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遺址”是其主題,“公園”是其形態,是指以重要考古遺址及其背景環境為主體,具有科研、教育、遊憩等功能,在考古遺址保護和展示方面具有全國性示範意義的特定公共空間。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2017年12月2日,濟南市章丘區城子崖被列入第三批國家考古遺址公園,作為山東唯一一處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城子崖向世人呈現出深厚的文化內涵。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城子崖遺址是以龍山文化為主,兼有嶽石文化和東周遺存的城址,為龍山文化的代表性遺址和命名地,在學術界享有“考古聖地”的美譽,也是章丘乃至濟南對外宣傳豐厚歷史文化底蘊的金色名片。2013年9月,投資1800萬元改造提升後的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更名為龍山文化博物館,並免費向社會開放。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龍山博物館共分為5個部分,從博物館正門穿越“時光隧道”到達序廳,依次看到龍山破曉西河、小荊山遺址、文明之星城子崖遺址與龍山文化、考古聖地城子崖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濟南尋根東平陵城及結束語展廳等5個部分,內部展陳時間跨度約6000餘年,龍山文化按時間順序一覽無餘。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任何博物館都有自己的鎮館之寶,龍山文化博物館也不例外,下面就帶你領略國寶魅力。

鎮館之寶——石磨盤、棒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該石磨盤是八千多年前的糧食(穀物)加工工具,用整塊的砂岩石磨製而成的。石磨盤長86釐米、寬43釐米、棒長52釐米、直徑6釐米。磨盤為履底形,正面坦平。磨棒近圓柱體,中間略細,兩端略粗,蓋碾磨日久所致。經國內很多文物考古專家學者的鑑定,這是我國迄今發現的西河(後李)文化時期最大的,也是最完整的石磨盤和石磨棒,可稱得上龍山文化博物館的“鎮館之寶”。

龍山香薰爐——燻爐的歷史向前推了1500年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通體光滑,腹部有兩條線狀弦紋,緊靠下弦紋凸起一圈線狀弦紋,斷面作半圓形,最為獨特的是其肩部平行分佈一圈小孔。龍山文化香薰爐的發現,將燻爐的歷史向前推了1500年,這具有重要意義。香薰同碗瓢等普通生活之具,有著本質的不同,它反映了先民的精神生活,顯示了先民的生活質量和審美情趣。

紅陶鬹——展現遠古先人的精神情趣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陶鬹產生於海岱地區大汶口文化早期,為史前東夷人所創造,該物件的出土展現出距今約4600年的龍山文化與大汶口文化是一脈相承的。陶鬹在龍山文化中是很典型的器物,造型上,由三個袋足、細長頸、鳥喙一樣的流以及旁側的半環形把手組成,十分精巧,展現出先人對鳥圖騰的遠古崇拜,這是種對自然的敬畏也是先民們的精神情趣。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用途上,由於陶鬹是由三個袋足撐住器身,便於加熱,所以在當時人們日常生活裡,陶鬹屬於炊煮器。而在龍山文化晚期,人們將形制優美的白陶鬹作為酒禮器,隨葬在一些大墓中,此時的陶鬹功能便是禮器。由於其鳥類造型,在祭祀時其也會被用為祭器。

蛋殼黑陶——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蛋殼陶是山東龍山文化特有的標誌性陶器,也是我國乃至世界製陶藝術的巔峰之作。蛋殼黑陶杯“黑如漆,亮如鏡,薄如紙,硬如瓷。”被考古界譽為“四千年前地球文明最精緻之製作”。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龍山文化的蛋殼陶不以色彩、紋飾為重,乃以造型和工藝見長,風格簡潔爽利,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一種反映。蛋殼陶技藝最精湛之處在於其最薄處僅為0.2~0.3毫米,但質地卻極為細膩堅硬,就是今天仿製,也極為困難。

  除了上述物品外,博物館內還展示了許多遠古先人們的日常生活器具,通過這些器具為遊客描繪出一幅生動的史前生活畫面。這些器具的出土,意味著人類生活即將告別原始的矇昧,逐漸掀開文明的曙光。

摶土作器--中國東部地區最早的陶器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西河文化陶器以夾沙紅褐陶為主,陶器器壁較薄,火候較低,燒製溫度不均,陶質較鬆軟。器形均為手製,以泥片貼塑和泥條盤築成形為主,較大的器物則為器底、器身分制,最後對接,器形多反折成疊沿。這些器物基本上承擔了炊煮、貯存、汲水、餐飲等功能。總體來說西河文化的陶器無論是在器型上還是在製作工藝上都還有非常大的原始性,但是,卻是在不斷的進步與發展中,為陶器史上的顛峰——為龍山時代的到來奠定了基礎。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西河文化小荊山遺址中出土的陶豬,是當時人們審美觀念的完美體現。2010年中國史學家在荷蘭阿姆斯特丹申辦第22屆國際歷史科學大會時,就展示了這件陶豬,該陶豬長吻,似野豬狀。這此可能與當時人們的圖騰崇拜、宗教信仰有關,也可認為野豬便於捕獲和圈養,豬肉已成為當時的主要肉食來源,章丘出土陶豬的展示為大會的成功申辦做出了貢獻。

蒸鍋美食三件套——祖先的生活之趣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甗(yan上聲),類似現在蒸鍋。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陶篦子”,大概就相當於今天鍋內蒸饅頭用的篦子。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陶蓋子,頂上還有散氣口。

  中國古人對美食的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推進文明的發展,正如上面蒸鍋三件套的出土,不僅體現祖先獨特的智慧,同時還具有更深的文化意義,展現蒸食是人類利用蒸汽能的最早實踐。

  三件套中,甗、蓋和箅子是配套使用。甗的下部放水,中間收腰的部分放箅子,上方有蓋,蒸出來的美食就這麼簡單。

陶撲滿——祖先們的存錢罐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撲滿,為我國傳統的儲錢盛具,類似於現代人使用的儲蓄罐。由於中國古代有二千多年時間通行的是方孔圓錢,因此先民們為儲存之便,用陶作罐形或匣形的器具,頂端開一條能放進銅錢的狹口,有零散銅錢即投入其中。有的撲滿也會在腹部開一小眼,供插繫繩子用,懸吊於樑上。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頂部有往裡投錢幣的兩條豎空,像極了今天的存錢罐。

  裝錢只有入口,沒有出口,錢裝滿後,則將其敲碎取之。“滿則撲之”,故名“撲滿”。

黑陶杯——現代生活的既視感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龍山文化時期,古人的日常器具展現出他們的智慧,其中,出土的陶杯式樣繁多,和今天使用的杯子無二。你能想象到,幾千年前的古人正拿著杯把在喝水嗎?有不少人表示,好想拿它大杯飲啤酒。

陶器蓋——簡約的黑陶器物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黑陶四系器蓋,是保持較為完整的容器的蓋子。器蓋頂、腹、底飾有雙炫紋,簡約精緻,是黑陶藝術的一個體現。器蓋上方有掛扣,可用來懸掛。

陶甕——儲備器具

章丘這個國家級公園掛牌5個月啦!噓~告訴你裡面都藏著啥~

 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黑陶菱形乳丁紋雙系甕,是用於盛放糧食或水的器物。陶甕紋飾為菱形乳釘紋,簡潔利落的風格,靈活規整的線條紋飾,流暢而空靈,賦予了黑陶甕以生命的氣息,再現了那個時代高超的技藝水平。

除了上述器具外,博物館中還包括生活飲食類的陶碗、陶釜、陶鼎等221件,生產工具類的石鏟、石斧、石鉞等17件,以及其他一些器具,通過這些物品,為遊客還原出當時那段輝煌的歷史。

  在新館佈置中最為引人注意的當數館中的多處多媒體展示平臺,通過這種新的手段,對歷次的考古發掘過程進行了圖像展示。拐角處的三塊大型投影儀,以動畫的形式循環播放著對城子崖古城和龍山文化的介紹,國內首創的玻璃通天櫃的陳列方式在開闊的空間中將當時的生活用品進行了展示。

遺址公園二期工程已經啟動 未來遊客還可以體驗考古的魅力

  據悉,城子崖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劃總面積約132萬平方米,根據規劃範圍內的地理地貌及功能要求,規劃8個不同的功能區劃,具體包括遺址展示區(遺址外環)、管理服務區(城子崖博物館北側)、博物館展示區(原城子崖遺址博物館所在區域)、濱河遺址風貌區(遺址西側)、陶藝展示區(遺址東側)、考古體驗區(遺址西北)、農耕區(遺址南側)、預留區(遺址本體周圍約10米範圍)。遺址公園投資總估算約為4.68億元,規劃建設期限為2013年至2025年。

  目前,城子崖遺址公園還在建設中,其中城牆遺蹟的保護工作正如火如荼的開展,據龍山博物館館長田繼寶介紹,下一步將加快公園建設進程,並適時展開考古體驗中心、陶藝展示區、濱河風貌區的規劃及方案編制工作,爭取早日實現開工建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