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動“敗北”中國,豐田電動時代如何度過?

誘嫵魅的瞬息


豐田混動車很好啊!故障少!油耗低!雖然剩下來的那些油錢還抵不過高出來的那部分車價。可是還是有很多朋友買。何況豐田現在在不斷調低混動車的檔次,從以前只有雷克薩斯,現在凱美瑞,甚至卡羅拉都有雙引擎。買的人畢竟是越來越多。


說混動車不好,是因為太多人不是汽車工程專業出身的,一群文科生媒體人在那裡亂說。


我先說說混動車,特別是豐田混動車的技術優勢:

1.鎳氫電池組極其安全,你從來沒聽說過豐田混動車自身有安全事故吧!結構所致。

2.豐田的鎳氫電池組特別適合邊充電邊放電的形式。

3.豐田的鎳氫電池電池壽命比較長。

至少目前來說,混動方案是一個靠譜的方案


電動車的缺點:

1. 電池不適合邊充電邊放電的形式,無法很好回收能源

2. 鋰電池活性很大,極其不安全,充滿電量後,相當於坐在一顆炸彈上。你可能沒見過鋰電池燃燒。我見識過多次了。

3. 目前鋰電池的封裝形式實在還不夠安全。

4. 鋰電池的製造過程極其耗能,而且原料是“黑色”的。很多原料來源是“不公平”交易的,想想“血鑽”一詞吧。

5. 鋰電池的循環壽命短,報廢時間快


我有個老師說的挺好,70年代末的時候,他去美國考察,那個時候就有純電動車。美國人偷偷告訴他:“那是糊弄別人的。如果把電池和汽油都看做能量。電池的主要缺點是儲能效果差。”


您可能覺得我是攝影人,沒有資格來回答。其實我的正牌工作和汽車工業息息相關,動力電池正是我研究的課題之一。


91拍照聊相機

早前我還在學習的時候,一位行業老師就曾告訴我:豐田之所以厲害,能夠做到全球第一,很大程度上得益於豐田技術開發的前瞻性,豐田的產品規劃節奏更快。

豐田汽車掌門人豐田章男指出,全球對汽車排量的法規越來越嚴格,促使汽車製造商開發出更多的電動汽車,但是豐田將繼續生產出其他能源汽車,讓市場檢測哪一類型汽車更適用於未來。

“目前電動車是政策的焦點所在,但消費者和市場才是判斷哪一類動力傳動系統最適合他們的決定人。因此豐田在聚焦混合動力的同時,也將持續開發多種燃料或能源汽車,包括燃料電池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等”

這也就是豐田的HEV混合動力車型雖然在國內失利,但是並不影響豐田順利度過這個艱難的時間節點(國家新能源補貼不針對HEV混動、插電混動、燃料電池、純電動屬於補貼行列)。

豐田率先投放了Mirai氫燃料電池車,這項技術戴姆勒-奔馳同樣認為是新能源汽車未來發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法蘭克福車展上展出了自家的F-CELL燃料電池車,現代已經掌握了比較先進的技術之後FCA目前正在著手與其進行合作,以期實現在同行業的領先。

豐田目前掌握的氫燃料電池技術,最大的難題就是如何控制生產成本。

根據豐田進入技術官員說法,2007年每套電池系統成本750,000歐元,2015年燃料電池車電池成本約合35,900歐元,2015年之後,豐田計劃再花五年時間將燃料電池單元價格再降低80%,達到2007年的百分之一左右,到2020年燃料電池車整車造價將只有45,000歐元,到2025年成本再降低到2015年的四分之一。

至於燃料電池車液態氫的來源,豐田目前正在加緊研發製取、儲存、運輸、加註過程中的安全問題,全面評估量化計算電解水和制氫的能源分佈,以判定清潔程度,目前來看豐田和本田宣佈掌握了比較先進的制氫工藝,同時安全性標準也經過重重考驗。

豐田正在努力的推進這一項目的落地轉化,上海也已經出臺相關政策支持引導燃料電池車發展,跨越這個階段後,豐田就度過了這個最難的時間。


智選車

從這件事上可以看到,技術只是成功的因素之一,真正成功的因素在於是否契合了國家的政策導向,市場趨勢,需求,消費能力,消費人群的心理訴求。

純電續航里程60公里是國產混動的護城河,防火牆,也是市場競爭的分水嶺。在中國市場混,吃透中國政策的特色,公關上層建築是關鍵。

當然如今豐田如果及時補上這60公里純電續航的坑,拿到補貼和上新能源的綠車牌的話,錢途無量,就技術上應該不難,不過是加大電池組。

如果是中國企業遇到這樣的問題,很可能出現中國特色的應對特色,比如就在後備箱裡加個電池組,升級拓展一下可選的汽車配置,買車上牌拿補貼可以瞞天過海,然後可能就拆了這個電池組,或者可以回收,繞過政策的坎。

我看好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但願它們象如今的互聯網經濟,人工智能,實現彎道超車,在電氣化,智能化,網絡化上實現全自動化安全駕駛,停車,接人待物,充電等功能。如今的掃地機器人技術就是某個側影,如果未來互聯網技術和類似gps空間定位系統足夠精確的話,每個車都可以自動自發的,精確的,行走在自己的時空軌跡上,到那個時候,共享經濟會更上一層樓,快遞和外賣都不需要人了。

哈哈,這些當然都是個人意淫,不是回答的回答。

我只想說,契合這個時代趨勢,政策導向,市場需求,人心所向的才能水到渠成,四兩撥千斤。

阿里巴巴熬到中國電腦互聯網的普及,又到智能你手機移動互聯網時代,成功是必然的。汽車行業也孕育著這樣的革命,特拉斯,谷歌,byd…


太陽天然笨真

所謂的豐田敗北混動,其實是個偽命題,目前豐田的混動都是HEV,不是PHEV(插電混動),而國家政策對新能源車的定義是不包括HEV的,只包括PHEV,EV,FCV燃料電池等,所以豐田的混動沒享受到國家政策的扶持,只在很少部分城市享受當地政府的相應補貼和相關政策,比如廣州,對混動車有專門的搖號政策並給予1萬塊補貼,所以廣州銷量還行,但豐田混動在整個中國銷量不怎麼樣。

其實,如果國家政策不扶持新能源,或者扶持名單包括豐田混動,肯定混動賣的會比現在好很多,而且也幹得過現在的EV,畢竟就目前國情而言,混動HEV和插電混動PHEV不需要對現有資源改造,對老百姓的便捷性更強。


愛駕天下

不得不說小日本還是不看重中國市場,德國很明智的跟中國走了電動化道路,畢竟像大眾這樣的企業銷量的一半在中國不得不跟隨。中國的汽車工業想彎道超車約過做不好的傳統驅動系統,對於技術領先成熟日系來說肯定不願意這麼快放棄,而且日本汽車的發展是市場驅動,而中國是政策引導。混動在國內可以說幾乎沒有市場潛力了,豐田又不會一下子放棄領先的混動技術,只能暫時認輸。

話說回來其實電動化也不成熟,動力電池的瓶頸,廢舊動力電池的處理,都是問題,未來真正的清潔能源是燃料電池比如氫燃料電池,在這個領域日系無疑又是領先的。長久來看日系汽車在未來還是大有希望。本田最近公佈的未來幾年了路線也是要在國內投入純電動車型,但形式大於實際,本田跟通用也在聯合開發燃料電池,對於國內政策制定者而言明白了了目前的動力電池不是長久之計,之後汽車依然是會是日系技術主導未來,中國的汽車工業路漫漫啊!


玩車我是認真的

豐田在中國佈局又不是隻有混動,何況混卡,混雷,混凱價格沒有優勢嗎?在沒補貼的情況下都還🈶️不錯的銷量,高端的雷克薩斯Es 300H銷量直線上升。下一步,豐田會按我國國情,考慮推出電動汽車,混和動力汽車產品會越來越多,價格跟燃油版的不會太高,再加上會上特供的插電版,所以後的混合動力市場競爭越發激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