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5.12"汶川地震10周年|雪域藏乡换新颜

5月,冰雪融化,万物复苏,草木生长,雅安市宝兴县硗碛藏族乡迎来了一年中最美的季节。

纪念

阳光刺破云层,照射在夹金山上,积雪化作溪水在山间流淌。山林间、草甸上,成群的牦牛、绵羊、香猪啃着青草,画面和谐而诱人。

硗碛,藏语寓意:安静而富裕的地方。2008年5月12日,汶川特大地震打乱了雪域藏乡人的生活,历经山崩地裂,美丽富饶的神仙向往之地布满伤痕,453户同胞无家可归。

重建。470万广安人民带着深情厚谊,对口援建硗碛藏族乡。一个个改变当地面貌的项目落地生根,一份份情谊源源不断涌向硗碛,情同手足,友谊长存。

如今,10年过去了,灾难带给人们的伤痛,被化作前进的动力。夹金山下的硗碛藏族乡浴火重生,以全新面貌示人。藏乡同胞住上了好房子,过上了好日子。藏乡旅游已成为该乡一张对外名片,昔日的农牧民,转型成了藏家乐老板。

10年之后,幸福的歌谣在雪山下唱响,美丽的格桑花在神木垒绽放,雪域藏乡的新生活令人向往。

从锅庄房搬到小洋楼,环境优美、配套齐全、交通便利、致富有路——这样的房子有温度

纪念

40岁的卡先乓掰着手指,回顾过去的日子:种了15年土豆、开了9年藏家乐、还有中间那一年……

来到卡先乓家,是5月6日早上9点半,此时,卡先乓一家刚刚起床做早饭。

卡先乓的家在硗碛藏族乡夹拉村仁朵藏寨,位于省道210线旁。这是一个“5.12”汶川特大地震后的集中安置点,现有房屋48幢,由广安援建,按照旅游集中点标准高标准打造。

“快进来坐哦!欢迎欢迎!”见有客人上门,卡先乓连忙出门迎接,并招呼正在煮面条的妻子王芳也出来和客人打招呼。

卡先乓家的客厅,和城里人的客厅布局无异。沙发、茶几、电视机分布在偌大的客厅中间,天花板绘着藏族特色花纹。

时间回到2008年5月12日之前,卡先乓一家居住在夹拉村张嘎组的山上,海拔2010米,房屋为当地典型的“锅庄房”,石木结构,一层为山上石块砌成,用作养殖牛羊;二楼为木头建造,用于人居住,客厅中间有火炉,取暖和做饭之用。

世代生活在张嘎组,卡先乓一家靠着7亩地维持生计。在地里种上土豆和玉米,养猪、放牛,30岁之前,卡先乓都过着这样的生活。

张嘎组距离省道210线的直线距离不过3公里,但在川西地貌情况下,这3公里,足以让人们绕行一倍以上的路程,步行需要一个小时。

在当时的情况下,卡先乓如果需要到70公里外的宝兴县城购买生产生活物资,得背上几十斤换钱的猪肉,步行近两小时到省道边,等待每天上午从乡镇开往县城唯一的一班车。到县城将猪肉卖掉后,买上所需要的东西,再乘坐下午唯一的返程班车回家。

如果猪肉卖得不顺利,可能会错过最后一班车,这是卡先乓最害怕出现的状况,一旦在县城留宿,就意味着有一笔食宿花销,他并不舍得。“养一头猪要一年多时间,一头猪才卖几百元,哪舍得花钱住宾馆。”

养猪、养牛、种土豆、种玉米,这样的生活,在2008年5月12日画上了句号。

“5.12”汶川特大地震摇塌了卡先乓引以为傲的300多平方米的锅庄房,一家人生计来源的7亩土地多数被毁。家没了、地毁了,卡先乓一家五口站在被毁掉的家园前,失声痛哭。

地震后的一个月,卡先乓收到了一个让他振奋的消息:千里之外的广安,要为他们村的40多户受灾群众修建新家,而且新家将是藏家特色的小洋楼,为他们发展旅游、开藏家乐奠定基础。

住在救灾帐篷里的卡先乓,每天都往施工现场跑,对于一个失去家园的人来说,无时无刻不盼着早日住进安全放心的新房子。

在焦急的盼望中度过一年,2009年8月,卡先乓一家五口搬进了仁朵藏寨一幢四层楼的新房。卡先乓记得,搬房子那天,有广安的领导到现场看望慰问,在场的藏族同胞都感动得哭了,他从帐篷里端出一盆烤土豆,送给广安的朋友,大家吃得眼泪汪汪的,这些眼泪是激动的泪水,也是幸福的泪水。

新房、新生活、新的开始……仁朵藏寨和当时设计图纸上一模一样,48幢房屋就像一朵朵金花绽放在省道210线旁的平地上,寨子里,鲜花、绿树、广场、卫生室、体育设施一应俱全,屋内电视机、洗衣机、天然气灶、热水器应有尽有。

“完全不敢想象,我们能住上这么好的房子。”卡先乓的父亲,在锅庄房里住了50多年,搬进新家那一天,他光着脚在地板上来回走了许久。卡先乓说,这样的房子有温度,一种让人感动和幸福的温度,恒久不变。

这样有温度的房子,广安在硗碛藏族乡援建了453幢。

2公里盘山水泥路,村民出行走大道,农牧产品搭便车——感谢这条“广安路”

纪念

沿着省道210线继续上山,河道被一处大坝阻断,大坝里“关着”硗碛湖。跷碛湖里,倒映着夹金山,硗碛藏族乡嘎日村深处夹金山中。

进入嘎日村不是易事,从硗碛湖大坝出发,环湖路上一路坑坑洼洼,因为地质沉降,原本修好的柏油路多处发生塌陷,修修补补是常事。

驶过环湖路,到达嘎日村脚下,再盘旋而上2公里,方能到达村委会。5月6日下午,村里正在召开村民大会,商量村里土地重新分配的问题。

肯乓大哥说,他跟蒙哥达说了,这是来自广安的客人,在嘎日村,广安来的客人可是贵客。

“你现在走的这条水泥路,就是广安修的。”肯乓大哥道出一定要步行的原因,这条路修好十年了,路面依旧完好,是嘎日组100余村民出行的必经之路,村民平时没事的时候,都喜欢在这条水泥路上走一走。

肯乓大哥回忆,地震发生后,广安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前往嘎日村看望慰问,当了解到嘎日组没有公路时,立即安排10万元专项资金,打通了这条2公里多的盘山路。

路通了,解决的不仅仅是出行难题,还有这100多位老乡的致富门路。

和其他村子一样,嘎日村也是以种养殖为主,种土豆、种玉米、喂猪、养牛羊、上山采药,村民世代过着如此一成不变的生活。

勤劳的村民,靠着双手,家家户户种土地10亩以上,户均养殖牲畜50头以上。显然,这些产出的东西吃不完,得卖出去,换些钱,修房建屋置家业。

然而,要将富余的农牧产品卖出去,对于大山深处的藏族同胞来说,没有公路,没有车,只能肩挑背磨,将这些东西送到能“搭车”的地方,艰难可想而知。

肯乓的岳父能尖乓记得,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场大雪持续了两个月,大雪围村,牲畜没有食物,冻死了不少。而在山下有公路的地方,农户将牲畜装上车,有的卖了,有的送到没有大雪的海拔较低处,因而躲过一劫。

“如果我们这里也有一条公路,就能把牲畜送出去。”能尖乓说,这一条路,嘎日组的村民盼了好多年,最后广安援建修通了。

路通了后,肯乓大哥盖了三间新房,这三间房是为正在成都读中专的儿子结婚准备的新房。

村民扩大了土豆种植面积,因为有了公路,土豆不限于喂猪,还可以卖到县城、卖到雅安去,每斤1元,比喂猪划算多了。仅在去年,肯乓家卖土豆收入8000元,加上卖牦牛、卖香猪,一年下来共计收入5万多元。

肯乓看着存折上的数字,脸上乐开了花。“感谢这条‘广安路’,不然哪有机会挣这些钱。”说到这里,肯乓在家门口的水泥路停留了许久。

治病报销比例高,年逾花甲领保险,村小也有营养餐——医疗教育有保障

纪念

肯乓大哥一直患有膝关节积水,每逢阴天或下雨,疼得无法走路,更别说干农活。嘎日村村卫生室医生杨朝珍一直关注着肯乓的病情,每隔半个月便会上门进行一次免费检查。

医疗有了保障,养老体系也在不断健全。69岁的能尖乓,在9年前已经开始领取农村养老保险,每个月75元。“75元看似不算多,对于种地的老百姓来说,已经不错了。”能尖乓很开心,谈话间多次说到,现在国家政策好,老百姓得到的实惠多,生活质量越来越高。

嘎日村隔湖相望的勒乐村集中安置点,每周一到周五,村上的教学点都会传来朗朗读书声,这里是村上最热闹的地方,也是托起全村希望的地方。

硗碛藏族乡中心小学校长杨康军,站在勒乐村教学点,感慨颇深。“以前的学校在对面的山上,那里被地震摧毁了。”顺着杨康军手指的方向看过去,隐约可以看见灌木丛中坍塌的建筑。

“现在这个学校是广安援建的,地震后,孩子们在板房里读了一年书,感谢广安让孩子有了这么好的学习环境。”杨康军现在所处的勒乐村教学点,篮球场、乒乓球场、学生食堂等设施齐全。

以前的村小没有食堂,学生中午要不就回家吃饭,要不就早上用保温桶带饭到学校。杨康军说,如果没有学生食堂,离校最远的学生,要步行一小时回家吃午饭。基层教学点建起食堂后,村里的学生就和城里学校的孩子一样,能够吃上营养午餐了。

教育条件的改善,让孩子们接受到了更好的教育,也托起了更多孩子走出大山的希望。

夹拉村姑娘噶西卓玛从小喜欢唱歌,老师们都说她的歌声像山里的鸟儿一样清脆。为了让噶西卓玛的歌声能够翻过夹金山,飘向更远的地方,上初中的时候,学校的音乐教师对她进行一对一的辅导。

如今,噶西卓玛在宝兴县读高二,她将自己的歌声传出了硗碛藏族乡,登上了学校和县里文艺晚会的舞台。她打算报考艺术类的大学,让更多的人听到“硗碛之声”。

藏曼对于女儿卓玛的梦想表示充分的支持,她希望女儿能够登上成都或北京的大舞台唱歌,尽管她对成都的了解,仅限于省道210线上一个路牌上的“成都”二字,那是去往成都的方向。

在藏曼看来,读书学习,是女儿唯一的出路,她和丈夫种土豆、养猪、挖草药,也一定要将女儿送进专业院校。因为现在时代变了,女儿不能再像她一样,被困在大山里,在夹拉村过一辈子。

藏乡擦亮金字招牌,农牧民搞旅游当老板,诚信经营迎八方来客——“旅游让我们致了富”

纪念

卡先乓一家住进新家后,按照安置点整体规划,仁朵藏寨将整体打造成旅游集中接待点。这个消息,既让他欣喜,也令他担忧。他喜的是,失去土地还有事情可做;忧的是,他种了十多年土豆,这突如其来的旅游,他该怎么搞?

不过,卡先乓的担忧很快就得到了解决。广安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组织人员,赴当地进行集中培训,对有意愿开农家乐的藏乡同胞进行免费培训,从宾馆管理、清洁卫生、规范服务、菜品制作等方面,为他们上了一堂“旅游课”。

旅游,确实给卡先乓一家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卡先乓没有记账的习惯,他敢肯定的是,每年纯利润有6万元以上。2015年,他买了一辆10万元左右的轿车,开着车出门上省道210线,不到1小时便可到达宝兴县城。

与卡先乓家相距5公里的硗碛新场镇,藏家乐更是遍地开花。“我们乡上的农户,家家户户都开起了农家乐,户均可接待30人以上。”硗碛藏族乡党委书记张华军是本地人,他亲眼见证硗碛从传统农牧业乡到旅游大乡的华丽转身,神木垒、达瓦更扎、硗碛湖、上九节等景点和节日,让外面的人对这个川西小镇充满了向往。

5月6日晚,夜幕降临,达瓦更扎生态主题酒店老板娘阿占忙着安排员工烤全羊。三个小时前,她接到订餐电话,一批游客正在神木垒景区游览,晚上将在达瓦更扎生态主题酒店食宿。

阿占经营生态主题酒店有自己的原则,所有食材必须原生态,例如烤全羊,在烤前上山抓羊,然后宰杀腌制。“我们能保证游客夜晚吃到的烤全羊,上午还在海拔2500米的山上吃草。”阿占说,诚信二字,在藏家人看来比什么都重要,不能只顾赚钱而忘了本。

从神木垒景区游览结束的游客回来了,阿占连忙上前迎接,引导客人将车停入车位。这是一批来自成都的游客,三个家庭共13人,预计在硗碛游玩三天,分别到神木垒、跷碛湖、达瓦更扎三个景点。

“很早之前就听说过硗碛的美景,现在正是这里景色最美的季节,所以过来旅游。”来自成都的高峰杰说,从成都到硗碛,开车只用了三个多小时,一路上景色宜人,当地藏族老乡也很热情和朴实,吃土特产,看雪山美景,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阿占的达瓦更扎生态主题酒店,生意一直不错,每年5月到10月,是当地的旅游旺季,这个酒店夜夜客满。阿占算了一笔账,一间房费每晚200元,加上午餐和晚餐,每间房每天都收入300元以上,22间客房,半年内可以为她创收100多万元。除去成本,她一年的纯收入可达40万元。

和阿占的经营方式不一样,咎落村的阿兰和勒乐村的依兰卓玛选择在景区设摊,小本经营赚大钱。在神木垒景区的主景点神仙坪上,阿兰向游客推荐当地特色的烤土豆、牦牛肉干,一天下来纯收入超过200元;依兰卓玛在夹金山宝兴县与小金县交界的垭口卖烤肉串,一天纯收入超过300元。

旅游,已经成为硗碛藏族乡的支柱性产业。硗碛藏族乡副乡长高晓飞介绍,目前全乡已经开起藏家乐150余家,接待能力超过5000人,每年的旅游旺季,乡里的藏家乐几乎家家爆满。看雪山美景、喝蜂蜜酒、跳锅庄舞、体验藏家风情……旅游这块金字招牌,让硗碛在全省乃至全国越叫越响。

采访后记

广安,硗碛,相隔千里,却心心相依。地震发生后,广安派出多支援建队伍,投入专项资金1300余万元,支援硗碛30个项目建设。灾难带给人们的伤痛虽然无法磨灭,但勤劳勇敢的藏乡人民与470万广安人民携手一道重建家园。

10年过去了,如今的硗碛浴火重生,展现在世人面前的是另外一种形象:勤劳的藏族同胞热情好客,雪山的景色优美迷人,浓郁的酥油茶满含深情,香甜的蜂蜜酒回味无穷,欢快的歌舞响彻山谷……

我们祝福这方纯净的土地永享太平,祝福这5000多名藏乡同胞幸福安康,祝福夹金山下的硗碛安静而富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