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您一雙慧眼,30條古人智語教您看透君子小人!值得收藏!

今天,跟您分享30條古人智語,看看君子和小人的區別吧!

君子擇而後交,小人交而後擇。

典出:清·方正瑗《關西講堂客問·擇交》。原文:君子擇而後交,小人交而後擇。故君子之交不輕合而輕離,小人之交恆乍歡而乍怨。君子有交,小人無交。

釋義:君子先選擇志同道合者,再和他交往;小人則先與人結交,再根據自己的利益來決定是否繼續維持。因此,君子之交不會出現時合時分的情況,小人之間則總會因為利益時而歡喜時而結怨。所以君子之間才有真正的朋友之交,小人之間是沒有的。

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慼慼。

典出:《論語·述而》。釋義:君子心地平坦寬廣,小人卻時常侷促憂愁。君子立志高遠,心胸開闊,絕不把一時進退得失放在心上;小人胸無大志、唯利是圖,所以往往斤斤計較、難擔大事。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典出:《禮記·樂記》。釋義:君子以踐行仁義道德為快樂,小人以滿足自身慾望為快樂。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

典出:《孔子家語·顏回篇》。釋義:君子以行動來說話,小人用舌頭來說話。

君子常行勝言,小人常言勝行。

典出:《宋元學案》。釋義:君子常常行動勝過言語,小人常常言語勝過行動。

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親,小人甘以絕。

典出:《莊子·山木》。釋義:君子之交淡如清水,小人之交甜如甜酒。君子之交,恬淡自然而親切;小人之交甜膩卻容易分離。

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

典出:《論語·子路》。釋義:君子追求和諧卻不求同一;小人追求同一卻不和諧。

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

典出:《論語·為政》。釋義:君子團結人而不勾結人,小人勾結人而不團結人。

借您一雙慧眼,30條古人智語教您看透君子小人!值得收藏!

君子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樂其樂而利其利。

典出:《禮記·大學》。釋義:君子尊重賢人,親近親人;小人享受安樂,得到利益。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的便是。我不識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的便是。

典出:清·金纓《格言聯璧》。遇事肯吃虧的,是君子;遇事愛佔便宜的,是小人。肯不肯吃虧,能不能吃虧,可以說是辨別一個人品格高下的重要標準。

君子處身,寧人負己,己無負人;小人處事,寧己負人,無人負己。

典出:明·陳繼儒《小窗幽記》。釋義:君子立身處世,寧願別人有負於自己,決不肯有負他人。小人立身處世,總想著自己佔別人便宜,而決不肯別人佔自己便宜。

君子掩人之惡,揚人之善,臨難無苟免,殺身以成仁。小人不恥不仁,不畏不義,唯利之所在,危人自安。

典出:唐·吳兢《貞觀政要·論誠信》。釋義:君子掩飾別人的過失,讚揚別人的優點,面臨禍患不苟且求免,願意犧牲生命成全仁義。小人不以不仁為恥,不以不義為懼,只要對自己有利,就不惜危害別人來保全自己。

君子好人之好,而忘己之好;小人好己之惡,而忘人之好。

典出:西漢·揚雄《法言·君子篇》。釋義:君子喜歡別人的優點,而忘記了自己的優點;小人喜歡自己的缺點,而忘了別人的優點。

君子言心,小人攻心,其道不同,其效自異哉。

典出:五代·馮道《小人經》。釋義:君子說心裡話,小人研究別人的心理,他們的方法不同,所產生的效果也有差異。

君子改過,小人飾非;改過終悟,飾非終迷;終悟福至,終迷禍歸。

典出:宋·邵雍《迷悟吟》。釋義:君子知錯能改,小人文過飾非;改正錯誤最終能使人醒悟,粉飾錯誤卻讓人始終迷惑;醒悟了才能有好的福氣,始終迷惑只能招來禍患。

君子不念舊惡,舊惡害德也。小人存隙必報,必報自毀也。

典出:隋·王通《止學》。釋義:君子不計較以往的恩怨,因為這會損害君子的品行;小人心有嫌隙必定要報復,而這往往帶來自我毀滅。

借您一雙慧眼,30條古人智語教您看透君子小人!值得收藏!

君子日汲汲以成輝,小人日怏怏以至辱。

典出:《文子·上德》。釋義:君子勤身以修道,定然日益走向輝煌;小人終日自滿不思進取,最終必然困辱。

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

典出:《論語·子路》。釋義:君子坦然而不傲慢,小人傲慢而不坦然。

君子之事上也,必忠以敬,其接下也,必謙以和。小人之事上也,必諂以媚,其待下也,必傲以忽。

典出:清·金纓《格言聯璧》。釋義:君子對待比自己地位高的人必定忠敬,對待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必然謙虛和氣。小人對上阿諛奉承,對下傲慢無禮。

君子養晦,用其發光;小人養晦,冀逞兇頑。

典出:明·楊慎《韜晦術》。君子韜光養晦,為得是在適當的時機發揮自己的才智;小人韜光養晦,為得是希望以後能發洩心中的怨毒。

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

典出:《禮記·中庸》。釋義:君子安居平易以等待機遇,小人冒險行事以尋求僥倖。

君子浩然之氣,不勝其大。小人自滿之氣,不勝其小。

典出:明·薛瑄《讀書錄》。釋義:君子的正大剛直之氣,沒有什麼比它更宏大的;小人的自滿驕傲之氣,沒有什麼比它更渺小的。

君子不堪辱其志,小人不堪壞其身。

典出:五代·馮道《小人經》。釋義:君子不能容忍的是別人汙辱他的志向,小人不能容忍的是別人傷害他的身體。

君子重義輕利,小人嗜利遠信。

典出:隋·王通《止學》。釋義:君子看重仁義輕視利益,小人貪戀利益卻不守信用。

借您一雙慧眼,30條古人智語教您看透君子小人!值得收藏!

君子被褐,窮而不可輕;小人軒冕,達而不足重。

典出:《抱朴子外篇》。釋義:君子即使屢受打擊也不能被輕視;小人即使乘軒車戴冠冕,雖顯達也不值得尊重。

君子不懼死,而畏無禮。小人可欺天,而避實禍。

典出:晉·杜預《守弱學》。釋義:君子不怕死,但怕失去禮節。小人敢於欺瞞天地,卻害怕實際的災禍。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小人放利,不顧天理。

典出:清·周希陶《增廣賢文》。釋義:君子也愛錢財,但只會以正當的方式來取得;小人貪圖利益,往往不顧仁義道德去貪求。

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

典出:《論語·衛靈公》。釋義:君子總是嚴格要求自己,小人總是苛求怪罪別人。

君子謀國,而小人謀身。謀國者,先憂天下;謀己者,先利其身。

典出:明·張居正《權謀書》。釋義:君子謀求的是國家大事,小人圖謀的是自身私利。為國家大事謀慮的人,首先是為天下操勞;為自身謀慮的人,首先想到的是自己的私利。

君子之學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典出:《荀子·勸學》。禽犢:家禽、牛犢,古時常作贈送別人的禮物。釋義:君子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完善自身,小人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取悅他人。

敬請關注《讀史啟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