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後手機內存容量可能會有多少GB?

小超哥750

這兩年智能手機價格在上漲,唯一值得欣慰的是內存、閃存容量也提升了不少,6GB+64GB成為中高端手機標配,8+128GB容量也是很主流配置了。未來各行各業對內存、閃存容量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美光給出的預測中,2021年桌面SSD硬盤平均容量597GB,智能手機的內存容量將達到12GB。

在昨天的財報會議上,美光透露了許多與內存、閃存芯片為有關的內容,除了首發QLC閃存、明年上市二代3D XPoint閃存之外,美光針對不同行業的存儲需求也做了一個預測,對比2017年與2021年的需求變化,我們來看看。

SSD客戶端市場的變化

目前SSD在客戶端(也就是桌面、筆記本之類的)市場的普及率在36%左右,2021年將達到81%,也就是絕大多數的客戶端平臺都會配備SSD硬盤。容量方面,2017年平均容量為264GB,2021年將達到597GB,容量是之前的2.3倍,這個預測其實還是很保守的,桌面市場的3SD硬盤在2021年應該不止這麼多,不過597GB容量是針對整個客戶端市場,桌面市場的容量要被其他產品拉低一些。

移動手機的內存、閃存容量預測

移動手機上,由於移動APP包含的內容越來越多,內存、閃存容量都會提升,2017年手機平均內存2.7GB,2021年平均4.8GB,不過旗艦型號將達到12GB。閃存方面,2017年平均容量43GB,2021年平均142GB,而旗艦型號將達到1TB——看樣子,堅果R1的頂配型號提前實現了2021年旗艦手機才有的1TB存儲。

智能監控行業的內存、閃存需求

智能監控市場上,每個攝像頭需要的內存、閃存容量也會越來越大,2021年內存需求將達到8GB,閃存容量1TB——不知道誰家的監控方案會這麼奢侈,完全使用SSD硬盤當監控存儲空間啊!

自動駕駛汽車需要的內存、閃存容量

自動駕駛汽車同樣需要更高的內存、閃存,L3級別的自動駕駛需要16GB內存,而L5級別的自動駕駛到2025年需要74GB內存,閃存方面L3級別在2021年需要256GB存儲,2025年L5級別自動駕駛需要1TB空間。

AI訓練需要的內存、閃存

以上這些跟AI訓練所需的閃存、閃存容量相比都是小巫見大巫了,2021年標準AI負載只需要366GB內存,但是AI訓練就要2.5TB內存,閃存需求則會從11TB增長到20TB。


超能網

歡迎在點擊右上角關注:「太平洋電腦網」,不定時放送福利哦。

不開玩笑,三年後可能是按照TB來計算了,不是按照GB來計算了。

三月的,華為推出了P20系列的時候,順便推出了華為Mate RS,這是世界上第一臺512GB容量的手機;

前一段時間,錘子的堅果R1推出了一個1TB容量的版本,雖然賣得貴一點的;

然後帥沒幾天,聯想集團副總裁常程透露, 新國民旗艦聯想Z5擁有45天超長待機,更加恐怖的是Z5並搭載粒子技術,擁有4TB存儲空間(能存100萬張照片、2000部高清電影、15萬首無損音樂)。

真的非常恐怖的感覺,1TB、4TB,能裝多少老師啊?雖然我們的攝像頭的像素不斷飆升,相機的拍下來的照片的的體積越來越大,而且電影越來越高清了,但是1TB就有點厲害了,比不少的電腦的容量都高。

不過我覺得1TB的旗艦機已經是很大了,因為1TB真的很大,有一點過剩的感覺。不過考慮到APP體積增大、照片體積增大,容量肯定慢慢增大,只不過以後的增長速度會變慢。


太平洋電腦網

自從安卓手機誕生以來,手機內存,也就是RAM的容量就一直在飆升。

第一臺安卓手機是2008年9月發佈的HTC G1。當時這款手機只有192MB內存,同期的其他智能手機內存大概也就128MB左右,在那個年代,RAM的大小還不是那麼引人注目。

在2009年,大批的安卓智能手機開始出現,當時的RAM容量已經開始增加,達到了256MB。2010年,三星發佈了第一代GalaxyS系列手機Galaxy S,其RAM容量達到了512MB。隨後,RAM的大小開始飆升。2011年的旗艦普遍搭載了1GB RAM,到了2012年下半年,這一數值達到了2GB。2013年,Galaxy note3則把手機帶到了3GRAM的時代。在2015年CES,華碩推出了第一款4GB RAM內存手機zenfone2,到現在,4GB內存已經成為標準配置。

當去年努比亞和一加推出8G運行內存手機時,很多人都有一個疑問,手機有必要用這麼大的內存嗎?答案是肯定的。

這年頭,隨便一個應用掛在後臺就能佔用300MB以上的RAM空間,很多人並沒有清理後臺的習慣,大部分用戶需要在多個應用之間進行流暢的切換,這就要求手機的內存越來越大,越來越先進。

事物要遵循一定的規律,我認為3年後8G內存將會是標配。畢竟現在6G內存已經下探到千元機中了,不久之後,6G內存就會普及。


看球人

ios對硬件要求比較低,就用不了多大內存,iPhone在3g+128g,4g+256g,4g+512g

Windows對內存要求比較大,但是可以控制。網咖機子在8g+8t,個人電腦4g+1t,8g+1t,16g+8t

安卓對內存要求更大,這個沒法控制,關鍵要看谷歌,內存組合和ios類似。運行內存除了常見的3g、4g、6g、8g,未來可能突破8g,朝10g以上發展,甚至可能出現12g和14g的運行內存。硬盤儲存空間,中斷機型都達到64g,高端機已經有128g、256g,期間機可能達到512g、640g

安卓系統不僅僅是要求大,而且很苛刻,運行內存再大也只有一半可用,最大不超過三分之二。除非谷歌推出新系統,砍掉虛擬機,砍掉java編程


之意

3年後手機內存應該都是以TB來計算了


錘子科技才發佈了1TB內存的手機,說明了要不了3年後,現在就已經到了用TB計量的時代,



用戶8808574074

超4g其實就可以使用64位系統了,手機不是多少g來發展的。就像當時的黑白屏手機越來越細臺,你當時會認為會不會以後手機細得像火柴盒,當你滿懷希望等像火柴盒大小的手機出現的時候,結果彩屏機就出來了。當你還在等128和絃手機出來的時候,結果mp3手機就出現了……科技並不是你想的那麼主流……


李友持1987

回標題。應該快到瓶頸了,按照當年桌面端的速度,主流配置跟十年前比剛好翻了十倍。手持設備應該空間更大,如今在配置上腳步在明顯放緩,道理上大眾配置會停留在8G(不包括萬元機),如果未來三年沒有替代品出現,不會有太大偏差。最後補充的是瓶頸指降低成本的速度並不單指技術上的


Celafil

完全沒必要太大,想不出大於256gb的內存還能用來幹嘛?存歌存片?未來5g到來,速度大幅度上升,自費下降,歌曲,視頻,照片很可能直接就存雲端,不佔本地資源。唯一能想到的就是遊戲體積變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