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聽說過“紅旗河”的嗎?

dayu23

時至今日,我國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40億畝,佔到國土面積的27.8%。西北乾旱缺水的生態環境,給人們的生存和發展產生了巨大影響,導致地區發展嚴重不平衡,嚴重製約了我國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而素有“亞洲水塔”之稱的青藏高原,卻難以惠及青藏高原北坡的西部地區,僅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每年就有超過3000億立方米的水流出國境,至少相當於六條黃河。如何將亞洲水塔之水調入我國西部廣袤的乾旱地區?

如今西部調水已經有了著眼大生態、大格局、大戰略的全新思路和方案,一條另闢蹊徑,匠心獨運的調水線路將出現在我們眼前。

這是一條沿著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環線。它大膽而巧妙的繞過了莽莽高原,避開生態脆弱區域,將豐沛的水源送到中國最乾旱的區域,一舉改變中國的生態格局,這就是紅旗河工程。

紅旗河工程,是一個完全具備現實可操作性的宏偉設想。


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附近開始,沿途取易貢藏布和帕隆藏布之水,自流509公里進入怒江;借用怒江河道自流60公里後,經遂洞進入瀾滄江;借用瀾滄江河道自流43公里後,經隧洞進入金沙江;借用金沙江河道自流97公里後,以隧洞、明渠和水庫的相結合方式,依次經過雅壟江、大渡河、閩江、渭河、黃河,然後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全程6188公里,落差1258米,平均坡降萬分之2.10。

為惠及更多地區,設計了三條支線,通向延安方向的“紅延河”,通向內蒙古、北京方向的“漠北河”,以及通向吐哈盆地的“春風河”。紅旗河三條支渠均是基於相關區域地理特點的最優選擇。

紅旗河的設計,借鑑了都江堰和紅旗渠的寶貴經驗,通過逐級進行綜合調配,向西北眾多缺水地區進行補水。紅旗河沿海拔2000米左右等高線進行設計,避免了高寒施工,給工程實施創造了有利條件。同時避免了超級水壩、超長隧洞、跨河引水渡槽等超大型工程,完全可在現有技術條件下完成。同時,具體輸水方式細節等方面,留有充分的彈性,為後期調整優化提供了足夠的空間。

紅旗河,巧妙的沿一、二級階梯過渡帶進行規劃設計,有效的避免了對青藏高原、三江源區等生態脆弱區造成破壞,同時,可以充分利用隧洞工程,減少對沿線地表環境的影響。基於現有路線的輸水能力和水源地情況的分析,預計年調水量可達600億立方米,僅佔主要河流取水點總量的21%。

紅旗河實施後,將改善西北生態環境和局部水汽循環,有利保護三江源的生態環境,並串聯起了西南諸河、長江流域、黃河流域和西北諸河,形成了統一的大水網格局,輻射影響全國70%以上國土面積,將有效解決中華大地的乾旱問題。

可以想見,紅旗河工程必將實現“綠我涓滴,會它千頃澄碧”的美好願望!紅旗河工程也必將再一次震驚世界!


聽泉烹茶

可以說,如果到現在還沒聽說過紅旗河,至少說明不關注時事。雖然現在紅旗河還處於專家學者課題階段,但其引起的話題度卻非常熱,一時成為討論熱點。既然你這樣問了,我就簡略說下吧。

紅旗河構想的起點是為了解決西北生態問題,重點是水資源問題,從而進一步拓寬我國的發展空間。在這樣的前提下,一個由多位院士和數十位教授等組成的課題組,經過兩年多的努力,探索出了一條西部調水線路——“紅旗河”。(如上圖)

按照構想,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開始,沿著青藏高原的邊沿連通中國大江大河上游,調水至寧夏、甘肅、內蒙、新疆等缺水地區。其最大特點是沿青藏高原邊緣全程自流進入新疆的調水環線。


課題組專家組組長王浩表示,紅旗河起點選在雅魯藏布江海拔2558米的地方,採取山區打隧洞、平原開明渠、河道之間用水庫等方式,可實現全程自流。因沿青藏高原邊緣,也避開了脆弱的生態區域

方案設想紅旗河從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和雅礱江、金沙江、大渡河取水,主線先從雅魯藏布從江開始,分別流經怒江、瀾滄江、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岷江、白龍江;再由白龍江經過黃河流域的渭河、洮河並進入劉家峽水庫;再繞過烏峭嶺進入河西走廊,然後進入西北諸河。

除主線外,課題組還設計了三條支線。分別為紅延河,最終到陝北;漠北河,最終到密雲水庫;春風河,最終到哈密盆地。

澎湃新聞採訪王浩資料,他認為工程一旦實現,西部20萬平方公里的國土從荒漠變成“綠洲”。


老楊狼

除了以前提到的問題以外,今天再補充兩點。一、這條人工河處在我國地勢第一級階梯和二級階梯之間的斜坡上,與沿途經過的絕大多數江河、山谷呈垂直交叉,是我國河流沖刷、塌方及泥石流破壞最為嚴重的地區,其所跨過的千溝萬壑中的任意一處,隨時都可能形成遠大於唐家山堰塞湖的破壞力。二、總體來看,此人工河是由低緯度流向高緯度,從相對高溫區流向低溫區,從冬季無寒潮地區流向寒潮肆虐地區,在氣溫最低的季節,有可能形成以河西走廊為中心約2000公里長的河面封凍,人工河的兩岸岸基大不相同,不靠山的一側極易破潰,是絕對不可以炸冰除凌的,當凌訊到來時該怎麼處理?三、這條人工河串通了沿途的所有江河,自然河流下游的用水都會有所影響,他們的用水需求各不相同,可謂眾口難調,在嚴重缺水的季節,沿途飢渴難耐的人們會不會服從有關部門的集中統一管理,會不會出現極少數人為爭奪水源鋌而走險的情況?這也是一大挑戰。

假設工程建設費用由全國人民分攤,但建成後年均運行維護費用估計不會少於千億,這筆費用該由用水方來承擔了吧,也就是說南疆的一千多萬人口每年需負擔人工河的維護費用,不少於人均一萬元。

也許工程技術難題都可以解決,但最終投入有多大,到底值不值,大家有沒有考慮?

據說此項“偉大”的設想已吸引了好多名院士參與規劃論證,廣大吃瓜群眾更是熱情高漲,但這項傲視全球的超超級工程也絕非兒戲,決策不可不慎!

本言論僅因個人興趣而參與交流探討。如果能勉強入你法眼,請您賜一個贊!


金沙碧浪1

藝高人膽大!國強敢改天?是一個大膽的設想!大投入定有大回報!願科學能夠更好的造福人民!願祖國更加富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