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輕工業學院優秀校友之姜代雲:情啟輕院,追求卓越

姜代雲,1985級工業設計校友代表。1987年7月至1988年3月在貴州省第二輕工業學校任教;1989年創建了自己的第一家公司,海南金廈建設工程股份有限工司。1994年6月至今在海南金廈建設股份有限公司擔任董事長。任職海南省建築裝飾協會會長、海南省工商聯(總商會)副會長。

鄭州輕工業學院優秀校友之姜代雲:情啟輕院,追求卓越

大學艱苦環境中結下的深情厚誼回想起在輕院學習和生活的點點滴滴,姜代雲表示難忘的回憶太多。他當年就讀的是工業設計專業,當年設有此專業的院校屈指可數,因此姜代雲十分珍惜在輕院的求學機會。他坦言,自己在大學期間打下的夯實的專業基礎為自己以後的創業之路提供了很大的幫助。

談及當年的大學生活,讓他記憶猶新的便是當時的宿舍。嚴格來說,他們的宿舍並不能稱之為宿舍,因為當時的宿舍既可以用來上課,又可以用來睡覺。就這樣,20個人在即是宿舍又是教室的屋子裡學習和生活。有一次流行性感冒,姜代雲所在班級的同學都難逃感冒的魔爪,大家在教室裡燃起一架煤爐燒醋,利用醋的蒸汽來消除感冒病毒。雖然條件艱苦,卻鍛鍊了他吃苦耐勞的精神。

姜代雲讀書時期,沒有互聯網。不像現在大學生每人一臺電腦,回到宿舍大家都是對著電腦或者拿著手機上網娛樂。雖然沒有網絡,他們當時的業餘生活也很精彩。在學習生活之餘,姜代雲經常和同學一起參加舞會。每天晚上都會和同學一起跳當時的流行舞曲迪斯科,配上歌曲《冬天裡的一把火》,歡快的舞步跳出的盡是心裡濃濃的喜悅之情。當時宿舍裡的室友來自天南海北,南北方的文化差異帶來了很多誤會與笑話。姜代雲是土生土長的重慶人,他笑著說自己的普通話非常不標準,常常在學校放寒暑長假返校之後忘記普通話怎麼講。他用重慶話說“鞋子”卻被室友聽成“孩子”(重慶話“鞋子”的發音與“孩子”相同),引得室友一陣爆笑。雖然大家來自全國各地,在文化及習俗方面有衝突和碰撞,但也開闊了大家的視野,現在回想起來,大家建立了濃厚的同學情,舍友情。

從中專教師到董事長姜代雲畢業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貴州省的一所學校教書,每月工資是56元。他自己教授工業造型設計並出任班主任一職。表示教師這一份工作是一個很好的跳板,在當教師的期間他不斷鞏固專業知識,為以後的工作打下了基礎。教師稍顯平淡、波瀾不驚的工作性質讓喜歡挑戰的姜代雲難以適應。1987年,時年24歲的他終於辭職,帶上找朋友借來的300元,動身,闖海南!“在瓊州海峽的輪渡上,我的內心很有些激動:未來會怎樣?不得而知。但既然選擇了前行,就要義無反顧!”姜代雲這樣描述那一段心路歷程。

初到海口時,他連連受挫,苦尋工作卻四處碰壁。一段時間後,才從40多名應聘者中脫穎而出,通過考試進入一家港資裝飾設計公司,擔任初級設計師。初級設計師的月工資是200元,而他的師傅———一名香港設計師的月薪是2萬元。“當時這對我來說簡直就是一個天文數字,聽都沒有聽過。”姜代雲說。而事實上,香港設計師確有過人之處:設計水平非常高,一個人就可以做好內地10個人做的事。姜代雲備受刺激,同時也深深感悟到:高素質的人才,才能擁有更廣闊的天地。

追求完美的姜代雲每次設計完圖紙都會一遍一遍的堅持去檢查漏洞,每一個小細節都要盡心完善。因為他相信,只要堅持並且認真地做一件事情總會把事情做好。“為之則易,不為則難”的校訓精神,也讓他覺得,只要自己善於學習,認真做好每一件事情,也可以做到和別人一樣優秀。工作半年後,姜代雲從港資裝飾設計公司辭職並創建自己的廣告公司。“說是公司,其實從總經理到清潔工都是我一個人。”他笑言。

公司接到的第一單業務,是為一家門店製作廣告牌。姜代雲從未製作過廣告牌,於是騎著自行車滿海口轉,去看別人的廣告牌是怎麼做的。細心的他發現,這些廣告牌所用字體雷同,普遍缺乏個性和美感可言,便自己動手寫美術字,又花100多元買來鋸字機來“鋸”字。這單業務,利潤有200多元。天道酬勤,姜代雲的廣告公司就這樣一點一點地起步。1989年,他果斷成立了海口金廈工程實業有限公司(下稱金廈公司),專攻裝飾工程設計與施工。姜代雲邊學邊做,敢闖敢拼,將公司業務做得風生水起。

姜代雲說到,自己能取得如今的成功,和他骨子裡那股敢闖、敢拼的精神是分不開的。而這種精神與我們輕院校訓“為之則易,不為則難”一脈相承的。創業路上總是伴隨著狂風暴雨,只有在風雨中奔跑才能完成人生的涅槃。

感恩母校希望常“回家”看看說到對在校生的建議,姜代雲結合自己人生的四個定位“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貴人指點;自己悟道。”首先,希望大學生在大學期間,利用學校提供的優越的條件,好好學習,多讀書,學好專業知識,打牢專業基礎。他自己在大學期間,油畫是最為痴迷的專業課之一,這為他後來在建築裝飾設計領域嶄露頭角,打下了堅實的審美基礎。其次是行萬里路。自己身為商人,經常在世界各地洽談生意,也因此瞭解了各地的風土人情,他笑言“人生就要出去闖,這對以後的發展和知識的積累有好處。”再次,多像別人學習,尤其是比自己厲害的人學習。與他們交朋友,吸取身上卓越的品質。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自己學會不斷思考,反思自己的經驗和教訓,不斷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