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當前,青島正努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退回30多年前,青島正在為國家計劃單列市努力,

不料在首批名單中落選。

當年,青島副市長想幫小學申請10萬元搞個音樂教室,因為資金問題,很長時間沒辦成…

從意外落選,到成為計劃單列市特例,這背後,有太多你我不知道的故事…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有些事情不是政府不想辦

而是實在沒錢辦…

1983年到1984年,國務院先後決定對重慶、武漢、瀋陽、大連、哈爾濱、廣州、西安等7個城市實行計劃單列,賦予其省級經濟管理權限。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為什麼沒有青島呢?比起這些城市來,青島的條件並不差,甚至可以說要好。”

當時擔任青島市副市長的郭松年,感到有些失落。

“當時,青島和大連情況差不多,比寧波、廈門等城市的經濟規模和對國家的貢獻都要大。”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當時青島的綜合實力,是有目共睹的。

1981年,青島市被列為全國15個經濟中心城市之一。

1984年5月,青島被列為全國首批14個沿海開放城市之一。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青島是17個年工業產值過百億元的城市之一,輕紡、化工、機械、電子等產業門類比較齊全,外貿港口、海洋科研、風景旅遊等方面也很有優勢,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

不過,按照當時的經濟體制,青島城市發展受限,對國家難有更大貢獻。

郭松年回憶道——

當時,有的人大代表對政府工作不滿意。但實際上,有些事情不是不想辦,而是實在沒錢辦。

時任青島副市長施稼聲想幫江蘇路小學申請10萬元搞個音樂教室,就因為資金問題,很長時間沒有辦成。

公開資料顯示,1985年青島市財政總收入31.7億元,其中與地方財政掛鉤的收入僅15.7億元。

在郭松年的記憶中,1981年以後,國家大力推動沿海城市對外經濟貿易工作,多位黨和國家領導人先後來青島視察,反覆強調要充分發揮青島沿海城市的作用,也曾屬意計劃單列可以考慮青島

有了這麼多的好兆頭,青島在爭取計劃單列上原本是信心十足的,但沒料到落選了

副市長帶隊北上取經

大連市委給了一條

非常重要的建議

1986年春,副市長郭松年帶隊去大連學習,主要目的是瞭解申報計劃單列市的程序和過程,怎樣一步步完成行政流程。

時任青島市經濟體制改革委員會主任李頤年也參加了此次考察。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大連

大連和青島分別坐落於中國北方的兩個半島的邊緣,除了地理環境、氣候之外,兩座城市還有著許多相似之處,也經常被人拿出來一同比較

“當時,大連方面熱情地接待了我們,一種開放、包容的氣氛讓我們深受感染。”

80多歲的李頤年回憶起此次大連之行依然很振奮。

“大連市委給了一條非常重要的建議,就是申報計劃單列市要首先通過省裡的認可,要由省裡上報中央,這是最重要的一步。”

遼寧省對大連市申報計劃單列市非常支持,大連的申報、批覆十分順利。

從大連回青島後,李頤年執筆起草了青島市委、市政府向山東省委、省政府申請計劃單列的報告,歷數青島成為計劃單列市的條件。

計劃單列市原則上一省只能有一個,當時青島在省內唯一的競爭者是煙臺市,但從各項指標看,青島都比煙臺高。

最終,“山東省同意上報。”李頤年回憶說。

中央決定

不再對新的城市計劃單列

但青島情況特殊

1986年夏天,青島迎來歷史轉機。

當時,市裡接省裡通知,國務院主要領導一行要到青島視察工作。

已擔任青島市長的郭松年馬上向時任青島市委書記劉鵬彙報,議到要不要提青島計劃單列、怎麼提、誰來提等問題

時年8月30日,國務院主要領導及有關部委陪同人員從大連來到青島視察。

按照接待計劃,當天上午,省市領導班子陪同國務院領導乘坐青島港務局的“港燕”號,去黃島考察新設立的經濟技術開發區

在往返的船上,郭松年爭取機會向國務院主要領導彙報。

“改革開放以來,青島發展很快,為國家也做了很大貢獻,但是受到政策和體制方面的制約,影響了積極性的發揮。我們早就申請過計劃單列,但遲遲沒有獲得批准,建議國務院認真考慮青島的請求。

他還對比了青島與其他幾個已經實行計劃單列城市的經濟指標,當時,青島和大連情況差不多,比寧波、廈門等城市的經濟規模和對國家的貢獻都要大。

國務院主要領導認真聽完了彙報,但沒有現場表態。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第二天上午,在八大關小禮堂,劉鵬書記正式向國務院領導全面彙報青島市的工作,郭松年市長隨後彙報青島請求實行計劃單列的事情。

隨後,國務院領導把目光投向在座的山東省兩位主要領導:“你們省裡什麼意見?”

時任山東省省長李昌安表態說:“省裡沒意見。”

時任山東省委書記梁步庭接著補充說,“我們也打過幾次報告。”

經過一番交流,國務院領導肯定道——

青島和大連情況差不多,大連早已實行計劃單列,青島也應該實行單列。本來,中央決定以後不再對新的城市計劃單列,但青島情況特殊,算個特例

各部委回去後認真準備,山東省和青島市要積極對接,爭取把事情辦好。從明年開始,就對青島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

實行計劃單列

意味著和省財政“分家”

中間過程沒那麼順利

1986年10月15日,國務院正式下發《關於對青島市實行計劃單列的批覆》,充分肯定了青島在國民經濟中佔有的重要地位。

國務院決定對青島市在國家計劃中實行單列,賦予其相當於省一級的經濟管理權限,並同意在青島市進行經濟體制綜合改革試點。

至此,青島成為我國第8個計劃單列市。

不過,批覆的下達,並不意味著終結。

“實行計劃單列是一個複雜的過程,意味著要與省財政‘分灶吃飯’,‘分家’的過程也沒那麼順利。”

時任青島市對外經濟貿易委員會主任劉吉德說,接下來,青島市的計劃、財政、金融、外貿等部門,分別與省裡對口的廳、局商談計劃單列具體事宜。

所有部門中,被大家一致認為最難商談的財政部門,很快達成了協議。

然而,在青島市對外經濟貿易計劃單列問題上,有單位出現了顧慮。

劉吉德和時任市外經貿委對外聯絡處處長陳志信兩次進京尋求外經貿部、國家體改委等部門的支持。

1987年9月,青島市外貿計劃單列實施方案終於獲批,具備了自營進出口權。

計劃單列後

青島有了更多的錢

去搞基礎設施建設

“實行計劃單列後,青島市的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不再經由山東省下達,而是在國家計劃中單獨立戶,其主要計劃直接上報國家計委和國務院有關部門。

國家關於固定資產投資、財政信貸、物資、勞動工資、對外經濟貿易、外匯和文化教育等計劃指標直接下達到青島市執行。”

計劃單列改變了過去那種分配留成機制,極大地調動了全市幹部群眾,特別是生產企業的積極性,使生產力得到空前的解放。

對比主要經濟指標,1990年出口創匯比1985年增長1倍多,社會商品零售總額增長1倍,

全市居民年末儲蓄餘額增長3倍多

計劃單列為青島提供了更多的財政儲備,可以更多地用於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改善生產生活條件。

從1986年到1990年,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9.8億元,建成或基本建成了一大批關係青島長遠發展的重要基礎設施——

比如引黃濟青工程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流亭立交橋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濟青高速公路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還有黃島發電廠二期工程、青島民航機場、膠州灣環海公路、膠濟鐵路複線、黃島輪渡等等。

城市面貌的改善,讓市民直接感受到了計劃單列的“能量”:用水短缺難題解決了,市民用上了煤制氣……

為了減少省與計劃單列市之間因權限劃分不清引起的矛盾和推諉,1994年2月,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下發1號文件,將包括青島在內的14個計劃單列市與杭州、濟南,共16個城市確定為副省級城市。

由此,青島的行政級別提高了,經濟與社會發展進一步加快。

2016年初,國務院批覆的《青島市城市總體規劃(2011~2020年)》指出,青島的城市定位由“中國東部沿海重要的經濟中心城市”提升為“國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

2016年青島市GDP達到10011.29億元,成為中國第12個、北方第3個GDP總量跨越萬億元的城市。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今年2月發佈的《山東省新舊動能轉換重大工程實施規劃》進一步明確了青島在山東的核心地位——

“將提升青島在全省經濟發展的龍頭地位,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打造國際海洋名城,形成國家東部地區優化發展的增長極。”

32年前,青島“破例”成為計劃單列市!下一站:國家中心城市……

現在

青島是中國僅有的

5個計劃單列市之一

正在努力爭創國家中心城市

肩負起更加重要的區域職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