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研究形而上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還是讓我們的思維更混亂?

用戶68852507

我們研究形而上的問題可以幫助我們生活得更好,還是讓我們的思維更混亂?首先,讓我們理解一下,什麼是形而上學。形而上學是一個哲學分支學科,其目的在於確定事物的真實本質,也就是確定存在物的意義、結構和原理。我們目前的哲學界將形而上學主要理解為兩種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靜止、片面、表面的觀點去看待事物(這一含義的形而上學與辯證法相對立);二是指研究單憑直覺(超經驗)來判斷事物的哲學。13世紀起被作為哲學名詞,用以指研究超經驗的東西(靈魂、意志自由等)的學問。十八世紀末以來,“形而上學”被用來指代對無形世界(即宇宙本體)的非經驗的、非理性的哲學研究。當黑格爾創立了辯證法之後,將形而上學作為與辯證法對立的一個概念,後來的唯物辯證法也繼承了黑格爾的這種將形而上學與辯證法對立起來的思想,將形而上學看作是用孤立 、靜止 、片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而辯證法是用聯繫、運動、不斷變化和全面的觀點觀察世界的思維方式。這樣就把“形而上學”的意思固定為一種思維方式的意思了。顯然,把“形而上學”的另外一個意義:即研究宇宙本體的學問的意義給有意淡化了。而《易經·繫辭》中“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一語,卻是對最原始的“形而上學”意義的最好解釋:即形而上學是研究宇宙的本體本源——道的學問,所謂形而上,是指抽象的人們看不到摸不著的道,而形而下者指的是具體的可見的事物。根據題主的提問,這裡的形而上的問題,應當是指研究宇宙和人的本體本源的問題。

因此,這個問題的答案是顯而易見的。研究形而上的問題當然有助於我們對宇宙實相和我們人類自身的規律的理解和認識,當然有助於我們的思維和思考更加清晰,也當然有助於我們樹立正確的人生態度,涵養道德品性,能夠更加寬容和包容,減少塵世間的慾望和貪婪,從而讓自己和家人生活得更好更平和和更幸福。

試想一下,如果一個人瞭解到萬物有靈,舉頭三尺有神明,如果瞭解到善因善果,惡因惡果,善惡到頭終有報,因果報應,報應不爽的道理,自己還會胡作非為,肆意作惡嗎?如果瞭解到人的生命從何而來,到那而去,認識到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卿卿性命,瞭解到有多少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去,自己還會執著於塵世的財富和名利嗎?如果自己瞭解到萬物同源,萬法同宗,萬物一體,境隨心轉,心隨境轉這些宇宙和人生的道理,自己還會執著於我相、人相、眾生相和壽者相嗎?等等,不一而足。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讀書和思考要相互促進。這樣才能學而不迷信,同時思考有內容,有進步。以下欣賞幾句這方面的名言警句:

業精於勤,荒於嬉; 行成於思,毀於隨——韓愈

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顧炎武

讀書之法無他,惟是篤志虛心,反覆詳玩,為有功耳。 ——朱熹

讀書之法,在循序漸進,熟讀而精思。 ——朱煮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天地人是小阿彌陀佛

形而上,必定能指導實踐,但,需要有智慧有悟性,能將抽象變為形象。否則會導致人思維混亂,是的。

以本人為例,經歷了混亂和自我否定,前後十多年。今天可以坦率的講出來,是因為有所領悟有所實踐,可以自明自證,通達圓滿一些。雖然還有很多不足,可對自己的錯懂得積極改正,有思考大道,有自我解釋,可以放下一些,可以堅持一些。

總之,沒有思考的人生不完美,對一些終極問題,應該好好體悟,就是實踐與思考結合,其中確實有風險,勿鑽牛角尖。


半不山

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聰慧,演算使人精密,哲理使人深刻,倫理學使人有修養,邏輯修辭使人善辯。做一個明智 聰慧 精密 深刻 有修養 善辯的人會讓我們獲得財富、權力、以及與他人的關係,使得我們更加容易實現我們的慾望,獲得幸福感。但真正的哲學家追尋哲學只是因為哲學本身給予他們以滿足,哲學沒有指定的研究對象,哲學研究我們大腦中一切的疑問。哲學家們沉浸於自身包羅萬象的知識中,這股知識是那麼堅定,壯闊而富有美感,這股淵博而平穩的知識帶給哲學家們自由感,歸屬感。於是乎,哲學家們都愛上了這股知識。


李保東

正觀正能大是非。

研究哲理形而上,

三觀正能明是非。

車不明路門不出,

人不學習蠢如豬。

明辨是非三觀正,

思維清晰心踏實。

話不說清人不知,

理不辯明心路黑。

思維混亂心不明,

只因識淺不深入。

生字寓義牛耕地,

看清走正犁不歧。

活字寓義舌生津,

活得明白趣味生。

三觀思維深明亮,

心明眼亮不迷向。

人生先明形而上,

生活才能有方向。

勸君先修形而上,

人生充滿正能量。

互勉共修形而上!


神龍在天金海潮

研究形而上的方法和目標如果是沿於“真、實、全”,就可以讓人思維清晰、有序進而使行為規範、有度;研究形而上的方法和目標如果與”假、虛、缺”相連就易使人的思維模糊、錯亂進而使行為乖張、極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