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恩愛、晒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秀恩愛、曬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

無論古今,朋友圈展現的都是一種生活樂趣與態度。”

古人也愛朋友圈,只不過受制於流通手段,流傳範圍沒那麼廣罷了。現在朋友圈裡的常態大概就是曬吃喝玩樂、秀恩愛、吐槽,這些,古人早在朋友圈裡玩過了。

1 曬美食,吃貨的快樂你不懂

說起古代的吃貨,蘇軾和袁枚最為大家熟悉,前者從那些以“東坡”命名的美食可以窺見,後者寫了一本菜譜《隨園食單》。

除了這兩位,兩宋各有一位愛曬美食的文學家,在他們的朋友圈裡,應該是當仁不讓的吃貨。

北宋孟元老,東京開封人,他的《東京夢華錄》,是研究北宋市井風情的重要資料。在他筆下,州橋夜市簡直就是吃貨的天堂,而且物美價廉。

喜歡重口味的,有“鵝鴨雞兔肚肺鱔魚包子、雞皮、腰腎、雞碎”,每個不過十五文;

喜歡小清新的,有“冰雪冷元子、水晶角兒、甘草冰雪涼水、荔枝膏、杏片、梅子姜、香糖果子、金絲黨梅......”。

夜市上的美食太多了,一口氣說不完。除了夜市,酒樓裡那些飲食果子,更是五花八門,讓人眼花繚亂。

秀恩愛、曬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除了曬美食,孟元老還會推薦“網紅店”。小吃類有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曹婆婆肉餅、李四分茶、張家油餅。高檔一點的,有:

賣貴細下酒、迎接中貴飲食,則第一白廚,州西安州巷張秀;以次保康門李慶家,東雞兒巷郭廚,鄭皇后宅後宋廚,曹門磚筒李家,寺東骰子李家,黃胖家。

南宋周密,號草窗,擅作詞,卻也是南宋寫隨筆的大家,《武林舊事》就是其一。“武林”即杭州,這本雜記詳細記載了南宋時的杭州風貌。

筆記裡關於美食的記載也很多,但只是簡單羅列了各式美食,略顯高冷,不像孟元老那樣圖文並茂附帶攻略,但是從記載中,我們可以推測他的下午茶——飲料加甜點,足以在朋友圈裡脫穎而出。

2 最佳損友,不懟不快樂

張潮還有一部小品文集《幽夢影》,類似隨筆,隨便撿一篇出來,便可在朋友圈拔得頭籌,你不但可以看到他秀文筆抒情懷,還可以看到他朋友圈裡的評論。原文摘錄:

春聽鳥聲,夏聽蟬聲,秋聽蟲聲,冬聽雪聲,白晝聽棋聲,月下聽簫聲,山中聽松風聲,水際聽欺乃聲,方不虛生此世耳。若惡少斥辱,悍妻詬誶,真不若耳聾也。

秀恩愛、曬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某日,張潮讀《水滸傳》,發了點感慨,他認為姓氏有雅俗之別,遂寫道:

《水滸傳》武松詰蔣門神雲:“為何不姓李?”此語殊妙。蓋姓實有佳有劣,如華、如柳、如雲、如蘇、如喬,皆極風韻;若夫毛也、賴也、焦也、牛也,則皆塵於目而棘於耳者也。

有人留言云:“然則君為何不姓李耶?”

我們平時經常能讀到蘇軾與王安石、蘇軾與佛印之間的“互懟”,看來張潮的朋友圈裡,也是損友雲集。你的朋友圈裡,有這號人物嗎?

說到秀恩愛,大家一定想到了乾隆年間的沈復,他的《浮生六記》專門設了一個章節,記錄他與陳芸的恩愛日常。林語堂曾說陳芸是中國文學史和中國歷史上最可愛的女人。

秀恩愛,對沈復和陳芸而言,是家常便飯。陳芸喜愛茉莉,常插一枝在鬢間。某次,兩人討論佛手與茉莉的香氣。

芸笑曰:“佛手乃香中君子,只在有意無意間;茉莉是香中小人,故須借人之勢,其香也如脅肩諂笑。”餘曰:“卿何遠君子而近小人?”芸曰:“我笑君子愛小人耳。”

陳芸的回答機智幽默,反將沈復一軍。請問,這樣的打情罵俏,發在朋友圈好嗎?

秀恩愛、曬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除了陳芸,清代還有一位可愛的女人,是蔣坦之妻秋芙。蔣坦,晚清錢塘人,娶表妹秋芙為妻,著有記錄二人日常生活的散文《秋燈瑣憶》,也是秀恩愛的佳品。

秋芙在窗前種了芭蕉,大概想到的是雨打芭蕉的詩意。不想一日,蔣坦在芭蕉葉上抱怨:“是誰多事種芭蕉,早也瀟瀟,晚也瀟瀟。”秋芙調皮地寫道:“是君心緒太無聊,種了芭蕉,又怨芭蕉。”

秋芙深夜口渴,蔣坦將油燈放置灶內,為她溫蓮子湯;秋芙喜歡牡丹,卻又畫不好,蔣坦便請朋友來教他,學成之後,所畫牡丹“活色生香,遂入南田之室。”這樣點滴的日常,蔣坦都一一記得。

看來古人秀恩愛,絲毫不亞於我們。

4 曬旅行,看我多會玩

晚明張岱,號陶庵,才高命蹇。今天我們讀到的最美的西湖雪景文,就出自他手。他自作墓誌銘:

“少為紈絝子弟,極愛繁華。好精舍,好美婢,好孌童,好鮮衣,好美食,好駿馬,好華燈,好煙火,好梨園,好鼓吹,好古董,好花鳥。”

由此可見,他絕對算是朋友圈內容的集大成者。

同是旅遊,跟團去名山大川,湊熱鬧、拍照、到此一遊,不是他的風格。他是要在大眾化的景點裡,玩出新意,方顯文藝青年本色。

秀恩愛、曬美食,你朋友圈那些,古人早就玩過了

《西湖七月半》裡,他將遊湖賞月之人分作五類點評。這五類人,簡而言之:

第一類:假冒風雅,說是賞月,實則是擺排場;

第二類:土豪,不標榜自己是來賞月的,只是湊巧而已;

第三類:故作風雅,賞月是其次,主要是引起路人圍觀,讓別人知道他們是在賞月;

第四類:扎堆湊熱鬧的,有沒有月都無所謂;

第五類:真正的清雅之士,低調卻真風雅。

看了古人朋友圈的內容,感想如何?其實,無論古今,朋友圈展現的都是一種生活樂趣與態度,雅與俗都無所謂,重要的是開心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