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上海人容易相處嗎?

入侵684

之前也看到過很多認為上海人排外,進而演變成上海這座城市排斥外來人口的說法。但實際上我覺得,上海大部分人都是很友好的。

作為一個在上海生活了多年卻依然說不流利上海話的人,出門在外都是普通話交談。然後打車、問路、買東西都是普通話交流。所以有時候也會被質疑“你真的是上海人嗎?”,從這個角度來談談我的經歷。

有很多營業點都是講著上海話的阿姨,對所有人都是一視同仁,買了熱包子也會囑咐小心燙手,或者就是提醒拿好找零,再後來支付寶普及就是核對金額,並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同。

而出租車司機,大多數時候看你用普通話交流,有時候也會跟著切換普通話,帶著濃重的滬語口音和你交談,和你說話什麼的。

我覺得我的運氣蠻好的,出門在外接觸的人員都是挺不錯的人。

辦公室裡,同事之間也沒有什麼因為地域問題而產生直接的歧視,主要是看工作態度和效率,如果工作不好,就算是本地人也會被領導罵,而領導也不一定都是上海人,沒必要妄自菲薄。

學校裡,同學之間就更加和睦了。從來不看出身,上海的同學甚至羨慕外地的同學。我就很羨慕一個新疆的同學,新疆可以吃到超級多的美食。還有內蒙古的同學,牛羊肉都是鮮美無比。

所以啊,你覺得難相處,可能不是地域問題,而是你本身社交上的問題。如果能夠交換思考,相處其實挺容易的。又不是要深入交談,客客氣氣和平共處是很方便的。



上海小資美食生活

作為一個在上海呆了8年的外地人,我來說說我的感受吧!

記得10年我剛來上海的時候,感覺到上海先進的不止一點點,看大街上燈紅酒綠,人來人往,車流湧動。真的是驚到我了,看他們一個個打扮時髦,感覺自己就是一個十足的土老帽。

然後就是應聘到一家保險公司上班,裡面全是上海寧,講的話我一句都聽不懂,我以為他們都在講日語,後來才知道是上海話。說真的一時間真的沒辦法適應,但我還是堅持了下來。直到今天。

至於你所說的上海人排外,這個怎麼說呢,種種原因吧,首先上海畢竟是大都市,而且受到西方文化的薰陶,再加之受得教育本身就高,以及生活各方面渲染,他們自身就有一定的自豪感,也就是所謂的優越感,就像我們在上海打工一段時間,當有人問起你在哪裡上班,你也會很自豪的告訴他,我在上海,別人一聽,哇塞!你在上海上班啊,聽說上海很發達是嗎,等等。那麼你的自豪感有來自於哪呢?更何況你都不是上海人啊!

要說他們沒有排外的想法,也是假的,那麼上海人為什麼要排斥外來人呢?歸根結底還是文化的差異,再者之前有一些外來人員,在上海做了一些不文明的動作,這就會讓他們越加看不起外來人,當他們一聽說你是外來人,他們首先會以惡意看待你,這就好比你曾經被某個地方的人傷害過,一聽到這個地名,你也會第一時間否定他們一樣的。所以看來,他們排斥外來人,也是出於無奈和自我保護。

從我這幾年在上海的生活來看,上海人還是很不錯的,只要你跟他們相處一段時間,等他們對你有一定的瞭解,也會接納你的,甚至相處時間長了,你就會發現他們其實也挺可愛的。只要你有困難,他們都願意幫助你。我還是那句話,以心交心,才能交的真心,這也是我一直的做人原則。

反之,如果你一開始的交往目的不純,別說上海人排斥你,其他地方的人也同樣看不起你,日久見人心,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所以,不管你生活在那裡,你都要先約束自己,再去約束別人,上海人不全都是好人,外地人也不算都是壞人,要去辯證的去看待這一問題。這就是我的心得!


夏天的creek

反駁幾個謬論:1,你祖上三代是不是上海人?

我爺爺湖北人,年輕時候帶著我奶奶逃難來上海紮根,兵荒馬亂的時候,逃難都是正常,哪裡都有流動人口,但為什麼偏偏針對上海人?香港還有好多上海籍的,廣東籍的,拿著香港身份證,你非要他們說我是廣東人,我是上海人?

2,你們上海人排外!

我們一直說,排毒不排外,但是現在客觀上好多毒瘤是外地來的低素質人群,這個是沒辦法,也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事情啊!於是就變成了上海人排外。其實有上海人做壞事,大家一樣罵他。

3,你們上海人小氣!

我在工地一天30塊工錢的時候,跟幾個外地人住一起,一個四川人要打長途回老家,問我借電話,我不問原因二話不說借給他了,第二天又問我借,我說你自己不是有電話嘛,他回我兩個字,小氣!呵呵了,他一天80,我一天30,誰小氣?另外,什麼是大方?大方是指我今天身上就十塊,我認可你這個人,你問我借錢我可以十塊都給你。我誠心招待你,請你來我家吃飯可以比飯店的菜都貴。所以不要說上海人小氣,那是原則和交心的問題。

4,你們上海男人小男人!

搞清楚一點,什麼是大男人?打女人?喜歡打架?抱歉,那些是不文明行為,甚至是犯法行為。上海人疼老婆是出了名的,對老婆的相敬如賓,對老婆的體貼,被那些相對意識淺薄的人,就覺得小男人了,但是你要更知道一點,上海男人在家可能被老婆罵,甚至被老婆“打”,但是一旦外人侵犯到老婆,老公絕對是擋在前面的。

5,你們上海人有什麼了不起!

我們沒說過我們了不起啊!這個帽子扣的莫名其妙。上海人是上司,訓斥外地人下屬,哼,上海人有什麼了不起,不就官比我大一點嘛。外地人是上司,訓斥上海人下屬,同樣,哼,上海人有什麼了不起,還不是一樣被我罵。搞笑不?上海人就這麼被“了不起”了。


源丞達數碼o袁騁達

現在的城市都是多元化的,你所說的上海人應該是土生土長的上海本地人。

上海在我國可以說是比較早受到西方文化影響的地區,政治、經濟、文化、建築等等各個方面無一不受影響。對於個人來說,這種影響改變了上海線人曾經的生活方式,內地的封閉和上海的開放逐漸形成衝突,為什麼上海人不太喜歡外地人,外地人也不太喜歡上海人,就是因為文化的差異,上海人自以為文化上的優越,這種優越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確實領先的。

現在對上海人的普遍印象是“精明、小氣”,這種印象的形成也離不開各類影視劇的渲染。精打會算的男人,有點磨嘰的清咖婆婆在屏幕中都能看到。任何一個地方都有這樣的人,不單是上海一地才有。北京也有斤斤計較的人。

上海人整體來看比較獨立,比如吃飯會aa制,晚上不主動要求客人留宿,這會讓不瞭解的人不高興。遇到事情會算得很清楚,你可能會覺得他們小氣,“算啦算啦”,他們是不想佔便宜。這是優點還是缺點呢?

上海 人也有溫文爾雅的一面,畢竟受西方文化影響。我在上海生活過一小段時間,鄰居是個中年女人,她說話聲音高了之後會主動說“不好意思”,我有困難她也很熱情主動幫忙。

文化差異帶來了交流的不便,好不好相處不好下定論,要相信“以誠待人”,必換真誠。


風終祈緣

上海人其實是蠻容易相處的,但是上海人的心理空間比較大,不習慣一上來就套近乎,這會讓上海人無所適從-即便已經非常熟悉的朋友上海人也多會保持適當距離,所以我們就會有這樣的感覺:即一開始覺得上海人不親近,但是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覺得和上海人打交道很舒適。

在一個小團體裡,大家剛一認識就會發現東北人一上來就是哥哥姐姐,西北人、華北人經過短暫的生疏之後很快也熱絡了起來,華南人要麼就是一上來就不投緣要麼就是一上來也能成為好友...貌似只有上海人會與其他地方的人保持一定的心理距離……經過一段時間,一開始就特好的朋友漸漸發現了很多問題,有的甚至從好友變成了仇人,有的雖然不至於成為仇人至少也鬧過矛盾,最後大家發現上海人和誰都沒有鬧過大矛盾,數來數去竟然都覺得上海人和自己的關係還不錯……

上海人的日常生活中最忌諱“柃不清”-而是凡事都要柃得清才行。高興了也不會咋咋唬唬地蹦出圈,難受了也不會張牙舞爪地控制不了自己,金錢上更不會你我不分,這樣的性格與行為習慣既保護了自己也不至於冒犯到他人吧……不過一小部分上海人在與人相處的時候過於保持心理距離,難免會令人覺得冷漠,其實那是一種強烈的自我保護意識下的行為心理,而非真的冷漠,所以這部分上海人應該適度調整自己的心態,否則誤會就會越來越深了吧……


徐鐵人

先說下上海人的大致特點:性格柔和,愛說笑,精明,小資主義,不做出頭鳥,自制力強,吵起架來最不閒著但絕不動手……說起來這種性格蠻有意思的,其實是非常好相處的。

其實整個江浙滬地區的人都很熱情開朗。很多人有種誤區,認為北方人豪爽奔放,越往南越內向,越蔫吧……這其實也是一種誤區,實際上,中國因為氣候差異的影響,人的性格是越往南越開朗,人越活潑。開朗的人自然好相處,相比與北方的朋友動不動就稱兄道弟不同,上海人相處時一般都拎的清,朋友是朋友,吃飯也可以AA制。

總有人說上海排外,其實上海的包容程度非常高,在大城市中排在第一(深圳除外,因為深圳以前算不上大城市)。上海人隨遇而安,與世無爭的態度,更是符合朋友相處之道。


鄭小浪

上海人相知容易深交難。

跟上海人打交道要注意節奏,不要一下搞得要認親戚、交朋友似的,上海人比較精明他要嫌疑你有何意圖?如果你是“鄉下人”只是工作關係的話還是君子之交比較好,也就是說要淡一點。

有人說上海人看不起“鄉下人”其實這有點過,看不起的原因其中也有部分“鄉下人”本身素質不高的問題。上海是移民城市多數本來就是“鄉下人”在上海生活了幾代就自認為是上海人了,當然這沒錯。
相對來說上海人還是比較講道理,在道理面前他們只講道理是不分外地人和本地人的,如果上海人不講理他們會說欺負“鄉下人”。

跟上海人交往有人覺得他們“門檻精”。其實在交往這件事上他們不死要面子,“鄉下人”往往禮很重,如想同等回禮有時很失望,但時間長了你會覺得他們有底線不會讓你太吃虧。

總的來說跟上海人交往要慢,任其自然。


吳越之間

本人從小就同上海人打交道,感覺他們身上有許多優點,與他們相處他們比較有禮貌,說話也文明,輕言細語。舉止行為也較得體,文化知識也比較好。也好面子衣著也得體,哪怕是揭不開鍋,衣服也要穿得光光鮮鮮。即便有一些小的矛盾與摩擦也不會發生過激的行為。。。。但也存在一些被人詬病的一些行為。比方說待人接物方面,比較精打細算。就說是上海人精明。但是對外省人來說,感覺就是摳門。比方說有一次我去上海辦事,請上海的一些朋友吃飯什麼的,去吃大餐。到後來他們回請我的時候請我去吃肯德基😂😂😂可我這人又好喝兩口,那吃肯德基的滋味真是不爽。其實他們也倒不是說排外,其實他們就是壓根的瞧不起外省人。因為外省人都是鄉下人。😂😂😂


淸湯寡水

定居上海3年的外地人,聽不懂上海話更不會說,接觸到的上海人都會自動切換普通話交流,上海人太精明,從孩子的一個同學和她媽媽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剛開始有點不適應,後來想想她們的優點心理就好接受一點了。因為兩個孩子關係比較好就帶動了家長關係走得也比較近,每次一起吃飯她總是選擇人均50左右的請客,然後輪到我了她就提議什麼什麼很好吃,我們去吃吧,通常這樣的人均都是150左右的,剛開始我也不以為意,後來就感覺好像不太對了,基本都是每次她約我,我提出很多次出來玩耍或吃飯咱們都AA制,她卻覺得很不可思議,後來漸漸的我就不應約了。不過我遇到的上海人都蠻熱情的,答應你的事情一定能辦到,辦不到的絕對不會答應。


心在三月的sara

關於上海人是否好相處這個問題肯定是千差萬別,但我相信絕對是正面回答多。為什麼?因為上海本就是移民城市,所謂的上海人也基本都是各地移民的後代。所以上海人更懂得相處之道,由於長期在上海這座巨大流動性的城市生活的塑造,上海人處理人際關係時會刻意的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不會特別親熱,也不會刻意冷淡,同時不會刻意的因為你是哪裡人而去貼標籤(化重點)。正是這樣在初見時上海人會給人冷淡和清高的感覺,很多所謂的上海人有優越感之類的論調多出於此,但一旦深入接觸後你就會感受到上海人好相處。上海人尊重契約精神,會給人感覺不肯吃虧,但上海人也不佔你便宜;喜歡算的比較清楚給人感覺小家子氣,但相處久了就會發覺這種處世之道會避免很多糾紛的產生。談得來的自然會天南地北,但很少會敞開心扉,談不來的也不至於不理不睬。所以說覺得上海人不好處的很多是沒有和上海人好好接觸過,或是本身披著盔甲,標籤化上海人,不願去好好交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