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直到逛完这个展,我才发现自己大错特错了,差一点错过这么美的艺术。逛展过程中,我也发现自己渐渐从无感到兴奋,而且是越来越兴奋,因为蕾丝的起源和发展,与自然离不开关系。这也足以说明,我们对蕾丝的误会多么深啊,它怎么就沦落成了「低俗」「廉价」的代名词了呢?真正的蕾丝艺术,明明最早是宫廷贵族的享用。

所以啊,今天想来聊一聊,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lace to meet you

什么是蕾丝?(问这个问题时,脑子里浮现的都是那些白色的镂空花边,一种充满少女感的高难度面料,燃鹅,它又常常出现在十八线城市的窗帘和抱枕套上……辣眼睛。)

今天我们泛指的蕾丝,是十四世纪文艺复兴后产生的一种镂空纺织品,有一说法,它起源于意大利修道院中修女的工艺,用于装饰祭坛和圣职者的衣服,包含了神圣、贞洁、美好的内涵,是一种「白色的信仰」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高贵典雅是毋庸置疑的,有时候显得廉价,大概是没有身处恰当场景导致的水土不服吧。一旦出现在婚纱、礼服、高级套装上,蕾丝便显得顺理成章,不再是一种「不实用又难读懂的累赘」。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这种与信仰有关的纺织品,遇上另一种信仰「婚姻」,颇为有意思,也难怪与婚纱在一起百搭不厌。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15世纪早期开始,特别是17~18世纪,蕾丝在欧洲迅速风靡,翻阅当代的油画作品,总能看到优雅的贵妇小姐们身上穿着一条蕾丝裙。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花形结构早前并不是针织或者梭织获得,而是通过捻纱线得到。蕾丝工人常常在发霉的地下室里工作,光线微弱,加班加点。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画家 Edward Antoon Portielje的《The Lacemakers》,不过这幅画里的蕾丝女工们看上去红润平静又幸福,竟然令我这个现代人生出几分羡慕。

相互打结、交错、编织……蕾丝的魅力在于它复杂的编织技艺、耗费的工时,更在于它以繁复和镂空的形式表达出了虚实结合的生命本真,一半是实,一半是虚,于无声处形成一道优美的涟漪。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天地之间,蕾丝的身影似乎无处不在:

它是清新轻盈的路边野花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这种和蕾丝颇为相像的花就叫「蕾丝」,全称是「Queen Anne's Lace(安妮皇后的蕾丝)」,实际上,「蕾丝」就是我们熟知的野胡萝卜花,花店里把它简称为「蕾丝」。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除了轻盈、飘逸的雪白色,他们又培育出了褐色,被称为「巧克力蕾丝」,在田野间随风飘摇,纤细又浪漫。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这种伞形科胡萝卜属的植物,有传曾被安妮女王看上,她吩咐侍女们参照野胡萝卜花,做出精巧的蕾丝,可见伞状花序的完美构成,那份通透和轻盈感与蕾丝有相似之处,却又更胜一筹,从此,野胡萝卜花摇身一变成了蕾丝花。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花朵是蕾丝上最常见的元素,但绝不仅于此,蕾丝的图案来自于山川湖海、日月星辰,人们用肉眼识别了那些象征着宇宙能量的符号,用蕾丝的手法复刻了下来:

于是,蕾丝是光影交替的明媚与黑暗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是高低起伏的波澜线条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是独立饱满又互相依偎的弧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甚至是变化多端的充满光泽的水晶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如果要用东方的语言来阐述这个西方纺织舶来品,那应该是:蕾丝是一种虚实结合的、循环往复的艺术,它们身上透露着一种混沌、朦胧又井然有序的规则,那便是「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万物有成理而不说」。

蕾丝的图案充分彰显了这份智慧,而它从最早的宗教、权贵的象征,开始遁入流行,成为普罗大众都能享用的美物,是在工业时代流行之后了。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16世纪左右,比利时和意大利是早期蕾丝的主要生产中心,它们同时生产针绣蕾丝和棒槌蕾丝,这两种技法还是有很多区别的(一个类似中国的刺绣手法,一个是用棒槌敲打布料使之镂空),包括材质的不同、用途的不同,用来满足不同阶级的需求。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17世纪意大利针绣蕾丝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18世纪比利时棒槌蕾丝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19世纪的法国棒槌蕾丝

蕾丝工艺复杂琐碎,工业时代还未到来之前,它们只是贵族阶层的服装点缀物和边角料。一小块一小块纺织好,再拼贴到衣服上,成为贵族的帽檐、手套、领口、袖口、劲领一处。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布料图书馆里展出了历经7个世纪的蕾丝藏品,看完它们,对布料无感的我也快成了「蕾丝控」。

现在,我们似乎也只能通过影视作品去感受那个年代的蕾丝之美。也似乎只有那个年代之下的蕾丝服饰,才能格外的端庄秀美。

赫本的《窈窕淑女》,

电影剧照和宣传照里都有蕾丝礼服,

蕾丝可真是一个淑女的必备品啊。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最经典的悬疑推理剧《后窗》里,

格蕾丝这一身Dior蕾丝小洋装也够璀璨的。

《摩洛哥王妃》里妮可的加冕礼服

还有你们最爱的记不住剧情只记住衣服的

《唐顿庄园》,每位贵族小姐身上都是蕾丝,

特别是大表姐mary,好美啊啊啊……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1950年代起,Dior、Chanel、Lanvin这些奢侈老牌也推出了不少蕾丝创作,那个年代,只有最当红的影视明星才有机会穿上。到了今天,女星们或许已经香消玉损了,反倒是物比人长久,无数女星等着翻穿这些Vintage呢。

1950~1960年代的Lanvin蕾丝礼服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1950~1960年代的Chanel蕾丝礼服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1950~1960年代的Dior蕾丝礼服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特别要点名爱花也爱蕾丝的Dior,一直坚持不懈用蕾丝做高定创作,甚至把多彩的蕾丝运用到了男装上,虽然是接受无能啦,但大片看看还是很养眼的~

2016年Dior的蕾丝时装设计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依次是50、60年代,

和2000年之后Dior的蕾丝设计。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不好穿,也不建议大家随便穿,但并不妨碍我们以纯粹的心态欣赏它。

当蕾丝遇上工业机械,得以大规模量产,再成为时尚品牌的宠儿,落地于高级时装身上,它才终于从小众的贵族专属品落入凡间,进入寻常百姓家。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布料图书馆的「蕾丝瀑布」,这里也许有上百条、上千条不同纹样的蕾丝带。

或许和中国人对于手工刺绣的执念不同,老外们认为蕾丝充分展现了「机械之美」,为了让机织蕾丝能够媲美手工效果,人们不断研究和改良机器,追寻新技术,探索蕾丝在服装上的应用,或许这也是延续蕾丝艺术生命中最迷人的一部分。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还在探索期的3D打印技术创作的蕾丝和蕾丝结晶面料

又或者,当蕾丝不再只是衣服上的一角,被视作大自然里的一部分时,我们才得以发现它虚实相应、循环往复的艺术本质。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布料图书馆里展出的蕾丝均来自东瑞士纺织博物馆Textilmuseum和瑞士企业提供的展品

穿过一片蕾丝森林,进入到光影斑驳的暗房,听到清澈的鸟叫声,周遭一切仿佛新生般清醒明媚。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 布料图书馆打造的「蕾丝森林」,在这里终于可以深刻体会到蕾丝之于自然的能量联结。

布料图书馆里还有非常多藏品,包括和东瑞士圣加仑纺织博物馆借来的蕾丝服装样本,出于保密不能拍照,只能现场观看了。

如果大家对这场历史大展特别感兴趣,不妨抽个时间前去看看,据说小朋友去了也会安静下来,因为现场有太多好玩的手作体验。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以及迷你编织挂毯课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蕾丝的旅程,与自然、与时装、与艺术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