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莆阳风光:木兰溪畔话沧桑

□郑银华

徜徉在木兰溪畔,望着奔流东去的潺潺流水,不禁思绪万千。一条源于仙游西苑乡山涧中的溪流,沿途汇聚了360条溪涧,流淌过兴化大地,以其甘醇的清泉,滋润了世世代代的莆阳儿女。她不仅孕育了“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人文之盛,辉煌至今,更把“奔流到海不复回”的精神融入了兴化儿女的血液与灵魂,映照了莆阳大地的沧海桑田。穿越时空的隧道,走进岁月的悠久绵长,唤起东海的臂膀,牵引着历史的巨轮,牵引着时光的永恒。她牵引着多少游子的心灵,她被莆田人民深情地誉为“母亲河”。

源远流长的木兰溪,她养育了灿若星河的莆仙先贤,更承载着莆阳大地的历史和文明。

据史载,南朝陈永定二年(558),郑露与其弟郑庄、郑淑从永泰移居莆田,在凤凰山麓、南湖侧畔创建“湖山书院”,读书授徒,首开莆阳文风。传说,郑露钟情木兰花,爱其幽雅飘逸、素艳高洁,所以在书堂周围遍植木兰花。“紫房日照胭脂拆,素艳风吹腻粉开。怪得独饶脂粉态,木兰曾作女郎来。”木兰花开时朵朵亭亭玉立,花香四溢。

郑露奉诏赴任离开莆田之时,人们感载他功高泽宏,依依不舍,扶老携幼到溪边十里长亭欢送他,人们将他喜爱的木兰花花朵撒向舟上、溪里,花团锦簇,相伴而去,祝他一路顺风,喻其锦绣前程。人们为了纪念他对莆田文化、教育作出的特有贡献,就将这条溪命名为“木兰溪”。人们在十里长亭旁边的小山遍植木兰 花,把它称为“木兰山”。

话说宋治平元年(1064),长乐女子钱四娘携钱十万缗来莆,在濑溪的将军滩前,雇工垒石,截溪筑陂,至治平四年工程才告竣工。一天,忽然溪洪咆哮而至,水力冲激,石崩陂溃。钱四娘目睹功败垂成,三年心血付之东流,悲愤投水殉志,时年19岁。她的尸体被洪水冲至沟口(今新度镇沟口村),被群众发现时,尸体周围木兰花团团簇拥,人们闻讯纷纷前往祭吊,悲哭之声震天动地,拜奠焚烧,香闻数里,于是人们在墓旁立祠,名曰“香山宫”。在宫四周遍植木兰花,以纪念钱四娘泽被黎民的高尚品德。其后长乐进士林从世看到邑人钱四娘筑陂不幸失败的悲剧,发愿要继续完成她的遗愿,携十万缗家资来到莆田,在钱陂下游的温泉口鸠工筑陂,因港狭弯急,在工程垂成时,又被海潮冲毁。

宋熙宁八年侯官人李宏应诏来莆,在具有水利知识的僧人冯智日的协助下,重新擂起第三次筑陂的战鼓。据载李宏家居时,冯智日常向他化缘、赊酒,缘金再多他也不要,就是不肯走。一天,他约李宏木兰花开时在木兰山下见面。后来李宏到了莆田,果然冯智日先到了木兰山下。他们吸取了前人的经验,经过细心勘测,选定了溪宽流缓的木兰山下作为陂址,用数万块千斤重的花岗岩钩锁叠砌,横石溪底,排除万难,历时8年,于宋元丰六年(1083)建成了与都江堰齐名的古水利工程“木兰陂”,成就了“木兰花开木兰山下之约”的佳话。李宏在巡视木兰陂灌溉工程途中得病,行到大孤屿(今黄石金山)逝世,终年41岁。郡人感他建陂功德,在陂南立庙纪念。

宋宰相龚茂良就是出生在木兰溪畔溪顶龚屯,龚茂良少年时机灵聪慧。传说,他刚入书院读书时,书院的先生姓雷,为了考下龚茂良,出了上联:“无人供上龙。”龚茂良看着先生说道:“有雨落下田。”先生又指着庭院前的木兰花说:“庭前花始放。”龚茂良脱口说出:“阁下蕾(雷)先生。”一年中秋月夜,先生与龚茂良在庭院下棋,先生指着天上的月亮说出上联:“月圆月缺,月缺月圆,年年岁岁,暮暮朝朝,黑夜尽头方见日。”龚茂良看着庭院前的木兰花对出下联:“花开花落,花落花开,夏夏秋秋,凉凉暑暑,严冬过后始逢春。”先生指着棋盘又说出上联:“天作棋盘星作子,谁人敢下?”龚茂良看着地面脱口说出下联:“地为琵琶路为弦,哪个能弹!”先生听后哈哈大笑,认为龚茂良将来必成大器,呕心沥血,悉心培养。

宋绍兴八年(1138),时年18岁的龚茂良考中进士,时称榜幼。在琼林宴上高宗皇帝出了上联:“东启明,西长庚,南箕北斗,朕乃摘星手。”当时无人对出,年纪最小的龚茂良站起来说出下联:“春牡丹,夏芍药,秋菊冬梅,臣是探花郎。”皇帝听后,龙颜大悦。龚茂良少年得志,历官主簿、观察推官、监察御史等。孝宗淳熙六年,由礼部侍郎升任参知政事代理宰相。他忧国忧民,表示:“此当以身任怨,不敢爱身以弊天下。”他任职期间廉政、勤政,为民造福,锐意革故鼎新,修改“七司法”等。陆游誉他为南宋屈原,并诗赞曰:“台省诸公岁岁新,平生敬慕独斯人。”后人称他为“莆田四贤”之一。

民间传说,做过三天皇帝的林道楠,他母亲为了避难,孤儿寡母从仙游坐溪船沿着木兰溪顺流而下,跟随着漂流的木兰花,来到木兰溪下游岸边的周氏祠堂栖身。林道楠从小机灵聪慧,胆识过人。一次木兰溪突发洪水,水浪滔滔,林道楠与小朋友们在溪边游玩,一位小朋友不慎落水被浪卷走,林道楠不畏浪高水急,毅然跳入水中把人救出。邻家大婶看着全身湿漉漉的林道楠说了句:“人小胆比皇帝佬还大。”林道楠听后微微一笑,回了一句:“借婶娘吉言了。”这句话竟成了林道楠“三天皇帝”的谶语。

除了人文鼎盛,木兰溪两岸的景观也堪称闽中独秀。山川毓秀、荔林流丹的水乡美景和“木兰春涨”“宁海初日”等古迹胜景令人如痴如醉,历代文人墨客为其留下了无数的诗篇。

“木兰山下陂水清,南洋北洋风日晴”,这就是历千百年风霜,依然滋润着一方沃土,哺育着兴化子民的“母亲河”——木兰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