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王稼祥,1906年8月15日出生,安徽宣城涇縣厚岸村人。他是儒雅的學者、紅色教授,曾經的“二十八個半布爾什維克”。王稼祥是第一個在中國共產黨內提出“毛澤東思想”科學概念的人。

1974年1月25日,王稼祥在北京逝世,終年68歲。他安葬在八寶山革命公墓,骨灰盒上刻著“立黨為公,光明正大”八個金光閃閃的字。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後來,王稼祥歷任中國工農紅軍總政治部主任、蘇區外交人民委員會委員、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中央三人軍事小組成員。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1933年4月,在第四次反“圍剿”戰爭中,王稼祥遇空襲被炸穿了腸子,在沒有麻藥的情況下他歷經了八小時手術,勝過關公刮骨療毒。因無法取出彈片,只好採取保守療法。

第二年1月,他當選中央政治局委員。同年秋,他腹部通著管子、坐著擔架參加了長征。在擔架上,他向毛澤東建議:這樣下去不行,應該讓不瞭解中國國情的德籍顧問李德下臺。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貴州遵義會議舊址毛澤東、張聞天、王稼祥三人雕塑

在1935年1月召開的遵義會議上,王稼祥擁護毛澤東為代表的正確路線,再次被選為政治局委員。

1935年長征途中,王稼祥為舉行為遵義會議的醞釀、召開以及貫徹遵義會議的決議,作出了重大貢獻。毛澤東曾多次說過,王稼祥在黨的歷史上是有功勞的,他在遵義會議上投了“關鍵的一票”。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1937年6月,王稼祥由於傷情惡化,去莫斯科治傷。11月,任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

1938年8月回到延安,任中共中央軍事委員會副主席、總政治部主任兼八路軍總政治部代主任,負責中央軍委日常工作。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1943年7月,王稼祥在《中國共產黨與中國民族解放的道路》一文中,首次提出“毛澤東思想”這一科學概念。

1944年,他傷病復發,脫離工作。1945年在中共七大上當選為中央候補委員。1946年再次去蘇聯治病。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歷任中國駐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中聯部部長。

1966年3月,中央決定王稼祥任中央外事小組副組長,1968年4月被隔離審查,1969年10月被下放到河南信陽,1970年年底回到北京治病。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1972年5月,他給黨中央、毛澤東寫信,要求分配工作。1973年8月在中共十大上,他重新當選為中央委員。

在“文革”中,王稼祥受到嚴重迫害。1974年1月25日在北京逝世。1979年2月,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之後,他才得到平反。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位於涇縣厚岸鄉的王稼祥故居,是一座普通的皖南民居,三間兩廂,前有庭院,王稼祥在這裡度過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原國家副主席王震親筆題寫“王稼祥故居”門額。故居中陳列了王稼祥青少年時的生活學習用具和他一生中主要革命活動的照片

1986年,王稼祥故居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王稼祥紀念園坐落在安徽師範大學外國語學校的獅子山上,西臨長江,東望赭山。這裡是王稼祥畢業的蕪湖聖雅閣中學舊址。

紀念園始建於1986年,佔地6000餘平方米。紀念園由王稼祥銅像、紀念碑、事蹟陳列室、藏書室等組成。紀念園收集並陳列了王稼祥的信件和文章96件,照片189幀,珍貴遺物43件,書籍1000餘冊和“吉姆”轎車1輛。

首提“毛澤東思想”的王稼祥,官越做越小,骨灰盒上刻八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