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北地區人口出生率全國倒數,遼寧甚至負增長?

莫xxxx

我有個謬論拿出來和大家討論一下,不是針對哪個國家,而是在世界範圍看,都說越發達的地區生育率反而不如不發達地區。

龐式騙局很有名,大家知道是用後面人的收益填補前面人的債務,最後收益不抵債務導致騙局崩塌。

說白了每個國家的資源,財富,包括保障都是金字塔型,越是發達的國家這種分化就越明顯,貨幣超發,通脹這種分配模式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龐大的龐式世界。

龐式崩塌源於收入不抵債務,如全世界的收入主要都是靠人口帶動呢?那麼當下龐大的債務是不是讓基礎人群不自覺減少了生育?因為越來越多的人潛意識到靠生孩子解決不了問題,只會製造更多債務,而永遠無法償還,據說美國一個新生兒一出生就揹負25萬美元負債,美國尚有軍事科技資源在手,還有大量移民,但是針對資源不富裕比如日本,或人口龐大人均資源較少比如中國,這類發達或發展中國家其實形成了無形壓力。

也就是說現有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的經濟策略其實不利於人口增長。至於為什麼說非洲印度這些國家沒有人口問題,我覺得隨著資源開發,它們也會出現該狀況。也許人口問題本身出現在現有經濟分配模式上。

也就說即便科技豐富了資源增大了人口容積,但經濟模式仍然會導致越來越多得人負擔不斷增加的債務。直到人口衰退總負債減少。這樣想也是挺可怕的事情。

(PS我修改後附加:世界是金字塔,頂點國家不存在生育率問題,無論移民帶來生育增長,還是本身財富支撐都只存在想生,生幾個的選擇,而對於金字塔底國家生存都是問題,而財富也沒有進入增長,反而他們沒有生育壓力,想生就使勁生反正周圍都一樣,陷入困境的比如韓國,日本(日本是資源貧國有錢但危機感遠大於其他國家),中國還有以後逐漸步入金字塔中部的國家,面臨的是生或不生的選擇。如果是通漲的經濟模式導致,那麼即便東北振興流入人口增加也只是人口增長,同比人口增長的生育率還是不會提高。)


寡言的夜月

《發改委正醞釀支持東北經濟重新煥發活力政策措施》。稿子一開頭,就引用了國家發改委副秘書長範恆山的話:東北經濟增速放緩,經濟下行壓力增大,面臨著一些風險,進一步推動東北振興的任務又擺在了我們面前。

在一季度省市GDP增速排行榜上,黑龍江是倒數第一,只有4.1%。吉林和遼寧分別倒數第7和12,增速是7%和7.4%。三個省中有兩個省均低於全國水平,一個省持平。其中黑龍江的狀況,非常讓人擔憂。

十六大上,國家提出了“重新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戰略,隨後在2003年出臺了《關於實施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戰略的若干意見》。如今10年過去了,東北振興似乎仍然是一句空話。在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背景下,基數並不大的東北三省,反而比廣東、江蘇這些經濟大省的困難還多,值得深思。

熟悉歷史的人都知道,東北的開發非常晚。清朝建立後,滿族人把東北視作龍興之地,不允許其他民族進入開發,並修築了一條“綠色長城”來劃分關內、關外,也就是所謂的“柳條邊”。直到日俄戰爭爆發後,清政府才如夢方醒,於1907年急匆匆地宣佈建立遼吉黑三省,並推動移民戍邊。

但這沒有能阻止住俄國和日本的侵略步伐。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東北全境淪陷。日本人用溥儀當遮羞布,在東北建立了殖民統治。當中國大多數地區炮火連天的時候,東北反而獲得了10多年的發展機會。日本投降的時候,東北的工業水平和城市發展水平,比內地很多地方都領先。所以,在民國時代設立的12個直轄市(院轄市)中,東北有大連、哈爾濱和瀋陽3個。1949年到1954年6月前設立的15個直轄市中,東北更是獨佔了7個名額,它們分別是:鞍山、瀋陽、本溪、撫順、旅大、長春、哈爾濱。

東北地區後來為什麼逐步衰落了呢?原因主要有三:

一是東北地區工業的產權制度和產業結構,一直停留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沒有與時俱進。改革開放後,以廣東為代表的東南沿海地區,外資企業和民營企業迅速崛起,由於產權明晰,企業充滿活力。而東北地區,在五六十年代建立了大國企制度,這些企業以大慶油田、一汽、鞍鋼為代表,對員工的生老病死全面負責,基本上是“二政府”。這種大而全的國企制度,雖然經過多輪改革的衝擊,至今影響仍然強大。比如近期的大慶油田,試圖在員工子女接班考試上做一些改革,馬上就受到了反對。此外,東北地區產業結構比較陳舊,以傻大笨粗為基本特色,很多屬於落後產能。不僅附加值低,還存在汙染偏大等問題。

二是東北地區地方政府歷來比較強勢,對經濟影響力偏大。而整個東北振興戰略開始實施的這十年,正是全國範圍內政府“有形之手”越來越強勢的十年。通過賣地、建設基礎設施,政府不僅掌握了大量社會財富,還成為最大的投資方。其結果是“國進民退”,“房地產進實業退”。在這樣的大背景下,東北地區歷史遺留下來的“大政府小社會”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被繼續強化。

三是南北朝鮮的對立,使得周邊國際形勢一直處於“準冷戰”狀態,計劃中的“東北亞國際大開發”一直無法進行。在歷史上,東北地區的中心先後經歷了“瀋陽—哈爾濱—長春—瀋陽”的四階段演變。當哈爾濱為中心的時候,就是東北亞跨國貿易最活躍的時候。如果跨國貿易因為政治因素冷卻了,處於內陸的哈爾濱或者長春,就無法扮演地區中心角色,瀋陽必然崛起。但這時候,東北就從貿易通道變成了貿易死角。

反正不管怎麼說,2003年開始的振興東北計劃,沒有達到預定目標。相反在過去10年間,東北三省事實上成為人口淨流出地區,大量的東北人南下尋找發展機會。以黑龍江為例,2003年到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從3815萬人增加到3835萬人,僅僅增長了20萬人;吉林省則從2703萬人增加到2751萬人,僅增長了48萬人(如果考慮新出生人口,人口實際上在外流)。兩個省十年的人口增長,大概相當於北京或者深圳一年實際人口增長量。遼寧的情況略好,過去十年增加常住人口180萬,平均下來每年也不到20萬,也不到上海一年新增人口的一半。

人民用腳投票的直接結果,是東北三省經濟總量之和,只相當於廣東一個省的88%;三省資金總量(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只相當於廣東的60%;三省外貿進出口總額,不到廣東的20%。事實上,黑龍江和吉林兩個省的吸附的資金總量,還沒有深圳一個城市多,不到上海的一半!

如今,振興東北再次被國家重視起來。那未來應該怎麼搞?我想,要針對上述三大原因,分別尋找藥方。其中,發改委提出的“推動各級政府轉變政府職能,深化國企改革,扶持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最大限度釋放改革紅利”,固然非常重要。如果能站得更高,化解東北亞緊張局勢,推動國際合作,變衝突前沿為經濟前沿,變死角為通道,則東北振興不愁。不過看目前這國際形勢,難呀!當然還有貪汙腐敗,這個千古不變的頑疾,遼寧省整個人大班子都在作弊,可想而知遼寧省的官場的狀況,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當年當笑話聽,沒想到聽著聽著這就成了笑話了!吉林省更不用說了哎!東北三省在計劃經濟時代支援全國,整個資源被無節制的開發,導致了大量的汙染,造就了大量的資源枯竭型城市,這是國家的問題,國家說倡導振興東北,但每次都是口號喊的震天響,雨點確實小的可憐,兵慫慫一個,將慫慫一窩!沒有好的能做實事兒的領路人,東北本來就不被中央待見,前景可憐啊!


高山松雨

這個問題首先分為幾個方面來綜合考慮吧:

1、人口增長數。首先在全國人口數量中東北在人口計劃生意中也是執行的非常不錯的。東北自古就是比較聽話的。這裡面有個小傳統,在東北並不嚴重,就是有關重男輕女,國家一號召。獨生子女包括自願超生的就不多了。即便在現在號召二胎政策開放時,生育意願也不是在全國數據面前特別高漲的。在人口基礎數上,又有一個很尷尬的情況產生。東北地區除了重工業發展的不錯外,從教育資源、人文資源、消費資源、旅遊資源、地緣資源都不是很樂觀。所以出生率低的地方反而卻外流率比較高。

2、出去上學的、不僅自己不回東三省,更有甚者要拉著父母親屬要走,家人們一旦適應了新的環境和地方,還會因為愛好、經濟、找人幹活等因素繼續回老家拽人。這樣就形成了整體人口遷移現象,就是人口外流。基數不停的降低造成了人口外流的持續產生。如此反覆,在短期內的生育政策下依然不會大幅度上升。

3、這個世界上還有一個可怕的東西叫做氛圍,比如周邊生育意願不強,就會帶動整個小氛圍不強,如果生育率都高這個氣氛也就高了。這個恐怕是短期制約的最大潛在因素。


黑土地那些事兒

為什麼東北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全國倒數,遼寧甚至負增長。最主要的是人口流失,尤其是青壯年人口流失嚴重。現在,東北人口向關裡大量遷移,是由眾多原因的。下面我談談我的看法:

大家都知道吉林省和黑龍江省是我國的糧食產地,前者是玉米產地後者是水稻產地。雖然,現在糧食價格低,但是國家都會給一定的補貼,農民兄弟在附近打打工,日子也還過得去。遼寧的情況就有些不一樣,遼寧的平原在遼西,可是遼西經常乾旱,風沙也大,糧食產量不是很高,遼東是高山和丘陵,山坡地產量更低。這也導致了遼寧只能走工業道路,所以你看遼寧都是工業城市,比如鞍鋼,撫鋼,撫鋁,瀋陽重工業區(鐵西區),石油行業,有盤錦石化,遼陽石化,撫順石化等許多重工業,以現在全國環保形勢看,這些重工業都不景氣,更別說其他的一些行業了。過去很多城市是資源型的,隨著資源枯竭城市需要轉型,可是轉型又談何容易!遼寧的設備繼承的是前蘇聯的工藝模式,甚至有的還是上世紀日本留下的生產線。現在都跟不上形勢了!退休的老人還好點,每月領個2000左右的退休金,苦的是青年,上班工資不高,不幹還不行。所以,有點能耐的都奔其他省市了。畢竟,別的省市工資水平要比遼寧高。而且,現在都實行居住證,不再常住地也可以生兒育女,學習生活都不受影響。為什麼不走出去呢!沒有穩定的工作,年輕人不敢生孩子,成人有老齡化嚴重,青壯年人口流失。三重打擊是導致遼寧人口出生率負增長的重要原因。




大利水手197815

看了好多評論,在我看來東北經濟現在這樣我覺得從三個方面分析

一、只出不進

作為共和國的長子,解放之後,唯有東北有能力開展重工業,一個剛剛經歷戰火的國家,重新發展,急需重工業的發展,能源、鋼鐵、煤礦、東北應有盡有,改革開放之前,東北還是領頭羊,等改革開放之後,國家發展重心轉移,某些政策全都沒輪到這個為國家付出這麼多年的長子。就這樣改革開放30年時間,只出不進的東北就落後了,現如今國企依舊,換湯不換藥,體制問題還是那樣,只不過換了一代人,另外除了資源只出不進,人才也是一樣,東北無論各方面的人才都非常的多,最典型的就是體育人才,其他方面的人才也數不勝數,但是並沒有什麼卵用,因為舊體制的延續,大部分能看明白的年輕人都會走出去,導致人才也流失了。所以現在東北現狀就是人財兩空。

二、民風剽悍

再說人文上的,自古以來東北就是民風剽悍,前有金國女貞,後有大清八旗,民風如此剽悍自有自己獨有的民俗,民風,再加上解放後各種大型國企的建設,導致到現如今,權利和資源掌握在少數人手裡,按照東北話說就叫坐地炮,你坐你的玉皇大帝,我做我的山大王,基本上中央派來的人,不是被弄走,就是被同化,最簡單的一個道理,強龍壓不過地頭蛇,在東北體現的淋漓盡致,以前黑龍江喬四爺的故事估計大家能能知道,所以說舊體制的延續,加上本身的民風,民俗導致現在已經爛了根了,想治就得連根拔了,但是實施起來很難了。

三:政策導向

俗話說,聽黨指揮,能打勝仗,在我當黨的領導下,人民安居樂業,百姓衣食無憂,這麼多年實屬不易,但是可惜國家紅利,好政策都沒輪的到東北,什麼先富帶後富,什麼經濟特區,太多政策了,數不勝數,所以縱觀國家發展這麼多年,歷史遺留問題太多,治病要治本,任重而道遠啊!

想改變就得做長遠打算,必須落實到每一個普通老百姓的醫食住行學,缺一不可醫療,飲食,住房,基建,教育,每一項都得做出重大變革,醫療可以實行北歐五國的福利政策,因為東北整個人口真的不算多,也能算是小民寡國,住房,東北的房價真的在全國算是比較低的,而且東北地界這麼大,多建一些經濟適用房,俗稱保障住房,也是行得通的,另外基建和教育,基建好了,人口流動就快了,教育好了,自身素質和科技就起來了,縱觀5大板塊,全是能用錢解決的問題,所以就看我黨怎麼出這個錢,順便插一嘴,就中東那幾個小石油國家都富的流油,其實按照同理,東北也能挺有錢,哈哈哈 就到這吧付一張我大瀋陽的美景


忘卻的身影

因為東北地區 ,是全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地區。

在東北80%的人口住在城裡,而農村才是生育率的主要貢獻者,其中遼寧省作為老牌工業基地,是全國城市化程度最高的省。

人口生育率由生存環境直接影響。生存環境越惡劣的地區,生育率就越高;反之,生存環境越優越的地區,生育率就越低。

發達國家比發展中國家優越,所以發達國家生育率普遍偏低;城市比農村生存環境優越,所以城市的生育率比農村地區低。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國家是新加坡,但全球生育率最低的城市卻是上海市,生育率才0.7,比遼寧低多了。

但是上海市集中了大量的資源,吸引著全國各地的年輕人來此發展奮鬥,大量的外來年輕人降低了上海的老年人口比例,所以上海還算是一個年輕的,有活力的城市。

然而東北卻不具備吸引外來年輕人的能力,加上本地老齡化程度越來越高,年輕人數量腰斬,導致了消費減少,內需萎縮,東北的經濟逐漸失去了活力。而經濟的衰退讓東北的年輕人,為了尋求更好的發展,紛紛離開東北,南下北京上海發展,勞動力和消費力的流失,進一步促進了東北的整體衰退。可以說,因為低生育,東北的經濟正在陷入一個惡性循環。

日本也面臨著這樣的局面,日本很多農村已經變成鬼村,大量的房子無人居住,空置在那裡,年輕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湧入東京圈。所以一方面東京越來越擁擠,而另一方面日本40%的土地正在變成無人區。

人多地少資源豐富的俄羅斯,其首都莫斯科卻是全球最擁擠的城市,也是因為低生育和老齡化,小地方經濟發展失去活力,年輕人為了更好的生活湧入莫斯科,遠東地區的大量城市已經變成鬼城。

前段時間黑龍江暴出了個新聞,社保金餘額用盡,現在已經社保金正處於赤字狀態。黑龍江正在步底特律的後塵,如果沒有國家財政的補貼,黑龍江財政破產,只是時間問題。

人口才是財富的根源,沒有人口,誰去開發資源?沒有人口去消費,資源再多,又有何意義?


種田狂魔

自然規律一枯一榮,歷史規律不破不立。東北的曾經輝煌也好,如今低迷也罷。都是發展中的過程而已。唯一不變的是人口基數,在國家振興東北的號召下,不去割弊創新?反做長舌婦,絮絮叨叨強調這個那個,只要願意改變,不論是個人,還是組織,包括機關,都可以改變。國家政策已經明確中國夢的道路,在偉大復興的感召下,有什麼具體問題是不能夠克服的?關東漢子們,丟掉虛榮,放下面子,認真學習。藉著中國夢的智慧和契機,利用東北現有的人口資源,振興東北不是夢。中國夢裡就包含著東北振興的夢。


布衣侯15

人口出生率和女性受教育水平息息相關。

而且東北的情況特殊在,幾十年的純社會主義導致社會上只有兩個職業,工人和農民,外加東北城鎮化率幾十年來在全國都是上乘水平,所以大多數群體都生活在體制內,離開體制就沒有飯吃。超生就相當於現在的“黑戶”,在社會上很難生存下去。

因為這兩點原因導致東北出生率超低,而且男女比例相對平衡,文盲率吉林省全國最低,其次是北京,遼寧,廣東,黑龍江。

就現在的眼光來講,東北女性受教育最早最完全,出生率偏低的時間最久。現在東北經濟走低最嚴重,計劃生育的弊端開始從東北出現。


槑mi

東北作為國家戰略的緩衝區,東北亞戰略的隔離區,這幾年振興文件沒少出,大項目、大投資沒看見,發展只停留在自給自足的階段,甚至有些地區自給不足,試問國企和央企在東北的投資又能有多少,當然發展不能靠別人,東北存在他自身的問題,火車跑得快全憑車頭帶,要是本著不換理念就換人的斷腕精神,東北三省主要長官經常性的和南方發達省份交流或南方發達省份主要長官經常性的到東北來工作,帶來先進的管理模式和發展理念,東北經濟和人口相信會有長足的發展和進步。


魔鬼11529756

東北人口出生率低的原因:

1.東北地區的國有企業多,計劃生育政策執行的嚴格,獨生子女的家庭非常多。

2.東北地區晚婚晚育的年輕人越來越多,平均結婚的年齡在30歲左右,生育的平均年齡在32歲左右。

東北地區人們傳種接代的情節沒有中原地區的人那樣根深蒂固,生男生女都一樣。

可能大多數年輕人覺得,比起生育二胎,甚至三胎上來說,如何享受生活,經營未來更重要一些。

畢竟東北地區地廣人稀,物產豐富,生了小孩確實不好養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