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有哪些雄性擬態成雌性的例子呢?

馬鵬堃

這裡舉兩種情況的鳥類雄性擬態成雌性的現象。

第一種叫做“羽毛延遲成熟現象”,在鳥類中比較普遍。說白了就是年輕小夥子長得像姑娘,以免被別的漢子打。

這是一隻成年的雄性白腹短翅鴝,暗藍色的上體,尾巴基部橙色的斑點都很高調。(圖片來源見水印)雄鳥在繁殖季節會佔據一定的領地,並吸引異性繁殖。


這是成年的雌性,全身棕褐色,相當低調(圖片來源見水印)


這是第二年夏天的雄性小夥子(圖片來源orientalbirdimages.org)在出生後第二年的春天繁殖季到來的時候,它的各方面身體發育已經完成,已經性成熟,有了交配的能力,但是它並沒有還沒有把羽毛換成成年雄鳥那樣高調的配色,而是還保持黯淡,看起來很接近雌鳥。這樣做的好處就是避免跟其他成年雄鳥正面競爭,而是偷偷在別的成年雄鳥領地附近建立自己的領地並通過鳴叫吸引異性交配,在自己還不夠強大的時候避免被其他成年雄性攻擊,同時積累經驗,熟悉附近區域雄鳥的勢力範圍,為自己的下一個繁殖季節做好準備。


第二種情況比較少見點,直白點說就是裝成妹子,好在別的漢子眼皮底下追求妹子。典型的例子是流蘇鷸。流蘇鷸其實有4種性別,很有意思,“看起來是雄性的雄性”就有兩種:獨立型和衛星型,不過我這裡要說的重點是“看起來是雌性的雄性”:擬雌型。

圖中右邊是獨立型雄鳥,也就是這片領地的主人,中間是真正的雌性,而左邊兩隻看起來跟雌性一毛一樣的其實是擬雌型的雄性。(圖片來源Jukema et al. / Biology Letters, 2017)這麼幹的目的就是騙過雄性“地主”,然後偷偷跟雌性交配。跟前面第一種情況不同的是,這種擬雌的現象並不只出現在雄性幼年期,而是完全成年後依然保持這種毛色。

獨立型雄性與擬雌型雄性“交配”(圖片來源Jukema et al. / Biology Letters, 2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