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皇帝為何不喜歡姚啟聖?

胡超


姚啟聖,何人也?看過《康熙王朝》的人,應該對他有所瞭解,但我還是先介紹一下姚啟聖。


姚啟聖,漢人,清康熙年間人士,對收復臺灣,有著非常重要的貢獻,曾任福建總督,為官期間剛正不阿,執法嚴明。


按道理一個如此做人,為官,應該得到康熙的賞識才對,那怎麼又說康熙帝不喜歡姚啟聖呢?


我個人覺得,之所以認為康熙帝不喜歡姚啟聖,最主要的原因是因為康熙帝曾經對姚啟聖說過一句話:朕在心裡已經殺了你一千次了,你雖然跪在我的面前,但是你的心卻沒有歸順我朝。

那姚啟聖為什麼會這樣呢?


根本原因是因為姚啟聖這人活的太清醒,看《康熙王朝》就知道,姚啟聖投入康熙的朝廷,並不是為財,也不是為官,他最後是因為順勢而為,沒辦法了,天下已經是大清的天下,已經是康熙的天下,已經是愛新覺羅家的天下,不順能怎麼辦呢?


可雖然歸順了,但由於姚啟聖活的太過清醒,他心裡清楚大清朝的種種弊端,深知滿人身上的陋習,於是,姚啟聖就進場上奏,直言指出這些陋習,一個漢人,在滿人的集團裡,多次指出滿人身上的陋習,並要求更改,這結果可想而知。即使康熙帝再大度,再會識人用人,也經不起姚啟聖的多次上奏。


但不管怎麼說,姚啟聖在收復臺灣上,還是功不可沒的,雖說明面上收復臺灣的是施琅,可若沒有姚啟聖在背後的出謀劃策,施琅在收復臺灣上,也未必會如此成功。

陶元藻言:迨臺灣之亂,衝鋒陷陣,雖施琅功,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應時以輸軍餉,重犒以收士心,俾琅用兵多寡,出師緩急,靡不如意者,皆少保(即姚啟聖)之力也。劉國軒敗,澎湖凱旋,琅於海道奏捷,七日而抵京師,少保遣飛騎由內地馳報,遲琅二日,琅已先封靖海侯矣!


施琅雖然出了大力氣,統兵攻打,與敵軍作戰。但是真正的功臣,還在於在背後出謀劃策,決勝千里之外的姚啟聖。後世之人,在說起康熙一朝收復臺灣之時,想起的只有施琅,而忽略了姚啟聖,其實是非常不公正的一件事情。


謝謝大家,我是酒翁,希望我的回答你會喜歡。若喜歡,可關注我,謝謝~~


寒舍閱獨

我對姚啟聖的認識完全是在電視劇《康熙王朝》中對他的描寫。康熙皇帝眾所周知,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明君,被稱為 聖君,名為守承,實為開創。他明智的地方不光是有遠見,更在於識人。無論是伍次友、周培公、魏東亭、姚啟聖等等等等。都是公在千秋的功臣。正是有了這些功臣,成就了無數的大事。是康熙識人之功。

然而這些人都有個共同點,都是漢人,雖然才能顯著,然而出身低微,在當時滿清類似於種族歧視的環境下,是很難有所作為的。

從電視劇中看,康熙不喜歡姚啟聖的原因,大概有這幾點:

1. 姚啟聖是漢人,出身低微。導致朝中大臣對他看不起,不願意把兵權政權交給他,然而對此康熙是無可奈何的,如果高官厚祿的封賞,勢必引起朝中大臣不滿。所以,在平定臺灣之後,貶之他方,也算是頤養天年,最後善終了。這是康熙能為他做的最後的事。否則日後在朝中勢必收到滿人排擠,最後身敗名裂而康熙也救不了他。

2.姚啟聖性格怪癖,不願受世俗左右,為官剛正不阿,嫉惡如仇。這樣的性格導致他官場不順,處處得罪人。然而千里馬需要有伯樂來識,康熙並不是不識人,恰恰康熙就是那個伯樂。康熙度量並不是狹小而不中用他,而恰恰是利用了他性格怪癖,給自己臺階下,一開始讓他受受折磨,讓那些種族歧視的大臣沒有話說,當真正用他的時候,就像脫韁的野馬。一舉兩得,此為康熙獨到的用人之術。

綜上所述,可以發現這些功臣裡,相似點很多,但是最終得善終的只姚啟聖一個,即是康熙用人之能,利用姚啟聖的性格,也算是姚啟聖獨特的人格魅力,拯救了自己。同時充斥著世俗的無奈,康熙在這些夾縫中成就了這些大業,實在了不起。

以上是我對《康熙王朝》電視劇的理解,如果與史實不符還往諒解!歡迎大家評論!謝謝


change79479352

姚啟聖在臺灣問題上立了大功,隨後被彈劾。

彈劾他的左都御史徐元文,是康熙身邊的重臣,很得聖心恩寵,以正直廉潔著稱。

徐元文指責他主要罪過:

一、挪用公款十二萬兩銀子。

二、出身貧困卻揮金如土,剋扣軍餉、盤剝民膏。

三、私生活奢侈,拆毀民居建築園亭水閣,傭人上千人。年近花甲強娶民女。

姚啟聖上書申辯後,康熙沒有追究此事,授他世襲騎都尉,加一雲騎尉。

攻取臺灣前,姚啟聖就已病逝,享年六十歲。

徐元文彈劾姚啟聖,可能是受康熙帝安排,譴責他養兵怠戰、擁兵自重!


歷史軒

很簡單,歷代君王喜歡奴才,不喜歡人才。奴才是馴服的馬,雖無千里之能,但聽話好用。人才騏驥,雖有幹裡之力,但喜歡尥蹶子。姚啟聖可謂一個難得的人才,為康熙朝立汗馬功勞,平定"三藩",收復臺灣,都有姚的功勞。但姚是個漢族知識分子,儒家的傳統思想貫穿他的價值觀,他決不順應封建帝王的喜好,敢提出批評,骨頭很硬。雖然有大功,皇帝正好拿拿你的輪,所以把姚下了大獄,姚結局很慘。滿清皇帝喜歡的是奴才,漢人連當奴才的份也夠不著。


別當真58

康熙皇帝說過最恨姚啟聖這種人,在心裡已把他殺一千次了。即使對鄭經和噶爾丹,康熙也沒有如此深仇大恨。為什麼呢?因為未從內心歸順朝廷的姚啟聖,代表的是一種知識者的清醒,是一種對滿族皇權的輕篾和對官場陋習的厭惡。這種“從道不從君”的清介之氣,對於專制統治者來說是很不舒服的。而如姚啟聖之巧舌如簧,冷嘲熱諷,擅議朝政,在康熙看來便是妖言惑眾,有動搖朝綱之害,他怎能不覺著如芒在背?

總結一下,就是姚啟聖有大功但無大過,康熙皇帝作為一代聖君雖然不喜歡這種人但是沒有理由去殺人家。但是從康熙內心來說,他是極其討厭姚啟聖的人品,但又犯不上殺死姚啟聖。


全球華人第一神探

從根本來說 姚是漢人


三秦強哥

在康熙心中,忠誠,或者說順從大於能力!姚啟聖能力大於順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