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齡37年,退休工資能拿多少?

手機用戶20070420133

在計算參保職工退休後的養老金額度時,首先我們要知道,工齡和繳費年限(視同繳費年限)是不一樣的,工齡37年,並不能代表養老保險繳費年限也是37年。假設2017年退休,那麼參保人參加工作的時間就是1980年,這裡還會涉及到視同繳費年限以及過渡性養老金。

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1,也就是100%,這說明參保人的工作單位營收效益較好,職位較高,或者在合資、外企工作,私企繳費基數一般不會達到100%。

1980年是改革開放時期,全國各地的社會平均工資都不是很高,因此職工不會拿出太多的錢用於繳納養老保險,更何況養老保險建立個人賬戶,實行個人繳費是在90年代中期。

參保職工55歲退休,即說明職工女性,55歲退休的養老金計發月數為170。

養老金構成:

  • 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1+本人平均繳費指數)/2 * 繳費年限*1 %
  •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全部儲存額/計發月數
  • 過渡性養老金=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R(計發係數)×中人臨界點之前的本人繳費年限
(享受比例:1992年7月前的繳費年限不超過25年者,其享受比例為1992年7月前的繳費年限×1.2%;1992年7月前的繳費年限超過25年者,其享受比例為30%+(1992年7月前的繳費年限-25)×1%。)
  • 基本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

養老金計算:

  • 基礎養老金=3900*(1+100%)/2*37%=1443元

  •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70=294元

  • 過渡性養老金=3900*100%*(1992-1980)*1.2%=561.6元

  • 基本養老金=1443+294+561.6=2298.6元

總結:

除了工作地點和當地社會平均工資水平,退休後的養老金還會受到參保人的繳費基數、工資水平、參保年限、退休年齡等因素的印象。如果計算得出的結果跟參保人實際拿到的養老金有出入,可能是因為:

1.由於這裡沒有告知參保人每年的繳費基數和當地社會各年度平均工資水平,因此只能以100%的繳費基數和3900元的社會平均工資進行估算;

2.由於養老保險實行省級統籌,因此過渡性養老金的計發係數可能不同,部分地區的計發係數已經提升至1.4%;

3.各地實行養老保險個人繳費的時間不一樣,1991年6月26日,國務院發佈《關於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開始全國性的養老保險制度改革,實行社會統籌並從1992年4月開始個人繳費;

4.各地建立養老保險個人賬戶的時間不一樣,1995年3月1日,國務院發佈《關於深化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通知》,建立養老保險統籌賬戶和個人賬戶

,各地建立個人賬戶時間不一,最早從1995年1月1日起實施,最晚建立於1998年1月1日。

37年的工齡,只能拿到2300元,很多人都覺得太少了,為什麼連3000元都沒有呢?

在計算中,銀行利息、政府補貼、養老金上調,這些都沒有計算在內,再加上地方性養老金調整,實際上拿到的肯定比2300元多很多。

瞭解更多民生資訊,關注中公!

重慶中公教育

工齡37年,統籌基數是一,55歲退休個人賬戶是5萬元,上年社會工資3900元,退休工資能拿多少?

根據題主提供的數據退休後可以領取的工資是2556元。

退休後按月領取基本養老金必須具備兩個條件:

1.達到國家法定的退休年齡,並已辦理退休手續

2.累計繳納養老保險費滿15年

目前我國法定的退休年齡為: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計算退休金的公式:



基礎養老金=3900*(1+1)/2*37*1%=1443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70=294元

過渡性養老金=3900*15*1.4%=819元

月領取退休金=1443+294+819=2556元

通過計算退休金及公式我們可以看出,在繳費年限相同的情況下,基本養老金的高低取決於本人指數化月繳費指數,上限為3,下限為0.6。

因此,在計算養老金的時候,無論哪種情況,繳費基數越高,交費的年限越長,那麼我們退休後所領取的養老金就會越多。

我們現在繳納的養老保險主要分為兩個賬戶:一個是統籌賬戶,一個是個人賬戶。

統籌賬戶:是我們在單位,公司繳納的20%養老保險費是進入統籌賬戶的。

個人賬戶:是我們自己繳納的部分及收益進入個人賬戶,那麼個人賬戶裡面的錢是完全屬於我們個人的。

在我們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時候,也是先領取個人賬戶,當個人賬戶裡面的錢領取完之後,才領取統籌賬戶裡面的錢。


事如芳草春長在

你好!工齡37年,退休工資能拿多少?

看了題主的問題我感到很為難,因為參保人員退休後養老金的多少,主要取決於你本人繳費年限的長短、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的高低、退休時上年度全省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是多少、退休本人個人賬戶養老金累計儲存額、計發月數(退休年齡)等許多因素。因為養老金=基礎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過渡性養老金,另外還有職業年金(如果你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話),其中:

基礎養老金=(你退休時的社平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x繳費年限x1%;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養老金儲存額÷計發月數(退休年齡,60限歲為139,55歲為170,50歲為195);

過渡性養老金=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x視同繳費年限x1%至1.4%。

而題主除了交代37年工齡,其他什麼數據都沒有,我連幫你估算都沒有辦法。如果你是機關事業單位人員的話,以2018年3月退休為例,養老金應該在3400元左右吧!具體的還需要自己把數據弄齊後去計算。


葉公來幫忙

您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為了更好回答這個問題,我專門錄製了講解視頻,請觀看。

\n

{!-- PGC_VIDEO:{"thumb_fingerprint": 7637039467184882118, "vid": "6fc9638cbe8b4b9bb269a28b1ae584a4\

思之想之

工齡37年統籌基數是1,55歲退休;個人賬戶是5萬,上年社平工資是3900元;退休金是多少?

你是高危“特殊崗位”下崗職工,是年滿55歲辦理退休。工齡37年內,含有“視同繳費年限”,如按1996年參加社保,你有22年社保實際繳費,15年“視同繳費”年限。

a:個人賬戶養老金

50000÷170=359.7元

b:基礎養老金

[3900x(1+100%)÷2]x22×1%=858元

c:過渡性養老金

3900×1.3%×15x1=507元

根據你提供的數字你的養老金是:1724.7元
供參考。


樹下酒仙

本人繳費年限有37年,平均繳費指數是 “1” ,上年度社平工資是3900元,個人養老帳戶有50000元,今年55歲退休。問退休後,每個月可以拿多少養老金?

你在上面的描述還算完整,可以為你大致推算一下。

你於1981年x月開始參加工作,視同繳費年限有約13年,實際繳費年限有約24年,累計繳費年限37年。

計算如下:

你的基礎養老金

3900x37x1%=1443元。

你的過渡性養老金

3900x13x1.3%=659.10元。

你的個人帳戶養老金

50000÷170=294.12元。

三項合計:2396.22元。

如果還有其它補貼,另外再加。

你有37年的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是 “1” ,個人養老帳戶上有50000元錢,當地社平工資是3900元,將於今年55週歲時退休,退休後每個月有2396.22元+的養老金。

分析如下:

一、你的平均繳費指數是 “1”,這個比較高,說明你所在單位的經濟效益還不錯,或者你在單位上至少是一個管理人員,所以你每個月的收入相對來說還不錯。平均繳費指數的高低,直接影響養老金的收入。

二、你的工齡(繳費年限)有37年,這個不算低,但也不能算高,對養老金的影響有,但不是很大。

三、你的個人養老帳戶上有50000元錢,這個也是不多也不少,因你是在55週歲退休,計發月數上沒有優勢,所以對養老金的最終結果,幾乎沒有什麼影響。

四、你社保關係所在地的社會平均工資只有3900元,只有一線城市的一半,似乎太低了點,現在全國像這樣的城市已經不多了。你雖然擁有37年的繳費年限,平均繳費指數也不低,但是因為社平工資太低的原因,致使你的退休養老金也偏低,這就是無法改變的現實,作為平民百姓的我們認命吧。


東方巴人

養老保險的計算公式,一共有三個!一個是基礎養老金計算部分。一個是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部分。一個是過渡性養老金計算部分。

根據公式,我們計算
3900(1+1)/2*39*0.01=1521元

50000/170=295元

假設你2018年退休,那麼你37年工齡,你是從1981年開始繳納的養老保險。那麼從1981年到1992年,你有11年的過渡繳費年限。

3900*11*0.014=600元

那麼你最終的養老金就是,1520元加295元加600元=2415元

感謝閱讀,請加我的關注。


社保達人工作在電力

工齡37年,退休工資能拿多少?個人賬戶5萬,上年社會平均工資3900。繳費基數為1。

那1995年開始繳納養老保險,2018年1月退休。實際繳費年限21年,視同繳費年限16年。

基礎養老金=3900(1十1)/2X0.21=819

個人賬戶養老金=50000/170=294

過渡性養老金=3900X0.16X1.3=811

三者相加為退休養老金1924元

個人繳費指數雖然比較高,但是由於當地的平均工資3900太少了,個人賬戶養老金交納的數額也少,退休養老金也著實有點低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