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澤文化的文化特徵是什麼?

小屁一點點

崧澤文化是以

崧澤遺址為命名的一個考古學文化,是長江中下游史前時期的重要文化。

分佈範圍:

它的分佈範圍主要包括上海、蘇南、浙北,環繞著太湖。

起止時間:

距今6000~5300年。大致介於馬家浜文化和著名的良渚文化之間。很多學者認為,它是這兩種文化之間的過渡階段。

崧澤遺址位於上海青浦區崧澤村,這裡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記載。在宋紹熙《雲間志》中稱為“袁崧宅...乾隆《青浦縣誌》有“相傳晉左將軍袁崧墓及居址在此”的記載。

1960年,考古人員第一次對崧澤遺址進行了發掘。現在已建起了博物館,號稱“上海第一村”。

代表性器物:

1.石質生產工具

崧澤文化的石器普遍製作精美,主要類型包括石斧、石錛、石鑿,這些都屬於典型的木工工具,石錛也有可能被用於農業生產。

(崧澤文化的石斧、石錛,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除此之外,最為重要的發現就是石犁石鐮刀,儘管總量並不多,但意義重大。

(崧澤文化石鐮刀、石犁)

在崧澤文化之前的馬家浜文化時期,太湖地區就已經出現了種植水稻的做法。比如說,在江蘇吳縣的草鞋山,發現了馬家浜文化時期的稻田遺址。

早期種植水稻,主要用骨、木質的工具,容易損壞且效率較低。石犁是一個偉大的發明,它大大提高了勞動效率。

2.陶器

崧澤文化的陶器製作精美,已經不像馬家浜文化時期陶器那樣,僅僅為了滿足日常的基本需求而製作。它的很多陶器表面有繁複的花紋,堪稱藝術精品。

陶鼎是崧澤文化的典型炊器。

下面的這件陶罐很有意思,在它的肩部有一整圈模仿竹編的紋飾,陶工把日常所見的竹編器的自然紋樣抽象成幾何圖案,刻劃在陶罐上。

崧澤文化時期,農業產量應是比較可觀的,除了滿足食用外,還被用於釀酒崧澤文化中出現了一些跟酒有關的陶器,比如下面的這套過濾器,被認為和釀酒有關係。

下面的這件東西叫匜,本是盛水工具,就像今天的水瓢。我們現在看到是它倒扣過來的樣子。崧澤文化的工匠巧妙地在匜的表面塑造出一個豬頭,口、鼻、眼、耳五官齊全,十分生動。

3.玉器

崧澤文化的玉器多為小件的裝飾品。類型包括玉環、玉璜、玉珏、玉鐲等,選用的玉料質地較好,製作工藝也比較成熟,表面打磨光滑。

這些玉器大多發現在墓葬當中,是墓主人所佩戴的裝飾。

玉環很多人都能理解,就是玉質的圓環。玉璜較為特殊,它可以理解為切開的玉環或者玉璧,兩端常常鑽孔,綴掛別的飾物。

玉珏,就是在玉環上割開一個缺口。


陸建芳主編. \t\t\t\t\t\t\t\t\t\t\t\t \t\t\t\t\t\t\t\t\t\t\t\t \t\t\t\t\t\t\t\t\t\t\t\t\t中國玉器通史 新石器時代南方卷[M]. \t\t\t\t\t\t\t\t\t\t\t\t \t\t\t\t\t\t\t\t\t\t\t\t2014

孫維昌.上海崧澤遺址出土陶器和玉器[J].收藏家,2015(03)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