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蝦界最大的謊言:對蝦發病後需要停料!

前言:

今天與某養殖戶的交流當中,發現一個很有趣的問題:這個對蝦養殖戶的蝦出現問題了,請我如何幫他解決問題。

我就請問他都採取了什麼樣的措施?他跟我說:根據某位磚家的建議,停料、使用了XX藥物。

我接著問該養殖戶:請問您對蝦發病後停料,您這樣做!具體意義在哪?對對蝦有什麼幫助嗎?

養殖戶:我不知道呀,這事我得聽磚家的。

我挺為這位養殖戶擔心的!您都不知道對蝦出現問題在哪?一味的選擇相信磚家學者,可曾想養殖對蝦是一件系統工程!每一款藥物在不同的池塘內,效果是不盡相同的。胡亂的旁聽照搬,只能破壞水環境,給我們的對蝦帶來更加嚴重的傷害!

看看網友怎麼說?

網友一:

停一餐觀察看看:救不了的都餓死了沒?我們對面蝦塘,人家就是這樣做的。

網友二:

直接停料省錢!蝦鬧病都是傳染的,喂料也是白搭。最好使用大換水的方式,把病蝦弄死,剩下的都是精英部隊!

網友三:

我自己蝦塘前幾天也出現過問題,我的操作是:停料後,採取解毒、調水等措施。待七、八天對蝦恢復正常後,我在採取發病之前相同的投餵飼料的數量。

停料的後果:

很多資料,大多數的磚家都是建議:對蝦發病後都是建議停止投餵飼料的!我不知道您的建議根據是什麼?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建議!

停料的後果1:如果對蝦發病,我們如果選擇停料!那麼正常的對蝦肝臟會受到飢餓壓迫!造成對蝦體質變弱,更容易被髮病蝦的細菌感染!

养虾界最大的谎言:对虾发病后需要停料!

停料的後果2:如果對蝦發病,我們如果選擇停料!那麼正常的對蝦會餓不擇食,攝食帶有病菌的死蝦,造成病菌源交叉感染,對蝦會發生更大面積的死亡!給我們帶來更大的傷害!

养虾界最大的谎言:对虾发病后需要停料!

停料後最大的謊言:

可能很多養殖戶都有發現:對蝦發病,採取停料後發現!出現短鬚、紅腿等情況的對蝦減少了,好像病情得到控制了!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的人認準了,停料是延緩、控制對蝦發病的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

养虾界最大的谎言:对虾发病后需要停料!

停料後,對蝦發病症狀為何減少的分析:

1、停料後,一些本來處於體質較弱的對蝦,加上攝食不到食物補充營養,最後都死了。

2、對蝦由於飢餓,攝食的病源體(死蝦)太多,造成大面的感染、死亡。

养虾界最大的谎言:对虾发病后需要停料!

該死的蝦都死了差不多了,剩下的蝦大多都是正常的對蝦,造成一個假象:對蝦的病情得到控制了,其實您這樣的處理!病情是得到一定的控制了,但是池塘的蝦也所剩無幾了。

建議:

那麼有朋友會問了:對蝦發病後,我採取正常的投餵飼料的量,這樣可行嗎?

我覺的這樣也不行!因為對蝦發病後,有一些發病的對蝦肯定不能攝食飼料的!那麼過多的殘餌,將會加重池塘負擔!

而且飼料當中N、P等元素有可能被有害藻利用,進行快速繁殖,影響池塘生態環境的平衡。

怎麼辦才是解決之道?

對蝦發病我們該考慮的是兩個問題:

第一個:分析根源,治好病蝦!比如:對蝦白便,我們都知道單一的處理白便的方法效果不是很明顯,我們可以採取調水、底改配合內服調理的的辦法,綜合治理對蝦白便。

第二個:保住正常的對蝦!在對蝦發病後,能保住正常的對蝦!也是我們對抗病害的一種正確且必須學會的一門技巧!

就發病後該怎麼投餵飼料:減料!合理的減料!我們根據:池塘對蝦發病前對蝦數量→減去→病蝦數量(可以根據病情來判斷)→得出目前正常對蝦的數量,從而判斷出投餵量具體為多少!

結語:

飼料管理確實是我們養殖對蝦過程中一門必修的課程!希望大家都認識到其中的誤區:對蝦發病後不能按照正常投餵飼料、也不能停料。要合理減料,才是包住正常對蝦的行之有效的辦法·!

南美白對蝦養殖管理過程中,通過對料臺的實時觀測,檢查對蝦的生長狀況,並及時發現對蝦生長的問題和飼料投餵的足夠與否。

通過料臺觀察能及時做出管理上的調整和處理,做到合理投餵,可以避免投餌的盲目性,使對蝦即吃好吃飽,又不浪費餌料。

1、料臺的擺放

為了能更準確的瞭解料臺信息,及時準確的調整投餌量,料臺的擺放就顯得尤為重要。具體要求如下:

(1)按蝦池大小(畝)4畝以下池塘放2個料臺,4~10畝放3~4個。

(2)料臺不要靠近增氧機,不要放在水流急的地方,也不能太靠邊,離池埂3~4米,放在蝦塘中適合的位置。對蝦不同規格時放料臺的餌料與總投入量的百分比,投料後看料臺的時間如表。

2、料臺的功能

通過觀察料臺是否有剩料;蝦的腸胃是否飽滿,蝦糞便的長短等可以初步瞭解蝦的健康和生長狀況,蝦的吃料情況,調整投餌量,從而有效的降低料肉比和提高ADG(平均日增重),降低養蝦成本。

3、看料臺的技巧

(1)檢查料臺裡蝦的數量和剩餘餌料量,剩餘餌料顆粒是否完好。如果料臺裡料剩餘較多,則說明飼料的投餵量過多,這時候應該酌情減少投料量。同時拋網看蝦,檢測水質;

如果料有剩餘但較少,投料量不變,注意觀察蝦腸道,檢測水質;料沒有剩餘,則需少量加料。

(2)觀察蝦的糞便。若是長的灰黃色糞便,說明投料量是適宜的;若是短的黑褐色糞便,說明投料量不足;

如果蝦的糞便呈現出不是飼料的淡黃色,則說明它沒有吃料,可能是因為塘底過髒,泥皮過多。此外還要看蝦有沒有拖便,一般拖便太長說明料夠,但消化不太好。

(3)料臺裡面的對蝦數量和活力。看料臺裡的蝦活力好不好,有沒有出現抽筋或脫殼不遂等現象。

(4)蝦胃及腸道是否充滿餌料,體色及外觀是否正常。看蝦的胃,如果胃飽滿,蠕動有力,說明蝦吃料合適;看蝦的腸道,如果飽滿且為灰黃色,說明吃料不錯,若為灰褐色,則料不夠,沒有吃飽。

如果蝦的腸道飽滿。並且呈現出飼料的顏色而不是其他顏色,則說明蝦吃料正常,同時也可以說明池底水質不髒。

通過以上跟蹤檢查,便可大概知道池塘內蝦的攝食狀況、健康狀況及底質現狀、餌料質量等,可據此及時調整餌料投餵和每次所佔的比例。將每天觀測到的情況作記錄,便於及時發現、分析與解決問題。

4、日投料量的確定

合理的投料不但有利於對蝦的生長,還可以縮短養殖時間,而且能降低後期耗底的風險,養殖成本降低了,提高了養殖利潤。所以,在整個對蝦養殖管理中,如何確定投料量,就顯得尤為燻要。

值得注意的是,有時料臺餌料被吃光,並不代表池底餌料也已吃完,許多蝦專吃料臺內的餌料,如果只看料臺內的情況,會造成誤判。

所以在生產過程中要做到投餌的準確性,必須掌握蝦塘內對蝦的數量,大小,生長情況;掌握對蝦健康狀況,蛻殼情況;掌握水質環境狀況(氨氮、亞硝酸鹽、溶氧、pH值、鹽度等)與用藥情況;掌握天氣變化情況;掌握料臺的觀測方法等。

總之,養殖過程中要把看料臺,看蝦,看天氣,看水溫,看水質等結合起來綜合分析,才能確定投料量。因為以上所有的因素都是相互影響,共同作用的,所以在實際養殖生產中要相互結合,才能創造理想的養殖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