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鬱症能徹底被治癒嗎?

哲學詩畫

抑鬱情緒≠抑鬱症

抑鬱情緒幾乎人人都有過,抑鬱情緒就只是情緒低落,但沒有軀體症狀,也沒有輕生的念頭。但抑鬱症就不一樣了,分為輕中重度,中重度抑鬱症患者總結起來有以下幾點症狀:

1、情緒長期低落,對以前的愛好失去了興趣

2、消極情緒,對生活充滿絕望與恐懼

3、出現想死的念頭

4、失眠,甚至徹夜失眠

5、脾氣變得暴躁

6、懼怕壓力,什麼事情都不想去做

7、害怕見人,有社交恐懼症

8、容易衝動而做出一些傷害家人的事情

9、有強烈的病恥感

抑鬱症能治癒嗎?

有人認為抑鬱症治不好。那麼,我可以告訴你,絕對不是這樣的,抑鬱症是肯定能夠治好的,堅信這一點非常重要。

就好像每個人都會感冒一樣,每個人都會抑鬱,如果長時間處於抑鬱狀態就變成了抑鬱症。抑鬱症治癒後很可能還會再次復發,就好像你今天感冒治好了可能以後還會得感冒。那怎麼辦呢?得了感冒就去治唄。其實就這麼簡單的問題,只不過大家對抑鬱症很恐懼而已,覺得復發了就是沒治好。任何病都不能保證不復發,就比如除非你把胃切了才有可能一輩子不胃痛。

抑鬱症產生很大的一個原因是我們思維模式出了問題,而治癒它的首要方法就是改善自己的思維模式,維持積極樂觀的心態,從悲觀消極裡面走出來。

若有其他問題或觀點,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討論。


藥物諮詢師軍

  所謂的抑鬱症,主要以顯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為主要臨床特徵,是心境障礙的主要類型。臨床可見心境低落與其處境不相稱,情緒的消沉可以從悶悶不樂到悲痛欲絕,自卑抑鬱,甚至悲觀厭世,可有自殺企圖或行為;甚至發生木僵;部分病例有明顯的焦慮和運動性激越;嚴重者可出現幻覺、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狀。每次發作持續至少2周以上、長者甚或數年,多數病例有反覆發作的傾向,每次發作大多數可以緩解,部分可有殘留症狀或轉為慢性。

  抑鬱症通過適當的手段,是可以被緩解和療愈的,但不能保證不會反覆發作。比較頑固的抑鬱症常常是會反覆發作,而讓人持續地體會到低落的情緒,較差的自我評價,以及較低的動機水平。比較嚴重的還會有間歇性的自殺衝動。而防止抑鬱反覆發作,並幫助其更好地療愈的辦法,從心理科學研究以及臨床實踐證明,以正念為基礎的MBCT療法有其療效。

  MBCT工作的機制,就是幫助患者從“心境低落—-窮思竭慮——渴望解決問題——問題卻加重”這一模式中走出來,走向一種存在模式,也就是對於自己當下的情緒、心境採取一種不評判的、接納的、覺知的態度,包容其問題,但並不修正那些情緒和問題,而是和自己此時此刻的呼吸、身體反應、情緒、念頭呆在一起,不逃避那些感覺,反而是去包容這些感受。在這個內觀的過程中,不斷培養自己的接納感,變得心胸越來越開放,能夠接納陽光背後的陰影、資源背後的侷限,能夠更加辯證法地生活,不再把問題當成問題。

  在人正念內觀的過程中,當TA去覺知這些情緒,也就看到了情緒的發生、發展、消失的全過程。TA的抑鬱情緒不會總是在那裡,一切都是順其自然而無常變化中的。用MBCT的辦法持續療愈抑鬱症,你可能會感覺自己不再害怕負面情緒,而是可以發展出一些心理空間和自己的負面情緒和諧相處,並從中獲取一些滋養,更懂得愛自己,保護自己,瞭解自己的限制,也瞭解到抑鬱的正面價值,可能是避免去做一些不可能實現的事情。

  因此,我們不是戰勝了抑鬱,而是更深地與抑鬱共處,理解了抑鬱,挖掘出了它的資源,那麼抑鬱也就不再成為一個問題,來干擾你的生活,你學會了和自己的情緒相處並進行觀照的辦法。此時,你更加正念,對生命的態度更加地深刻,也對生命充滿了更辯證的感受,你既不拒絕負能量,也不固著於正能量,你變得更全面,更整體地活著。


肖震宇的科學小屋

看到一個北大心理學博士,居然說抑鬱症只能緩解症狀不能保證不復發,就知道這個世界對抑鬱症的認知有多可悲了。我是一個重度抑鬱症的康復者,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李嘉琪。我不但告訴你抑鬱症是可以治癒的,而且還會告訴你怎麼治癒,怎麼徹底治癒以後還能超越自己!



我曾經重度抑鬱症、重度焦慮症、神經衰弱等心理問題多病齊發,身體上各種毛病不斷。當我用我自己的方法走出來後,不但心理問題沒有了,身體上久治不愈的疾病全部消失了,我就明白了,一切病都是心病,所以,發心要幫助所有抑鬱症和心理問題困擾的人們擺脫病苦。



必須找到並改變導致產生心理問題的那個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即使你是有現實困難,那別人可能還有比你更困難的,別人為什麼沒抑鬱?這個就是思維模式的問題。

只要你能改變錯誤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模式,你就徹底好了,不但好了,整個人,整個命運都改變了。我好了以後,就完全脫胎換骨,超越自我了。



整個過程和一些感悟,你可以關注我,去看我的文章。

一定要有信心!希望你早日康復,希望所有抑鬱症和一切心理問題困擾的人們都能擺脫痛苦,獲得健康、快樂、幸福的人生!


心理療愈師李嘉琪

其實每天糾結著怎樣讓症狀消失,才是最痛苦的,也是最令人糾結的,但是身處其中的人也真的是無法自拔,讓自己不想某些事是最難的。

個人觀點:心理諮詢的目的不是為了讓症狀消失,而是為了讓人帶著症狀繼續生活。

想徹底,很難,哪天人們能夠接受自己偶爾心理上“感個冒”——抑鬱一下,其實是挺正常的。比如失戀了,親人離我們而去,我們會悲傷的,悲傷的情緒需要表達;和別人打架,我們會生氣,憤怒的情緒也需要表達。壓抑反而會有更大的問題。

當然,偶爾抑鬱來了的時候,我們也需要轉移一下注意力,或者做點其他的事情比如:正念減壓、心理諮詢等等讓我們走出來。當我們走出來的時候,會信任到自己和抑鬱相處的能力。我們就不會害怕它下一次的來臨,反而活得更加輕鬆自在。抑鬱這時候遠離我們會更加“徹底”。


冰月悉語


中醫精神神經科門診


民間傳承9


做個幼稚人

抑鬱症的人應該多接觸土地。讓一個抑鬱症的人去接觸土地,去養花,種種草,種菜怎麼樣?

抑鬱症是因為想的多,將你的心沉入土地當中,去呵護你在土地當中的花花草草。土地會回報你的付出,抑鬱症基本上就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