懶漢變鐵匠(民間故事)

古時候,有一個農民。他年輕的時候給人家扛活。到了晚年才多多少少置辦了點家業,開始跟老伴和三個兒子過上好日子。

兩個大兒子從小就幫父親幹活,長大以後都是好勞力。

唯獨小兒子游手好閒,成天逛蕩。

父親心想:“我一輩子都沒歇過,就讓小兒子享享福吧!”於是也就不勉強讓他去幹活。

母親嘆息道:“我小時候從來沒吃飽過,就讓小兒子吃得好些吧!於是把好吃的都塞給他。

兩個哥哥也說:“我們自小跟著父親在地裡幹活兒,沒工夫跟夥伴們去閒逛,就讓小弟弟替我們玩個夠吧。”於是又給他做笛子,又給他做釣魚竿。

就這樣,一天天,一年年過去了。小兒子終於成了個十足的懶漢。

這時,老農民尋思起來:“我又不能長命百歲。要是我死了,有誰關心小兒子呢?得讓他學點手藝。”

他把小兒子叫到跟前說:“你想當皮匠嗎?”

“不,不想當。”兒子回答,“一輩子鞣皮子,連手帶骨頭都會腐蝕壞的。”

“那就當裁縫吧。”

“爹,你這是怎麼啦!一輩子貓著腰做背心和坎肩,會駝背的。”

“算啦,孩子。我不勉強你。那麼,你看幹鐵匠活怎麼樣?再也沒有人比一個好鐵匠更結實、更有勁了。”

“好吧,”兒子回答,“那我就去當鐵匠。”

父親在當地找了個手藝最高的鐵匠,事先交了學費,把兒子領到鐵匠鋪。

“喂,孩子,好好瞧著,看人家正派人怎樣幹活,自己也就學會了。”

母親用小車從家裡運來床、羽毛褥子和枕頭,並且說:“孩子,你在我身邊睡慣了軟床。幹活累了,就在我親手給你縫的羽毛褥子上躺一躺,把頭放在我親手給你裝進鬆軟羽絨的枕頭上靠一靠。”

於是,父親和母親走了,兒子就留在鐵匠那裡。

他把自己的床擺在鐵匠鋪的角落裡,舒舒服服地躺在床上,開始瞧鐵匠和徒弟們用錘子在鐵砧上打鐵。

“瞧什麼?”鐵匠問,“拿起錘子。”

“幹嗎呀了”農民的兒子回答,“父親說:瞧著人家怎樣幹活,自己也就會了。”

鐵匠搖了搖頭,接著幹自己的活。

小兒子躺在軟床上,左右扭動著身子,眼睛一直盯著鐵匠。

鐵匠忍不住又開口了:“你怎麼老是躺著,腰都會躺酸的。”

“不,不會躺酸的。”農民的兒子回答,“羽毛褥子挺軟和的。你們的敲打聲弄得我頭疼。我媽叮濘我:小乖,要是累了,就歇著,把頭靠在羽絨枕頭上。”

鐵匠再也不去理他了。跟一個懶漢有什麼可說的呢!一天天,一月月就這樣過去了。

別人幹活兒,自己手不疼,小兒子自言自語道:“沒什麼了不起的。不就是朝鐵砧上敲嗎,三下兩下就完事了。這我也能千,什麼東西都能打得出來,比掌櫃的一點也不差!”

三年過去了。農民來領兒子。

“喂,怎麼樣,我這孩子學會鐵匠手藝了嗎?’,農民問鐵匠。

“誰知道呢裡”鐵匠回答,“瞧是瞧了,至於學會了什麼,並沒有向我們亮過。”

“孩子,你說呢,”

“有什麼可說的,真幹起來,不會錯的。”

父親高興極了。準備好了各式各樣的工具,對兒子說:“喂,孩子,現在亮一亮自己的手藝吧,給我打一個新犁鏵。”

年輕的鐵匠朝鐵匠房走去。父親帶著兩個大兒子跟在他的後面。

年輕的鐵匠讓一個哥哥升起炭火,讓另一個哥哥踩起風箱,白己挽起袖子,把大鐵錘拿在手中。鐵一燒紅,他就使勁敲打起來,震得滿屋都響,叫人直想堵耳朵。

年輕的鐵匠敲呀,錘呀,兩隻胳膊都掄累了,一瞧,他是打不出犁鏵了。於是他說:“爹,你要新犁鏵幹嗎?舊的不是還能用嗎?我給你打一把鋒利的斧頭好了。”

“行啊,孩子,”父親回答,“就打一把斧頭吧。我那把斧頭鈍得不象樣了。”

年輕的鐵匠又鍛造起來。掄著錘子錘呀,打呀,一瞧,斧頭也打不出來。

“唉,爹!”他又說,“我不願意打斧頭。這是粗活兒。乾脆我給你打十二顆釘子,象我媽的針那麼細。”

“行啊,”農民回答,“過日子釘子也有用處。”

鐵匠又幹起來。敲呀,敲呀,錘呀,錘呀,什麼也沒打出來。所有的鐵都糟蹋完了,只剩下了一小塊。

這時候父親看出,他兒子什麼也沒學會。他抄起這一小塊鐵,把它扔進了水缸裡。鐵塊"噝”地響了一聲。

“孩子,聽見了嗎?’父親說,“你學的本事就是這個:只不過是‘噝!,的一聲。我只對你說一句話:咱們這個家族過去沒出過二流子,今後也不會有二流子。你給我滾出家門吧,隨便你去哪兒都行。沒學會一門手藝,就別回來。”

小兒子低著頭走出了家門,來到村外,坐在樹墩上,沉思起來。現在該怎麼辦?幹什麼?他左思右想,決定回到鐵匠那裡去認錯。

鐵匠嘲笑了他一番,末了還是收下他做徒弟了。

“只是這次我要照我的法子教你了!”他說。

於是教了起來。至於軟綿綿的羽毛褥子,小夥子連想也別想了。哪怕能睡上硬千草也好,可是哪兒有啊!鐵匠連一口氣都不讓他喘。小夥子只要一放下錘子,只要一哈腰,老闆就站在面前,朝著他的耳朵喊:“噓!”小夥子覺得很難為情,抖擻一下,又幹起來。

他在鐵匠那裡又呆了三年。到了三年頭上,老闆對他說:“現在願意上哪兒去就上哪兒去吧,儘管大膽幹活!。”

小夥子告別鐵匠就走了。

他走呀,走呀,來到一座大城市。在那裡,他被一個鐵匠鋪僱去當鐵匠助手。

當天,一個有身分的老爺來到鐵匠鋪。

“喂,老闆,”老爺說,“給我修一修馬車。要整得象新的一樣。我說了一門親事,我要用這輛馬車拉年輕的新娘去舉行婚禮。”

“馬車在哪?”老闆問。

“就在那兒,在大門口。”

老闆跟助手一起來到大門外。一瞧,這還算馬車!車門吊在一個套環上,彈簧壓得彎彎曲曲,輪輞七扭八歪。簡直不知道這樣的破爛貨怎樣來到鐵匠鋪的!老闆撓了撓耳朵。

“我不知道說什麼好!’’他對老爺說,“這車得修三四個月,就這也未必能修好。”

“要三個月!”老爺喊道,“三天給我修好!要是到時候修不好,我就讓我的僕人們砸爛你的鐵匠鋪!”

有什麼法子?跟老爺哪敢頂嘴。

老爺又嚷嚷了一陣就走了。

老闆對年輕的鐵匠說:“喂,夥計,不管怎樣,救救急吧。”

“好,”助手回答,“給我派兩個徒弟來,你就去歇著吧。”

老闆回家去了,鐵匠鋪裡忙活起來。

助手眨眼間把整個馬車拆散,讓兩個徒弟把爐火燒旺,親自抄起了錘子。

在鐵砧上錘了一下,一個輪輞就好了。再錘一下,另一個輪輞也好了。打好輪輛,又修彈簧。這兒整直,那兒敲彎。連一個鐘頭都不到,活兒就幹完了。

兩個徒弟都很驚奇,而年輕的鐵匠卻在那裡這兒擦擦,那兒擰擰,把需要調整的地方調整好,讓兩個徒弟把修好的馬車推到棚子裡去。

然後,三個人一起來到鐵匠鋪後面的草坪上,伸開四肢,躺在草地上。

晌午,鐵匠老闆跑來看助手的活兒幹得怎麼樣了。一進鐵匠鋪,大吃一驚!裡面寂靜無聲,空空蕩蕩,助手和徒弟連個影子都沒有……甚至連爐膛裡的火也熄了。

嘿,可把老闆給氣壞了!連忙跑出去找自己的工人。這兒瞧瞧,那兒望望。忽然看見助手躺在草地上,兩個徒弟也在跟前。

“嘿,你們這些懶蟲!嘿,你們這些二流子!”老闆嚷嚷起來,“你們就是這樣幹活兒呀!助手翻了翻身,打了個哈欠說:“喂,老闆,幹嗎發火呀!”

“幹嗎發火!”老鐵匠嚷得更兇了,“馬車三天就要修好,你們卻在這幾偷懶!你們這樣幹,老爺要把我的腦袋擰下來的!”

“沒事,老闆。別大驚小怪的。”助手回答,“趁你的腦袋還在肩膀上,扭過去好好瞧瞧吧。”

老闆轉過身去,一下子目瞪口呆了:一輛修好的馬車停在車棚裡。

老闆跑到跟前,四下打量,全都弄得停停當當,妥妥貼貼,只要立刻套上馬,高興上哪兒就上哪兒。

“喝,小夥子,”老鐵匠對年輕的鐵匠說,“這樣的活兒我還從來沒見過。你用不著當助手了,留在我的鐵匠鋪裡當掌櫃的吧。”

“不,好心人,”年輕的鐵匠回答,“我不想在這個城市裡久呆。你要是想獎勵我,那就給我一塊最好的鐵,讓我在你的鐵匠鋪裡幹三天活兒。”

“好吧,”老鐵匠說,“就照你說的辦。、助手幹了三天三夜,不讓任何人靠近鐵匠鋪。後來揹著一隻口袋走出大門,邁開大步,離開了這座城市。

他在路上走了多久,我們不知道。他回到老家。跨進門坎,把口袋往桌上一扔,對父親說:“爹,你瞧瞧吧,興許你的兒子學到了一點本領。”

說著,他解開口袋,掏出一個打好的小鐵匣。

“媽,這是給你的。”

母親打開匣子,裡邊裝著一把帶花紋的梳子和一個針盒,針盒裡的那些針哪,細得都能穿玻璃珠子。

年輕的鐵匠又把一大堆閃閃發亮的鈕釦撒在兩個哥哥面前,說:“哥哥,這是送給你們的。把它們釘在節日的服裝上。

爹,你把這個酒杯拿去。要是你喜歡我的這個禮物,就用它來喝杯好酒,慶祝咱們家族沒有懶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