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來取代馬六甲海峽?

大熊130192161

這條計劃中的運河名叫克拉運河,泰國也早就有了雄心勃勃的開鑿克拉運河的計劃。為什麼可執行性不高?政治不可行。

開鑿了以後可能導致國家分裂乃至內戰,誰挖?

我們從圖上可以看到,雖然克拉運河的總投資大概在280億美元,航程可以減少700英里,大型遊輪一趟航程可以節約30萬美元,從經濟的賬上,自然是非常划算的;經濟上可行的話,自然會有投資者願意投資。

但是從地緣政治的角度來看,如果克拉運河如果真的挖通了,那麼泰南和泰北就該分裂了,然後就該民族區域自治,進而公投獨立了。這才是泰國的核心利益,遠高過280億美元的克拉運河開鑿工程以及後續收取的通行費。

還記得2014年,泰國總理英拉•西那瓦,還有她的哥哥他信•西那瓦麼?泰國反對派領導者素貼的支持者就是是南部地區的居民及城市中產階級,而英拉的支持者是國家北部農民及中產,也就是我們所知的著名佔領主要街道和機場的“紅衫軍”。

在泰國這樣一個軍方多次發動政變推翻現行政府的國家,以前在泰國國王普密蓬在世的時候,老國王還可以靠威信來壓制泰國的各方勢力,包括執政黨、反對派、軍方、各族國民等等,但在普密蓬過世之後,花邊新聞滿身的大王子哇集拉隆功即位,這種缺乏威信和權力的國王本身就沒有能力去整合國內錯綜複雜的各股勢力,更不用說應對克拉運河周邊的中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新加坡等等的各國利益。

在泰國這種外有境外勢力爭鬥,內有執政黨和反對派對峙,加上多次發動軍事政變的泰國軍方、少數分裂勢力存在的情況下,開鑿克拉運河,本身就是個春秋大夢!在政局不穩的情況下貿然啟動克拉運河工程,第一步遇到的可能是各方勢力歡天喜地去賺這280億美元的工程費用,第二步遇到的就是分贓不均導致的利益糾纏,第三步遇到的就是地理隔絕造成的分裂勢力抬頭,第四步就會走到泰國分裂乃至內戰的死局。

到那個時候,那艘船願意走內戰不休的泰國?當年紅衫軍的戰鬥力,難道大家都忘了?真當泰國人民都是信奉佛教等待來世的國民?想什麼呢?

泰國什麼時候才有能力開鑿克拉運河呢?只有當泰國皇族出了一位天賦卓絕的政治家,他首先需要具有皇族的血脈以便整合民眾的崇拜;然後需要具有軍方的成長經歷以便得到軍方的內線和支持;然後需要在泰國南部執掌一省並取得經濟發展以便收攏泰國南部的民心;最後還需要取得類似「高鐵換大米」這樣對泰國有價值的政績以便接納政黨;只有泰國有這樣一位「天命之領袖」出現,將泰國所有勢力整合在自己麾下,才有可能完成克拉運河的開鑿。

在那之前,泰國是絕對沒有能力開鑿這條足以滅國的克拉運河的。就以哇集拉隆功國王的威望和能力,這事兒絕對沒戲。

開玩笑的說,泰國維持不分裂,已經用盡所有力氣了,哪還有能力開鑿一條分裂泰國的克拉運河?


任易

克垃地峽是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的一個狹長地帶,如果泰國在這裡修建運河,所有原本要通過馬六甲海峽的船就可以縮減約1200公里的航程,節約航行時間3~5天。據調查,去年馬六甲通行船隻達到了驚人的8.4萬艘,接近最高容量。

1、泰國南部分裂勢力猖獗,建造運河或造成分裂

目前,泰國政局複雜,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番上臺,政策不確定性太大,而且在南部存在著分裂勢力,如果開鑿大運河,可能會導致當地居民產生心理分界,最終給了分裂主義興風作浪的機會。

再者說,泰國軍方對南部反對派的還沒有實現有效控制,從這個角度來看,泰國南部社會穩定是泰國政府修築運河的政治前提。據民調顯示,反對和支持開鑿運河的民眾比例基本各佔一半,當局政府不敢冒國家分裂的風險也是能理解的。

2、泰國沒能力承擔運河修建,國外勢力強烈反對該計劃

泰國本身經濟實力不強、不具備實施該計劃的能力也是一個重要原因。據一家香港機構的評估預算,這項計劃僅開鑿一項就需要280億美元之巨,工程量基本和我國的三峽工程相當,還要修建大量配套的設施,這涉及倒融資安全性和成本問題,對此泰國政府無能為力。

顯然,泰國是可以引進中國、日本、韓國以及其他國際社會的投資和技術,畢竟該運河對於這些國家都具有重大意義。不過這樣一來,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家的利益就會遭到侵蝕,它們自然會反對,特別是控制著馬六甲海峽的美國。

3、美國:有種你就建,泰國官方被迫放棄

馬六甲海峽已經成為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被國際社會稱作“生命線”。正因為如此,新加坡以一個彈丸之地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東南亞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第四大港口、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應基地。

除了財路被斷掉外,作為國際航運通道,馬六甲海峽附近分佈著美國海軍基地,一旦發生戰事,美國就可以快速掐住這個咽喉要道,佔據戰略主動。如果修建了該運河,美國的軍事戰略夢豈不是泡湯!

因此,泰國政府不敢得罪美國,要不然恐怕還沒建好,美國的經濟和貿易大棒就砸下來了,到時候真是欲哭無淚。值得一提的是,泰國軍方和美國關係密切,泰國王和泰政府也不敢得罪軍方。照此看來,想要開鑿這條運河無異於紙上談兵。

2018年再度連任的普京能否挽救俄羅斯經濟?幾百萬印度女犯人為何與男子關在一起?關注“金十數據”,我們給您提供更專業的解答!

金十數據

我想題主說的應該是克拉地峽運河吧,據我所知,泰國不是不想開鑿,而是狠想狠想!


克拉地峽位於泰國南部馬來半島上,兩頭連著太平洋與印度洋,地峽最窄的地方不足50千米,最寬處150千米,如果在此開鑿一條海運通道,那麼,過往的船舶可由中國南海經泰國灣,再穿運河,入安達曼海,出印度洋,也就不必繞行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縮短1100公里,可節省2-5天航行時間,節省的費用也相當可觀。



據不完全統計,馬六甲海峽每年大約有十萬艘船舶、全世界一半的油輪打此通過,這裡成為了世界上最繁忙的海運通道,日本人把這裡稱作“生命線”。也正因為如此,新加坡以一個彈丸之地一躍成為全球第四大金融中心、東南亞最大的船舶修造基地、世界第三大煉油中心、世界第四大港口、第五大航空港、第一大燃油供應基地。可以說,馬六甲海峽裡每天流動的那不是海水,而是黃燦燦的金子!這怎麼能不讓泰國垂涎三尺?

在國際貿易迅猛發展的今天,尤其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世界經濟中心向亞太轉移,克拉地峽運河計劃又被人們熱議起來。目前,關於克拉地峽運河有兩個方案。一個是中國方案,一個是日本方案。


克拉地峽雖然很窄,但是卻有山脈阻隔,而且最低
的山口也在海拔100米左右,其他200米以上;但南部與馬來西亞交界處地勢平坦,最高海拔70米左右,開鑿船閘運河成本較低。如果開鑿成無船閘運河,建設成本會增加不少。中國的方案就是北線計劃,在拉廊和春蓬的地峽處,西側就是緬甸;日本方案是南線計劃,在宋卡和沙敦間,南面是馬來西亞。



至於這兩個方案都遲遲未實施的原因,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

一是泰國國內因素。一方面泰國國內政治複雜,紅衫軍、黃衫軍兩大勢力鬥爭激烈,導致政局不穩,軍政府和民選政府輪番上臺,政策多邊。他信、阿披實、英拉等都屬於“短命”政府,政策連貫性不強,像“大米換高鐵”等對泰國有益的計劃都很難推進。另外一方面泰國的經濟實力不強,沒有能力單獨實施該計劃。據一家香港機構的評估預算,這項該計劃僅開鑿一項就需要250億美元之巨,這是泰國自己無力承擔的,需要藉助中國、日本以及其他國際社會的共同投資。還有就是泰國國民本身對此興趣不高,據民意調查,支持度還不到百分之三十。此外,泰國對南部分離主義勢力的擔心,以及投資方對泰國內部貪腐問題、工作效率問題也不無擔憂。



二是國際及地區因素。該工程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僅對地區國家,對世界地緣政治因素也會產生巨大影響。首先第一個反對的就是新加坡,原因你懂得,動了它的奶酪,甚至斷了它的財路,相關參與國不能不考慮與新加坡的雙邊關係和感受問題。其次是東盟各國,馬六甲海峽不僅僅是新加坡受益,還有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等國,他們跟新加坡持有相同的反對立場也就不奇怪了。第三是美國的反對,目前馬六甲海峽雖然是國際航運通道,但美國在新加坡樟宜有軍事部署,美國的最先進的瀕海戰鬥艦就部署在新加坡,一旦有戰事,美國就可以快速掐住這個咽喉要道,佔據戰略主動,想想過去圍繞巴拿馬運河的戰爭就會明白箇中原因了。



三是工程本身因素。
像克拉地峽這樣的工程難度並不大,尤其對中國這樣的基礎設施建設強國來說根本不成問題。但是,一條成熟的海運通道還需要大量的其他附屬設施,如來往船舶的加油、修理以及生活等輔助設施,還有完善的陸路交通設施,還有金融、海關、倉儲等配套設施等等,如果這些基礎輔助設施建設不到位,僅僅開鑿一條水路通道是沒有任何意義的。而這些設施的建設,更牽扯到方方面面,牽扯到巨大的投融資安全性和成本問題,這是各方所不能也不得不考慮的問題。



也正因為如此,近年來,開鑿克拉地峽運河的呼聲此起彼伏,雖然一度傳出中國民營企業有意參與投資建設該項目,事後兩國官方均予以否認,甚至泰國官員還聲稱,不會蠢到要修一條克拉運河。

理想是豐滿的,現實是骨感的。可以想見克拉地峽運河計劃雖然未來前景看好,但道路會曲折而又坎坷。


無坡居士

泰國為何不在領土最窄的地方開鑿一條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

這個不僅是泰國人要思考的問題,還是世界人思考的問題,對啊!馬六甲海峽這條黃金水道日進斗金,泰國就不眼紅嗎?如果是別的國家眼紅,也只能幹看著別人吃肉,但泰國不一樣啊!泰國有著挑戰馬六甲海峽的地理優勢,這就是泰國馬來半島最最窄處的領土——克拉地峽,這個地方一旦開鑿出一條運河成功,立即就可以分流馬六甲海峽的物流運輸,而且比馬六甲海峽更具有優勢——縮短貨運里程,成為另一條比馬六甲海峽更賺錢的黃金水道。

只要運河經營得當,新加坡等依靠馬六甲海峽暴富的國家好日子也就頭了,也該泰國人享受一把運河紅利了。但事與願違,直至今日,泰國都沒有開鑿這條運河,有錢不賺,泰國人傻嗎?泰國人當然不傻,沒有人是傻子,錢也人人都想賺,但由於多種原因,克拉運河就到現在都沒有開鑿,下面“大正”就逐步分析一下:

(一)克拉運河投資太大。

泰國克拉運河計劃,有專業機構估算,預算總投資要花上接近300億美元,對於今天不足4000億美元GDP、經濟不是十分好的泰國,實在是一筆不小的財政負擔,必須到國際資本市場融資借債甚至找外國投資商,克拉運河這是一項國家工程,一般逐利賺快錢的商人是不可能投資的,因為回收成本可能要幾十年,風險太大,如果經營不善的話,可能會賠個底掉,接盤投資人只有和其利益相關大國來投資最好。

別以為運河開鑿出來就可以源源不斷收“買路錢”,但也需要一套專門的經營機制,經營不善,運河也是會破產的。

(二)馬六甲海峽周邊國家以及利益相關者的反對。

泰國開鑿克拉運河可不是單單泰國人自己的事,而是影響範圍覆蓋到整個亞洲,甚至某方面影響地區格局的走向。首先是既得利益者新加坡、印尼、馬來西亞會強烈反對,特別是新加坡這個就指著馬六甲海峽活著的國家,會想盡辦法攪黃了修建克拉運河,畢竟“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

一旦克拉運河修建成功運營,新加坡國際地位就肯定下降到難以想象的地步,原來世界“航運中心”“金融中心”會失去中心位置,新加坡也變成一個無足輕重的馬六甲海峽上的小島國。另外克拉運河雖然商業用途非常大,但也不要小看它的軍事用途,它溝通兩洋——太平洋(南海)和印度洋(孟加拉灣、安達曼海),戰略位置重要性立即顯示出來。美國在新加坡的軍事基地本來能夠威懾整個東南亞的,一旦克拉運河開個口子,美國軍事優勢將不再了,阻礙美國佈局,除非泰國讓美國控制克拉運河,不然會極力反對的。

印度也會跳出來反對,畢竟克拉運河西側就事印度人認為自己的勢力範圍——印度洋,印度是不能容忍別人通過運河進入自己認為的地盤的,畢竟這些地方都是“南亞村霸”印度曾經“撒過尿的地方”。

(三)泰國政局不穩定。

以上兩條都是外部因素,如果泰國人眾志成城,非要修這條運河,還是能獲得世界其他國家的幫助的,畢竟在自己國內修建運河是自己的內政問題,外部因素是能夠克服的。但泰國政局不穩定卻是修克拉運河最大的bug的存在,泰國自從前總理他信下臺以後十幾年間,天天鬧運動,一會紅杉軍,一會黃衫軍,一會軍事政變英拉下臺,泰國內部矛盾嚴重,想一想,在這樣時局中,還有那個大傻蛋投資者敢投資克拉運河。

先不說能不能開鑿修建,就是修建完成,泰國如果再次政變更換政府,不承認之前簽訂合同怎麼辦?那不虧大了,修建克拉運河最大風險就是政治風險。

————————

以上就是“大正”對於泰國為何不修運河取代馬六甲海峽的解析,如果你有不同意見的,歡迎評論交流!


大正看世界

在泰國克拉地峽修築運河聯通中國南海與印度洋,從經濟上是可行的,之所以許多年來一直未有行動,主要是政治原因。



最早泰國是想修運河的,但他們自己沒錢沒技術,只好作罷。

後來有人要投錢,泰國又猶豫了。因為首先美國基於它的全球利益,必定會控制世界上所有海運咽喉,沒有克拉運河泰國平安無事,一旦修了運河美國勢必插手,泰國也必然變成大國角力爭奪的戰場,到時候泰國的主權將受到威脅。巴拿馬的命運就是前車之鑑。

之前美軍在泰國是有軍事基地的,美軍曾經在泰國的烏塔堡擁有一個亞洲最長跑道的機場,它可以起降B52等戰略轟炸機。在希拉里提出重返亞太后,美國人一直積極與泰國溝通,試圖重新獲得這個基地,並謀求在泰國建設一個大規模的海軍基地。



其次,泰南部一直都有分離主義勢力在活動,泰國政府擔憂如果開闢運河造成地理分割將助長分離力量,影響政局穩定。

之前只要一提起克拉運河,就有人聯想起“馬六甲之困”,似乎這條運河一開通南邊的航運通道就豁然開朗了,這種觀點是錯誤的。克拉地峽如果要修運河,它只會在帶來經濟上好處的同時夾帶著政治上的麻煩,正如我上面所說,霸權國家不可能容忍如此一條重要的通道失去控制。更何況它的東邊是越南西邊就是印度。如果我們一味宣傳泛亞鐵路和克拉運河將來給中國帶來的種種好處而忽略它能為泰國經濟的騰飛插上一對有力的翅膀,這條運河最終的結局就是修不成。

克拉運河不會取代馬六甲,它會分流一部分船舶,並且給泰國帶來不小的經濟利益。當然它需要中國的投資與合作。

我想,隨著我們經濟的迅猛發展和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也許數年之後,泰國應該會找我們談運河的開發計劃吧。


周志宏glee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6fae0015236d596d9e3e\

一畝地的遐想

您說的是開鑿克拉克地峽呀,綜合考慮的要素很多,包括資金、技術、管理、民意、維護等等,現在時機不成熟,謝謝。






風雪吹野

翻開地圖就可以看到,如果在泰國開鑿克拉克運河,東北亞出入印度洋就會節省1000公里以上,大量節約海運成本,會產生巨大的經濟效益。中國、日本、韓國、臺灣地區、澳門地區、菲律賓、越南、緬甸、老撾等國,都希望運河開通,促進本國的經濟建設。這麼好的項目,相近國家支持,為什麼泰國不開鑿呢?

第一,泰國的政治環境決定的。

開鑿克拉克大運河,是泰國的大事,關乎民族根本利益的大事件,泰國政府不會貿然決定修築運河。在克拉克地區以南主要是泰國的分裂勢力。目前泰國南部的分裂勢力由於種種原因,分裂主義傾向嚴重,如果開鑿大運河,由於地理分界導致心理分界,那就因經濟而失去民心。同時泰國的軍隊對南部反對派的還沒有實現有效控制。某種意義上,泰國軍方對南部地區的有限控制是泰國政府修築克拉克運河的政治前提。

第二,泰國的經濟力量決定的。

修築克拉克運河,對於泰國來說是世紀工程。關乎泰國千秋萬代的大事業。所以泰國政府謹慎行事,最希望運用自己的力量完成任務。但是開鑿大運河是個燒錢的工程,短期內不可能收回投資,泰國政府開鑿克拉克運河,必須融資,爭取外國力量的幫助。如果外國力量幫助又沒有附加條件,泰國政府最希望得到的。所以泰國政府三思而行的同時就有點畏縮不前了。

儘管對比感興趣的國家,簽訂一定協議,泰國可以不用投資,但是泰國政府害怕主權丟失,也是前怕狼後怕虎,優柔寡斷。

第三,地緣政治影響了泰國政府的決策。

開鑿克拉克運河,對馬六甲海峽的還做來說,減輕了壓力。可能作為海運中心、倉儲中心、物流中心的新加坡,就會基於自身利益考慮,會出面堅決反對泰國修建克拉克運河的行為。因此從地域政治上說,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恐怕最為反對。世界各國國家的態度,考驗著泰國政府的抉擇,左右著泰國政府的決心。

第四,害怕捲入國際政治的漩渦中。

泰國與中國也十分友好。中華民族復興輻射世界各國,中國也是泰國搬不走的鄰居,所以泰國政府非常重視與中國的友好關係,期望得到中國政府和人民的切實幫助。

美國是當今世界的超級大國,是新加坡的盟國,如果泰國開鑿克拉克運河,客觀上搶走了部分新加坡的生意,美國一定會阻礙泰國修建克拉克運河。如果阻礙不成,美國還會轉過來支持運河開鑿,只是一定要控制運河,甚至主導泰國政府的行為,同時也是泰國及其不願意看到的情況。

從世界兩大條著名的大運河看對運河管理的爭奪權始終是大國博弈的核心之一。連接大西洋與太平洋的巴拿馬運河,美國為了爭奪主導權,派部隊武裝入侵巴拿馬,並逮捕了時任巴拿馬總統,最終控制了巴拿馬運河。連接大西洋與印度洋的蘇伊士運河兩岸戰火不斷,動亂不安,人民顛簸,流離失所,其實質也是美國想控制中東控制運河的歷史寫照。

目前大國博弈正在激烈的時候,泰國政府不願意夾在中間,既不選邊站隊,也不得罪任何一方;既不偏向美國,也不給美國摻和泰國內政提供藉口。隨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隨著中國實力的增強,唯有中國可以為泰國開鑿克拉克運河提供的不附加任何政治條件的資金技術。所以隨著形勢發展,泰國政府開鑿克拉克運河指日可待!


錦繡中華一捧土

這個問題是老問題了,就是所謂開建克拉運河的問題。

純粹從泰國經濟的角度來說,總體而言是划算的。克拉地峽運河若是開通,預計能比從繞道馬六甲海峽節省1200公里,總投資預計280億美元,能分流馬六甲海峽目前已經幾乎超負荷的運量的一部分的話,就還是划算的。

投資雖然不小,但一來是容易找到外部投資,二來是成本是可望收回的,三來能極大提高泰國的國際政治經濟地位,所以明智來看,泰國政府有魄力的話應當下決心。

新加坡就是一個最好的現成的例子,想想新加坡港靠著在馬六甲海峽建設運營新加坡港是怎麼崛起的。如果克拉地峽運河鑿通建設的話,這兩者絕對不會有太過不同的故事。對泰國大有利是顯然的,其地緣政治上的重要性更會陡然急遽上升。

但也正是因為如此,這條克拉地峽運河的建設,恐怕就不是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所喜聞樂見了,尤其是新加坡。雖然即便克拉地峽運河開通之後,事實上大型船舶依然還是得繞道馬六甲海峽,克拉地峽運河不可能完全取代馬六甲海峽的作用,但是這是搶生意,有威脅還是顯然的。

所以,在東盟國家裡,泰國恐怕會引發一些矛盾。

此外,由於若是克拉地峽運河開通之後,馬六甲海峽的地緣重要性將會下降,這就不那麼方便美國、印度等國在安達曼海即緬甸海(印度在此有個安達曼-尼科巴群島飛地,有軍事設施)等處進行鎖脖子的動作了。

試想想,第一是距離縮近了1200公里,第二過了從安達曼海直接過了克拉地峽運河之後,立刻就到了泰國灣了。所以,這條克拉地峽運河,不僅具有經濟價值,還是有很大的軍事戰略價值。想一想軍艦過馬六甲海峽與過克拉地峽相比,兩者的風險相差有多少倍?

在這種情況下,各國之間特別是大國之間,明裡暗裡會產生多少政治博弈呢?而國際上的博弈,其實也都會顯現到泰國自身的政局上。

只要泰國自身內部政局不穩,像克拉地峽運河建設這麼大一個動作,怎麼可能穩定決策並實施下來呢?連建個高鐵都要喘個半天,更別說這種牽涉到印太地區國際戰略格局的大動作。

然而不管怎樣,其實克拉地峽運河從立足於泰國本身的實際來看,利益極大,如果泰國政治家是有足夠魄力的,應該勇於排除干擾,擔當起來。


建章看世界

每當看到這個問題的時候,我估計所有國人都有想替國家慷慨一回的感受,只要泰國同意開鑿,我們中國可以跟他合作,錢不是問題等等的想法。

如今的中國南海與印度洋之間僅有馬六甲海峽唯一一條通道,這條漫長的通道為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三國的經濟繁榮和世界地位,帶來了舉足輕重的作用。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ae8a7a23b8021d4e5c5efe671999f7dc\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