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破崙三世執政期間,法國的國際地位得到提升了嗎?

仁勇校尉

答案自然是肯定的,拿破崙三世的執政是18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與1815戰爭結束後的法國相比,法國的國際地位肯定有所提升。我們應該從一個更廣泛更客觀地角度去看待拿破崙三世,而不是人云亦云地將其籠統地套上無能獨裁者的概念。

我們首先可以從直觀數據上感受到這種結果。法國在佔世界製造業產量的相對份額從1830年時的5.2%上升到1860年的7.9%,其兵員從1830年時的26萬上升到1860年的60萬,只是這個數字在沙俄的86萬軍隊以及龐大的後備兵源面前有些黯然失色。法國的GNP從1830年時的85億美元增長到1860年時的133億美元,而人均GNP上的數據或許更能說明其潛力,其人均GNP在1860年時達到365美元,遠遠落後於英國的558美元,但卻依舊比包括德意志諸邦在內的其他所有國家都多。

另外就是,拿破崙三世的經濟和社會政策客觀上也引導了法國基礎實力的增長。其致力於打破貿易壁壘的思想足以證明其認識到了法國國內經濟發展停滯的根本原因,並且願意從根本上著手去解決。要知道,1815年後的法國其面臨的國際形勢是十分不利的,梅特涅體系的束縛依然存在,而和平局面下和英國打經濟戰又不是法國的強項。


之前的法國經濟缺乏競爭性,國內存在著諸多抑制現代化的因素,比如小規模的農業資產,不發達的交通網絡,地區性的狹隘市場,海外市場刺激需求的喪失,這些情況導致了法國和英國的工業化基礎之間相差得越來越大。但拿破崙三世的一些政策卻是致力於改善這種劣勢,他促進自由貿易,致力於打破貿易壁壘,降低貸款利息以促進國內中小產業資本的發展,進行基礎建設以促進產業的繁榮,

興建國內鐵路,以及擴大海外市場的投資例如參與蘇伊士運河的構建,


我們可以看到,此時的法國相比之前的法國明顯更加開放,資本更加分散。

經濟的基礎帶來軍事科技發展的保證,在這種情況下,法國還是有一些不錯的發明和戰術改進的。比如在裴柯斯昂將軍的主導下發明瞭平射炮,進行了“拿破崙”號和“光榮號”的造船設計,還生產了米尼埃子彈和有膛線的步槍,並且法國在克里米亞戰爭中的表現也證明了法國積極外交的成果,他們的輕鬆便攜式裝備和優良的後勤和醫藥供應制度比英國陸軍更有效率。



我們可以很明顯得看出,法國的國際地位和威信通過對俄國的勝利以及之後的巴黎和會得到了提升。在法國的支持下,戰鬥力堪憂的意大利得到了統一的最大助力,有效地抑制了奧地利,而同樣法國也是阻止英國在非洲和中國沿海擁有完全壟斷勢力的國家,並且當普魯士和奧地利在鬥爭達到最高潮時,他們都密切注意著法國的動向。

拿破崙三世的劣勢在於將帝國的戰略資源投入得太過分散,並且沒能徹底消除歐洲列強心中對法國的隔閡和抵制,其缺乏一個像俾斯麥那樣狡猾而有遠見的外交官,也缺乏一個像亞當斯密那樣精準指出國家經濟政策最佳發展道路的經濟顧問,從而沒能把海外殖民地的資源更充分地利用起來。

然而以上問題都是無可奈何的,畢竟法國的潛力太過強大,歐洲列強維持政治局面平衡的需求向來主導了近代歐洲,1918年之後的德國和1815年之後的法國同樣處在一種受抵制受打壓的局勢下。另外,客觀來講,如果沒有拿破崙三世的這些過於急切的對外擴張,今天的諸如阿爾及利亞和黎巴嫩等國或許根本也就看不見法國文化存在的影子。


事實就是如此,拿破崙三世統治下的法國確實是1815年至1914年這百年期間法國國力最強盛,國際地位最高的那個時間段。


南風過境與夏夜流星



三世呢和很多的三世主不一樣,首先他沒有做吃等死,他推行積極主動的外交政策,在克里米亞的戰爭中直接正面擊敗了俄羅斯帝國。



額,當時的鴉片戰爭就有這位主的身影不過他反對各國在維也納會議上制定的反動主義政策,也算是一位廣受歡迎的君主。



拿破崙三世在位期間,大力發展法國的經濟,產業都開始步入現代化,其中現在聞名的巴黎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出自這位三世主之手。而且他本人還不矮,這就是重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