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山石畫的勾勒畫法?

用戶65972964474

勾勒就是勾線,用各種線條來表現山石的整體輪廓,脈絡走勢。

山石的特點是千奇百怪,但是石分三面,平面,坡面和立面,也就是凹凸陰陽。這三個面結合起來,能變生出萬千的造型。


山石勾線用筆需要多變化,毛筆的中鋒,側鋒並用,運筆要有頓挫和轉折,提按,每一筆之間要有連斷及避讓,不然就畫出一根死的,密不透風的線圈了,呆板沒有神韻。具體請參照以下幾條:

1、畫大體輪廓,注意整體脈絡走勢,外為輪廓,內為石紋。畫細節注意褶皺的開合。可以用枯筆簡單的皴擦,初顯出凹凸關係。


2、線條疏密相間,線條的濃淡這些都是一副好畫的關鍵。石與石之間要有虛實關係,一副畫一般都是畫幾遍才能完成。在這個過程中,就是一遍一遍的找明暗,虛實的過程。實的石頭線條用筆要堅硬,肯定,墨黑。虛的地方用線條要墨色淡。

這裡也涉及到用墨的學問。墨分五彩:乾溼,濃,淡,焦。

幹用來皴畫法。石頭的紋理,暗面;溼是墨裡摻水用來渲染或潑墨。濃多用來畫近處物體或陰面。淡多畫遠處的物體或

明亮的面。焦,比濃墨更黑,用來突出畫面最濃黑之處,或勾點或皴。

總之,山石的勾勒畫法,就是這些知識點,掌握這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畫畫需要有執著的精神。中國山水畫博大精深,每個人領悟的程度都不一樣。

現有龔半千課稿釋文給大家做參考:

小石為石,大石為山。直立而長著為壁,圓而厚者為嶺。平坦而光者為岡,中留空者為洞,山多必留雲氣間之,始有崚嶒之勢。有石山有土山,有石戴土者,有土戴石者。畫石起手,一筆畫石左邊。二筆畫石右邊。二筆合成一石。三石為壘。

石有直立者,有橫臥,方不可太方,圓不可太圓。石要大小相間。亦有聚小石在下,而大石冒其上者。亦有大石在上,而上又加小石者。山外框為輪廓,內紋為分筋。皴下不皴上,下苔草所積陰也,上日月所照陽也。陽白而陰黑。


繪畫筆跡

勾勒兩字現被常用,一是指描畫輪廓,一是指簡練文字敘述大概情況,在國畫中,勾勒法是指工筆畫表現手法之一,另外兩種手法是勾填法和沒骨法,勾勒法的含意是:先以淡墨勾描出物象輪廓,然後著色,最後依形象需要用重墨或濃色,在原勾的輪廓線上勾線,這叫勒,勒的要求,不僅使輪廓線更清楚.精神,而且要根據物象的質感,決定用線的粗細濃淡,剛柔虛實,根據物象色彩,決定是用墨還是用色。

而關於山水畫中山石畫法,一般不講勾勒,而較普遍用的是勾.皴.擦.染.點。勾:就是將山石外輪廓.主要脈絡關係勾畫出來,起骨架作用;皴:原指皮膚開裂的紋理,在畫上,表現山石的質性,擦:運用擦筆須不見筆痕,顯出墨色松而毛,達到蒼茫效果,是補勾皴的不足,增加過渡墨跡,染:皴擦後,用淡墨渲染,點:點苔,表現附生於石上的草苔類植物,或代表遠山之樹,或是提醒畫面,使之更趨精神。

勾,掌握輪廓線條的濃淡乾溼,用筆輕重轉折,中側鋒並用,線與線要分清脈絡,分清前後分面,如圖,
皴:是畫山石明暗凹凸的技法,傳統畫法有近二十種,這裡選常用的幾種皴法簡介一下。

披麻皴,用繁複的線條,弧形角度積迭起來,筆勢上輕下重,表現出明暗,不可刻板,不可紊亂,皴擦並用,可使骨肉勻整,剛柔相擠,適表現江南山水,見圖,
折帶皴:用筆多以側鋒取勢,橫平的線條,轉折處用力,線條轉筆鋒不轉是折帶皴的特點,宜用幹筆,使轉折處有堅削的山石感,表現山鋒或平坡石骨寒瘦的氣氛,元倪瓚精此法,見圖


斧劈皴,傳統山水錶現雄偉山勢常用皴法,要求深厚墨氣和雄壯筆力,表達山石磅礴氣勢,適表現北方山石,宋馬遠精此法。見圖
米點皴,宋米芾以此法作雨景山水,故稱米點皴,以濃淡乾溼的平點,表達雨中山嶽迷濛狀態,關健在於筆墨交融,待墨點乾透,以清水刷溼,至半乾溼時再以淡墨闊筆抹染,分清濃淡層次,使點與點間融合統一,見圖

雲頭皴,勾輪廓線時就以園渾


筆觸如雲頭上升,隨勢皴筆,細密流利,舒捲如雲,見圖
解索皴,見圖
亂柴皴,中鋒

逆鋒行筆,自上而下,墨氣淋漓,筆形雖亂,但不離山形脈絡,見圖
釘頭皴,與雨點皴,豆瓣皴同一體,見圖
潑墨皴,意在筆先,審慎下筆,闊鋒橫卷,使筆輕重轉折與墨的濃淡乾溼相融合,要與紙的性能相配合,見圖

馬牙皴,以縱橫線條積迭而成,多用幹墨,表現山嶽崖壁聳撥宏偉氣勢,見圖,

掌握傳統山石皴法,活學活用,實際運用中會創造新的皴法,如傅抱石的抱石皴,黃秋園的秋園皴等。

以上附圖選自申石伽的"山水畫基礎技法"一書,此書七十年代末出版,印數20多萬冊,被譽為當代芥子園,但三十多年來很難購到,近見上海人美出版社出的"申石伽山水畫譜",除原書內容外,又加了部分彩色圖片,印得很好,對初學山水很有益。


瀚墨尋夢

牆繪藝術來回答!

在山水國畫中,山石是任何一幅山水畫中必定存在的,甚至來說,一副好的山水畫,甚大程度上都取決於山石表現的成不成功。

山石的技法是很多的,有各種風格,畫山石也能表現出一個作者的個性。山石的表現方法主要是勾、皴、擦、點、染五大類,而其中皴法是山石畫法當中最常用,變化最多的表現方法。

勾就是用線條來表現山石的整體輪廓、脈絡、走勢。脈絡是走勢在山水畫中的畫法至關重要,山丘的高低,遠近,轉折,脈絡的走勢都是靠勾線的起、行、收筆來體現。

要求用筆多變化,需要中、側峰並用,運筆講究頓挫和轉折。筆筆之間要有斷連,而不是簡單的描邊。畫石也要講究立體和穿插,高低參差不齊。

皴法是無數畫家在表現山石的體貌和氣勢進行探索和創造出來的,皴法也有很多,例如:披麻、荷葉、解索、牛毛等等。這些技法還在不斷地拓展豐富

皴法根據技法不同,運筆也不同,例如披麻皴使用中鋒為主,線條柔和,以接近平行的線條組合。

擦、點、染

擦可以算是輔助手段,點即為點苔,染即為勾皴完畢要染墨,畫山石在皴染之後,要經過點苔的程序,題主主要是想看勾勒畫法,對於擦和點、染就不多去說


再來點乾貨

畫石起手法

畫山石可以先用鉛筆勾勒輪廓、皴筆起筆要放輕鬆,收筆重,運用的方向可以從上往下,也可以從下往上,根據山石的形狀來靈活運用。

起手運筆轉折要有力,中鋒側峰並用。

先勾後皴加染,最後點

石形各種各樣,淡墨勾輪廓,然後逐漸加深,注意前後虛實、前深後淡的立體感,運筆輕重,筆觸頓挫有力。


牆體彩繪世界

畫畫種類很多,山石畫和山水畫基本相似,不同的是山石畫沒有水,缺少了大自然的韻律,這要靠作者的構思,用各種的線條來描繪山石的走勢,勾勒出山石的線條,





十五的月亮7818998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