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時代,網絡營銷如何提升消費者的轉化率?

梁盛鋒

新思界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將以知識付費行業作為例子分析,2016年是“知識付費”的元年,各大宣稱知識付費的平臺紛紛出現,迅速累積起成千上萬用戶;而一些“知識大牛”也賺得盆滿缽滿。好景不長,時至今日,曾經火爆的知識付費產品紛紛下架,或轉而免費,似乎這波熱潮開始“退燒”。

過去的一年裡,知識付費在整個互聯網迎來快速發展期。分答、知乎、豆瓣、喜馬拉雅FM、蜻蜓FM、小密圈、新浪微博等多個平臺都曾推出自己的付費產品,短則數秒的語音,長則週期一年,定期更新的視頻或長文,都可以成為變現的產品。

新思界產業研究中心發佈的《2018-2022年中國知識付費行業研究報告》顯示, 2016年知識領域市場交易額約為610億元,同比增長205%,參與人數約3億人,提供服務人數達到了2500萬;預測2017年,我國用戶知識付費(不包括在線教育)的總體經濟規模有望達到300億元-500億元。

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體驗後,由於內容的缺乏與不精緻,衝動型的粉絲消費正在轉化為理性的知識需求,知識付費市場的熱潮在“退燒”。

2017年9月,羅輯思維的羅振宇和網紅papi醬先後停更了“得到”和“分答”,給出的理由是“運營成本過高”;10月,一篇題為《羅振宇的騙局》的10萬+爆款文章在社交網絡上傳播,直指一些知識付費的“零性價比”;最近,微博推出開放式問答,為用戶提供分享和傳播知識的新工具。微博的問答模式很早就有了,只是這用了“免費公開”思路。

知識付費熱潮的興起,一是由於居民消費結構悄然改變,發展型消費提高;二是得益於移動支付的普及,對內容和知識付費意願和消費觀發生轉變;三是用戶信息獲取方式發生變化,從漫無目的接受變為主動獲取,信息選擇行為更為成熟。

但目前的盈利轉化過得很艱難,流量入口大的平臺流量雖大,但轉化率其實並不高,比如知乎的轉化率僅有2.3%。喜馬拉雅年費是188元,但轉化率也只有3%。

作為2017年最好的行業之一,知識付費依舊是風口。目前國內“知識付費”還是停留在爭奪用戶和變現上,真正能夠打動人心的東西少,而這恰恰是讓“粉絲”轉化的重要手段。

新思界行業研究員分析稱,知識,或知識服務成為商品後,面對激烈的市場競爭,終將逐步克服自身的很多問題,比如內容標準、質量評價、知識產權、監管審查等。未來很可能有兩個發展方向,一是提供專業知識內容,這類產品仍會保持比較高的價格;另一個是走向免費,以此吸引更多用戶,再以流量獲取相關的利潤。但終將是從模式到內容的比拼。如此,知識服務產品才能實現定位更精準,內容更優質,價值最大化。

新思界提供最新、最全面、最有深度的行業分析及投資建議。


新思界網

營銷都是在為產品賦能,一個產品本身的質量決定了能夠容納什麼樣的能量和能級!足夠質量的產品即便賦能不足,也能走!一個質量極差的產品,賦能不夠不會走,賦能多了直接爆炸!屍骨無存,灰飛煙滅!

互聯網營銷,產品的開發不是先於營銷,而是與營銷同步,不斷的快速更新迭代,保證質量,是一切營銷制勝的根本,網絡不是單純的渠道,這個渠道隨時有可能站到你的對立面,成就你也能毀滅你,而毀滅會更直接,更徹底!


轉化量= (購買量÷粉絲數)÷傳播到達量÷傳播量

這個公式很好的說明了如何提高轉化量的問題,絕對的足夠的傳播量,保證有效的傳播達到量,足夠的傳播到達量,抱著足夠的粉絲轉化量,進而保證足夠的購買量!這是在“率”是標定情況下的方法!

絕對數量能夠保證量,但是並不意味著“率”有所提升,一百萬的銷量,不一定在“率”方面比一萬個銷量高,假如前者是一千萬次傳播才實現的,轉化率就是10%,後者是五百萬次傳播實現的,轉化率就是20%。


只考慮“率”的問題,其實就是內容

量可以靠資金和技術手段去砸,但是“率”的提高和這些沒有關係,關鍵是內容,只有內容能夠取信於人,懾服人心才會有這個轉化,否則再多的裂變也沒有用。傳播的內容是一個價值的傳播——溝通——共鳴過程、重要的是傳播什麼樣的價值,也就是賦予產品什麼樣的價值理念,是方便快捷還是尊貴奢華?怎麼證明你的價值正確?怎麼保證你的承諾能夠兌現?回答好這三個問題就能提高轉化率!

把該做的都做到了,最後不要忘記為自己的傳播設置一個起爆按鈕,也就是我們說的促銷,可以是免費試用、可以是提前體驗、可以是任何優惠鼓勵措施!但是不要用恐嚇訴求的方式,不要過多宣傳什麼機不可失,這個社會,只要有錢,賣個航天飛機都不是問題,這樣做很搞笑,引人反感,自賣自誇不要浮誇

還有一點,就是促銷起爆按鈕的設置,一定要裝上足夠的炸藥,賣衣服送塑料袋的做法最好不要用,沒人是傻子!寧過而不能不及是第一原則,做不到不如不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