由於這類經銷商都是大批量拉貨,所以給出的價格非常低,他們低價從農民手裡買回菜,再轉手批發給那些在個各菜市場賣菜的小販。

舉個簡單的例子,像大白菜,批發商從農民手裡0.5元一斤買回來,他再以0.8元一斤批發紿小菜販。而小菜販再以1.5元一斤賣給廣大市民。這一來二去的,中途所產生的運費,人工費等等,無形中全是買菜的市民來承擔了,所以,城裡的菜價才會這麼高。

而有時候,由於應季蔬菜大量上市,受市場的衝擊,批發商收菜時給的價格非常低,而農民覺這個價格,連種子和肥料錢都賣不回來,就不願意再投入人力去收割菜,而那些菜就只有爛在地裡了。


李茗說鄉村

其實這根本不是什麼經濟規律問題,而是局部蔬菜的供過於求,與局部蔬菜的供不應求。實質是產銷失衡。

造成這種奇怪問題的,主要出在收購、運輸、批發、零售等流通領域。一是週轉環節多,成本肯定就水漲船高。二是我個人覺得,在蔬菜收穫旺季,收購蔬菜的菜販子,為了賺取更多利潤,會人為的控制收購、走貨和批發量。這兩方面問題就造成,一方面農村蔬菜價賤或無人要而爛在地裡,另一方面城市菜價始終居高不下。


沒的說!

蔬菜從生產到餐桌中間要有收貨市場、收貨商.到零售(或第二批發商再到零售)。中間還有運輸.包裝.⋯一層又一層的加價。菜價當然會高。

當前農業解決不了從產地到餐桌的零距離或縮少環節。解決不了大環境,不管三年還五年這種情況還是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