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知識科普帶你走遍中國村莊。走進山東省兗州市顏店鎮天齊廟村,據清康熙《滋陽縣誌》記載:此村明代稱杜家村,由杜家村、董家街兩村合成。清朝時因村內原有“東嶽天齊廟”,每年有廟會,故漸改村名為天齊廟。本圖集主攝一組斑駁破敗的舊村居。蒿草滿院,幾近坍塌,看時光變遷。


農業知識科普帶你走遍中國村莊。走進山東省兗州市顏店鎮天齊廟村,據清康熙《滋陽縣誌》記載:此村明代稱杜家村,由杜家村、董家街兩村合成。清朝時因村內原有“東嶽天齊廟”,每年有廟會,故漸改村名為天齊廟。本圖集主攝一組斑駁破敗的舊村居。蒿草滿院,幾近坍塌,看時光變遷。

老院門口的“門鼓石”上的紅色油彩還依稀可見,傳統民居的點睛之筆,在古代不僅標誌主人等級和身份地位,還蘊含著吉祥、祈福、避邪諸多意義。

堂屋裡八仙桌的抽屜已不知所蹤,奶奶家依然用著這樣的老式桌子,抽屜下邊是個很大的箱體,裡邊放著很多不常用的碗碟。桌後的長條案現在已不常見,依稀記得每家的這個案子上都會有個老式座鐘!

看到這個鉤子,80前的人是不是特親切,掛著大大的籃子,裡邊是那個物質匱乏年代稀缺的肉、糧等,籃子有個很絕的名字“貓嘆氣”,連身手敏捷的家貓都沒有辦法拿到食物。“貓嘆氣”雖然淡出了我們的生活,但我認為它最能反映當時物質條件下人們的生存狀態,承載著時代的記憶,凝聚著前人的生活智慧。

榫卯結構的木質房梁,採用傳統的穿鬥梁構架,在山牆部分使用穿鬥式構架,當中的幾間用抬梁式構架,彼此配合,相得益彰。這樣架構的屋頂重量較輕,有優良的防震性能。


這樣的鏡框畫,在那個時代是一種時髦的象徵,曾記得爸爸專門到市裡挑了一副類似這樣的山水畫掛在了家裡的側山牆上,明晃晃的,到現在都印象深刻。

中堂,大抵都是梅蘭竹菊,或是整張的“福,壽,龍,虎,”等等吉祥寓意的大字,再在左右配上“對聯”,也有懸掛“祖訓,格言,名句書法題字,或者祖先肖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