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夠連接印度洋和太平洋的泰國克拉運河項目是否已經開工,一旦建成對新加坡有影響嗎?

大東北的小豆包

打開地圖我們可以看到,連接泰國南部與馬來半島的克拉地狹,其纖細程度讓人恨不得用手攔腰掐斷,而事實上,它最窄的地方也只有區區50公里!


用肉眼來看,如果在克拉地狹開挖一條運河,可直接貫通印度洋與太平洋,來往船隻可以不用繞道馬六甲海峽,用安達曼海與南海之間的直線距離來吸引船隻,往小裡說,如果該運河開挖成功,將給泰國帶來直接的航運紅利,甚至可以成為泰國的長期“提款機”,往大里說,這條運河如果開通,將全面改變東南亞的經濟格局,其影響力甚至能輻射整個亞洲乃至全球,從戰略上來講,泰國軍艦從此可以免去長途奔襲的負擔,,,然而,這一切也只能是地理層面上的假設!

早在明朝萬曆年間,泰國國王那臘宣大帝就曾打算開挖這條運河,但幾百年後的今天,這個規劃仍然是一個不置可否的難題擺在泰國政客的桌面上,每次研討此事的時候都會遭遇這麼幾個難題:

有可能導致民族矛盾!

泰國的主體民族是泰族,佔比75%,而克拉地狹南部邊境地帶則是馬來族群體,信奉伊斯蘭教(他信執政期間,曾因重提開挖運河之事,險些發生南北暴亂),如果開挖運河,等於人為地挖開了一條心理鴻溝,這種割裂會加劇南方馬來族的分裂傾向,這種影響還會蔓延至馬來西亞以及身邊的緬甸狹長帶,,,

環保問題


不要看泰國經濟水平不怎麼樣,但泰國的環保確實不錯,也許佛教的心理撫慰教會他們:寧願乾淨的清貧,不願骯髒的富有,如果開挖運河,必定破壞脆弱的海洋生態環境以及沿岸的風景旅遊區,不要說打破生態環境的運河工程,泰國政府想發展個煤電廠,深水港之類的工程,都會遭到民眾的抗議,,,

耗資巨大

設計中的克拉運河,全長102公里,400米寬,水深25米,雙向航道運河,按照有關機構的預算,共設計了10個河道的方案,但綿延的普吉山和鑾山,增加了施工難度,就算選擇最合理的一條開挖路線,工期耗時最少10年,耗資需280億美元,這都不是泰國長期動盪的政局和孱弱的經濟能力所能負擔的,泰國短暫的執政週期,讓歷屆政府都不敢輕易嘗試工期過長的工程,一條輕軌鐵路的改建,花了10年時間都還沒完工,更遑論如此巨大的“世紀工程”,即使有意投資的國家和財團,也會對泰國的政經現狀望而生畏,,,

收益不大

表面上看,如果取道克拉運河,與馬六甲海峽相比,到東亞港口的航程可以縮短1200公里,節省2-5天,可別忘了,馬六甲海峽作為國際航道,是不收費的,新加坡只掙港口服務的錢,說白了就是個加油站,如果克拉運河收費過高,船隻還是會選擇走馬六甲,如果克拉運河想留住船隻,就必追加對港口的建設投入,但無論如何也跟不上新加坡成熟而可靠的港口貿易

,如果收費低了,資本的回籠遙遙無期,更是不划算,,,

誰反對?誰贊成?


如果運河開通,馬六甲海峽的誘惑將褪色不少,新加坡不會善罷甘休,長期受益於馬六甲海峽的馬來西亞和印尼等國必將遭到衝擊,如果該運河開通,這些國家必須重新調整經濟發展模式,對於東盟來說,克拉運河如果開通,東方大國雖然也會省去繞道之苦,但如果想讓它開通就必須投入,但這筆無頭賬也許得算到本世紀末,東南亞航線再重要,也只是眾多運輸通道的其中一部分,如果泰國政局有變,可能連投資都會付諸東流,而該航道如果開通,最高興的莫過於日本,資源匱乏的日本,嚴重依賴於海上運輸,二戰時期,為了打通東印度公司與日本之間的菲律賓航運路線,不惜與美國翻臉,因此,這點蠅頭小利也時刻激勵著善於精算的日本人,但如果是這樣,那不挖也罷!

還有,想用一條運河來遏制美國軍事存在的人,可以醒醒了,這個基本上沒什麼用!


冷兵器TILLLINDEMANN

克拉運河是一條設想中的一條運河。

它將橫貫泰國克拉地峽,連接西太平洋與印度洋。這條運河的開通,將使東北亞各國通向歐洲的海上航程縮短1200公里以上,從經濟角度上看是非常划算的。

正如我們最開始所說,它目前還只是一個設想,到目前為止只是民間在討論,泰國政府沒有就在此地開挖運河進行可行性研究和論證,更不用說開工了。

既然它能帶來好處,為什麼泰國政府遲遲不付諸行動呢?原因如下:

一、工程難度空前:

克拉地峽從泰國灣的Ao Swi的一個小海灣到泰緬界河入海口,

最短距離只有約44公里,從經濟角度上看這是個最短距離。然而由於這條叫做湄塞河-南魯瓦克河以及河中小島存在領土爭端,所以設想中的運河不能選擇這個最短路線。

同時克拉地峽並不是一馬平川,它的中間是普吉山脈和蒂迪旺沙山脈,這兩條山脈相交匯的地方最低海拔也有近200米。

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開挖難度和開挖土方量,需要選擇地勢儘量平坦的線路,這樣我們會發現,這條運河最終的長度達到了80公里!

這不是挖80公里長的小河溝,運河建起來是要過船的。我們知道目前的超大型運輸船舶的寬度達到了60米以上,30萬噸級油輪吃水深度達22米,而巴拿馬運河拓寬之後的寬度也只有50米深度也只有十多米,許多超大型船舶都不能通過,必須繞道南美洲最南端的合恩角。隨著東北亞經濟的快速發展,超大型船舶越來越多,為了能使這些大船雙向通行,克拉運河的寬度至少也要達到150米、水深達到25米以上。

這是什麼概念?克拉地峽這條線路的平均海拔約80米,你要先把海平面以上這80米刨掉,再向下挖至少25米,總共105米,你在你附近找一棟三十多層的樓房看看,它差不多就是這個深度。因為這個河道它的橫截面是倒梯形的,所以上面寬度要大於150米。這意味著開挖這條運河至少需要搬走15億立方米的土石,它相當於整個三峽工程土方量的10倍!

如此浩大的工程量和工程難度決不是泰國這個東南亞小國可以完成的,必須咱中國企業來幫忙。

二、工程投資龐大。

我們知道,三峽工程總投資超過2000億人民幣,克拉運河以如此巨大的開挖量計算,其總投資最保守也要達到7000億人民幣的級別,約合1000億美元吧,這個數字對於2016年GDP只有4069億美元的泰國來說是不可能承擔的。

三、經濟效益有限。

與巴拿馬運河和蘇伊士運河不同,通過設想中的克拉運河只比繞行馬六甲海峽短1200公里。目前大型集裝箱船的經濟航速大約是20節左右,也就是大約36公里/小時,1200公里大約需要34小時。

我們知道目前巴拿馬運河船隻通過的時間大約需要15-20小時(這其中包括一些準備時間),即便是克拉運河運行效率更高,它的通過時間最快也不會少於10小時,因為大型船舶在如此狹窄的水道航行必須要由拖輪牽引,它的速度不能可快到哪去。

這麼算下來輪船選擇通過克拉運河最多可以節省下一天的時間。

輪船公司願意為節省的這一天時間支付多少錢?

巴拿馬運河在拓寬前每天的通行量大約是40艘,2015年馬六甲海峽每天最高通過量是222艘次,我們就算克拉運河每天能通過80艘大船。

(大型散貨船通過巴拿馬運河)

大型集裝箱船每天大約要燒掉10萬元人民幣的重油,就算是船東為了節約時間把這10萬塊錢全都交付運河的費用吧。克拉運河最多每天可以收入800萬元人民幣,約相當於127萬美元,全年4.6億美元。

這個收入減去必須支付的運營成本,其盈利與千億以上的鉅額投入以及由此產生的貸款利息相比實在是不多。

有人說了,人家大型集裝箱船通過巴拿馬運河要交10萬美元啊,你怎麼給克拉運河才算10萬人民幣?朋友,你要知道那船如果不走巴拿馬運河就要多繞路6000海里要多跑13天的路。而船舶走馬六甲海峽是不交錢的,你也才節省一天的時間,所以巴拿馬運河多收錢是有道理的。

四、政治因素複雜。

這個問題我以前回答過,在這裡簡單講一下。

泰國之所以一直沒有動手規劃克拉運河,除了它自己力不能及之外,最主要的考慮還是政治因素。對於國內,泰國南部一直有宗教分離主義的傾向,泰國政府不希望因為運河地理上的分隔給南邊以鬧事的機會(這個理由有點勉強,只是民間常有這種說法)。對於國際關係來說,泰國搞了一條大運河,就等於新開闢了一條重要的國際航道,而美國作為全球霸權是一定要控制所有的重要航道的。

很早以前美國在泰國就設有軍事基地,越戰結束後撤掉了,後來美國人要求租借曼谷東面150公里的梭桃邑(SATTAHIP)海軍基地和烏塔保(U-Tapao)空軍基地,泰國人沒答應。如果泰國真要搞了運河,美國人是說什麼也要擠回來的,這將嚴重影響泰國的主權。

(美國海軍基地)

綜合以上四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因為經濟和政治的原因,在未來相當長一段時期內,泰國都不會考慮在克拉地峽開鑿一條運河。

最後我們再來講一講如果這條運河開通,會對新加坡造成多大影響。

首先,馬六甲海峽是公海。

任何國家都沒有權利阻斷這條國際航道,否則就是交戰行為。而新加坡這等小國是沒有力量來阻止商業船舶通過馬六甲海峽的,即便是在戰時,各國艦船也有權無害通過這條國際水道。

其次,所有船隻通過馬六甲海峽並不需要向新加坡交一分錢。

新加坡之所以倚靠馬六甲海峽發家致富,是因為它在這條國際黃金水道邊上建設了目前世界第二大的貨運碼頭,靠著國際自由港的優勢和國際一流的服務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轉口貿易的平臺,它通過這個貿易環節來賺錢。

(新加坡港)

如果你只是通過它,不靠岸,不用給錢。

那些為了不讓新加坡得利而刻意躲開馬六甲海峽的想法顯然比較荒唐可笑。

第三,“馬六甲之困”其實是國民不自信的表現。

我認為根本不存在什麼“馬六甲之困”。就如前面第一條說的,馬六甲海峽是國際航道,國際法賦予了船隻的自由航行權。即使是在戰時,能夠有能力阻斷它的目前也只有美國。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

美國擁有全球最強大的海空軍力量,它的軍事基地遍佈全球,它有能力在全球所有的航道和海洋上攔截甚至襲擊敵國船隻,不只是在馬六甲。

即便是你走克拉運河,美國軍艦依然從東邊泰國灣和西邊的安達曼海進行圍堵。如果自己的國家實力不行海軍不夠強大,僅通過克拉運河不可能實現脫困。

最後我要說,擺脫所謂的“馬六甲之困”,首先要樹立起自信心,要相信自己能以一切手段去戰勝敵人。同時要大力發展海空軍事力量,讓別人不敢打咱們的主意。至於說為了要懲罰誰誰為了不讓人家佔便宜而刻意繞過人家門口,實在是沒有那個必要。你不喜歡某個飯店的老闆,不進去吃飯就是了,還能連他門前的馬路都不走嗎?


周志宏glee

克拉運河是一條規劃中的運河,目前還沒有動工的消息。

克拉運河指的是在泰國克拉地峽附近挖掘一條溝通安達曼海與泰國灣的運河,若是該運河修建完成後,國際海航將不必繞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能縮短1200多公里。這對依賴中東石油供應的東亞各國來說不啻於一件好事。

近幾年來,開鑿克拉運河的議題被人們重新提起。許多人建議從克拉地峽狹長地段的南部開鑿動工,建成後的克拉運河全長112公里,初步測算耗資280億美元,需耗時10年才能建成。

但是,根據泰國的一項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8%泰國人支持開鑿運河;33%的人未置可否。支持者認為開通運河可以為國家創收,並給國民帶來就業機會還能提高讓泰國國際影響力,讓泰國成為海上航運的樞紐,進而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

也有許多人擔憂,開挖運河會對破壞生態環境,並且會造成政府貪汙。

克拉運河爭議這麼多年一直懸而未決,主要是克拉運河具有非常重大的戰略意義,如果開通對周邊國家會造成很大沖擊。

日本自始至終都熱衷於該項目,日本多次主動提出幫助修建泰國克拉地峽運河,以及運用 “東盟+中日韓(10+3)”的方式共同經營管理。然後東盟內部的一些成員國則強烈反對在克拉地峽修建運河,這其中要屬新加坡最為明顯。幾百年以來,新加坡憑藉自身的地理優勢,依靠馬六甲海峽大力發展經濟,目前已經成為國際航運的中心。因為擔心克拉運河開通後不但會對新加坡的貿易帶來負面影響,還將嚴重削弱新加坡的地區影響力,所以新加坡對於克拉運河的計劃一直持反對的態度。


環球網

這是兩個問題,下面分述之。

第一個問題是關於克拉運河是否已開工。這個答案很明確,不但現在沒開工,而且何時開工還遙遙無期。題主之所以提出這一問題,是因為隔段時間在互聯網上都會傳出克拉運河動工的消息。之所以遲遲不見行動,原因是多方面的:

第一是資金與技術問題。雖然從地圖上看,泰國南部克拉地峽很窄,似乎施工難度並不大。其實不然,要想挖成一定規模的通航運河,至少要挖100多公里長,至少要挖數百米的深度,還得有較大的寬度才能保證多數海輪的通過。這中間一是技術有難度,二是資金有難度,三是工程期太長。



第二,泰國的國內製約。實際上,關於是否開挖運河的問題,泰國已做過多次論證及民意測驗,大多支持的民意都不過半。可能基於以下原因考慮:一是環境的保護問題,泰國的佛教信仰還是比較重視自然環境的保護的;二是民族的分裂問題,因為泰國的穆斯林大多生活在南部,運河的開挖是否會加重其分裂傾向;三是成本與收益問題。如前所述,由於前期投資較多,運河開通後的收益多少快慢就成了國民關注的問題。


第三,外部的制約因素。運河開通後,許多船隻將不用經過馬六甲海峽而直接從泰國灣進入安達曼海,大約可以少走1200公里。這樣中日韓三國是比較期待的,而東盟中的馬六甲海峽沿岸國就會反對,比如印度尼西亞、馬來西亞與新加坡等,這些國家與泰國又同在東盟之內,泰國當然要慮及它們的感受。

第一,當然有不利影響。因為在一定時間內,在太平洋與印度洋航線上的船隻數量是基本穩定的,而運河的開通必然會吸走一部分船隻,這就會影響到經過新加坡的船量;


第二,這一影響不會太大。一方面克拉運河不可能滿足所有船隻的通過,大型艦船還得過馬六甲海峽;另一方面,克拉運河如果收費高、通過速度慢的話,很多小噸位船仍會選擇經過馬六甲,因為它是不收通行費的。


姜運倉

【克拉運河示意圖】

1、開工問題。可以預見的未來,恐怕難以開工。主要兩個難點,地峽所在國泰國一沒錢、二沒技術,自己無法開鑿運河。資金技術都可以從外國引進,外國投資也要考慮風險和盈利,工程量很大,以後怎麼收“過河費”,這個需要精算,減少繞行1000多公里,不是好望角和蘇伊士運河那樣的地理距離,有沒有那麼大的航運成本差距。以西伯利亞鐵路為例:如果走滿洲里-哈爾濱-綏芬河-海參崴距離更近,不這麼走,繞行黑龍江北岸河谷也能接受。

【新加坡文化產業】

2、對新加坡的影響。對該國的影響主要是經濟方面,所謂政治影響,諸如“新加坡理應親近東亞新興大國、是應該照顧的國家、離開駛往北方的過境船隻就無法生存”云云,真的是“想多了”。沒有蘇伊士運河的時候,大小船隻都走好望角,有了蘇伊士運河,好望角沒飯吃了嗎?顯然不會。萬一哪天修通了克拉運河,新加坡自然會想出應對策略。

【魚尾獅】

3、馬六甲困局。好多小夥伴整天擔心,“一旦開戰,美帝封鎖馬六甲海峽,石油運不進來,我怎麼開車”云云,馬六甲海峽那麼寬都能封鎖,克拉運河不是更好封鎖?能封鎖就能打開,槍桿子就是鑰匙。退一萬步,美帝不封鎖海峽和運河,船在往前走就是安達曼海,阿三的群島在前邊等著,一樣還得槍桿子講理。

綜上,克拉運河項目可以慢慢考察調研,新加坡也有大把時間制定策略,保不齊哪天新加坡主動投資克拉運河,確保掙到所有過路船隻的錢。


吳下阿蒙毋忘在莒

這是一條完全沒有必要開挖的運河,這條運河的資金預算是多少?這條運河的管理權在誰的手裡?多少年能夠收回成本?

顯然目前考慮的不是這個,也沒有給出這方面的信息。那麼為什麼不給出這樣的?這個不得而知!也許開挖這條運河能夠賺不少錢,就施工而言!

看看美國有多重視中東,一條克拉運河能夠解決問題?

那麼有人就要反駁了,這是戰略舉措,什麼戰略舉措呢?可以繞開馬里加海峽,可以不經過新加坡,因為新加坡是美國的盟友,有美國駐軍。但是要知道,波斯灣也有美國駐軍。

僅僅是為了噁心一下新加坡而做出這樣的決定,顯然是不明智的!不過要是以戰略目標為理由,去做發橫財的夢也許是真的!

這條運河能夠起多大作用,顯然也起不了多大的作用。目前美國在全球都有軍事基地,中東地區就是重中之重,能源要地,你開挖一條卡拉運河就管用了。伊朗宣稱能夠封鎖波斯灣,美國在中東地區的軍事力量不能夠封鎖波斯灣嗎?

笑話,一條運河能改變戰略格局?這個決定一定是某個人拍腦袋想出來的,要不就是用腳後跟想出來的。


飛狐一刀

這個問題其實分為兩個層次:其一克拉運河是否已開工?其二克拉運河一旦建成對新加坡有影響嗎?

先解答第一層次的問題——克拉運河目前沒有動工,也沒任何消息顯示近期內會有動工的跡象:克拉運河是指在泰國克拉地峽附近挖掘一條溝通安達曼海與泰國灣的運河,若是該運河修建完成後,國際海航將不必繞道新加坡的馬六甲海峽,航程至少能縮短1200多公里。從經濟角度上看自然是非常划算的,然而迄今為止這還僅僅只是一條存在於民間討論中的運河,沒一絲一毫的開工跡象。既然它能帶來好處,那為什麼卻遲遲無法動工呢?

克拉地峽並不是一馬平川,它的中間是普吉山脈和蒂迪旺沙山脈,這兩條山脈相交匯的地方最低海拔也有近200米。為了最大程度地減少開挖難度和開挖土方量,要選擇地勢儘量平坦的線路,這樣一來這條規劃中的運河最終的長度將達到80公里!經初步測算需耗資280億美元,耗時10年才能建成。僅僅只是這一巨大的成本開支就足以令泰國政府望而卻步了,然而這還不是導致這一工程遲遲無法開工的全部原因所在。根據泰國的民意調查顯示:只有28%泰國人支持開鑿運河;33%的人未置可否。支持者認為開通運河可以為國家創收,並給國民帶來就業機會還能提高讓泰國國際影響力,讓泰國成為海上航運的樞紐,進而帶動整個國家經濟的發展。至於巨大的成本開支問題可以通過和中、日、韓等東亞國家合作解決,畢竟一旦這條運河建成對東亞各國的對外貿易和能源安全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儘管如此,反對者也提出了諸多現實的客觀問題:開挖運河會對當地的生態環境構成一定影響,泰國的佛教信仰又相當重視對自然環境的保護;泰國人擔心政府以及有官方背景的財團會在運河工程中趁機中飽私囊侵吞公款,從而加重泰國的貪腐問題;表面上看從印度洋過克拉運河進入太平洋的確比走馬六甲海峽縮短了不少距離,但船舶要在如此狹窄的水道通行就不可能保持高航速,所以其實克拉運河即使建成也只能比走馬六甲海峽減少一天時間而已,然而馬六甲海峽屬於國際公海,任何國家的船隻都可以自由通行,克拉運河是在泰國領土上這意味著過往船隻需向泰國交納費用,很顯然僅僅縮短一天的航程是不足以讓過往船隻支付高額費用的,所以對泰國而言克拉運河的經濟價值並不高;泰國南部同馬來西亞交界的地區是穆斯林聚居區,這裡一直和泰國中央有一定的離心傾向,所以泰國也擔心一旦運河建成而造成的地理上的相對隔絕會不會加劇這一離心傾向,從而增加民族分裂的危險。

除了泰國自身的各種擔憂之外,國際局勢的複雜性也使這條運河難以馬上動工:美國一直牢牢控制著國際貿易和能源運輸的關鍵航線,馬六甲海峽恰恰是其中的重中之重,一旦克拉運河建成,那麼這裡就將成為新的國際貿易和能源運輸的關鍵,屆時美國勢必要將自己的勢力想方設法擠到這裡,這顯然是對泰國的主權獨立不利的。

至於說到克拉運河對新加坡的影響當然是客觀存在的——儘管馬六甲海峽是公海,本來世界各國的船隻從此通過都不需要向新加坡交一分錢,但新加坡在這條國際黃金水道邊上建設了目前世界第二大的貨運碼頭。如果過往船隻僅僅只是從馬六甲海峽經過自然不必向新加坡交錢,但如果要享受新加坡碼頭提供的各種服務那就得另算了,畢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正是靠著國際自由港的優勢和國際一流的服務為世界各地的船舶提供轉口貿易的平臺,新加坡才能坐地生財發家致富。如果各國都不從馬六甲海峽過,那麼自然會對新加坡造成一定影響。其實即使同樣還是走馬六甲海峽,如果馬來西亞的皇京港一旦建成也將對新加坡構成一定影響。


鴻鵠高飛一舉萬里

雖然可以近一點,但與蘇伊士運河和巴拿馬運河相比,其意義顯然不可同日而語。再考慮到收費問題,許多船可能寧願繞道,這樣,這條勞民傷財的運河的意義也就非常有限了,這也是為什麼我國政府一直對此事持非常慎重態度的原因。


Srici

沒聽說開工一說。

真建成了,對新加坡影響太大了。因為從泰國灣進入南海,路程據說能縮短一千公里。任何一個商家無不考慮經濟利益,克拉運河建成之時,必是新加坡從此一蹶不振之日。

但是開鑿這一運河,沒十幾二十年之功和強大資金及國家支持,是不可能的。

假如真有此一說,也是敲打新加坡呢!叫他不要做美國人的狗🐶。


煤城飛將

從戰略上和經濟上都沒有意義,經濟上自然不用說了,從戰略上講認為可以繞開馬六甲海峽的說法實際上是幼稚的,因為整個航線的不安全和不確定性並不在馬六甲,而是在波斯灣,如果美國想搞破壞,不會選擇在馬六甲,而是挑起波斯灣地區的政治經濟甚至軍事動盪,那必將對亞洲能源供給造成重大破壞,給全球經濟沉重打擊。只要美伊或者沙特和伊朗發生衝突,波斯灣航道必受影響,所以花巨資修那個運河只能是書呆子的幻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