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級小朋友,放學應該先安排玩還是先寫作業?

小獸媽媽

其實我認為,關鍵問題不在於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重要的是,如何讓孩子能夠學會時間管理,如果孩子的時間管理能力非常好,那麼先做哪一樣事情,都是可以的。

說個稍微有點“馬後炮”的意見,從孩子出生開始,就要有意識地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比如,可以跟孩子說“現在是白天”“晚上了,我們都該休息啦”,不管孩子能不能聽懂,這個工作都可以做

等孩子三歲左右的時候,要告訴孩子,每天的這段時間是該起床了,這段時間要吃飯了,看書20分鐘了,需要休息一下了等等。

在這個時候,就可以和孩子一起制定每日時間表,要用一些彩色的筆或者動漫圖畫的方式,讓孩子覺得做這件事情興趣盎然。

接下來,就要幫助孩子一起,來執行他自己制定的時間表,如果有些事情沒有做到,要讓他意識到,需要承受一定的後果。比如,說好今天要十點出門去超市,但是因為孩子磨蹭,晚了20分鐘,那麼本來是可以在超市自由挑選一樣零食的“權利”今天就不能兌現了,父母的態度要堅決而溫和,不隨意改變規定。

等孩子上學了,放學回家後可以讓寶貝先吃點水果點心,休息一下,然後和孩子一起預估一下做作業大概需要多長時間,然後把每項作業都分配好時間。

接下來,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是要先玩一會,還是先做作業。如果孩子做了決定要先玩,那就商量好玩的時間,可以用一個定時器或者沙漏之類的工具,幫助孩子來控制時間。

玩的時間到了之後,提醒孩子要做作業了,孩子如果要繼續玩,就要提醒他,要承擔作業完不成或者晚睡的風險,點到為止,讓孩子自己來判斷。

另外在孩子做作業的時候,如果發生了拖延的狀況,家長需要了解一下,是否在做作業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如果家長能夠幫助解決這個困難,那麼畏難情緒也就不會再有了。

對於一年級的孩子來說,可以讓他在每做30分鐘的作業之後,休息五分鐘,不要讓他大段的時間做作業,或者大段的時間玩耍。


壹父母

我有個託管中心,每天放學後都有孩子來寫作業,我發現孩子越是能夠自覺寫作業的孩子,玩耍的時間越多,自由安排的時間越充裕!
當然有人建議你一年級可以適當放鬆一下,先玩一會再寫作業沒什麼,事實上也有很多孩子是這樣的,先玩再寫,也沒有什麼影響。

但是我還是建議,現寫完作業再來玩會是更好的選擇!

心理學指出,人是有規避問題和逃避痛苦的趨向,“先寫後玩”還是“先玩後寫”這個問題上會很好的反映一個孩子面對困難和挑戰的心態。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樣理解,今天的孩子不願先寫作業,寧可一拖再拖……一旦這樣的習慣沒有得到及時的糾正,明天他就很有可能會不願就業,寧可啃老再啃老,明天他就很有可能會對工作不負責任、對問題一拖再拖。

所以,我們其實都很清楚,無論“先寫後玩”還是“先玩後寫”作業都是必須完成的,它絕不會憑空消失。

以下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支持玩,但是孩子不自覺,這就要命了!

如何合理安排孩子的作業時間呢?

孩子還是一年級,其實作業量也不會太多,只要合理安排,既能幫助孩子培養習慣,又能完成作業,還能自由玩耍一下,真是一舉多得!


以上表格,就是實現這一舉多得的保證!

所以,我支持先寫完作業再去玩!


愛閱童學營徐老師

我家大寶讀一年級,每天放學回來都要寫作業,不少家長覺得孩子回家立馬寫作業,把作業寫完,家長就了卻了一樁心事,要不明天老師又得在群裡點名了,所以,通常會著急,孩子一放學,就要求孩子立馬寫作業。

但孩子的狀態是什麼呢?剛從學校“放風”出來,又被父母管著,心裡往往很不爽,不願意立馬寫作業,我家孩子就是如此。所以,每次孩子放學到家,我都會讓他休息十分鐘到二十分鐘,吃點水果,講講學校裡的事情,或者和弟弟玩一會兒,但我不會讓他去外面玩,不然很難叫出來,即便是回來了,心也在外面,很難安心地寫作業。

給孩子一個緩衝的時間後,再讓他開始寫作業,他的情緒就好多了,寫作業之前,我會要求他準備好鉛筆、橡皮等學習用具,喝水、上廁所這些事情也要做好,不要等到寫作業,一會兒這事一會兒那事,毛毛躁躁的,靜不下心來。


沛澤媽讀心理

適當的放鬆還是有必要的,孩子經過一天的緊張學習,大腦是處於繃緊狀態的,放學回來後適當的休息,玩玩可以放鬆孩子的大腦。對於後面的做作業也是很有幫助的。就像一臺機器一樣,持續的運轉會造成持續高溫,從而對機器的使用壽命造成影響。大腦意是如此。

但是適當玩不等於徹底的玩。先要孩子明確後面還有作業要做,一臺完全停止的機器到正常運轉比一臺慢速運轉到正常運轉,不管所花費的時間和功率都要更長更大。

不要玩過於興奮的遊戲,或者做運動量大的運動。過於興奮孩子就難於平靜心理,過於運動量大,孩子就會產生疲勞。這都對於後面的作業完成造成直接影響。而且下午空氣中氧氣含量沒有早上高,本來就不適合激烈運動。

要控制時間。

出去玩要把握好時間,因為孩子畢竟還有作業要做。而且還要吃飯。不把控時間很容易造成孩子晚睡,這樣就會對孩子第二天的生活造成影響。一般以一個小時為好。晚上最晚不要超過十點睡覺。

那出去玩什麼:天氣好了可以帶孩子公園散散步,或者野地看下風景,放放風箏,逛下街,逛逛書店都可以。


愛習慣

這個問題,我們家有比較好的解決方案,目前我姐家小孩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先寫完了作業, 然後再玩。這個習慣的養成,主要得益於前期對他學習習慣的引導

我姐家的小孩剛上一年級,因為我是一名教師,所以小孩每天下課都是送家裡來做作業、補習,美其名不要浪費資源。剛上小學,很多新的東西、新的玩具、新的遊戲,每天剛回來,他都是很興奮。放下書包要麼先看電視、要麼出去踢球,等吃完飯、洗完澡,準備要做作業了,就有開始心不在焉了,玩完這、動動那,沒一會兒就想要睡覺,作業完成質量也比較差。發現這個情況,每天回來我開始跟他聊聊今天佈置了多少作業,你準備花多長時間做完,然後讓試試放學後直接做作業並約定如果他能堅持1個禮拜,我就給他買個玩具賽車,堅持了一個禮拜。之後,約定能堅持2個禮拜,我請他吃一頓牛排,他也堅持了,但是中間我也在一起鼓勵他,或者適當讓他看會電視放鬆下,陪著他一起堅持下來。再後來,他自己也覺得挺好的,每天回家做了作業,離飯點還有半個來小時(後來商量了飯點往後推了一些),他也會出去踢回球。晚上早早洗完澡,看看電視,玩玩玩具,睡覺前再讀一兩遍課文,就可以睡覺了,也比較輕鬆,他也能接受。這個習慣就這樣慢慢堅持了下來。

所以,建議一年級小朋友還是養成做完作業再玩的習慣。低年級作業還比較少,家長可以適度推遲下飯點,讓小朋友做了作業還能玩會,他們也比較可以接受。


媽咪愛寶貝YA

作為家長肯定希望孩子成績好,表現優秀,當然希望孩子把成績做完,但是我覺得,急不在一時的。

孩子放學的時候,他一天在學校也學校有一定的疲倦,不要讓孩子一回家就做作業,他會怕回家,一回家有壓力,但是作業還是要完成的。

首先,孩子回來的時候,家長應當陪孩子玩一會,多溝通多鼓勵,玩完就寫作業,養成好的習慣。孩子自然就會學習了。可能家長們對我舉這個例子不是很清楚,我舉個自身經歷吧。

我去年博士畢業,我進入某高校工作,由於時間多,又未婚,我哥就把他小孩放和我住,我帶著照顧,他是讀二年級,他以前也是特別愛玩,我哥想著我是老師幫忙教一下,我呢,又沒有教過小學的,我的學生都是本科生,都是大人,所以我壓根沒有方法教小孩子,但是我每天接小孩子回來後,我就陪他玩到六點過,我就帶他出去吃飯,吃飯回來我們會散散步,回來就是七點半的樣子,我就開始備課、寫論文忙我自己的事,更多的就是看書,他自己找不到玩的他就寫作業,我答應他,我們一起把作業寫完就可以玩了,以前特別調皮,在我這裡沒有手機,我手機裡也沒有遊戲,電腦我要用,他也找不到玩的,開始我哄他,後來都不用哄了,每天吃飯回來他就會自己去把作業拿出來寫作業,已經形成規律了,他不懂得地方他也會拿來問我。

[這是他最愛玩的遊戲]

我想告訴各位家長,孩子不是逼,更不是打和罵,更多的需要我們感染他,耳濡目染,他自己就會改變過來了。每個週末,我會帶我哥的小孩去公園玩,假期我也會帶他去近的旅遊景點,但是每天下午吃完飯,我們都有各自的作業,那就是各自看書寫作業。

在讀幼兒園的時候,他就喜歡玩遊戲,手機、平板、電腦他都會玩,原因是那時候我哥們都喜歡玩手機,一下班就是玩手機,而和我在一起我就只能看書。所以孩子做什麼,取決於家長怎麼帶。就像孩子說的,你都不看書,我憑啥要看書?孩子那麼小,你說大道理他聽不懂的。所以只有做榜樣,以身作則,他就會改變。



譚璟之


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開始了正式的學生生涯。既然是學生,就應該把學習放在第一位,放學回家第一件事,就應該是寫作業。作業寫完後,餘下的時間都可以去玩,而能玩多長時間,則取決於他做作業時間的長短。

至於為什麼這樣說,且聽我慢慢道來。

此時的孩子,剛剛踏入學校大門,一切新奇又陌生。他們就像一張純白的紙,等著去描摹著色。你給他撒上五顏六色,他就會花團錦簇,你給他隨意塗抹,他也就會隨性生長,總之,你怎麼描,他就會怎麼長。

有人說才一年級,有什麼關係,不必弄得那麼緊張。其實不然,恰恰這個時候,是孩子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養成的最佳時機,一旦錯過,有的是後悔藥吃。

而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的養成,無論是家長還是孩子,都會讓你受益無窮。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我就從中收穫了大大的驚喜。

相對而言,我從小就對女兒要求比較嚴格,從她上幼兒園就有意識的給她灌輸讀書的重要性,告訴她讀書是他自己的事情,跟大人無關。

所以從學前班開始,每次接她回家,小小的人第一件事就是拿書包寫作業,雷打不動。有時爺爺奶奶心痛,要她先洗手吃點東西,她不幹,總是一鼓作氣寫完作業,才幹別的。

天長日久,習慣養成,行為習慣又帶動學習習慣。使得女兒善於獨立思考,又有不服輸的心氣勁,也相對努力勤奮,加上好的習慣,學習上她一直都還不錯。最後以比較高的分上了某985高校,現在大三,已投入到考研的學習中了。

回過頭來看,女兒一路走來,有成績也有辛苦,但作為家長,我真的是省了不少心,除了女兒的生活起居,其他的好像還真沒有操多少心。

所以,我認為一年級是習慣養成最關鍵的時候,一定要耐心的加以引導,同時也要注重自主學習能力和學習專注力的培養。

我妹開了個開發右腦和培養記憶力和專注力的學校,來學校學習的孩子逐年增多,來這裡的孩子無一例外都是沒有好的學習習慣,上課不聽講,回家後不寫作業或拖拖拉拉完不成,看著那些家長一個個焦慮不安的面孔,我也為他們著急。

凡事防患於未然,不要等到出現了問題,才來病急投醫。

所以,孩子的好習慣要從小重視抓起來,習慣是隨著時間逐漸養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希望家長們都重視起來。


陌上有情天

我想起趙本山的一個小品:過年了,我們傢什麼年貨也沒買,就剩下一頭豬和一頭驢。你說我是先殺豬呢,還是先殺驢呢?在這裡範偉設了個語言陷阱,先殺哪個都不好使。

同樣在這個放學後是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這個問題上。我們選擇哪一種方式都是我們家長一廂情願。因為這作業是孩子的責任。所以我們家長在思考這個問題時,應該選擇尊重孩子,讓孩子作出選擇,而不是讓我們家長給予選擇。

我們家長只要給孩子制定一個規則,比如說讓孩子在九點之前做完作業,超過時間就不準做作業了。讓孩子自己決定做作業的時間,孩子可以選擇是放學後先做作業,還是玩一會兒再做作業。相信孩子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家長時刻提醒逼迫的孩子去執行任務。



神通奶爸

一年級雖然剛剛入學沒多久,但是卻是行為習慣養成的重要階段。初入小學,孩子學習習慣尚未形成,需要家長配合學校共同讓孩子擁有一個好的學習習慣。按時完成作業就是其中一項。

先玩還是先寫作業,首先要看玩的時間長短。

現在小學普遍放學很早(我所在地區一年級一般兩點半之前放學),如果只是玩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四點之前結束,那其實無可厚非。四點之後吃完飯再寫作業也不遲。如果你孩子的老師嚴格按照教育局規定執行作業量,那麼孩子語數作業應該不會超過一個小時。這樣七點之前應該就可以完成作業。

但是每個孩子做作業速度不一樣。而且一年級作業往往不是寫的作業而是閱讀或者動手的作業如親子閱讀,製作生字卡片,做手抄報等,大部分一年級孩子都無法在一個小時內完成語數作業。如果做作業拖拉,坐不住凳子,一會兒去廁所一會兒要吃東西一會兒發呆的,那麼做到八九點鐘也有可能。而兒童最好在八點半之前入睡,保證十個小時睡眠。所以如果孩子速度快,先玩一會兒再做作業沒關係,如果速度慢的就會造成很多問題。

一般情況下,我們建議孩子回家立即做作業。這樣做不僅僅是為了早點完成, 更重要讓孩子明白做事情要分清輕重緩急,要成良好學習習慣。進入小學成為一名小學生,學習應該放在第一位,在完成作業之後再玩也不遲。比如兩點半放學,做作業即使速度慢也應該會在五點之前完成了。吃完晚飯玩一會兒再睡覺正合適。

小學階段最重要的不是學習知識,而是學習如何去學習,即養成好的學習習慣。學習習慣一旦養成短時間很難改變。所以到底是先做做作業好還是先去玩好,其中利弊由家長自己權衡。

我是獅子座的貓兒,教書寫字唱歌,喜歡請關注。


獅子座的貓兒

對於教育這個問題來說,是每個家長需要研究去學習的。每個小孩的性格,習性都不一樣,所以對於他們成長的過程需要父母的教導,方能走向社會。

一年級的小朋友已經開始了真正的入學堂。需要學習獨立,然而學習第一位,玩耍第二位。這個時候的小孩都比較貪玩,對學習會出現懶惰、逃避現象。

一年級的小朋友學習端正態度是第一步。現在的小學生不比以前學生,反應能力快,所以家長教會的應該是小孩誠實。對於小孩學習成績方面管教小孩不能要求過高,先通過小孩在學校的學習家長可以瞭解自己家小孩的學習接受能力如何。如果接受能力快,可以告訴小孩做完作業就可以玩。如果學習能力慢的小孩,告訴小孩媽媽上班也是需要做作業,作業做完了才能下班回家。所以,耐心的教導很重要。

對於小孩回家是先寫作業還是玩,肯定是先寫作業。從小教小孩守規矩,做事要有規律,家長教的同時,自己也要做到。雖然這個年齡段有的小孩不會表達,為什麼你可以不做,我要做,小孩會有十萬個不解,十萬個為什麼。教育小孩,作為家長第一時間要樹立榜樣。這樣等小孩長大的過程中,家長就會少操很多心,嚴格的管教,適當的放鬆。不要太過於苛刻,要不然對小孩造成了心理疾病,家長過程中心理有陰影就不太好了。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