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後,舊日本海軍殘存的艦艇有多少?

決勝彈頭

有關近代海軍的問題,問海研會就對了,陳悅來解答。

1945年8月15日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舊日本海軍殘存的艦艇數量,在其檔案中有非常詳細的統計資料。

殘存艦艇總體數據

日本海軍在挑起太平洋戰爭時擁有艦艇396艘,開戰之後新造新增1188艘,總計其艦艇最大規模為1584艘。其中到了日本戰敗時殘存的還有829艘(因為包括的是所有在籍的日本艦艇,所以也包括有重傷而尚未除籍的軍艦),總數上看起來大約是折損了近一半的軍艦,但事實上其精銳已經損耗殆盡。例如航空母艦日本原有25艘,戰敗時僅剩6艘,戰艦原有12艘,戰敗時僅剩1艘還能航行。

按照艦種分佈,具體如下:

(日本戰敗時殘存的戰艦“長門”)

戰艦:4艘(“長門”輕傷,“伊勢”“日向”“榛名”重傷坐沉)

(重創坐沉狀態的巡洋艦“青葉”)

巡洋艦:11艘(“利根”重創坐沉,“大澱”側翻,“青葉”重創坐沉,“出雲”側翻,“磐手”坐沉,“酒勾”,“妙高”中傷,“高雄”中傷,“北上”,“鹿島”,“八雲”)

(日本戰敗時處於側翻狀態的航空母艦“天城”)

航空母艦:

6艘(“天城”側翻,“龍鳳”重創,“隼鷹”重創,“海鷹”坐沉,“葛城”,“鳳翔”)

水上飛機母艦:1艘(“能登呂”重創坐沉)

潛水母艦:1艘

敷設艦:3艘

驅逐艦:41艘

(日本戰敗時殘存在吳港的潛水艦)

潛水艦:59艘

海防艦:100艘

炮艦:14艘

水雷艇:3艘

掃海艇:11艘

驅潛艇:28艘

哨戒艇:6艘

敷設艇:6艘

輸送艦:16艘

特務艦:19艘

敷設特務艇:14艘

驅潛特務艇:146艘

掃海特務艇:21艘

電纜敷設艇:1艘

哨戒特務艇:25艘

魚雷艇:294艘


殘存的未完工軍艦

除了上述軍艦之外,日本戰敗時還有一批尚未完工的建造中的軍艦,具體數字如下:

(日本戰敗時尚未完工的航空母艦“生駒”)

航空母艦:4艘(“伊吹”“笠置”“阿蘇”“生駒”)

驅逐艦:4艘

潛水艦:44艘

海防艦:16艘

輸送艦:5艘

標的艦:1艘

敷設艦:1艘

哨戒特務艇:28艘

海防艇:21艘


最後的處置

對於日本戰敗時殘留的軍艦,主要採取了下屬一些方式進行處置。

1、直接俘獲

(日本戰敗時被中國海軍俘虜的炮艦“安宅”)

日本戰敗時在海外的軍艦,多被所在盟軍戰區直接作為戰利品繳獲,其中在中國戰場的炮艦等,全部被中國海軍俘虜接收。

2、戰爭賠償

(集結在佐世保等待出發賠償給同盟國的日本軍艦)

根據盟軍總部安排,部分艦況相對較好的日本殘存艦在拆卸武裝,作為特別輸送艦將海外的日本軍民運輸回日本本土後,分四次賠償給中國、美國、蘇聯、英國四大盟國,作為日本對四國所造成戰爭損失的預先賠償,總計92艘。

3、原子彈試驗靶艦

包括“長門”在內的一些較大型的軍艦被美軍獲得,用於充當原子彈核爆靶艦。

4、拆毀

除上述之外,包括戰艦、航空母艦在內的227艘殘餘軍艦被拆解。

5、沉海

另有部分小型殘餘軍艦被沉海,充當碼頭、防波堤、漁礁等。

6、編入海上保安廳

(改為海上保安廳巡視船的原日本海軍海防艦)

日本戰敗時,日本沿海存在有大量水雷,在盟軍的要求下,原日本海軍組成掃海部隊,負責掃除水雷,部分殘存的海防艦、掃海艇、驅潛艇以及特務艇等被當作掃海艦艇使用,部分後來成為海上保安廳成立時的艦船裝備。


海研會

太平洋戰爭爆發時,舊日本海軍擁有僅次於英、美海軍的世界第三大艦隊。在戰爭期間,日本也大量建造各類軍艦。但是,隨著日本在太平洋戰場上的節節敗退,艦船損失也十分巨大。

殘存的日軍艦艇

因為在戰爭後期,日本聯合艦隊的大部分艦隻,被作為浮動炮臺停留在本土沿海,經常受到美軍的轟炸。所以日本投降的時候,大部分艦艇是以遍體鱗傷的狀態來迎接戰爭結束。

下面來列舉一下日本投降後殘存的主要艦隻及其狀態:

殘存的日軍艦艇

戰列艦有長門號、榛名號(被重創)、伊勢號(重創)、日向號(重創)。

重巡洋艦有妙高號、青葉號(重創)、高雄號(重創)、利根號(重創)。

輕巡洋艦有酒匂號、北上號(重創)、大澱號(重創)。

航空母艦有鳳翔號、天城號(重創)、葛城號(中創)、龍鳳號(中創)、海鷹號(中創)、隼鷹號(中創)。未完工的有伊吹號、笠置號、阿蘇號、生駒號。

水上飛機母艦有神威號(重創)、能登呂號(重創)。

驅逐艦有41艘,其中有一艘被重創。還有10艘未完工的。

水雷艇有兩艘。

殘存的日軍艦艇

潛艇有伊號潛艇30艘、呂號潛艇7艘、波號20艘、海龍潛艇有224艘。未完工的有伊號7艘、波號30艘、特殊潛艇蛟龍約有115艘、海龍潛艇約207艘。

特務艦有36艘,其中4艘被重創,未完成的有6艘。

訓練巡洋艦有鹿島號。


鼎盛軍事

日本海軍開戰時擁有的軍艦加上戰爭中新建造的軍艦一共是637艘,總噸位193萬噸。戰爭中一共被擊沉了410艘,共計138萬噸,被重創無法出海的軍艦59艘,22萬噸,到日本投降時還剩下168艘,32萬噸。


在可作戰的168艘軍艦中,有80艘是海防艦,43艘是已經沒有作用的老式軍艦,還有14艘老式的驅逐艦,這137艘基本不具有作戰意義,已經不能稱之為作戰艦艇了。

實際有戰鬥力的只剩下航空母艦1艘(鳳翔)、巡洋艦3艘、驅逐艦16艘、潛艇7艘。即使是這些艦艇也因為沒有燃料,停泊在沿海各處的巨巖之下躲避美軍的轟炸,沒有任何的作用了。


總的來看日本舊海軍殘存軍艦168艘,其中尚可作戰的27艘。短短三年之內,這支數量龐大、兵員精良、艦種平衡的強大海軍便不復存在了!


小小狼王


戰敗後的日本海軍艦艇與兵力情況如下:

攻擊型航空母艦中,太平洋戰爭初期十分活躍的翔鶴,瑞鶴,赤城,加賀,飛龍,蒼龍已經全部戰沉,戰爭中期後建成服役的5艘中三艘沉沒,另外兩艘天城和葛城號在遭遇空襲後失去了戰鬥力,殘存下來的只有三艘小型航母:風翔,龍鳳和隼鷹號。

12艘戰列艦中,大和和武藏戰沉,陸奧號在廣島灣被炸沉,四艘(長門,伊勢,榛名,日向)失去了戰鬥力,其餘幾艘也在太平洋戰場上沉沒

18艘重巡洋艦,14艘沉沒,剩下4艘為妙高號、青葉號、高雄號、利根號


22艘輕巡洋艦損失了14艘,剩下的為酒匂號、北上號、大澱號等。174艘驅逐艦損失了133艘,169艘潛艇,損失了138艘。在宣佈投降的時候,日本聯合艦隊的輔助艦隻剩下28艘驅逐艦和9艘潛艇具備作戰能力。在32000架海軍飛機中,也只剩下5000架,其中相當部分是教練機。

另外,日本海軍還編練了一些用於自殺性“特攻”作戰的袖珍潛艇,大型的稱為“蛟龍”,小型的稱為“海龍”,“迴天”“震洋”,到日本無條件投降時。蛟龍大約建成了100艘,海龍建成234艘,半成大約100搜,迴天編組了15隊,震洋編組了大約104隊。在本土投降的海軍軍人大約19.6萬人,在海外投降的大約4.5萬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