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励,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0多万赴美读博

野马君按:

“30岁去留学”是野马青年近期推出的话题故事,希望能够通过分享在30岁左右出国留学的年轻人的故事,打破社会对30岁意义的建构。

野马认为,年龄在任何时候都不应成为我们追寻想要的生活的枷锁,30岁,你可以单身、不婚、四处游历,也可以辞职、留学、追求梦想。

今天是“30岁去留学”系列第二篇。

“这并不是一个艰难的决定,我们一致同意你通过博士资格考试。”三位教授笑着站了起来,一身黑西装的黄庆明上前一步,与他们握手致意,一股饱满的喜悦在胸膛涌动。走出教室门,他立马拨通了妻子的电话,“我通过了,很顺利。”

只有他们俩知道,走到今天多么不容易。

三年前,他们的女儿出生后一小时,他收到了美国佛罗里达大学政治学博士的录取通知,但是第一年没有奖学金,只允许在校内打工。一边是刚出生的脆弱婴儿,一边是美国大学高昂的学费,他们有过犹豫,最后还是带着四个月大的婴儿踏上了未知的求学之路。

三十而励,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0多万赴美读博

△与同学一起team work(左一为黄庆明)

倒也不是志在必得,只是想给自己一个改变的可能。两年里他一边上着班,一边默默地准备着托福、GRE考试。美国的博士录取通知来了,还是在他为人父的这一刻,黄庆明突然有了强烈的渴望,“我今年30岁,如果今年不出去,估计以后也不会出去了,我不希望自己后悔,也不希望我的孩子跟我一样,因为出身的局限而又那么多的自我设限。

他出生在南方的农村家庭,因为家境不好,他从来不敢从心选择。慢慢地,内心里也不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到自己想做的事,遇事总提前给自己找好失败的借口。这回,他不想再找借口。妻子从一开始就支持鼓励他追寻梦想,于是俩人决定,与其借钱买房不如借钱留学,投资自己,毕竟人生只有这一次。

三十而励,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0多万赴美读博

△2016年9月在公寓和宝宝一起看书

但是努力也获得了等量的回报。第一堂课他完全插不进话,第一个月他就引领了一次课堂讨论,第一个学期结束前,他就得到了多位教授的认可。第一年结束他门门功课都是A,终于有底气去跟系上争取助教机会。第一次给本科生上专业入门课,第一次给全校不同系的学生上通识课,第一次在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第一次被系上推荐去参加学术训练营,每踏出一步,他都看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自己。30岁以前,他不可能想到自己还有站在众人面前,传道授业,分享知识成果的一天。

第一次上课,学生们只记得他是“幽默的戴眼镜的亚洲人” 。第一个学期教完,学生们给了他几十条评论,其中一个学生用了三个字评价他:Enthusiasm, Humor, Knowledge(热情、幽默、学识)。这给了他极大的鼓励,那些设计问卷了解学生们对课程安排的想法,忐忑不安备课的日子,都在此刻得到慰藉。

第一个博士资格考口试的早上,他难得换下T恤牛仔裤,穿上西装准备出门。快满三岁的女儿突然对他说,“爸爸好帅哦”。两年了,那个爬到门口送他上学的小宝贝也长大了。口试顺利通过,他只想急匆匆赶回家,抱着女儿和妻子转个圈圈。没有她们的支持和陪伴,他很难想象自己能够捱过这么艰难的日子。

这三年,他有无数个关头可以找借口放弃。当了助教一学期后,第二学期的助教名单里居然没有他,等待第二批名单下来前的十多天,他怎么盘算,都只能打道回国。父亲因病过世,他赶不及回去参加丧礼,只好把机票钱打回去充做丧礼费用。“子欲孝而亲不在”的遗憾之痛,时不时就会跳出来鞭笞他焦灼的心。

三十而励,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0多万赴美读博

△2017年10月在西雅图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

可也是在这艰难中,他看到了希望。

到美国的第二年,他住到了学校的社区,里面住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硕士、博士生家庭。到了傍晚,家长们都会带着孩子出来社区游乐场玩耍。每个精神勃发、侃侃而谈的邻居背后都是一言难尽的人生故事。有带着女儿从伊朗出走的女工程师,有带着两个孩子独自在美国求学的台湾医生和马来西亚女教授,有四十岁带着一双儿女重新深造的法国人类学家,还有好几对是夫妻一起读博同时还要照顾几个孩子的家庭。他的同学里还有来自伊拉克、古巴的难民。

大家坐在一起喝着啤酒聊起曾经的经历,有种“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隔世之感。而当下的每一个困境,大家都在经历。有人陪伴,日子似乎就不那么难熬。国内的许多朋友,都觉得黄庆明相当地励志,工作八年还能不忘初心,重回校园过苦日子。

出国以后他才发现,他这种程度的自我磨砺只是人类近乎本能的一种自我挑战。人生就是一场拼搏,无论留在国内还是踏出国门,都不会轻松。除了做出选择的勇气,也要有承受选择的坚韧与耐心,有时候还要有踏平困境的豪迈。

他想起来博士班第一学期,同学们都在没日没夜地学习赶作业。同学Torrian在讨论学习的邮件里,带上了这么一句话,Tough times never last,but tough people do。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困难的日子总会过去,但坚韧的品质会留存心中。他觉得可以套用一句古语:“艰难困苦,玉汝于成。”走出自己的舒适区,可能要吃些苦,有些无力要自己担,但一步一步扎实地走着,也许就成就了一个了不起的自己呢。

三十而励,他带着全部积蓄和借来的30多万赴美读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