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銀行停止房貸,只能全款買房,房價還會漲價嗎?

快放開那位大嬸

如果銀行停止房貸,只能全款買房,房價會向一五年股市去槓桿一樣溶斷。

現在銀行已不是高大上產業,一半貸款在房地產上,而背後沒有實業支持,中國最賺錢的民營公司,都有自己的金融牌照,兩馬更是壟斷了移動支付。

銀行現在還要面對馬上就要到來的金融,保險,證券對外開放,苦日子還在後頭。

去年國家開始去槓桿,今年銀行就扛不住了,大批地方債將違約,僅天房便曝出將有1800億違約風險,嚇的央行降準,不敢再提去槓桿,變了口氣講穩槓桿。

如果銀行不提供貸款,讓民眾全款買房,說明銀行沒有新存款了,被壞帳衝抵了,被地方債違約了,才出此下策。

周小川也在反思08年美國次貸危機,央行應對有一些地方做的不夠,放水太多。

現在已不是過去,外匯流失一萬億美元,進出口開始出現逆差,香港在打港幣保衛戰,說明中國已不吸引外來投資了,外資都在套現向東南亞轉移產業。


光芒萬丈34957

短時間房價是會下跌!長期看影響不大!

全款和貸款的本質區別是什麼?用未來20年30年的收入來購買現在的房子,或者10年20年後再購買房子!

我們來看看如果真的出現銀行停止放貸必須全款買房會出現什麼情況:

1、剛需短時間內徹底告別買房

即使現在3成首付,已經不是剛需在剛開始工作的幾年可以承受的了。如果必須全款,即使房價全部腰斬,付款依然要增加超過6成。原來100萬的房子,剛需拿出30萬首付就可以購買。現在即使房子跌倒50萬,但剛需也要多拿20萬出來才能購房。

在這種情況下,剛需短時間內徹底告別購房。

2、就算房子打對摺依然超出大部分剛需購買力極限,大面積房地產商倒閉

畢竟剛需佔到了購房者很大的一個比重,在這種政策剛出臺的時候,投資者也會暫緩買房!地價佔到了房價的相當一部分比重,開發商最終利潤空間已經很少會超過售價的30%。不管扛還是打折賣,除了少數現金流非常充足的民營或者央企,其他房地產商很難倖存。會出現房地產商倒閉潮!估計會出現不少爛尾樓。

3、房地產預售制變得毫無意義,房地產進入現房時代

房地產徹底進入現房時代了。不是因為蓋的快而是因為賣的慢。預售制變成個笑話!開發商的賬期會非常長,墊資也會非常巨大。無法先通過部分銷售來減輕銀行貸款負擔。實力不夠的開發商會告別地產行業。

4、房產價格率先進入炒房客房產投資者承受區間,房產投資者接盤

短時間內出現房產價格下跌是必然事件了。但是投資者的承受能力比剛需要強很多,因為他們有更好的現金流。沒等剛需接盤(跌超過70%)投資就已經把房價拉在稍高的位置。

5、房產價格的下跌帶來租賃收益的繁榮

即使是現在,城市非市中心地區非學區房,租售比本來就很高,房子腰斬的話這個租售比就更高了。住房需求不是隨著房屋價格降低而減少的。相反因為延長了租房時間,租房需求會大幅度增加。租賃市場一片繁榮。投資者會因為租賃市場的繁榮在合適的價位開始補倉房地產。


6、少數國資和實力較強的房產企業留存,房產供應量減少

因為留存房企相當少,且需要墊資比較高,賬期也比較長。一段時間過後房子的供應量會持續減少。加上租賃市場的更加繁榮。投資房產的長期收益增加。房產投資價值更加顯現,房地產重新進入復甦循環!

7、房產徹底進入租賃時代,價格穩中有漲,老百姓購房時間從20幾歲延長至接近40歲

對比下日本的公租房體系。如此一來剛需想在20幾歲就買得起房子的可能性降低到谷底。除了精英中的精英絕大多數人的購房年齡延長至接近40歲。

房產投資者,原始資本較為充足的人更加的富有!貧富差距很有可能進一步,擴.大


或在文末留言和我互動!


思維王國

如果銀行停止房貸,只能全款買房,房價還會漲價嗎?

先說我的結論:如果銀行停止發放房貸並且至少在房價穩定之前不再鬆綁,也不出臺限制政策大幅減少新房或二手房供應量的話,那麼就現在這個房價100%會跌,如果進一步引起其它資金出逃還會暴跌!但是跌多少不好說!我們如今的房價之前就是靠信貸一點一點吹起來的。


當然如果我們同時遇到了極為嚴重的通貨膨脹,鈔票突然之間大幅貶值,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房子的貨幣價格可能還要漲呢!這個因素我們不考慮


我的邏輯:

有點經濟常識的都知道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供大於求房價就跌,供不應求房價就漲!關於房價有句話是這樣說的:短期看金融、中期看土地、長期看人口,其實無論是看什麼其實看得都是供需關係,房貸政策本身就是極其重要調節供需關係的金融手段,畢竟買房的需要錢,建房的也需要錢,如果沒有了信貸,這個市場上的資金量是大幅減少的。


如果停止房貸,我們先看看對需求側的影響。

第一:銀行停止房貸意味著能夠投入到房地產市場上的資金大幅減少,銀行信貸直接影響的資金量從2017年數據看佔整個房地產市場資金量的30%左右。

我沒有查到非常準確的2017年全年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有多少,但是從相關報道中可以知曉2017年屬於信貸收緊年,總額大約控制在30%以內,從央行公佈的數據來看,2017年我國新增的貸款總額大約是13.53萬億,也就是說2017年新增的個人住房貸款總額不超過4萬億

2016年個人住房貸款佔了全年新增貸款總額的45%,2017年進一步收緊了,如果銀行停止發放房貸意味著市場上突然少了這部分資金,大約4萬億。

從國家統計局公佈的2017年全國房產銷售數據來看,去年全國房地產銷售額為13.37萬億,個人房貸佔了30%左右。

當然有人會說市場上突然少了近4萬億的貸款並不意味著居民不會自掏腰包增加一部分,但是房地產市場如果信貸收緊未來肯定不看好,那麼還會有不少原來自籌的資金退出這個市場,市場上除開信貸這部分資金外,其它資金減量的可能比增量的還多,因此總的資金減少額預計還會超過4萬億,具體多少就要看自籌的那部分退出這個市場的比例了!


第二:銀行停止發放房貸意味著如果房價不變,購房資金門檻大幅提高。


目前首套房首付比例是30%,二套房不同地方不一樣,一般是40%-70%之間,全國範圍內還是有很多人是需要依靠貸款才有足夠的錢買房的,如果停止發放房貸,這部分人要買房房價就必須降,房價不降意味著他們會被迫退出這個市場。

總而言之一旦停止發放房貸,通過上述兩個因素共同作用意味著能夠用於買房的總資金會減少,如果房價不變購房量會大幅減少,另外因為購房門檻大幅提高有大量的有購房需求但沒有購房能力的人會被擠出這個市場,最終有效需求會更少。


我們看看對供給側的影響:

開發商開發房子也是需要貸款的,如果僅僅只是停止居民購房貸款並不停止開發商建設貸款,那麼從開發商這邊來說不會因為資金不足導致無法開發新樓盤,但是開發量會根據需求量進行調整,供應量如何還不好說,如果供應量也大幅減少,還是有可能撐住這個房價的,但這是後話。

對於突然停止發放貸款這個節點來說,由於目前這個房價是穩定在一個供需平衡上的,因為需求減少了近一半,市場上的待售房產並沒有減少,因此肯定會有開發商因為回籠資金需要進行拋售,供應量是不可能同步減少的,除非所有開發商都死扛著不賣【這種可能性短時間還可能,長時間可能性為0】,因此房價肯定會跌,但是一旦現有庫存消耗得差不多,後續供應量同步進行調整價格又會穩定在一個相對平穩的區域,因為價格是由供需關係決定的。


我的感慨:

從這份信貸數據上來看目前國民通過信貸購房的比例還是很低的,當然這13.37萬億銷售額的資金裡面應該也有來自於其它渠道的貸款,同樣4萬億的個人住房貸款裡多多少少也有挪作他用的資金,但是如果這份數據屬實,個人房貸部分佔的比例是不高的,有錢人真的很多啊!



心安理得君

房價漲不漲不知道,但房價銷量會下降。

房地產吸引了大部分的資金,實業難舉,打擊房地產勢在必行。但是降得太快,經濟硬著陸,不是政府希望看見的,因此理論上降價是應該的,但降價速度的快慢無法分析。

房地產作為投資,最近幾年升值很快,但同樣作為房地產行業,變現是困難的,要買房就得考慮保值與變現的問題。

我們來看看目前的狀況:

1、大環境:第一是美國加息,2018年還要加2-3次,流動性會收緊,房貸已經減少了,銀行拆借成本也升高,買房的成本增加了,買房的意願也就下降,性價比不合適,作為投資,升值潛力又小。

第二是貿易戰,貿易戰已經點燃了導火線,戰,則衝擊世界市場,和,也需要時間。而中國作為出口大國,影響還是很大的,特別對就業影響很大,多數人都會選擇觀望。

2、在貿易戰背景下,如果持續時間較長,很多出口型小企業可能倒閉,失業的人會增加,會增加人們對未來的擔憂,勢必持有一定的現金應對未來的困難。

3、收入方面:在工作機會寥寥的情況下,工資增長不易,在房價高企的時候,實際是提高了償還成本。

4、生活幸福指數:

買一套房套出了過去幾十年的積蓄,投資了未來幾十年的消費,買了房,不見得就幸福了。作為剛需,是在買不起,也就破罐子破摔,愛咋咋,老子就是不入套。

5、2017年,萬科、恆大等大型房產企業收入和利潤都大幅度增長,在如此價格下量能還能如此放大,感覺和股市的瘋狂一樣,天量天價,過後就是大跌套人或陰跌不斷。股市和房市一樣,以前還看到10000點呢,不也是歡呼雀耀,摩拳擦掌麼?也就是最後的瘋狂了,套的就是你小散。

6、政策上:房住不炒,搖號,貸款利率上升等,都利空房市,至於房產稅和空置稅肯定會出,但不是現在,畢竟政府不想硬著陸,不然,分分鐘刺破氣球。

7、中國房子多的是,有價無市,別看假象。房價要增長,主要還是看就業情況和產業分佈,買得起房,但沒合適的工作在城市,養房就難。

8、人口:老齡化已經到來,死亡率現在已遠大於出生率,從春節回來,短短一個月,死了5個(還有3個沒到60),生了1個,而且這種趨勢還在加速,沒人口紅利,房價上漲的理論基礎就不存在。

因此:不管房價漲不漲,都不建議買房,寧願持幣。吃飯還是得要現錢的,總不會要你房上的一塊磚。

那麼作為房企,會這麼做?

1、加速趕頂:做最後的掙扎;畢竟以前大幅盈利,以後降價也只是盈利少了而已,因此要利益最大化。

2、

明升暗降:表面上10000元每平,但是大幅度送面積,變相降價,以量換價,降低負債,增加現金流,降低融資成本,降低加息和貿易戰帶來的傷害。

3、30年河東河西,城裡就好嗎?就像非農戶口一樣,以前要弄非農的,現在非農一文不值,農業戶口又吃香了。以前農業不好,貿易戰一打,糧食價格也就上來了。時間沒有永恆不變的東西,永恆不變的是永遠在變。

因此:價格很難說降不降,不降,必降銷量;如果明升暗降,銷量必上,盯住銷售量就好了。


塞外騎蝦轉

如果想讓房價大降,國家有100種方法,停止房貸就是這其中之一!長期實行停止房貸政策,不再是房價漲不漲的問題了,而是面臨房地產業全面崩盤的問題了!

供求關係決定市場價格!這是市場規律,市場價格就是商人為了追求利益最大化並經過長期的市場反應而形成的價格!有供無求或者有求無供的極端路線均將虧空,商人之間的價格戰就是運用這原理,憑藉豐厚的資本將競爭對手打垮!

房子本身就屬於高成本商品,經過各種槓桿的輪番撬動,價格已經高不可攀了!所以一旦在銷售端撤掉金融槓桿,猶如壺底抽薪!到時候剛需買不起,買的起的無需求,投資?有人接盤嗎?手裡一堆還不知道怎麼處理呢!等於將需求鏈完全切斷,再經過羊群效應的發酵,整個市場只有供而無求了!房價將會是個有價無市的虛擬數字!即使那數字再大又有什麼意義呢?!

接下來看看各大地產商能抗多久,大家看圖說話!






隨便找了幾家地產公司,哪一家不是高負債企業!他們能撐多久呢?!我得好好思考一下!

走心情懷答主供上,只為分享觀點而來!


夏日冷霜

如果銀行停止房貸,只能全款買房,房價只會有一個結果:一瀉千里!

不過這種情況只可能存在於假設裡,因為無論是地方、銀行還是消費者都無法承受房價斷崖式下跌的後果。

首先,停止房貸的話,消費者的消費能力被抑制。——試想,在如此之高的房價下,有幾個人能全款買房?因此,房子的供求關係馬上出現迅速變化,大量房產無人問津。這是對房產剛需人群的影響。

其次,停止房貸是一個很大的政策信號,給人們的預期是房價下跌。就想朝股票一樣,普通投資者的思維大多是買漲不買跌,這樣就沒人願意再繼續投資房產。這是對房產投資人群的影響。

再次,停止房貸,銀行也無力承受。一旦停止房貸,開發商的還貸來源就有很大的不確定性,這樣銀行就不肯給開發商放貸,於是開發商就會倒閉。倒閉的結果是大量低價房或爛尾樓出現。

所以,這種假設是不可能出現的,在管控房價的大背景下,房貸有可能會變成涓涓細流,但絕不會斷流。

我是空谷寒潭,與您分享我的觀點。


空谷寒潭

如果取消房貸只能全款買房,等於釜底抽薪,房價下跌將無法阻擋。住房貸款作為提前消費模式,已經成為世界各國解決住房問題的主要技術手段。所以,銀行停止房貸的概率為零。

“21世紀經濟報道”2018年3月28日報道:“2017年我國個人住房貸款餘額21.86萬億”。此數據顯示,如果以每戶貸款100萬計算,全國有2186萬套房子在享受住房貸款。貸款餘額是指到借貸期限內還未償還的貸款,這個數據應該還不包括住房公積金,還扣除了首付款。 可想而知,如果銀行停止放貸,將會產生什麼結果。按照一家三口計算,21.86萬億住房貸款,將涉及到到大約6200萬人口的住房問題。

房地產先後在很多國家成為支柱產業,其中銀行貸款功不可沒。住房首付模式、住房公積金和住房商業貸款,對於購房者來說,其實是一種“福利”。使得暫時沒有財力購房的用戶,能夠通過以上方式滿足買房的心願;開發商得到貸款可以提前開工建設,然而,用收取的期房款逐步償還銀行貸款;銀行在樓市不斷上漲的背景下,很少有壞賬出現。而且還能夠帶動相關行業的蓬勃發展,可謂一石多鳥。

為了調控上漲過快的樓市,國家已經採取了一系列的貸款新政。包括提高購房首付比例,提高房貸利率等等措施。並且嚴格審查貸款方的各項條件,提高貸款門檻等等,已經有效地緩解了房價的過快上漲。

完全停止商業貸款可能性不大,提高首付比例以及貸款利率倒很有可能,但國家會考慮剛需的承受能力,將此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



謝謝網友關注我的文章!歡迎批評指正,順祝工作愉快!


陸燕青

先說結論,如果銀行停止房貸,對銀行以及購房者的打擊都是毀滅性的,會造成中國金融大崩盤。可以說,銀行停止房貸只存在於想象中

  • 對銀行的影響

這是央行2017年統計報告中的數據,在銀行2017年各項貸款增量佔比中,房貸一項就佔了41.1%,而且房貸相比2016年增加了5.56萬億元,餘額同比增長20.9%。這是什麼概念?可以說銀行信貸業務的發展,幾乎一半是靠房貸在支撐!如果銀行停止房貸,那銀行盈利模式必然崩潰,除了幾個國有銀行只是元氣大傷以外,其他的銀行必定會走上倒閉的不歸路,而作為我國金融體系支柱的銀行一旦垮掉,那金融大崩盤絕對會隨之而來。大家覺得可不可怕?

  • 對購房者的影響

2017年不完全數據統計顯示,貸款買房者佔購房者的比例高達80%以上。所以說,一旦銀行停止房貸業務,那超過80%的購房者會放棄購房,多餘的房屋將多到無法想象,市場供應量與需求量嚴重不對稱,那時候我們擔心的就不是房價會不會降了,而是房地產從上到下的產業鏈必定會完完全全的崩坍,而且是毀滅性的!


總之,國家確實在收緊房貸政策,但是是建立在目前的現實國情上的,最主要的目的在於讓房子迴歸本質,房子是用來“住”的而不是用來“炒”的。但要是由此斷定銀行不再做房貸,那真的是杞人憂天了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歡迎大家加關互動,從銀行看人生、由財富見成長,我是銀行理財規劃師——銀行小學生。


銀行小學生

謝謝!銀行停止放貸,只能全款買房,老百姓那有這麼強的購買力,投資客那有不利用房貸槓桿作用的,因此,停止房貸,房價應會降價。

我們來看一看買房子這牽動普羅大眾的事:

1、剛需購買的人群。經歷幾番房地產週期,目前房子的價格已經挺高了,以至中央對房地產調控定調為: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目的就是保護老百姓的剛需要求。普通人要買一套房子不容易,如果沒有房貸的幫助,要全款購買很難,即使傾全力全款購買,勢必會影響日常生活質量,包括後續的裝修、購置傢俱、日常大宗開支等等,這部分剛需人群的購買肯定減少。

2、改善居住型的人群。這部分人手上有些餘錢,一般換房大多是購買地段好、小區環境好、高檔型的房子,這些房子價格貴,總房價高,一二線城市上千萬,三線城市幾百萬,沒有房貸二三十年慢慢還這一因素,能全款購買的也是極少數。

3、投資客、炒房客。這是精明一族,目前很多城市出臺限購、限賣政策,主要也是針對這些炒房客。投資客、炒房客,最善於利用的也就是房貸,前兩年沒有限購政策時,銀行貸款也比較寬鬆,很多投資客、炒房客拿出百分之二三十首付款,即可買幾套甚至十套房子,囤房等待時機售出。如銀行停房貸,他們要拿出全款購買房子,在目前限購、限賣等政策調控下,資金成本高、政策風險大,無疑於他們的投資打了水漂,這樣的投資估計沒幾個人肯做。

因此,在多重因素影響下,銀行停止房貸,市場購買減少,房產開發商要回籠資金,預計房價會下降。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歡迎大家發表意見參與評論。




清風妍語

這些年房價一漲再漲,己超出普通購房者的能力,購房少了,一般地段的房價也就比較穩定,上漲較大的只限於新建公共設施地段,如新建地鐵附近。

未來建房多了,賣不出去,房價也會原地不動,或隨著物價稍有上漲,而國家在發展,百姓財富在積累,將來買房和現在相比會輕鬆許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